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地构造学解剖

合集下载

各地区域地质构造

各地区域地质构造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蓝田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骊山、秦岭上升之侧向挤压,而形成宽缓向斜。

骊山南侧和秦岭北麓断层,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展。

第三系红层变形微弱,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地质构造形迹如下。

一褶皱褶皱在蓝田的黄土台原及黄土丘陵地带表现较突出,主要有3条,一是白鹿原向斜;二是寺沟背斜;三是支家沟背斜。

白鹿原向斜为一平缓不对称向斜,轴部位于荆峪沟左侧,轴向主要为北西西,但在徐家河以东转为近东西,轴部地层产状较平缓,向北西倾伏,南西翼陡窄,出露地层最老为下上新统灞河组,岩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南东,倾角12~21度,转折端宽缓,岩层倾角小于5°;寺沟背斜为一平顶背斜,轴向北63°西,向北西倾伏,两翼不对称,北东翼岩层走向为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37°。

因受汤峪口——岱峪断层的破坏,形态也不整齐;支家沟背斜亦为一平顶背斜,轴部位于荒滩——马王庄一线,轴向北60°东,向南西倾伏。

背斜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岩层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12°;南东翼岩层走向北70°东。

倾向南东,倾角8°,向南西延伸至阿氏庄附近即己消失。

二断裂断裂包括断层和裂隙两类。

蓝田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汤峪口——岱峪口断层;库峪口——何家山断层;下韩——大嘴坡断层。

这些断层的特点是延伸远,规模大,皆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构成了蓝田盆地的东、南、北部边界。

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

该断层东北端经厚镇延伸至渭南,西南端过老虎沟口后,被第四系(Q)覆盖,境内可见长度达60公里,在平面上呈折线分布,结构复杂,覆盖后难见全貌,故前人对断层性质和展布方向认识颇不一致,但最新一次活动为正断层性质是被公认的;汤峪口——岱峪口断层。

地质学一级与二级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大纲2010-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质学一级与二级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大纲2010-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级学科课程地质学(0709)二级学科课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1)二级学科课程地球化学(070902)二级学科课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070903)二级学科课程构造地质学(070904)二级学科课程第四纪地质学(070905)地质学一级学科(070901)课程大纲大纲编号:S070900XJ001高等构造地质学Advanced Structural Geology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 40/2预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和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适当浓缩了传统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基础知识部分,重点增加了当前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介绍了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门课题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概念,增加了部分实用知识内容和研究实例讨论,并尽量使狭义构造地质学知识向固体地球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行扩展和衔接,同时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板块构造基本理论;构造地质学专题;定量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碰撞造山带基本理论和实例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解决实际构造地质问题,为将来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板块构造学基础1.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板块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第三章:构造形迹与成因-几何学与运动学1.原生构造: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与变动构造之比较2.线理:类型,成因,a线理和b线理3.劈理:破劈理,褶劈理,板劈理,片理;成因分析4.节理:类型,成因,与其它构造关系第四章构造岩基本问题1.基本类型2.构造岩类型3.构造岩特征第五章逆冲推覆构造1.几何结构:叠瓦式(前展式和后展式),双冲构造(duplex)2.组合型式:背冲,对冲,楔冲; 倾向腹陆式双冲构造(hinterland-dipping duplex), 背形堆垛构造(antiform stack duplex), 倾向前陆式双冲构造(foreland-dipping duplex)3.逆冲作用控制下的褶皱作用:断湾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及其构造环境4.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主要构造环境第六章韧性剪切带1. 基本类型和几何特征2. 糜棱岩的特征和鞘褶皱3. 剪切指向的判定和总位移量的测定第七章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1.伸展构造类型2.低角度正断层及最大有效力矩准则3.拆沉作用4.变质核杂岩5.伸展构造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第八章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1.走滑断层特征和类型2.走滑断层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3.走滑拉分盆地、走滑挤压盆地、花状构造、牵引构造4.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第九章碰撞造山带1.造山带的概念与研究历史2.造山带的成因类型3.造山带构造样式与大地构造相4.造山带研究实例第十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1.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方法3.应用实例主要参考书:1.朱志澄主编1999, “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武汉2.J. H. Davis and S.J. Reynolds, 1996,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Regions.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3. D. Robert and Jr. Hatcher, 1995, Structural Geology -Principle,Concept, andProblem.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Enlewood Cliffs, New Jersey.4.Hobbs B.E., Means W.D. and Williams P.F., 1976, An Outline ofStructuralGe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Canada. 刘和甫吴正文等译, 1982, 构造地质学纲要, 石油工业出版社. (显微构造、中尺度构造、大地构造,应力和应变分析等均作了概括介绍)。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

