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2005年~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

据分析

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消费者出售消费品和向农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直接零售的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主要发现:

1、

2005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超过13%。

其中,名义增速超过实际增速的年份有6年,2009年实际增速超过了名义增速。表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物价变动息息相关,我国要保持社会零售总额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稳定物价,使物价处于低而平稳的增长速度。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成靠投资、出口和外贸协调拉动。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家进行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08、09、10年有了明显上升,但是,受困于201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2011年增长速度显著下滑。告诉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才能实现继续稳定发展。

2、

分地区来看总额,我国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数据来看,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倍左右,随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没有实际性的缩小。

从二者的增速来看,城市的增速始终都快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但是二者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从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所服务的总人口来看,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以及增速的潜力远远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未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最大的空间还是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特别是乡村地区。

3、

分行业或者消费形态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导,占比70%左右;我国目前的住宿及餐饮业的占比为25%左右;其余的比重为5%。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过高,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现状不太相符。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继续保持批发零售业的较快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餐饮及住宿业的发展,提高其所占比重。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其余业态的零售业,使我国零售业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不同行业的增速来看,08年以前,我国的餐饮和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差距相对较大,但自2009年以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被缩小,两者实现了几乎同步的发展。

1、2005~2011年年度数据及增长速度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超过13%。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08、09、10年有了明显上升,但是,受困于201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2011年增长速度显著下滑。详见表一、图一、图二。

表一:2005~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综合表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官方公布数据。但带橙色的实际增速限于资料不全,无从查证,故根据往年历史资料以及当年全年CPI进行了估计,仅供研究参考之用。下面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对表一的数据进行说明。

图一:2005年~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总额柱状图

图二:我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发展速度分布图

2、城市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各占比重和增速分析:

分地区来看总额,我国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数据来看,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倍左右,随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没有实际性的缩小。

从二者的增速来看,城市的增速始终都快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但是二者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从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所服务的总人口来看,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以及增速的潜力远远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未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最大的空间还是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特别是乡村地区。具体见表二、图三、图四。

表二:城市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各占比重和增速

注:限于2010年以后,我国关于社会消费总额统计口径的变更,国家按地区并没有给出城市、县及县以下的具体数字,而是分成了城镇和乡村两级,因此,2010和2011年的数据为根据上年和增长速度进行估计的结果,总额略低于实际官方公布的数字。但是作为统计需要,还是反映了我国具体的增长情况以及总额比重的变化。和前面一样,通过分图分别反映上述表格中反映的信息。

注:以‰单位,以便更好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差距和相似处。3、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及其他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数据、各占比重和增速分析:

分行业或者消费形态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导,占比70%左右;我国目前的住宿及餐饮业的占比为25%左右;其余的比重为5%。

从不同行业的增速来看,08年以前,我国的餐饮和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差距相对较大,但自2009年以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被缩小,两者实现了几乎同步的发展。具体见表三、图五、图六。

表三: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及其他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数据、各占

比重和增速表

图五:三项数据汇总比重图

4、预测分析:

对于未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的发展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要求严谨细致。因此,我们进行适当的预测。

经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逐期增量大体上相等,因此考虑用直线方程进行适当的预测。其中,部分数据由于偏离总趋势大,予以剔除。

直线方程预测:单位:万亿元,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y = n a + b∑t

∑ty =a∑t + b∑t2

而:∑t = 0

∑y = 80.241

∑ty=53.459

∑t2=28

代入解得:

a = 11.463

b = 1.909

所以预测直线为:

估值曲线 = 11.463 + 1.909 t

据此,我们可以估计,2012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达到19.099万亿元。

说明:估计值和实际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从过去的估计值来看,总体上还是反

映了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当然,限于资料的局限和分析的肤浅,这也直接造成了估计的不准确,于此特别说明!

