含氯消毒液性质
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常用消毒方法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2)擦拭法:大件物品或者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的浓度和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700mg∕1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0~30min°消毒剂只适用做物体表面消毒,即针对接触传播,不能用熏蒸的方法消毒空气,否则散发出来的气体可能会腐蚀呼吸道。
(4)混合法: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3O%~38%°如可对患者排泄物用漂白粉进行混合搅拌消毒。
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溶于水之后亦不稳定。
因此,在临床消杀使用时,应注意:
(1)消毒液应保存在密闭容器中,放置阴凉、干燥、避光处,以减少有效氯的丧失。
(2)因溶液不稳定,故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配置、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消毒液有腐蚀性和漂白作用,不适用于金属、有色织物及油漆家具的
消毒。
84消毒液含氯标准

84消毒液含氯标准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5.5到6.5%。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使微生物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
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微生物最终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一般稀释浓度为2‰到5‰,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
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并抑制传播。
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而深受大家的欢迎。
84消毒液是我国众多日化企业投入生产的主要产品类型。
其使用场所从最开始的医院迅速扩展到学校、幼儿园、宾馆、写字楼、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居民家庭。
其消毒对象也从手术器械、温度计扩展到餐具、桌椅、马桶等。
注意在使用84消毒液的时候需要开窗通风,避免84消毒液味道
刺激呼吸道。
同时擦拭消毒完之后可以用清水再擦拭一遍,减少消毒液的味道。
详解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二)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用“有效氯”这一指标衡量其氧化能力。
常见含氯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次氯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等。
含氯消毒剂是常见消毒剂之一,因为方便、价廉,也是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时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之一。
属于高水平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但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漂白作用和对消毒物品的损害性等缺点,过量使用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种类(1)次氯酸钠:能与水相混溶,稀释液不稳定,有效氯降低很快,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2)次氯酸钙:又称漂白粉、漂白粉精,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0%、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为56%-60%。
能溶于水,溶液易浑浊,有大量残渣。
水溶液稳定性差,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加快。
(3)次氯酸水:指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分子的水溶液,是一种新型、高水平消毒剂,气味较淡,有效氯含量一般在50-200mg/L,pH为4.0~6.8,氧化还原电位在1040mV 以上。
在室温、密闭、避光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好。
(4)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含量≥55%,常用于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在医院内主要用于环境和诊疗用品的消毒。
剂型有片剂、粉剂和颗粒剂。
固体制剂较稳定,水溶液的稳定性差。
(5)三氯异氰尿酸:常用于游泳池水和医院污水的消毒。
剂型有片剂泡腾片和缓释片、粉剂和颗粒剂。
泡腾片每片含有效氯量为250mg、500mg或1000mg,最常用的为500mg;缓释片剂通常有效氯含量占88%;粉剂和颗粒剂的有效氯含量占10%-90%,常见的占20%。
(6)二氯海因:白色结晶或结晶体粉末,有类似漂白粉气味。
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与浓硫酸,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有效氯含量为60%-70%,干燥结晶储存较稳定。
2。
常规消毒对象及使用浓度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时,一般含氯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一般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玩具等表面)医疗器械、医疗废物、食饮具、织物、果蔬和水等的消毒,也适用于疫源地各种污染物,如分泌物、排泄物、垃圾等的消毒处理。
常见含氯消毒剂

常见含氯消毒剂常见含氯消毒剂篇一一、含氯消毒剂什么是含氯消毒剂?1、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如:漂白粉、84消毒液(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2、有效氯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氯越高,消毒剂消毒能力越强,反之,消毒能力越弱。
含氯消毒剂特点:1、优点:杀菌范围广;作用迅速;性能稳定;水溶性好;使用方便;货源丰富等;2、缺点:有效氯容易丧失;氯味大,刺激性大(易引起使用者流泪、结膜充血、咳嗽,并刺激皮肤和粘膜。
);金属腐蚀性强(如持物钳浸泡生锈,器械预处理浸泡生锈,消毒衣物引起洗衣机腐蚀。
);有漂白作用;有难闻的氯味。
二、选用含氯消毒剂的基本原则:价格低廉、高效方便、安全环保三、常见含氯消毒剂1、什么是84消毒液?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份的无机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单分子状态下的含氯量为10%,因此有效氯的含量较低,消毒能力较弱。