塔⾥⽊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塔⾥⽊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摘要:塔⾥⽊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型复合叠合盆地。

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

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被动⼤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被动⼤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坳陷)-挤压调整作⽤-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

陆内裂⾕(坳陷)-挤压调整作⽤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

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

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学过程与⽅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关键字:塔⾥⽊盆地;叠合盆地;构造特征;演化史1. 区域地质概况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治区南部,介于天⼭、昆仑⼭与阿尔⾦⼭之间,⾯积达560000 km2。

盆地腹部为塔克拉玛⼲⼤沙漠.⼈称“死亡之海”,⾯积达330000 km2。

塔电⽊板块北与萨克斯坦板块相邻。

我国境内的伊犁地块(伊犁科克契塔夫微⼤陆的⼀部分)、中天⼭、吐-哈、噶尔地块等均是哈萨克斯地板块的组成部分。

塔⾥⽊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分界线⼀般置于南天北缘,即沿哈尔克⼭北地-巴仑台—库⽶什—卡卢⽐布拉克⼀线[1]。

该线北侧为伊犁地块、中天⼭地块。

向侧为塔⾥⽊板块北部边缘及库鲁克塔格断裂。

⼀般认为.该线向两延伸与尼占拉耶夫线相连,但车⾃成等(1994)、李向东和李茂松(1996)认为,该界线向两延伸进⼈原苏联境内,与纳伦地块南缘断裂带相连、尼⽅拉耶天线(卡拉套捷尔斯科伊断裂带)延⼊中国境内.相当于狭义中天⼭的北界,即阿登⼱拉克—拉尔墩断裂。

塔⾥⽊盆地即是⼀个典型的长期演化的⼤型叠合复合盆地。

华南3110铀矿床的大地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华南3110铀矿床的大地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收 稿 日期 :0 — 7一l 改 回 日期 :0) 0 3 201 0 O: 2t l一 8 I 基 盒项 目 : 文 为 国家 计 委 国土 司 赞助 项 目fG 4 I 0 ) 究成 果 之 一 丰 J9798 研
作 者简 介 : 自立 (9 8一)男 . 南 ^ , 授 , 要 从 事 构 造 和 铀 地 质 等 方 面 的敷 学 与科 研 , 筮 表 学 术论 文 7 康 13 , 割 教 主 已 0佘 篇
维普资讯
卷 (o m )6 期 ( u br1 总 (o )2 V l e 2 . N m e ). s u 9 u
( e 2 222 ( 22 P s 2 70 ,M 0 ) a ) — , 3 , g 0 0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 tco i tM eal g n a o e tn c e t l e i o
反映 出低能 、 化 、 氧的 陆缘浅 海相 的 沉积环境 。 淡 缺
⑦含铀 量 高 ( 般为 1×l , 一 1 局部 达 nxl , 浸 出 0) 其
率 和 电渗 率 也 明显 偏 高 。③ 稀 土元 素 总 量 一般 为
(5 1 9~3 6 xl 一, 均 为 2 2x 0 , 轻 重 稀 土 5) 0 平 4 l 和
维普资讯
第l 期
康 自立 , : 南 3 1 等 华 10铀 矿 床 的 大地 构造 成 矿 特 征 与 成 矿模 型
元素 比值 ( 均 4 5, 高达 9 都 偏 高 ④ 各层 岩石 平 . 最 ) 的物 理性 能 和含水性 差异 大 , 层厚 度 相差悬 殊 , 单 有 利 于层 间构造 的发育 , 是成 岩成 矿 的有 利场所 。
矿化 产于不 整合 面之 下 , 成 盲 矿为主 的矿化 群 , 形