至于从城乡以及消费业态的分类来具体分析预测,可以借鉴这里运用的方法,故不再重复进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2005年~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 据分析 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消费者出售消费品和向农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直接零售的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主要发现: 1、 2005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超过13%。 其中,名义增速超过实际增速的年份有6年,2009年实际增速超过了名义增速。表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物价变动息息相关,我国要保持社会零售总额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稳定物价,使物价处于低而平稳的增长速度。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成靠投资、出口和外贸协调拉动。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家进行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08、09、10年有了明显上升,但是,受困于201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2011年增长速度显著下滑。告诉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才能实现继续稳定发展。 2、 分地区来看总额,我国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数据来看,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倍左右,随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没有实际性的缩小。 从二者的增速来看,城市的增速始终都快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但是二者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从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所服务的总人口来看,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以及增速的潜力远远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未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最大的空间还是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特别是乡村地区。 3、 分行业或者消费形态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导,占比70%左右;我国目前的住宿及餐饮业的占比为25%左右;其余的比重为5%。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过高,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现状不太相符。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继续保持批发零售业的较快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餐饮及住宿业的发展,提高其所占比重。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其余业态的零售业,使我国零售业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不同行业的增速来看,08年以前,我国的餐饮和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差距相对较大,但自2009年以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被缩小,两者实现了几乎同步的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对1989-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职工工资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针对这种经济现象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进而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

以修正。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得出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引言 2006 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总体看,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是2006 年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仍然较强,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经济工作的重点将突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三是居民收入水平将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提高,特别是中央确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失业人员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公务员工资、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等政策措施,将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四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为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随着国家对市场秩序整顿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有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六是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平稳增长周期,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 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3%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也将增长7.3%;跨国投资开始回升;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将呈稳中下降趋势,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项重要、敏感的政府统计。定期发布的消费品零售统计资料,常常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间或还会引发一些疑义和争议。为了有利于把问题搞清楚,需要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多方面逐一进行剖析,找出影响其增长变化的各种因素,然后再加以判断。 二.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逐年递减,但平均每年仍有1000多万人出生。这些新生人口要吃、要穿、要用,这就必然要与零售市场发生关系。人口越多,消费支出也越多,预计应该为正相关的关系。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借此来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水平越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 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2.6%)。 (三)、限上餐饮业转型见成效。今年,酒店、酒店、下调经营策略,面向大众消费,扩大餐饮经营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加之,两家餐饮企业新加入联网直报,大力提高了餐饮销售额,助推了餐饮增长速度(达53%),扭转了限上餐饮业负增长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支撑乏力。全县共41家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少增长点,对社消零总额的贡献低。同时,部分企业实力弱,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中XX年3月以后新增限上非批发企业19家(占34家的56%),营业额超过限额标准幅度不大,今年1-3月销售收入仅8567.9万元(占限上总额的30%),对社消零贡献不足,形成了社消零总额偏低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 二是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困难。部分限上企业因不同原因导致经营规模萎缩,甚至歇业、关闭(已在3月退出了限上企业序列),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二〇一一年一季度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从全市范围看,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XX个百分点,增幅并列五城区第一位,但总量仍与其他中心城区差距较大,排名中心城区末位。 二、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迅速,比重大幅提升。2011年一季度,我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部署服务业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4月20日,共新清理服务业新增单位510家,其中:法人企业新增120家、个体户新增390家;510家新增单位中,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有418家。新增限上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销售额23.15亿元,零售额达19.63亿元,占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XXX区限上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原来的31.2%提高到了78.4%。由于新增单位的拉动作用,XXX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幅达到18.0%,超出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与锦江区,青羊区并列五城区第一位。 (二)批发零售业继续占据我区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的主导地位, 住宿餐饮业消费增速迅猛。从行业划分角度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区社会零售额比重达86.8%,各大餐饮企业顺应形势发展,创新经营品牌,转变经营方式,在喜庆婚宴、谢师宴、休闲餐饮、春节年夜饭等方面大做文章,极大地丰富了餐饮市场,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43.3%,成为我区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动力,增幅处于行业之首。 (三)全区消费市场热点明显。据统计数据分析,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XXXX亿元,其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XXX亿元,同比增长17.0%,仍占据我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7.6%,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2.4%,比重逐步加大。与去年同期相比,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XXX 亿元,增幅达213.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增幅达96.9%,成为我区一季度商品消费热点。 (四)假日、节会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前集中消费明显,这些节假日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购物时间和消费气氛,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春节期间我区商贸企业销售火爆,销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 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总和。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1、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及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 2、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学生)食堂(不论是否对外营业)的各种食品、燃料、餐具、炊具和清洁卫生工具。包括企业、单位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3、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 4、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 5、售给社会集团的办公用品、文化用品、奖品、礼品、公共非生产经营用品、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售给学校的教学用品和文体用品。 6、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自费购买或从公费(或社会统筹)医疗经费中开支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在