常见产品:中光84消毒液2、84消毒液的特点:2.1、优点:杀菌广泛、快速,使用方便,无毒性,价格低廉。
2.2、不稳定,遇光和热都会分解,因此,避光密封保存有利于其稳定性。
对棉布和纸张有漂白作用,对金属表现出腐蚀作用,浓度高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3、常见84消毒产品的临床实际操作临床实际操作以及在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什么?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属于氯化异氰尿酸类消毒剂。
有效氯含量为60%-64%,杀菌能力较强。
常见产品:中光消毒片、顺发消毒片、万福金安消毒片等等2、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特点:2.1、优点:杀菌范围广,杀菌力强,储存稳定,易于运输,水溶性好,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2.2、缺点:水溶性不稳定(20度左右时,1周内有效氯约丧失20%;30度左右时,可丧失50%);有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和对纺织品有损坏作用,低浓度下的杀菌作用不及次氯酸钠3、常见二氯产品的临床实际操作以及在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含氯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预防性消毒及随时消毒、疫源地等的消毒。
一、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
1、浸泡法:常用食具、物体表面的消毒。
有效氯250-5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0-30分钟。
2、擦拭法:消毒浓度用250-500mg/L的有效氯溶液擦拭。
3、喷洒法:用常量喷雾喷洒含有效氯浓度500-1000mg/L消毒液到物体表面,作用60分钟。
二、注意事项
1、所给消毒剂为含氯制剂,有一定的腐蚀性,浓度高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有一定的漂白作用,水溶液不稳定。
2、在进行配制时一定要力求准确,使配制成的消毒液浓度达到标准。
3、使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配制人员应戴防护镜、帽子、口罩、乳胶手套,不要使消毒液对自己造成损伤,如溅入眼中一定要及时用清水冲洗。
4、使用时要现用现配,使用中作用时间一定要足够。
消毒办法及配比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一、性质: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5.5~6.5%的高效消毒剂。
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学校、幼儿园等的卫生消毒,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
1、为12、3、45、6、7、8、9三、配制比例:1:500的84消毒液配制1:200的84消毒液配制四、配制方法:1、按照配制比例,根据消毒物品数量,在消毒桶上做好消毒用水到达的标志。
2、将准备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备用。
3、配戴手套。
4、用消毒桶接凉水到指定的标记,并将量好的84消毒液倒入桶中,用手轻轻搅动,消毒液配制完成。
56、307891.?即:2.即:3.即:4.即:分钟单位、餐饮系统、幼儿园和学校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紫外线灯必须在密封的空间内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2、紫外线灯消毒范围为其周围2米范围内。
3、紫外线灯消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谱的高能量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从而达到消毒目地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杀死细菌病毒,但也可以破坏人体正常的细胞,如果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红斑、痒、水肿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
而长期大量接触紫外线甚至可能引起皮肤癌和诱发白内障,所以经常接触强烈紫外线的工作人员都戴有专用的防护面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
5、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6于20789123时45。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一、性质: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5.5~6.5%的高效消毒剂。
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幼儿园等的卫生消毒,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
二、使用注意事项: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一般稀释浓度为1:500和1:200,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和铁制物品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
6、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7、84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8、84消毒液宜用凉水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需在25°以下避光保存。
9、消毒清洗后的物品要直接晾晒,不可再次接触其它容器。
三、配制比例:1:500的84消毒液配制1:200的84消毒液配制四、配制方法:1、按照配制比例,根据消毒物品数量,在消毒桶上做好消毒用水到达的标志。
2、将准备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备用。
3、配戴手套。
4、用消毒桶接凉水到指定的标记,并将量好的84消毒液倒入桶中,用手轻轻搅动,消毒液配制完成。
5、将清洗干净的物品放置于配好的消毒液中,加盖,净泡30分钟。
6、30分钟后,将消毒物品逐一取出,并在清水下冲洗干净,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晾晒。
7、剩余的含84消毒液的溶液,可用于浸泡抹布,清洗地面及卫生间等。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因消毒液的类型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
- 配制方法:根据产品说明,将适量的含氯消毒液稀释在一定量的水中。
通常建议使用稀释比例为 1:99 或 1:199 的比例进行稀释。
- 注意事项:含氯消毒液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
2. 酒精消毒液(如 75%乙醇):
- 配制方法:将 75%的乙醇直接使用或稀释在适量的水中。
对于手部消毒,可使用浓度为 60%至 80%的乙醇。
- 注意事项:酒精易燃,使用时应远离明火和热源。