第一章沉积盆地分析概述全解

第一章沉积盆地分析概述全解

第一节 盆地及沉积盆地的概念
三、盆地的叠置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曾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在不同地区,不同 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盆地的发生、发展、消亡,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 性特点,如华北盆地在寒武、奥陶纪为一巨大的克拉通海相沉积盆地, 中新生代被分割成若干个内陆断陷湖泊盆地。也就是说,时代、环境、 大小不同的沉积盆地,可以重叠发育在同一地区。
从构造意义上讲,是指一个沉积层向中心倾斜平缓褶曲,岩石圈 表面相对长期沉降形成地表的“负性区”(负向单元),其中可以 充填厚达万米的沉积物。而沉降区四周相对隆起区的“正性区” (正向单元),他不断地遭受风化剥蚀—形成物源区,不断地为沉 降区提供不同类型的丰富的沉积物质,从而构成物源区与沉积区的 平衡统一体。
沉积盆地分析
主讲:杜振川
研究生课程
沉积盆地分析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沉积盆地分析概述
第一节 盆地及沉积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的概念
朱夏(1965):将盆地定义为“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 定阶段的一种洼陷构造”或理解为“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 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克拉通盆地:是在大陆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形成的坳陷盆地,主 要的动力学机制可能是热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称为热坳陷盆地。
第三节、沉积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盆地分析的概念
A.D.Miall(1984) 认为:盆地分析是对盆地中的地层学、构造学和沉 积学等重要内容的综合研究,其最重要的结果是揭示一个沉积盆地 的古地理演化。
通常可以依据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环境划分为引张型(或裂 陷型)盆地、挤压型盆地、扭动型盆地和混合型盆地等。
第二节、沉积盆地的分类
一、盆地分类的一般原则 ③ 盆地的形态和结构 依照盆地的规模可以划分为: 超巨型盆地,面积大于100×104km 2; 巨型盆地,面积为(50一100)×104km2; 大型盆地,面积为(10一50)×104km2; 中型盆地,面积为(1—10)×104km2; 小型盆地,面积小于l×104km2等。

地质学史上的15大地质理论

地质学史上的15大地质理论

地质学史上的15大地质理论!地质学发展至今,产生了一系列假说和理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进步,一些逐渐被验证被广泛接受,一些则被淘汰。

小桔梳理了地质学史上的15大地质理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1水成论18世纪到19世纪之交,地学史上爆发了一场水成论与火成论的激烈争论。

