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定过程

合集下载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910篇)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910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大明律·名例律》中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罪名与刑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明律》对谋杀的规定。

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2.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

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年卷一16题,单选)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秦代的法律【答案】:B【解析】:“纵囚”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

故A项正确。

“见知不举”,是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故B项错误。

“失刑”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故C项正确。

“不直”,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故D项正确。

3.《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17题,单选)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唐律与中华法系【答案】:D【解析】:根据唐律,类推只能在“断罪无正条”时进行,故A项错误。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是哪个罪名?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正确答案:B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正确答案:D4、唐律中的“化外人”,指的是()。

A.外国人B.文盲C.不知道法律的人D.少数民族正确答案:A5、旧中国起草的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

A.《大明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正确答案:C6、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

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正确答案:C7、《大明律》仿效《元典章》的编纂体例,最大的变革是下列哪项?A.首置名例律B.附加敕令格式C.以事统类D.篇目改为7篇正确答案:D8、奸党罪名最早出现下列哪个律令中?A.秦律B.唐律C.宋律- []D.明律正确答案:D9、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元典章》D.《大明律》正确答案:D10、每年霜降后10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师附近的轨监侯、绞监侯重审的程序叫做什么?()A.秋审B.朝审C.热审D.冬审正确答案:B11、在法律上确认法官回避制度的是()。

A.明B.唐C.宋D.清正确答案:B12、元代专门审理宗室及蒙古人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哪一个?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大宗正府正确答案:D13、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B.“亲亲长为首”C.“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D.“尊尊上为首”正确答案:C14、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1103篇)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1103篇)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1103篇)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A、私罪从重,公罪从轻B、私罪从轻,公罪从重C、私罪、公罪酌情处理D、私罪比照公罪加倍处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唐律与中华法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律中的刑罚原则。

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治的统一。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项。

2.明代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在京王公大臣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A、九卿会审B、三司会审C、朝审D、秋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会审制度。

明代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

这一制度被称为朝审。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3.宋代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 )A、反言B、翻复C、翻异D、反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规定,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对事关重大的案件,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别勘”。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其中的“质”指:( )A、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B、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C、带有动产抵押性质的买卖的契券D、买卖土地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西周以降的主要法制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买卖契约。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精选试题及答案2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精选试题及答案2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精选试题及答案
2
单选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 )
A、守
B、政
C、才
D、年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B 6.B 7.A 8.C 9.B 10.A。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56.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2011年卷一多选第56题)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答案】ABCD【考点】中国法制上中的法律观念与司法制度【解析】选项A正确。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反映了“无讼是求”的思想。

选项B正确。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反映了轻视权利,忍让,息讼的法律思想。

选项C正确。

只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产生礼义,否则就会滋生盗贼,这反映出法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选项D正确。

这里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学习礼义,温良贤德,这是古代法律对女子行为品德的要求。

57.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多选第57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ABCD【考点】清末变化修律的内容【解析】选项A正确。

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选项B正确。

在内容上,清末新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混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1、问答题论唐朝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区分公、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2)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依年龄不同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3)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比汉代的“亲(江南博哥)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的更加系统完备(4)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5)共犯罪区分首从原则:唐律规定二人以上为共同犯罪,要区分首从,首犯依法处断,从犯减一等处罚。

(6)关于数罪的处理:“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7)类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8)化外人有犯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2、填空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四指示》颁布于()年的5月4日。

正确答案:19463、名词解释卫正确答案:是指锦衣卫,是由皇帝的护卫亲军发展而来的特务机构。

4、名词解释保辜正确答案:是唐朝规定的在被伤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期限,责令加害者为伤者治疗,期满之日视被害人是否已故或其伤情,来决定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制度。

5、单选“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A.战国B.秦朝C.春秋D.汉朝正确答案:D6、单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7、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A.《中华民国宪法》B.“五五宪草”C.《训政时期约法》D.《五权宪法》正确答案:A, B, C8、多选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是:()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正确答案:B, C,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地方司法机关。

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

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确。

《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

《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

故C错误。

D项说法正确。

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答案:D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

所以本题应选D.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答案:C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2019在职法律硕士《法制史》简答知识点(4)-法硕.doc

2019在职法律硕士《法制史》简答知识点(4)-法硕.doc

1、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一.唐律的特点。

(1)“礼法合一”。

唐朝继承、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唐朝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

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

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朝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

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

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

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

如自首、化外人有犯、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

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刚,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

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

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不仅及于本国,而且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都取法子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唐律。

可见,唐律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唐五刑制度?比较隋朝: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答:第一,死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
定过程
导读:本文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定过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武德律》是唐代首部法典,武德律以隋《开皇律》为蓝本,共十二篇,五百条。

2.《贞观律》基本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增设加役流,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以及类推原则与制度。

3.《永徽律疏》
又称《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勣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条义疏奏以闻”,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十月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

计分12篇,共30卷,称为《永徽律疏》。

至元代后,人们以疏文皆以“议曰”二字始,故又称为《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仅对主要
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水平。

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永徽律疏》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真题1】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08-1-09)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真题2】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08-1-58)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