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文学常识考点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常见关系分类(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常见关系分类(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常见类型关系分类(全)类比推理的题干和选项都由词语组成,着重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和对事物关系的分析能力,因此了解词项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多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和总结,将类比推理词项间关系归纳为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及常识问题。

一、概念间关系概念间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和全异关系五种。

(一)全同关系1.同一事物的全称、简称、别称、美称、谦称、敬称等。

如:鄙人:自己、美国:USA。

2.音译名与中文名、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麦克风:话筒、罗曼蒂克:浪漫。

【例】家父:父亲A.老媪:老伴B.鼻祖:祖宗C.作者:自己D.鄙人:自己【解析】家父是父亲的谦称,鄙人是自己的谦称。

老媪是老妇人的意思;鼻祖指创始人,与祖宗含义不同;作者指写作的人,而不是自己。

故答案选D。

(二)包含关系1.种与属。

如:苹果:水果、杂志:期刊。

2.整体与部分。

如:阳光:紫外线、书包:背带。

【例】电脑:鼠标A.水壶:茶杯B.手机:短信C.船:锚D.录音机:磁带【解析】鼠标是电脑的一部分;锚是船的一部分。

且鼠标和锚都能起定位作用。

故答案选C。

(三)交叉关系词语所表示的集合之间存在交集,即有些A是B且有些A不是B。

如:体育明星:江苏人、大学生:愤青。

【例】影星:江西人A.蔬菜:种植B.专家:军人C.鼓手:乐队D.社会:自然【解析】题干中的词项是交叉关系:影星可能是江西人,也可能不是江西人。

专家可能是军人,也可能不是军人,故答案选B(四)并列关系1.同属于一类事物。

如:咖啡:绿茶、铅笔:钢笔。

2.具有相同属性或相同功能。

如:手机:电话、手表:闹钟。

【例】比喻:拟人A.报纸:课本B.冰箱:洗衣机C.金丝猴:香蕉D.月球:月亮【解析】比喻和拟人都属于修辞方法,冰箱和洗衣机都属于家用电器。

故答案选B。

(五)全异关系所有A都不是B,且A和B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

如:实数:木耳、蝙蝠:鸟类。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类比推理是行测必考题型,一般来讲题干信息比较简单,阅读量比较小,所以很多考生就会觉得这部分题型是比较简单的。

然而,当真正解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部分题型很容易做错,比较容易丢分。

那对于这部分,我们该如何提升正确率,保证做的又快又对呢?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就介绍一下这部分题型的解题方法我们要明确一下类比推理的常见出题形式。

一、两项式何为两项式,简单来讲就是两个词进行类比。

所以我们在解题的时候,只要关注题干中这两个词的关系,然后选择关系与题干一样的就可以了例:重视:人才A依法:治国 B商品:销售C掌握:知识 D作战:军队答案:C 。

中公解析:题干中重视人才是一个动词搭配宾语,也就是动宾结构。

所以,选项也必须是构成动宾结构,即掌握知识,动词加宾语的结构。

二、三项式三项式即为题干中出现三个词进行类比。

一般来说,对于三项式,一下确定三个词之间的关系会比较困难。

所以,针对这类题型,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两两排除可以观察题干中两个词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看选项中同样的位置,这两个词是否具有同样的关系,进行排除。

例:葡萄酒:名酒:酒精A火箭炮:火箭:战斗力B敞篷车:跑车:发动机C宇航员:人员:驾驶员D玫瑰花:鲜花:牡丹花答案:B 。

中公解析:题干中,一二两个词是为交叉关系,所以同样的位置,选项中应该也是为交叉关系,可以排除ACD,选B。

2、造句排除法在对于词间关系比较模糊的情况之下,可采用通过造句的方式,把题干中出现的词串联起来,然后看同样的句式,是否可以把选项中的词也串联起来,如果串联不起来,那说明关系不一致,可以排除。