水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

火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

水成论学派以德国地质学家魏尔纳(A G.Werner,1749一1817)为代表。

魏尔纳认为,所有地层是地球在原始洪水期沉积而成,水是地壳形成与变化的唯一动力,而地下火的作用是次要的、局部的。

纪元前,古罗马人已发现尼罗河两岸周期性地被洪水淹没、尼罗河在三角洲不断增大。

另外,陆地上存在海相介壳动物化石等这些都是证据。

水成岩1787年,魏纳发表著作《岩层的简明分类和描述》,将萨克逊地区地层从老到新划分为:原生岩,含花岗岩、片麻岩、云母板岩、蛇纹岩、玄武岩、斑岩、正长岩。

过渡岩,含硬砂岩、砂质板岩、灰岩。

盖层岩,含砂岩、灰岩、石膏、岩盐、煤。

冲积岩,含现代粉砂、粘土、沙、砾石、泉华、泥炭。

魏尔纳由此推论,这个层序适合于全球,称之为“万有建造”(Universal Fornrations)。

02火成论火成论学派以英国地质学家郝顿(J.Hutton,1726-1797)为代表。

赫顿认为:花岗岩是熔融岩浆冷却的产物,岩浆充满了地球内部,岩桨上涌形成山脉,而流水长期剥蚀又使高山夷为平地,地面下沉到水面以下接受新的沉积。

1795年,赫顿发表了著作《地球的理论,证据和说明》。

他认为被水成论学派列为第一类岩石的花岗岩、片麻岩等不可能在洪水中形成。

火成论并不认为火是地质变化的唯一动力因素,而认为水与火都起作用,这一点与水成论认为水是唯一的动力因素有所不同。

花岗岩样品赫顿还发现了泥盆系红砂岩与其下志留系的不整合接触,从而推论地球历史上曾有多次这种造山-夷平-沉积的旋回。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胧:能够反庖?种牵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广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整理历史学门类有哪些专业

