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成果,如哲学、文学、艺术等。
3. 认识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伯里克利改革等。
3. 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学(悲剧、喜剧)、艺术(雕塑、建筑)等。
4.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及对后世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古希腊文明的哲学思想及其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场景和艺术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希腊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选择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了解其思想观念,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第二章:古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了解古罗马文明的政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3. 认识古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如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屋大维的改革等。
3. 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
4. 古罗马文明的法律体系:罗马法。
5. 古罗马文明的军事力量:罗马军团。
6. 古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罗马文明的政治、法律、军事等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古罗马文明的法律体系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古罗马文明的政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罗马文明的历史场景和文物遗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罗马文明的看法和认识。
1.3.3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1-5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与前两个专题侧重“政治文明”不同,本课侧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贡献。
课文主要从这个角度介绍了西方文明两大源头: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关于“古希腊文明”,课文从哲学、科学、文学、戏剧、雕塑和体育六个方面进行介绍,涉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荷马、米隆等重要人物。
关于“古罗马文明”,课文介绍了罗马法、罗马文字和罗马建筑等内容,突出了古罗马文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和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成就的突出表现。
2.概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重要文明成就对后世的影响3.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增强对于文明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成就的突出表现。
难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重要文明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学说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没有希腊和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自主学习课本P24—26页,你赞同恩格斯的观点吗?请结合书本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西方文明之源”的含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1.阅读课本说说西方文明之源包括哪些方面?2.出示课本图1—34《雅典学院》思考:猜猜下幅画上有哪些著名哲学家?他们在做什么?放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动作,猜一猜: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在尊重老师的同时,更应该坚持真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之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之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西方文明之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篇教材,以讲述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系列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
本文课程设计针对该教材,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介绍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明元素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预热1.以画廊的形式展示一些古希腊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2.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些文物的名称、用途以及历史背景,并引导他们探究这些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教学主体1.介绍希腊城邦制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制度;2.让学生了解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他们理解希腊神话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介绍古希腊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戏剧对西方戏剧文化的贡献。
第三部分:课后练习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和阅读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资料,并撰写读后感;2.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学习和总结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互动交流式教学: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和组织讨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案例式教学: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以及介绍希腊城邦制、希腊神话、古希腊戏剧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演讲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施效果比较好,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但是,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具体如下:1.课前预热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虽然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需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预热效果。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琴文明起源及希腊文明的兴起。
2. 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了解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3. 认识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爱琴文明起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 希腊文明的兴起:城邦制度。
3. 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民主政治与军事专制。
4.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哲学、艺术、政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希腊文明的兴起、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2. 难点: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爱琴文明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2. 比较法:分析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
3. 实例法:介绍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
2. 讲解爱琴文明起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 讲解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4. 分析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民主政治与军事专制。
5. 讲解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哲学、艺术、政治等。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2. 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3. 认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罗马文明的兴起:罗马城的发展。
2. 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扩张历程。
3. 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扩张历程。
4. 罗马法:民法、刑法、宪法。
5. 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 难点: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罗马文明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2. 实例法:介绍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 比较法:分析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罗马城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罗马文明的起源。
教学设计4: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之源。
包括两个子目:一是雅典城邦的繁荣;二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
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地图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变迁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古希腊和古罗马。
开展小组讨论,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历史应该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的学生还不行,由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很差,对于记忆零散的历史史实和分析材料都很苦恼。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西方文明之源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西方文明之源也是初中八年级历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掌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并且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文明之源,以及对今天民主政治的影响,认识到奴隶制文明代替原始文明是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今天民主政治的源头,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今天的民主政治。
2.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的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的认识,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时空跨度大,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这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三、教学策略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其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材料归纳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关于“三国史”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空城计”。
诸葛亮利用其个人才华和对魏军主将的了解,故弄玄虚,吓退了魏军,从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例。
而在此前的古代希腊,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战例──“木马计”。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人教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a93e334afe04a1b171dec0.png)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进展的差不多线索,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进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适时组织、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始终处在积极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状态中,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对比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历史进展的过程,感悟历史的内在含义。
3、情感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进展,从而明白得改革是社会进步和进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进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重点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进展
三、难点
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评判;古代罗马历史进展线索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希腊文明的特点。
(2)掌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了解古希腊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古希腊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原因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尊重和欣赏,认识到其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2)培养学生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增强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对科技、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文明的影响。
2.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古希腊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突出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2. 古希腊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地图、图片、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相关课本和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引出本课内容。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讲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重点分析其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讲解古希腊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分析其原因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希腊科技、文化和艺术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文明的独特魅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公民意识的培养有何启示。
5.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内容,提高对古希腊文明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评析:
本课题目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位于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古代西方两大文明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其中古希腊是作为西方文明之源,也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
因此,本课属于世界史学习的重要开篇之课,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后世西方文明的发展状况时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学情评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长沙市雅礼天心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基础较扎实;学校教学坏境较好,学生课外学习资源丰富。
不足之处则在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的调整,将九年级的前3课内容提前到八年级下期进行,学生面对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交替,需要更为宏观开拓的眼光和更加丰富的课外知识进行调整补充,因此,学生在东西方历史大事线条上的梳理较难把握,教师要注意引导。
本案例的执教老师在学情考量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用宏大的视角来进行东西方文明区文明类型的对比,即:一是通过古希腊文明类型与亚非文明类型的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
的文明类型。
二是在讲授古罗马的.发展历史中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时,注意提示学生与同时期中国所对应的朝代进行联系,并拓展至同时期丝绸之路的相关状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的课标为:掌握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雅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以及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以及罗马发展的几大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进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及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
重点则是古希腊、古罗马两大文明区的发展状况,难点则是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
本案例的执教老师合理把握了本课的重难点,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一开始就向学生指出了本课的任务目标,有的放矢地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同时并时刻提醒学生在关键知识点时做好笔记,让学生印象深刻。
四、教法学法评析:
本案例采用的教法主要为PPT演示法、提问法,学法主要为:自主学习法。
此种教法学法比较普通常规,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所使用的。
但不管是何种教法学法,只要能够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都是值得学习的,显然,这节课无疑也是成功的。
五、教学特点及过程评析:
本课的类型属于常规课,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真正所得,因此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比较繁多,学生的任务也相对较重,整节课的安排较为紧凑,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较少,更加偏向于传统的讲授课堂。
(一)导入:
本课的导入部分采用提问的方法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亚非文明类型及特点。
然后抛出问题:“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及欧洲两个主要文明是什么及其代表人物。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有的放矢。
(二)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本课执教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了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讲述了古希腊的两个重要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其中重点分析了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的繁荣表现及伯利克里改革的启示。
这部分内容的整理重难点突出,引导得当,教学目标完成流畅,充分利用了教材。
(三)欧洲文明的另一个文明区——古罗马:
该部分内容相对于古希腊而言,比较简略,主要以时间为叙让学生阅读课本梳理古罗马自建成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及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最后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代表着欧洲奴隶社会的结束,并与中国的奴隶社会瓦解时间进行对比,得出中国比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早了进千年。
因此,本案例最大的优点在于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流畅,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则是课堂过于紧凑,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拓展思维
的时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过多,整节课太过紧凑盈满,主要的改进方法如下:
(一)方法一:
削减教学内容,突出一个重点内容。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适当为学生减压,但教师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甚至适当为学生提供其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以防疏漏。
(二)方法二:
课前给学生发放学案或播放微课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而在正式的课堂上就可减少简单知识点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时间。
但此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划记与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间小组协作和互相学习讨论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以上就是本人对该案例的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