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合集下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芙蓉楼送辛渐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件(共26张PPT)

送你 别知 诗道 ?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芙蓉楼在哪儿? 辛渐是谁? 是谁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为什么要在芙蓉楼送别? 什么时候送别的? ……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
主题概括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雨寒 )、 ( 山孤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 依依不舍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 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 )的 人生信念。
前两句读出诗人 诵
的不舍。后两句 读
读出诗人要做一
个光明磊落的人 感
而洛阳是他失意时曾居住过几年的城市,那里有他 志同道合的好友。此时,王昌龄接连被贬谪的消息传到 各地。想象一下,听到消息的洛阳亲友见到了刚从江宁 回来的辛渐,他们可能问辛渐什么问题?




亲 冰 “冰心”“玉壶”给人怎样感觉?






晶莹纯洁 一尘不染 通体透明




君子如玉 温润美好
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那颗纯洁的 心就如放在玉壶中一样,比喻他 清廉洁直的高洁品行永远不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fú róng 芙蓉
luò 洛阳
hú 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与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内容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开篇“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一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的画面。

“寒雨”不仅点明了时节和气候的寒冷,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这连绵不断的寒雨,在夜晚悄然潜入吴地,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之感。

“平明送客楚山孤”,到了清晨,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辛渐,只留下楚山孤影。

“平明”承接上句的“夜”,表明时间的推移。

而“楚山孤”三个字,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感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那屹立的楚山,仿佛也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显得格外孤寂,实际上是诗人内心孤独的投射。

“洛阳亲友如相问”,这一句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送别场景联想到远方的洛阳亲友。

诗人设想,如果洛阳的亲友们询问起自己的近况。

“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给出的回答。

他告诉亲友们,自己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无瑕。

这里的“冰心”和“玉壶”,都是象征着诗人高洁、纯净的品格和操守。

他以此表明,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境遇,自己都坚守着内心的正直和纯洁,不为世俗所染。

从整首诗来看,王昌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寒雨、楚山等自然景象,既烘托出了离别的哀愁,又映衬出了诗人的孤独。

而最后一句的自白,则将诗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这首送别诗不仅仅局限于离愁别绪,更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在艺术手法上,此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表白来传达情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冰心在玉壶”这一经典的比喻,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

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人生境遇。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清白的坚守。

对于现代人来说,《芙蓉楼送辛渐》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第十七课通常指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分别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塞下曲》、《墨梅》,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诗意:
1.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者王昌龄,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2. 《塞下曲》:作者卢纶,描写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3. 《墨梅》:作者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以上是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由于不同版本的教
材内容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告诉我具体的课程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塞下曲》
译文:
林密草深树高,野兽出没其中。

夜静时,能听到它们的叫声,但它们身形狡猾,难以被发现。

将军发现一只狐狸高高地趴在密集的草丛中,正准备张弓搭箭去射它。

但狐狸似乎有所警觉,突然逃走。

将军手疾眼快,迅速发射一支箭,一下就射中了目标。

他深为自己的好箭法而自得。

《墨梅》
译文:
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淡淡的墨迹和泪迹斑斑点点是她亲吻印迹。

不要在画梅花时标上圈圈点点,不要给人落下话柄。

愿我的一生淡泊名利就像这梅花一样。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的译文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内附生字课件)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内附生字课件)

4.诗句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好 友时凄寒孤寂之情,楚山孤独地峙立,更展现 露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 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 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品格。
中心思想
这首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 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 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qián kūn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好诗句的停顿。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yàn

砚台 笔墨纸砚
学生字
研墨用的文具, 多用大石头制成。
初读课文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 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作品有《王昌龄集》。
初读课文
写景叙事 表明胸襟
fú róng
芙蓉楼送辛渐
诗人的一位朋友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好诗句的停顿。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著:放进,置入。 (2)混:混杂。 (3)芳尘:香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生,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意:她在冰天雪地中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 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江宁 (今南京)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得罪了谁?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在王昌龄四十岁那年,他为贬职
宰相张九龄打抱不平而被贬岭南,在岭南一呆就是三年。
回长安后,又降职到江宁任县丞。面对别人的诽谤谣言
,闲言碎语,他不做辩解。
怎么议论?
这次,他借送别好友辛渐,表明自己的心迹。
一片。 ②王 维: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③姚崇: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④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歌颂友情)
(不忍分别)
(劝慰朋友)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 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 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唐]王昌龄
①《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歌颂友情)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忍分别)
③《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慰朋友)
王昌龄(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 人,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
润州 (今镇江)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件(共18张PPT)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拂晓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洛阳亲友如相问,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 黄河南岸。
洛阳亲友如相问,
•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纯洁的 心
玉壶:比喻心 地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
• 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芙蓉楼送辛渐》重点诗句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
•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 的诗风格雄浑豪迈,意境深远。他 的作品题材广泛,除了边塞诗,还 有送别诗等。他的诗歌展现了特殊 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呢。
我会认
重点字词解析: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楚山:楚地的山。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用玉做成的壶,象征着高洁
重点字词解析:
“寒雨”不仅点明了天气,还烘托 出了离别的凄冷氛围。
连江”让雨有了一种连绵不绝的感 觉。
楚山孤”中的“孤”字,写出了楚 山在雨中的孤独之态,也映衬出诗 人内心的孤独。
诗句解析
诗句解析
诗句解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 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 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 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 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概括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远山 )、 ( 秋雨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 依依不舍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 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 ) 的人生信念。
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

平 读古诗前两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送 寒雨:透着寒意的雨:点明季节



楚 平明:天刚亮:点明时间

山 孤: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
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
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思考问题
结合画面和诗意想一想:诗人的心情 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
课堂引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 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 也不例外。
古多 初
以情
美 的 话 题
来 就 是 最 永 恒
自 古 伤 离 别 ,
读 感
、离
最别
凄自 知
离 别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 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 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 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从 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fú róng
芙蓉
luò
洛阳


词语解释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 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读出诗人要做一 感
个光明磊落人的
决心。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多 诗
以情
美 的 话 题
来 就 是 最 永 恒
自 古 伤 离 别 ,
文 总
、离
最别
凄自 结
离 别
寒孤 景
结构梳理
亲友 冰心 情
开朗的胸怀 坚强的性格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 读
古诗读正确、读 感
流利。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 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 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 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思考问题
诗人和辛渐会说些什么?
感谢您的惦念,我王 昌龄为官一世,风清 月朗。如洛阳的亲友 向您打听我的情况,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 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 一样纯洁,未受功名 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您千万保重身体。此地 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有什么口信需要我捎给 您的家人吗?
前两句读出诗人 初
的不舍。后两句 读
伤感
孤独
不舍
天气的寒冷让人感到寒意和伤感,更 让人伤心与不舍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诗句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 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 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