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全册文学常识梳理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全册文学常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一、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敬辞类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舎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斧正二、文学常识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

4.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5.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6.《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7.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8.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9.林海音,台湾苗栗人,代表作《城南旧事》。

10.《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12.蒲松龄,字留仙,清代小说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13.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14.《伊索寓言》,古希腊神话15.《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含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含解析)
C.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卖油翁》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半山居上。
C.古人用辞谦敬有别,如垂询、高见、劳驾是敬辞,家慈、拙见、鄙人是谦辞。
D.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后是雨水,清明之后是谷雨。
4.下列文学常识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社戏》体裁是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B.小金告诉小吴,按照古代做法,初三毕业后应该举行加冠仪式的。
C.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小吴交流了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阅读体会。
D.小吴在蠡园春游,目及满园春色,不禁吟诵起了朱自清的美文———《春》。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语文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考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1.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常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1)孔子及《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有着广泛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仁、义、诚、孝和礼、乐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古代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源泉。

常见的古代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学生需要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2.世界文化常识世界文化常识是指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了解。

常考的世界文化常识有:(1)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对于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古希腊哲学家等,如《奥德赛》、《安提戈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对于世界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3)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一些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对于拓宽视野和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古典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3.文学作品常识以上是初中语文中考常考的文化常识的梳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原卷版)

文学文化常识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2021·西藏·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指信使。

B.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如“陛下”“君”等;谦称,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寡人”“愚”等。

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的临别赠言。

D.李清照是宋代豪放派女词人,其《渔家傲》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2.(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先生同在桑梓”的“桑梓”本指住宅旁的桑树梓树,后人用来指代家乡。

B.杜甫《望岳》里“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C.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提及到了“长妈妈”。

D.《昆明的雨》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表达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3.(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渔家傲》一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都运用了典故。

B.汪曾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其散文多写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C.古代书信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写景抒情,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D.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4.(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文学创作的特点等。

2.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同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和作家。

3. 文学史和文学经典: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并熟悉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4. 文学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背景,如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及他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

5.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等。

6. 文学评论及文学理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如写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等,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意义。

以上是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的大致内容,具体以当年的考试要求为准。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文学常识。

第 1 页共 1 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

中考语文228条文学常识总汇(一)春秋时代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2、左丘明,鲁国史官。

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所学课文《曹刿论战》(二)战国时代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所学课文《孟子》2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所学课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诸子哲理散文。

所学课文《杞人忧天》《愚公移山》5、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所学课文《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所学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所学课文《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所学课文:《穿井得一人》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所学课文《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情感体验。

中考语文对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考查,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

下面将从文学作品、文学主题和文化常识三个方面来介绍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首先,文学作品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学生需要熟悉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茶馆》《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作品折射了当代社会的人性、价值观和现实问题,对于学生理解当代社会状况有一定帮助。

其次,文学主题也是中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主题。

例如,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以童心、童趣为主题,如《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等描写人生的艰辛和复杂性;爱情文学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如《红楼梦》《格列佛游记》等描写了人性中最美好和最痛苦的情感;自然文学作品以自然为主题,如《红豆诗集》《草房子》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了解这些文学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表达手法。

最后,文化常识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文人名家、经典诗词、历史故事等。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了解他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学生需要会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代诗词,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学生需要知道《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了解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

另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常识,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希腊神话故事等,这些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文化内涵。