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大量使用,以免产生可燃气体。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 过氧化氢消毒液(如 3%过氧化氢):
- 配制方法:将 3%的过氧化氢稀释在适量的水中,通常建议使用稀释比例为 1:10 或1:20 的比例进行稀释。
-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具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
在使用任何消毒液之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同时,遵循正确的消毒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消毒。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的消毒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用对照实验法对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加深对“84”消毒液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的初步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蕴含化学的知识,培养把生活与化学结合在一起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重点“84”消毒液的性质、作用。
三、教学难点“84”消毒液的化学原理。
四、研究方法与手段
1.研究方法:滴定测量法和对比分析法。
2.实验仪器移液管(5mL、10mL),碱式滴定管,石棉网,药匙,烧杯(50mL、100mL),玻璃棒,火柴,洗瓶,容量瓶(100mL、250mL),胶头滴管,pH试纸,洗耳球,量筒(10mL、50mL),温度计(0-100℃),铁架台,天平,250mL的碘量瓶(带盖)9个,酒精灯,滤纸。
3.试剂
市售“84”消毒液(生产日期不宜较久),冰醋酸(新配,36%),碘化钾溶液(新配,0.1mol/L),蒸馏水,硫代硫酸钠溶液(新配,0.05ml/L),冰块,氨水溶液(新配,2mol/L),淀粉溶液(新配,10g/L)。
五、实验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种消毒液吧,比如医院、公共场所喷洒消毒的过氧乙酸;餐饮业及家庭等日常用品消毒液的含氯消毒液。
那这些含氯消毒液都是什么作用呢,我们本次实验就来学习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
实验原理:
1.“84”消毒液灭菌原理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活性氧[O],活性氧的强氧化性是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
次氯酸钠的水解受pH的影响,根据化学测定,酸碱性对无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大,次氯酸钠消毒剂在pH4.5-9.5的变化中,对微生物的杀灭率从99.9%下降
至53.6%,其杀菌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NaClO+H2O=HClO+NaOH
HClO=HCl+[O]
R-NH-R+HClO=R2NCl+H2O
2.“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检测原理
在含有碘化钾的酸性溶液中,次氯酸钠与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释放出等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计算样品的有效氯含量。
有效氯含量是含氯消毒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样品中氯的含量,而是指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气的氧化能力。
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
有效氯含量越高,消毒剂的消毒能力越强;反之,消毒能力越强。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试样中有效氯含量的物质的量是2:1的关系。
ClO-+2I-+2H+=Cl-+I2+H2O 2Na2S2O3+I2=Na2S4O6+2NaI
实验操作: 1.实验一
①取市售“84”消毒液1mL,然后加蒸馏水定容至50mL,配制成待测样品,密封盖好,均匀混合并避光放置。
②用移液管分别3次吸取5mL“84”消毒液待测样品,分别放入3个250mL的碘量瓶中,
并标号a、b、c;
③向a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冷,t=6℃)50mL;向b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温,t=26℃)50mL;向c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热,t=46℃)50mL。
④迅速向a、b、c碘量瓶中加入5mL36%的冰醋酸溶液,密封盖好,摇匀,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记录数据pH≈2.5;
⑤迅速向碘量瓶中加入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密封盖好,摇匀⑥在暗处静置5min;
⑦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样品。
滴定时当试样由棕黄色变成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1mL,溶液变成蓝紫色。
充分混合摇匀后继续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溶液呈无色透明为止。
⑧记录滴定液消耗体积(单位mL);
⑨计算“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
2.实验二
①重复实验一的②、③步骤;
②迅速向碘量瓶中加入5mL的蒸馏水,密封盖好,摇匀,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记录数据pH≈7.5;③重复实验一的④——⑨; 3.实验三
①重复实验一的②、③步骤;
②迅速向碘量瓶中加入5mL、2mol/L的氨水溶液,密封盖好,摇匀,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记录数据pH≈10.5;③重复实验一的④——⑨; 4.实验四
将实验一至实验三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将实验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并根据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与有效氯含量的物质的量2:1的关系,利用下列公式和实验数据计算出“84”消毒液原液中有效氯含量(单位g/L)。
有效氯含量=(V×c)÷2×M÷5mL×50mL÷1mL
其中,V代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消耗体积(单位mL),c代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表示氯气的摩尔质量(71g/mol)。
将实验结果分析填入书中表格里。
六、实验教学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对含氯消毒液性质和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运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