例:超速:交警:处罚A犯规:裁判员:禁赛B超载:路政:卸货C故障:工程师:维修D作弊:学生:重修答案:C 。

中公解析:题干中可以用交警对于超速进行处罚这样的句式串联。

所以C选项工程师对于故障进行维修,可以用同样的句式串起来,所以关系与题干一致,选C。

三、括号式题干中出现括号的形式,即A :()相对于():B。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很多同学很想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但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特别是行测,而且这是公务员考试中占分比较大的一部分。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一、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其实是一种从属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内,而非字面上的包含关系,如:宇宙包含万物,就认为“宇宙与万物”为包含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句所提及的“包含”是在具体描写事物内部所容纳的事物,而逻辑中的“包含”描写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地描写概念从属的关系,如:苹果和水果,水果就是“属概念”,而“苹果”就是“种概念”,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逻辑中的“包含关系”意为:“种概念”是“属概念”,上述例子就可直接知道为:苹果是水果。

二、组成关系组成关系实质就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整体进行机械式的拆分,强调谁是谁的一部分。

例如屏幕和电视,“电视”没了“屏幕”,从物理意义来讲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了。

当然如果仅是从概念上去区分,同学们可能很难在考试中迅速辨论清楚,这个时候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能,就是造句排除。

当我们分不清是组成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时,可以在两个词间以“是”相联,如果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那么两者就是包含关系;如果不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还需要加上“一部分”,那么两者之间就是组成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水果,但是我们不能说屏幕是电视,而应当说屏幕是电视的一部分。

至此,“包含”与“组成”也就可轻松辨析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趁热打铁吧!【例题】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A.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B. 卫星:遥感:雷达C. 糖果:水果糖:芝麻糖D. 单位:千米:公里【答案】C。

解析:题干中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地理的两种不同领域,所以他们是地理的一种,是包含关系,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是不同事物并列关系。

国考行测——类比推理

国考行测——类比推理

国考行测——类比推理一、概念简述(一)类比推理简介类比推理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其特点是考查形式新颖,对考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对类比推理题型的描述如下: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分析、比较词项之间关系的能力。

此类题型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利用已知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另外一组与之最具相似性的词语。

(二)类比推理备考策略1.常见错误和误区对于类比推理题,考生容易麻痹大意,觉得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往往匆匆看一眼题干就作答。

但是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选项通常比较具有迷惑性,并不能一眼就看出正确答案,而需要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词项间多种可能的关系,并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当然也不能因此在词项关系上纠缠不清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就需要考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快抓住词项间最本质的关系。

同时,要尽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即仅仅依据词项间表面相似性或偶然相似性进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的结论。

2.解题思路第一,应仔细研究真题的解题思路,并以真题为依据,研究所涉及的逻辑关系和出题人的思维方向。

第二,熟悉类比推理的几种基本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在面对新题型时,要适当转变答题思路。

第三,在不能确定题干词项之间关系的时候,综合运用代入法、排除法、遣词造句法,比较词项间的细微差异,选出共同属性最多的选项。

第四,与任何其他考试一样,要多做相关练习,以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此外,考生平湖南公务员 | 党政公选遴选 | 政法干警 | 选调生 | 公安招警 | 法检时要多积累不同学科的背景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科技以及生活常识等。

这也会在解类比推理题目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类比推理主要题型根据题干出现的词项个数及考查方式,类比推理题可分为两词型、三词型、四词型和对当型。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文学常识考点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文学常识考点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文学常识考点在行测类比推理逻辑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学常识的考点,今天中公教育专家来带大家看看这道题目:【例】司马迁:《史记》A. 司马光:《资治通鉴》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吴承恩:《西游记》D. 班超:《汉书》我们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且《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属于史书,故A正确;《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属于小说,不如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相似;《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属于小说;D项错误,《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故选A。

这道题目中考查了关于作品和作者的一些题目,同时也题型考生们,在类比推理的考试中涉及到了一些文学常识,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简单为大家小结一下:《三国演义》: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作。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

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所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除了四大名著外,也简单总结一下四书:《论语》: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著。

