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主题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案例五篇

2022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案例五篇

2022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案例五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文追求的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案例篇一一、导入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

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

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1、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3、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总结规律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案例篇一一、关于教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1、联想想象法2、意象分析法3、探究合作法四、关于教具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2、课文配乐朗读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高中语文教案(最新6篇)

高中语文教案(最新6篇)

高中语文教案(最新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__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_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精选7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精选7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精选7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篇1《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的生字词;2、理顺*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板书课题:《蝉》。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积累*生字词。

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曝pù(晒)词语补释: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qǐ)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2、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大全6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大全6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大全6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大全6篇好的语文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篇1】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

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

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戴望舒及象征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才能和审美才能。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讨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场,她仁慈、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安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完毕,也是幸福的开场。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谊,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拟朗读(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4篇】

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4篇】

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4篇】第一篇:《红楼梦》人物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红楼梦,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描写和命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人物的内外在矛盾和复杂性。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对人物形象的创造。

教学重点:1.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2.主要人物的命运演变和对情节的影响。

教学内容:1.红楼梦主要人物介绍和分析。

2.选取经典片段,分析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性。

3.设计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描写一个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红楼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展示红楼梦的名场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猜测人物的性格特点。

步骤二:介绍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发展。

1.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逐个点评和纠正。

步骤三:选取红楼梦经典片段,分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1. 教师引导学生选取一个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人物在片段中的言语和行动背后所反映的内心矛盾。

步骤四: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描写一个人物形象。

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没有在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并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评价:1.组织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创作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

第二篇:《论语》经典篇目解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于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1.了解《论语》中的经典篇目及其意义。

2.掌握经典篇目背后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和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乡爱于胸臆聚感奋于笔端━━高中语文“主题活动”教学案例设

【主题内涵阐述】
语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语文学科教育,而语文主题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它以实践和运用为主,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属活动课程范畴中的语文活动。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很明确:注重人文、注重实践。

改革的方法可以从语文课程入手,着眼于实践,充实语文课程的内容,健全语文课程的形式,将语文主题活动课程化。

融校本化、实践性、专题型为一体的主题活动是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一。

【案例描述】
主题活动目标:
龙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古城,具有极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

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定为: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热爱家乡教育,体悟人文之美,抒写激情篇章。

主题活动背景:
曾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述说“龙泉印象”。

现摘录如下:
“在这个小城呆久了,我甚至想不出它有什么迷人的地方……”
“说真话,我心痛;说假话,我心酸。


“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挺小挺小的城市,或许说它其实还算不上一座城市,因为这里的人大都没有一种城市意识,没有一种生活在城市里的感觉,所以他们很随意,很闲适。

正因为这随意,很多人可以乱扔废纸,闯红灯,折花枝。


“深深封存在我印象中的还是那小巷,虽然它粗鄙世俗,但在物欲金钱的冲击下,它依然谨慎地挽留一丝古迹,一抹怀想。


“龙泉,起于凤阳之巅瓯江源,奇于春秋战国欧冶子铸剑,兴于唐宋挖窑烧瓷,而于近代没落。

故龙泉之于浙西南,如凤凰之于湘西,多了些许神话与传说。


教师的思考:
生长斯,长于斯的学生对于家乡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

也许并未能揭开龙泉美丽神秘的面纱。

他们的语言是犀利的,眼睛是敏锐的,心灵是善感的,情感是深沉的,这是创作冰河下的暗流,孕育着强大的力量。

要“爱我龙泉”,必须先“知我龙泉”,试想,作为一名龙泉儿女,对龙泉不甚了解,甚至有误解,那如何能真正地热爱家乡?只有“凝乡爱于胸臆”,才能“聚感奋于笔端”。

让学生青春的脚步走入山水,走过街巷,让他们敏感的心灵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代的风尚,让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探索发现龙泉的美,去歌咏吟唱龙泉的美吧。

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一、系统全面介绍龙泉:
“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丰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辈出的才俊,清婉的民谣,深厚的文化,堪称“浙南明珠”。