医药经营和生产企业向居民、社会集团和各类各级医院、诊所售出时统计,医疗单位向病人售出不统计)。 7、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包括邮局集邮专柜)出售的新、旧(盖销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 8、旧货寄售商店(信托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消费品零售额; 9、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灌装液化石油气;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 1、城市建设、房地产企业和各企业单位售给城乡居民生活用的商品房和“房改房”; 2、不属于商品流转活动的营业收入。如:公共事业、服务业和文化事业的营业收入;邮电局出售的用于邮政通讯的邮票(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汇款单、包裹单、电报稿纸的收入; 3、未纳入社会商品流转统计范围的商品买卖。如:农民之间相互买卖的商品;农民在商品交易市场外向城市居民出售的商品;城市居民之间相互转让出售的生活用品;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未通过门市部、商品交易市场内的直销点(不包括制药厂、牛奶场)向居民出售的商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 1 /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 5.7%,高于全市 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 2.17亿元,仅占2 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 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

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1.12亿元,占比4 5.2%,累比增长6 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 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 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 2.6%、20.0%、1 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 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 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 2.6%)。

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消费与消费统计 本期嘉宾: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又是如何进行度量的?下面我们就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和我们一起谈谈消费与消费统计。 主持人: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消费”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叫消费?消费的概念到底是指什么?请您给我们谈谈吧。 蔺涛:“消费”一词不是在消费社会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社会的确立才最终形成的。 对于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给出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说文解字》解释“消”与“费”为:“消,尽也,从水肖声”,“费,散财用也,从贝费声”,可见这两个字都有“用尽、耗尽”之义;在现代汉语中,消费一词是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把钱拿来买东西,就是通过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消费食物可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可以防御寒冷,外出旅游可以愉悦心情……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等一系列

的过程就进入消费领域,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人们花钱购买食物、衣着和享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种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的消耗、机器厂房的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一种消费,这就是生产消费。我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前者——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不包括中间消费。 消费又可以分为有形的消费和无形的消费,购买商品是一种消费,享受服务比如再教育、美容美发也是一种消费。所以消费又分为有形的商品消费和无形的服务消费。 人们实际消费支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烧等不同形式。这种划分比较具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这种分类,便于计算和统计,也便于进行比较。 主持人:如此看来,消费包含了种类繁多的各项活动,那么如果要了解消费情况的话,该如何进行度量呢? 蔺涛:这就要说到消费统计。消费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消费统计信息既是国家实现宏观管理、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城乡居民了解生活水平变化和企业安排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所以,消费统计的职能和作用不仅表现在高层次决策方面,而且表现在反映人们生活消费情况这一基础层次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消费统计既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也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吗?