主张“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

《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一般认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0类比推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0类比推理
必然属性:
1.素描:单色:绘画,单色是素描的属性,素描是一种绘画
2.新闻:纪实:文体,纪实是新闻的属性,新闻是一种文体
逻辑关系:盐是咸的,是必然属性关系
2.花:香
逻辑关系:花不一定是香的,或然属性关系
3.墨:臭
逻辑关系:墨不都是臭的,或然属性关系
4.光:亮
逻辑关系:光一定是亮的,是必然属性关系
【知识积累】
1.言论:自由,言论有自由的属性
2.生产:安全,生产有安全的属性
2、在三词语类比题目中,还会存在一种考法:其中有某种事物对应着某种属性,可以是必然属性也可以是或然属性。
【示例】
1.曲艺:相声:娱乐性
逻辑关系:相声是曲艺的一种形式,是种属关系,娱乐性是相声的一种属性
2.社交:微信:即时性
逻辑关系:微信是社交的一种形式,是种属关系,即时性是微信的一种属性
【知识积累】
或然属性:
1.屏幕:手机:精巧,屏幕是手机的组成部分,有的手机具有精巧的特征,后两者为或然属性对应关系
2.枣核:红枣:酸甜,枣核是红枣的组成部分,有的红枣具有酸甜的特征,后两者为或然属性对应关系
属性关系
1、属性关系题目强调的是某件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是必然属性也可以是或然属性。
【示例】
1.干旱:沙漠
2.寒冷:南极
3Hale Waihona Puke 黄连:苦涩4.钻石:坚硬问题:以下哪几组关联词为必然属性关系,哪几组为或然属性关系?
1.盐:咸
2.花:香
3.墨:臭
4.光:亮
答案:
必然属性:1,4
或然属性:2,3
解析:
1.盐:咸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3)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3)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3)1.石灰水:氢氧化钙A.硫酸:硫B.精盐:钠C.盐酸:氯化氢D.石墨:金刚石2.保镖:人A.民警:交通B.教师:学生C.秘书:办公室D.战士:国家3.默克尔∶德国()A.阿罗约∶泰国B.布什∶美国C.吴仪∶中国D.库马拉通加夫人∶斯里兰卡4.代理:代订合同A.保证:担保B.结婚:婚姻C.拾得遗失物:不当得利D.善举:捐款5.子弹:枪管A.马车:山路B.原子:原子核C.电流:电缆D.行人:斑马线1.答案: 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项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与之相同逻辑关系的是C、D。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相同特征的即为C。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B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作用与被作用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前者和后者本质属性相同,即“保镖”保护“人”,两者都是人。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即“教师”教育“学生”,两者都是人。

A中“民警”指挥“交通”,但二者本质属性不同;C中“秘书”和“办公室”不是作用与被作用间的对应关系;D中“战士”保卫“国家”,但二者本质属性不同。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D解析: 本题题干两个词的对应关系是“最高领导人”对应各自的“国家”,并且最高领导人为女性。

D正确。

A项中的阿罗约为女性,但其是菲律宾的最高领导人,而非泰国;B项布什是男性,C项吴仪是国务院副总理,不是我国最高领导人。

4.答案: D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前者包容后者的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D。

A、B、C选项都是后者包容前者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题干两词属于对应关系,子弹通过枪管发射,两者完全一一对应。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类比推理浅谈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类比推理浅谈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类比推理浅谈成语典故出处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文学常识考点
小提示(Ctrl+鼠标左键或者右键打开链接)
通过2019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暂未发布,2018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2017年11月17日9:00至22日16:00,笔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12月10日,请各位考生安排好时间,一鼓作气!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在行测类比推理逻辑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学常识的考点,今天中公教育专家来带大家看看这道题目:
【例】司马迁:《史记》A. 司马光:《资治通鉴》 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吴承恩:《西游记》 D. 班超:《汉书》我们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且《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属于史书,故A正确;《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属于小说,不如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相似;《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属于小说;D项错误,《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故选A。

这道题目中考查了关于作品和作者的一些题目,同时也题型考生们,在类比推理的考试中涉及到了一些文学常识,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简单为大家小结一下:《三国演义》: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作。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

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所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除了四大名著外,也简单总结一下四书:
《论语》: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著。

主张“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

《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一般认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认为人性向善,要以人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在外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

常识很重要,平时同学们要注重积累啊!
宁夏中公教育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