总之,中考语文对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考查,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意识和人生阅历。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主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学与文化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 “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 “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 “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 “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请人改文用 “斧正”。
D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 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 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 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 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杨白劳是歌剧 《白毛女》中的人物。
12、“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 苏如海”是后人对唐宋八大家中某 些人散文的评价,他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3、代表我国古代文学最高成就 的是先秦之____、汉之___、唐之 __、宋之__、元之___、明清之 ___。
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代诗人以此为 题材,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 的名称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描绘了王勃站在____上所见的如画的美 景。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烘托了崔颢登上____远眺而生的思乡愁 绪。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 杜甫把登上_______所见的浩瀚无边的八 百里湖水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出来。
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 洞庭湖 头”的“湖”指的是 ,它所纪 范仲淹 念的文学家是 ,由这幅对联我 们可以想到他的两句名句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 鲁智深 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 要人物是: 刘备、曹操 。 3、保尔· 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所写长篇 > 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 神鼓励了千千万的读者。
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 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 ③ 丹麦作家 笔下的“丑小鸭” 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成长 历程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出自东晋著 名诗人 的《桃花源记》。 ②《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 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 ③ 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 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 形象。
作家并称美誉
屈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和宋玉的并称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 散文家司马迁 三曹: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 安石、曾巩。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马致远
亚圣 诗仙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复习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 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 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 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 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 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 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 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 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9.写出下列古诗文中常见借代词语的意思: 桑梓: 家乡 巾帼: 妇女 鸿雁: 札,书信 汗青: 史册 闾左 : 穷人 社稷: 轩辕,指代国家 骚人: 文人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伛偻提携:老人、小孩; 布衣、白丁:平民百姓 ; 南冠:囚犯 须眉:男子; 同窗:同学 ; 桃李:学生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丝竹:音乐。 烽烟:战争 婵娟、嫦娥:月亮 桑麻:农事 三尺:法律 庙堂:朝廷 可汗: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填空题: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 春秋 时思想家 孔子 言 行的书。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史书, 西汉 时的 司马迁 。鲁迅誉之为 作者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③文房四宝是指: 笔 、 墨 、 纸 、 砚 。 文人四友是指: 琴 、 棋 、 书 、 画 。
④范进参加乡试考试中了举人,如 他想考上进士,最后得参加 殿试 考 试。 ⑤典故“高山流水”是一则春秋时 俞伯牙 期发生在钟子期和 两人之 间的动人故事。
丹青世家
杏林世家 梨园世家 园丁世家
汗青 轩辕
黔首 庶民
风骚
阴阳
江河 岁寒三友 折柳
左迁
贬谪
擢升 玉兔 圆寂 羽化 仙逝 婵娟 谥号 桑梓
社稷 江山 桃李满天下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①乡试;②会试;③殿试
烽火 干戈
交际用语
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
3.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C )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 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 用了象征手法。
D
B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 沙· 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 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 《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 吐温的《竞 选州长》都是小说。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 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 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 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 集《朝花夕拾》。
复习要求
1、中国古代作家,要了解其姓名,所处 朝代,文学史上的评价,作品集的名称, 作品的体裁,主要思想内容,文学作品的 主要人物,字号籍贯等。 2、中国现当代作家,要了解他们的作品 体裁,作品集及主要作品,以及作品中的 主要人物等。 3、外国作家,要了解国籍及所处时代, 主要作品和体裁,以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等。
亲友间礼貌称呼
令尊、令堂 他人父母称: ____ ____ 。 家父,家母,家慈 自己父母称: ____ ____
他人兄妹称: 令兄、令妹 ____ ____ 。
家兄,舍弟,舍妹 自己兄妹称: ____ ____ 令郎,令爱,令嫒 他人儿女称: ____ ____ 。 犬子,小子,小犬,小女 自己儿女称: ____ ____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四书五经”是指那些典籍? 4、《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 的言论和行动的典籍。 5、《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 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 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
6、《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 . 7、屈原《离骚》. 8、《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 9、《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 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10、王维的诗歌被苏轼称赞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11、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写的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
愚——愚兄 小——小女、小儿
微——微臣 卑——卑职.
别人住处称: ____ ____ 。 寒舍、舍下、草堂 自己住处称: ____ _______ 。 男性统称: 须眉 ____ 女性统称: 巾帼 ____ 老师称: 恩师、夫子 ______ 。 门生、门下 学生称: ______ 。 同窗 同学称: ______ 。 高足 对方学生:_____ 读书人称: 相公
实战演练场
例1 下面对几种文体的有关常识叙述得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 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 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 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妻子之父母称:泰山、泰水 ____ 。
他人之妻称: 尊夫人
自己之妻称: 拙荆,贱内 妻子称呼丈夫: 相公
丈夫称呼妻子:娘子
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谦辞
敝——敝国 贱——贱体
解析 本题考查文体的有关常识。C项对小说的三要素的表述,人 物和故事情节这二要素是正确的,另一个要素应是环境,它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不同的, 前者有助于表现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而后者决定了人物之间 的关系,决定了主人公或悲或喜的命运。二者比较起来,社会环境 更为重要,所以C项表述不完整。
府上 尊府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孩提: 始龀: 总角: 垂髫: 豆蔻年华: 弱冠: 而立: 不惑: 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