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分析

2016年中国全社会消费大清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5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9.8%。 饮料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饮料零售额为2175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和饮食理念的变化,饮料市场消费健康、营养等功能特征更受关注,其热度同样呈持续升温状态。大健康概念是近年来的主流健康趋势,饮料消费者对于高含糖量、高热量饮料的偏好度持续走低,健康化、个性化、功能化是未来饮料市场的主流需求。 烟酒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烟酒零售额为4300亿元,同比增长9.3%。“三公”经费的缩减和“八项禁令”的下达令中国高档烟酒身价骤跌,更一度被打入“冷宫”,烟酒市场进入“寒冬”阶段。在名烟名酒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背景下,不少烟酒零售商通过加大低端商品的供应量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受政策的影响,预计未来中国高档烟酒的市场将保持低位态势。 化妆品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市场尽管近五年来的零售额增速放缓,但中国化妆品行业依旧火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几十余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金银珠宝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10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 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54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0.1%。2017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3689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零售31045亿元,增长9.3%。2017年全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2017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和30.8%。 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7.3%、6.7%、9.1%和8.0%。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分析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消费是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消费的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消费品是消费的对象,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与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就以以我国1952年至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研究对象,做时间序列分析。首先,对全国60多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变化规律,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其发展趋势。再则,通过检验说明模型拟合效果的好坏,再利用模型对下一年进行预测。最后,从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等方面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规律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 关键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SA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预测 引言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又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一国经济发展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大小,当经济度过最初发展阶段,进入中级或更高发展阶段后,这一特征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应该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发展将进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新阶段,可靠准确的数据体系有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而零售总额的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预测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以往的动态数据揭示了系统动态结构的规律的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的有限长度的运行记录,建立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动态依存的关系的模型,并且以此对系统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pdf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 2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 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2.6%)。 (三)、限上餐饮业转型见成效。今年,酒店、酒店、下调经营策略,面向大众消费,扩大餐饮经营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加之,两家餐饮企业新加入联网直报,大力提高了餐饮销售额,助推了餐饮增长速度(达53%),扭转了限上餐饮业负增长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支撑乏力。全县共41家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 ,缺少增长点,对社消零总额的贡献低。同时,部分企业实力弱,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中2013年3月以后新增限上非批发企业19家(占34家的56%),营业额超过限额标准幅度不大,今年1-3月销售收入仅8567.9万元(占限上总额的30%),对社消零贡献不足,形成了社消零总额偏低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 二是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困难。部分限上企业因不同原因导致经营规模萎缩,甚至歇业、关闭(已在3月退出了限上企业序列),导致总额直接减少6497.4万元。同时,受政策影响,大部分零售、住餐企业经营不景气,营业收入不同程度地下降。 三是缺乏扶持,企业认识不足。由于缺乏专项资金的扶持,很多企业业主不愿纳入限上企业,对社消零统计工作认识不足,主人翁意识缺乏,统计报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同时企业顾虑多,大部分企业业主不愿被纳入规模企业管理,担心与税务挂钩、怕“秋后算账”,导致报表质量不高。 四是目标任务高,完成难度大。今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尽管上报数据能够完成,但是省、市统计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修正。本季度我县上报数据调减9500万元,导致增速下降。 四、促进消费保增长措施 1、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一是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力争数量达到50家(4月份拟将百兴商贸、世纪华联纳入限额以上企业培育)。二是切实摸清家底。按限上企业标准分类,挖掘出能培育成规模企业的个数。三是抓好统计业务培训。协调配合县统计局,按照市上要求,对已纳入限上企业的统计员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2、大力发展会展引导消费。通过县域内展会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活跃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员和协调超市、家电企业和餐饮企业举办促销活动;鼓励其他零售企业参加县域外的展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以提升企业形象、树立品牌效益、扩大销售收入。 3、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为载体,扩大农村销售,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买难和卖难问题,发挥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功能;加快重点流通设施建设,增加再就业渠道,努力扩大销售,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当今企业发展的趋势,将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和活力。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完善物流设施,多渠道、全方位扩大企业销售,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 5、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通过商务执法,开展治乱、打假,稳定市场物价,提高监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优化消费品市场,确保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那些内容,它是如何消除物价因素的

商品销售总额:指对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包括售给本单位消费用的商品)。本指标由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对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项目组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居民的商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商品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售给市内外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乡、村镇政府用公款购买的非生产、经营用的公用消费品。 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要求,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大中小型商业企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大中小型餐饮企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商业、餐饮业、工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家具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等)。 5、各类服务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6、各类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商品交易市场以外的各种行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如制造业、科技开发区、邮电、通信等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要求,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以下几部分: 1、各单位和居民个人购买的商品房。 2、居民家庭使用的管道煤气(居民购买的液化石油气罐记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 3、售给国民经济各单位直接用于生产和业务经营上的商品,如:售给各单位用于生产和经营的汽车;售给服务业生产经营用的设备、工具、用品。 4、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单位用于转卖的商品。 受购买力水平和商品供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城乡居民购买商品的数量会有增减变化,价格也有涨有落,每个家庭各月的支出就有多有少。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的实际零售价统计的,其中既包含商品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的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的增减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的变化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