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合集下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生产性粉尘,也被称为工业粉尘,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包括金属粉尘、矿石粉尘、化工品粉尘等。

虽然生产性粉尘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健康和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首先,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呼吸系统疾病:生产性粉尘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铅、锌、铬等重金属,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 黑色素肺病:铁、锡、铝等金属的粉尘吸入后会在肺部积累,形成黑色素沉积,导致黑色素肺病。

3. 尘肺病:矽、石、石膏、石英等矿石粉尘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长期吸入后会刺激肺泡,导致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尘肺病。

4. 肺癌: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的一些有害化学物质,例如苯、氯乙烯等,会引起细胞变异,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5. 爆炸和火灾:某些金属粉尘如铝粉、镁粉等具有爆炸性,在适当条件下就会引发爆炸和火灾,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为了防止生产性粉尘对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是必要的:1. 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防护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粉尘吸入的风险。

2.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风系统、喷淋设备等,降低粉尘浓度。

3. 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清理工作区域的积尘,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通风。

4.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为工人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生产性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减少粉尘产生的工具和设备,如使用湿法进行加工和清理,减少粉尘扬尘的可能性。

6. 管理控制:建立粉尘治理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安全和环境卫生。

综上所述,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

通过个人防护装备、风险评估和控制、定期清理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粉尘对人员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
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约占我国职业病总人数的90%。其中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矽肺和煤矿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煤工尘肺最多。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减少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检查时如发现有以下疾病者均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等。
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含石英的混合粉尘;
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物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危险
不同特性的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机体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
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吸收入血液,引起中毒作用;
某些硬质性粉尘可机械性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
生产性粉尘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病,其中包括矽肺和煤工尘肺等类型。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并且可能导致永久性肺功能损害,甚至是早逝。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但尘肺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可能会受到一些新的因素和挑战的影响。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兴产业和领域的涌现使得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所增加。

例如,在大规模建筑工地上,灰尘和粉尘是无可避免的。

此外,随着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细小的粉尘颗粒,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其次,2024年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新兴工作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化,这可能导致工人与粉尘接触的时间和频率增加。

此外,随着远程办公和云办公的兴起,员工可能因为长时间在家工作而缺乏适当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从而增加了他们接触粉尘的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首先,必须加强工作场所的监管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各种产业和领域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和雇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对那些违反安全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从而增加他们遵守规定的动力。

其次,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尘方案来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这可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加强产品和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及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工人。

此外,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尘肺病和个人防护的认识。

第三,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和了解。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传递有关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对尘肺病的关注度,鼓励人们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意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预防措施为了切实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市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建筑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二、预防职业病的安全检查制度公司项目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含50%~80%游离SiO2 含80%以上游离SiO2 木粉尘
PC-TWA( mg/m3)
总尘 呼尘
4
-
4
2.5
1
0.7
0.7
0.3
0.5
0.2
3
-
第一节 法律措施
• 粉尘的测定方法 • 《生产性粉尘的测定方法》包括: •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第一节 法律措施
1.相关法律和条例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劳动人事部对《
工厂和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和《生产场所粉尘测定办法》进行了修订,第 一次规范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共六章二十八条:
第一节 法律措施
第一章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
•法制措施
•生产性粉尘
•的控制
•卫生保健 •措施
•技术措施
第一节 法律措施
•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政府先后公布、颁布 了二十多项有关粉尘作业场所和尘肺病管 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最重要的法律、法 规为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和2002年5月1日起实 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 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保障接尘工 人的身体健康和维护接尘工人的合法权益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技术措施
• 一、掘进工作面防尘 • 二、采煤工作面防尘
•通风排尘 •湿式作业 •喷雾洒水 •水封爆破
•煤层注水技术
•炮采防尘技术
•机采防尘技术
第二节 技术措施
• 一 、掘进工作面防尘 • 巷道掘进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概述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⑴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

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粉尘危害与控制

粉尘危害与控制

(六)粉尘的表面活性 粉尘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其致肺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 多的氧化硅(sio)和硅(si)自由基,可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反应产生H2O2
和羟基(-OH)自由基等,因而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
(七)粉尘的爆炸性 能引起粉尘爆炸的都是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一般分为三大类:
(五)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漂浮在空气中90 %~95%的粒子荷带正电或负电。一般来说,荷电的颗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在其
他条件相同时,荷电粉尘在肺内阻留量达70%~74%,而不荷电者只有10%~16%。
在除尘技术中,愈来愈多地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质来捕集粉尘。静电式除尘器、静电防 护口罩等。
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
疾病。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患。 矿物性粉尘---10种尘肺: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 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铸工尘肺。 金属粉尘---2种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积。
(二)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人体对吸入的粉尘具备有效的防御和清除机制。一般认为有三道防线。 1、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2、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
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是“黏液纤毛系统”,由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和覆盖 其上的黏液组成
3、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通过上述各种防御功能,可将进入肺内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而阻留 在肺内的粉尘只有吸入量的1%~3%。但长期较大量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 除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病变,引起疾病。 (三)粉尘与皮肤、眼的接触作用 一些粉尘堵塞毛囊、皮脂腺或汗腺,使皮肤干燥,并引起粉刺、毛囊炎、脓 皮病等;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结膜炎和角膜浑浊 等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1. 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

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 ^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 a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

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a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

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
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a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
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 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 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
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3. 现场粉尘检测合格率低
煤矿生产过程中,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

随着采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井下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也越来越大,其中采煤工作面的产尘量占井下总产尘量的60%。

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对于我国煤矿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开滦集团唐山矿工作面产尘量较大,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割煤
时工作面下风向粉尘浓度最大处浓度为800mg/m3左右,最大时可达
到1000mg/m3移架和放顶时也分别达到200mg/m3和100mg/m3以上。

从长期的测尘纪录看,综采工作面的平均粉尘浓度为200mg/m3左右, 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

荆各庄矿煤质较软,但综采工作面采煤时粉
尘浓度最大也可达到200mg/m3以上。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大同、西山、阳泉等国有重点煤矿的粉尘检测表明,采煤、掘进和开拓工作面总粉尘测点合格率仅为16.05%,呼吸性粉尘测点合格率仅为9.87%。

国有重点煤矿尚且如此,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很多乡镇煤矿根本就没有检测数据。

4. 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尘肺病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不认真实施技术、个体防护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尘肺病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

二是地方政府职业病监管不到位,导致大量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监管体制尚未理顺,对尘肺病监督执法力度薄弱,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力,在安监系统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业卫生监查体系,尤其在基层,职业卫生监查机构设置不到位,缺少职业卫生检测技术,执法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配合。

四是职业病防治机构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受到冲击,原职防机构大多一分为三,分别进入疾病控制、监督和综合医院(职业病临床部分),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五是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