整理历史学门类有哪些专业

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12个学科门类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法学:4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文学:4个一级学科,29个二级学科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个二级学科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1个二级学科农学: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医学:8个一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12个门类,88个二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附学科门类及一、二级学科目录:01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04 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1 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冶金工程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 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 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 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 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9 护理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注:本二级学科1998年增设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 1104 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 1106 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803 军事装备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屑砂岩
4.1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4.1.1 析 4.1.2 4.1.3 4.1.4
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 厚度-相分析 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 不整合分析
4.1.2 沉积物厚度-相分析
沉积物厚度及沉积相可以反 映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与 基盘的下降和物质供给的多 少有关)
补偿
非Hale Waihona Puke 偿超补偿不同地区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的幅度和 速度不一样,对沉积物的迁移距离、分 选程度、沉积速度都有影响,最终反映 到沉积物中。 平原地区的河流: 山麓带洪冲积: 平坦的陆架及滨浅海沉积: 岛弧带沉积: 大陆斜坡沉积:
不同大地构造性质的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特征
类型 特征
稳定型
次稳定型
非稳定型
基质含量最低 >90% 石英岩砾岩; 石英 砂岩; 稳定组分的 主要物质成分组 泥岩 (如高岭石粘 合 土岩) 、可燃有机 岩(如孢子煤、树 皮煤) 微量元素分配类 规则型为主 型 沉积旋回韵律 简单
第4章
历史大地构造学
第 4章 历史大地构造学
4.1 历史大地构造及其分析方法 4.2 地槽、地台的概念 4.3 板块构造简介 4.4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4.5 大地构造分区、旋回和阶段
几个实例 1.天津Q沉积
2.山西C沉积 3.西藏吉隆盆
地壳垂向运动
地高山栎化石的发现
4.雅鲁藏布江两侧C-P地层的差异----地壳水平运动
沉积组合与构造性质
稳定 过渡 活动
游移盆地湖泊碎 屑组合;内陆盆 近 海 盆地 碎屑 泥 山麓山间粗碎屑(磨 大陆 地 河 湖 泥 质 组 质组合; 海陆交互 拉石)组合;大陆火 合;近海盆地含 相碎屑泥质组合 山喷发—碎屑组合 煤碎屑组合 岛弧海岩屑杂砂岩 非 补 偿边 缘海 碳 —火山岩组合; 滨浅海碎屑岩或 质、 硅质组合;活 海洋 半深海至深海砂泥 碳酸盐岩组合 动 陆 棚泥 质碳 酸 质复理石组合;蛇绿 盐岩组合 岩组合
4.1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4.1.1 析 4.1.2 4.1.3 4.1.4
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 厚度-相分析 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 构造-相分析
沉积组合(建造)分析
概念: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 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背景的沉积岩共 生综合体
概念核心:1.沉积时的构造条件 2.较长时期 3.一定的区域范围 4.综合特征(组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构造背景分类:稳定、过渡、活动三种类型
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盆地分类
裂谷及夭折裂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伸展背景下的沉 积盆地 汇聚背景下的沉 积盆地 转换或走滑背景 下的沉积盆地 陆内裂谷,大陆边缘裂谷,裂陷槽盆地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大洋盆地 奥拉槽盆地,初始洋盆 洋岛,海山,海底高原(大西洋型) 弧后盆地,弧间盆地,海沟,弧前盆地,大洋盆地,洋岛,海山等(西 太平洋型) 拉分盆地,走滑盆地 A 型(陆—陆)碰撞有关 的沉积盆地 B 型(弧—陆)碰撞有关 的沉积盆地 陆间残余盆地,弧后残余盆地,前渊、周 缘前陆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背驮式盆地, 山间断陷盆地,山前断陷盆地,缝和线盆 地
基质含量 石英含量
基质含量较高 基质含量最高 90%_65% <65%或<15% 花岗岩砾石, 长石 碎屑砂岩; 次稳定 组分的泥岩 (如水 云母粘土岩) 、可 燃有机岩 过渡型为主 复杂而节奏清晰 杂砾岩,杂砂岩、 硬砂岩, 火山碎屑 岩屑砂岩, 非稳定 组分的泥岩、 可燃 有机岩 紊乱型为主 沉积旋回相当复 杂, 从节奏明显至 无节奏
地壳水平及垂向上都在运动 现代的可以测量 古代的如何测量或判断?如何判断某一 地区大地构造背景?活动或稳定? 必须研究地壳运动在地层中留下的证 据————历史大地构造
历史大地构造的概念
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 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 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 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 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 史大地构造学.
160万年地壳下降 了700 m,每年下降 0.44mm
1500万年下降了 150 m,每年下降 0.01mm
400万年上升了2500m, 每年 上升0.63mm
2.5亿年间水平移动了3000-4000 km
大地构造性质
稳定: 无或少地震、火山活动,壳幔 物质交换不频繁; 地壳的升降幅 度小 过渡: 介于二者之间 活动: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壳幔物 质交换频繁; 地壳的升降幅度大
八种大地构造学说
地质力学(李四光) 重力构造(马杏垣) 波浪镶嵌构造(张伯声) 地洼学说(陈国达) 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槽-地台多旋回构造学说(黄汲清) 板块构造学说(尹赞勋,李春昱,郭令智) 历史大地构造(王鸿祯)
4.1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4.1.1 析 4.1.2 4.1.3 4.1.4
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 厚度-相分析 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 构造-相分析
沉积物厚度分析的基本步骤
地层压实校正 准确确定古水深 构造沉降分析
构造沉降曲线公式
Y=[S*(Pm―Ps)∕(Pm―Pw)]+Wd―△SL[ Pm∕(Pm―Pw)]
Y为构造沉降,S*为压实校正地层厚度,PS 为平 均沉积物密度, Pm 为平均地幔密度 (3.4g/CM3),PW 为平均海水密度 (1.03g/CM3),Wd为沉积物沉积实水深,Δ SL 为相对现在海平面高度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沉积物厚度-相分析的有关概念
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 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 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 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 盆地。 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 浅,表现为海退。
1)单个地层剖面反映出的海水进退往往与:地壳均衡(eustasy), 地壳下沉(subsidence), 物源供给(supply)有关,因而不要与海 进海退相混淆。 2)地史中常见的为补偿类型沉积,其厚度代表沉积盆地下降幅度
沉积体的几何形 固有型,有板状、 条带、收缩体、移 移位体、扩张体 态 席状 位体 裂谷盆地和张裂 洋中脊盆地、 岛弧 代表 克拉通盆地 边缘盆地 (被动边 海沟盆地 缘盆地)
石英砂岩 Quartz sandstone
长石砂岩 Arkose
岩屑砂岩 Graywacke
浅海陆架
石英砂岩
长石砂岩
湖相页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