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至2016年)

合集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3.26•【字号】•【施行日期】2001.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3月26日)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增长14.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3.8%;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8.3%。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9亿元,增长10.2%。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9:42.5: 37.6调整为 17.3: 45.3: 37.4。

市场物价仍低位运行。

与上年相比,全区零售物价总水平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比上年下降4.0%。

2000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65.1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2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9%,人数比上年减少1.7万人,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9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5%,人数比上年减少0.5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8.1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21.9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单选题答案信息化的术语最早出现在()。

正确答案:C日本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B数字化生产力为了推进两化融合,我国于2008年组建了()部。

正确答案:D工业和信息化()的规划里面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B十二五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了城市的()大共享机遇。

正确答案:D十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未来社区()大场景。

正确答案:C 九()一直在发展城市大脑。

正确答案:C郑州《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个领域进行。

正确答案:B 10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

正确答案:A竞赛()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更加地突出。

正确答案:C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正确答案:B不相适应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态势。

正确答案:C平稳发展多国将人工智能技术上升为()。

正确答案:B国家战略()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

正确答案:B语音2016年10月,()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正确答案:D美国过去()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正确答案:C 5()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正确答案:D 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边缘计算与()感知能力。

正确答案:B 物联网智能电网的管理属于()类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C 能源()更多的是提供数据洞察能力。

正确答案:B 大数据()是指如何把大数据智能化的潜力挖掘出来。

正确答案:A 数据智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正确答案:B 天津()组织实施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

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

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

深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资料】

深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资料】

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建设国际化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本市生产总值(GDP)28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亿元,下降 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37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98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结构为0.6:58.9:40.5。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3887元,同比增长7.5%。

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45.58亿美元,人均GDP6510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199元,增长3.9 %。

市场价格总体上略有上升。

全年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上涨1.6%。

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1.2%,其中粮食上涨3.1%,肉禽及制品下降0.6%,鲜菜上涨6.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5.0 %。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其中商品房上涨2.4%,私房(二手楼房)上涨1.5%。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总水平下降0.1%,其中,住宅下降1.4%,高标准写字楼上涨1.2%,普通办公用房下降1.7%,商业用房下降0.6%,厂房仓库用房上涨1.8%。

受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和建材价格上涨影响,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赣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赣州市统计局201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上级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补短板、降成本、优环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社会保持稳定,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2194.3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1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6.8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937.35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0:44.1:40.9调整至2016年的14.6:42.7:42.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98.86亿元,增长9.6%,占GDP 比重为59.2%。

图1 2012-2016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50010001500200025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亿元8910111213141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0.9%,黑色金属及材料类下降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5.7%,木材及纸浆类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其中冶金工业下降2.5%,煤炭及炼焦工业下降4.7%,纺织工业下降8.1%,皮革工业上涨1.3%。

表1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2 201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年财政总收入3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18亿元,下降0.9%。

财政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16.7%,下降1.2个百分点。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99.23亿元,增长1.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6.83亿元,增长10%。

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宜宾地处三江交汇、三省通衢处,具备发展商贸流物流中心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顺应把握四川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机遇,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工作思路中作出了“活商”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

一、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宜宾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川南的重要通商口岸,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长江上游水系的中转枢纽码头,史载“西南半壁古戎州”,素有“填不满的叙府”之美誉。

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宜宾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完全具备打造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宜宾是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具有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宜宾处于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距离自贡70公里、泸州125公里、内江102公里、乐山190公里、昭通249公里、毕节200公里,从区位上看,如果宜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可直接辐射2000多万人口,间接辐射5000多万人口。

此外,在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中,只有宜宾与泸州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但泸州离昭通、凉山、攀枝花距离太远。

综合来看,只有宜宾具备打造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二)资源禀赋富集配套。

宜宾是国家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探明矿产资源53种,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石英砂等储量丰富,其中煤炭储量53亿吨,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16万千瓦,具有发展大型水火核电站和高载能产业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36.6 501.5 879.6 1481.9 1860.7 3215.4 4165.4 5703.2 7144.6 11537 16673 20838 23803 28885 33397 36006 40372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1.9 52.7 70 95 121.3 151.1 189.1 271.6 239 445 760 1401 1978 2504 2815 3060 3372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16.8 136.7 160.3 187.8 233.3 390.6 475.1 582.6 687 848 1123 1629 2183 2436 2577 2963 3306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51.6 53.3 61.8 79.2 97.6 123.1 163.1 233.6 286.4 432 705 1181 1604 1958 2273 2445 2781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6331.3 6934 8186 10220.7 12456.4 17556.7 21555.2 27207.3 33756.6 42916.1 58056 78164 93330 110704 124971 133891 145073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47 144.5 145.6 162.7 208.8 255.2 324.5 459.8 637 808 1261 1837 2209 2959 2973 3069 2996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03.5 427 467.5 533.1 594.7 719.3 842.2 1065.2 1247.5 1592 2033 2767 3364 3962 4390 4842 5467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7.9 72.9 123.2 210.6 302 454.3 562.4 611.7 620.4 640 792 1070 1540 2037 2685 3470 3894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550.9 708.5 864.9 1196.3 1757.9 2917.9 4166.6 5022.4 7027.5 7801 10401 14437 16657 18553 19975 18450 18697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788 831.8 953 1127.2 1297.5 1613 1921.7 2370.7 2706.6 3154 4056 5375 5936 6944 7603 8270 9004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658.9 722.6 810.5 894.7 941.1 1122 1203.9 1506.2 1729.2 2242 2980 3718 4814 5924 6960 7895 8460
125343 84609 101129 118885 133179 142558 154286 6445 7799 8181 8208 8667 9213
5766 7316 10323 12406 14833 17111 19465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限额以上企业社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959.2 1062.6 1160.8 1320.7 1580.7 2018.2 2408.7 3024.1 3775.5 4622 5874 7955 9778 11414 1国家统计局 131.7 153.7 175.5 206.9 261.6 335.1 386.6 488.3 596.5 740 889 1103 1340 1625 1825 2049 2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