1、观赏影片《名邑龙泉》,激发热爱之情;
2、参看《龙泉揽胜》,探寻故乡之美。

二、赏读咏唱龙泉的诗文,将心中的龙泉与之比较,品其优美语言,探其深远意境,感其悠悠乡情,借其精巧技法,提高读写能力。

三、走进龙泉,解读龙泉。

1、回归自然,探访山水;
2、搜索典籍,体悟人文;(阅读有关龙泉的资料、典籍,如《龙泉县志》、《龙泉民间传说》、《龙泉谚语》、《龙泉山水吟》等。


3、浏览网页, 点击龙泉;()
4、走入生活,了解古今。

(参观博物馆,访问老一辈,可作学习笔记、访谈记录,可作数据统计、拍摄照片等。


四、吟唱龙泉,表达情思。

(凝乡情,聚笔端)
参考角度:
1、清丽山城
2、淳朴民风
3、杰出人才
4、剑瓷情缘
5、动人乡韵
6、风情饮食
7、古城新风
8、历史人事
9、革命传统 10、古今建筑
五、自由作文: 激情放歌吟唱龙泉
六、诗文展示、交流、汇编。

【案例分析】
此项语文主题活动,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新课标明确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课堂。

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乡土教学资源具有文化底蕴丰厚,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是开发、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最便利、最可行的途径之一,是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此项主题活动注重实践性,通过“用语文”来
“学语文”,将语文教育的视角延伸到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能利用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提升生活的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的听说读写在内容上就能不断获得“源头活水”。

本次主题活动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特点。

强调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在新课标下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寻、共同分享成功,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问题思考】
1、语文主题活动是语文教育的新探索,还不够规范,需要不断完善。

比如拥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认可,都要一个过程。

2、语文教学最需要学生自动积累、自我感悟、自主实践,让学生真正投入是进行优质教学的前提。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如何发掘。

但是高中教学需要背负沉重的升学包袱,多少使原本鲜活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功利性,有了无形的束缚;
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语文主题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附文
龙泉揽胜
二、风景名胜
1、龙泉山国家原始森林公园:以云海、日出、
奇峰、怪石出名。

珍稀动植物、华南虎保护区、瓯江源、黄茅尖
2、白云岩风景名胜区:云坞古村、白水桥、
白云古迹
3、市区古迹名胜:稽圣潭塔、棋盘山、芳野
曾家大屋、剑池湖遗址、欧冶子将军庙、留槎洲、九姑山
4、周边乡镇名胜古迹:披云山、昴山、住溪
生态沟、上田战斗纪念馆、上蛘源底古民居、安仁仙宫湖、天平山、
永和桥、大窑村、牛门岗新石器文化遗址
三、龙泉才俊
1、名产三大祖师:宝剑祖师欧冶子、哥弟窑
祖师章生一章生二、香菇祖师吴三公
2、宋明龙泉六大名相:何执中、管师仁、汤
思退、何澹、真德秀、章溢
3、叶氏宗族六大文人:叶涛、叶大庆、叶适、
叶子奇、叶绍翁、叶溥
4、现当代名人
四、风物风俗
制瓷、铸剑、种菇、种灵芝
五、饮食风情
1、纪念类:黄果、端午粽、炒乌饭
2、寓意类:和菜、麻糍、糖年糕、清明果
3、风味小吃:早米果、早米冻、豆腐儿、炒二冬、安仁鱼头豆腐、茶丰泥鳅火锅、龙南田螺、油老鼠、山粉果、蕨菜、凉粉冻、搓儿冻、苦槠干
4、茶文化
六、节庆:
春节狮子闹千家、石马老酒敬龙灯、安仁板龙闹元宵、清明踏青放纸鹞、龙渊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听清吹、马灯游街有扮挑、龙泉重阳比登山、腊月户户忙掸尘、除夕家家帖春联
(参看《龙泉揽胜》叶放著)历代名人吟唱龙泉的诗词曲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