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指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研究。

相较于传统的基因组学研究方式,宏基因组学可以同时对大量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研究,且无需对微生物进行单个细胞的分离处理,因此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体中的基因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首先,宏基因组学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微生物群体的生物多样性。

在传统的微生物群体研究中,研究人员只能通过培养、显微观察和生化鉴定等手段,对微生物群体中存在的细菌种类进行分析。

然而,在实际的微生物群体中,由于很多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生态位置等原因,很难对它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而宏基因组学的出现,则可以通过对样品中所有的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基因组序列比对的方式,分析得到样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

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了解到在实际的微生物群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可以对微生物群体进行更准确的分类。

其次,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还可以为微生物群体中的代谢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大的数据支持。

实际上,除了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群体的代谢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也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但是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式,往往只能从单个细胞或单个菌株的角度进行研究,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

而宏基因组学的出现,则可以通过将样品中的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和功能预测等方式,得到微生物群体中所有的基因功能信息。

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体在代谢和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和机制,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开展更深入的微生物群体研究。

再次,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还可以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支持。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之一,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微生物群体中的细菌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作用。

而传统的微生物群体研究方式,则只能了解到群体中的单个物种,并只能从单个物种的角度进行研究,无法全面了解微生物群体的真实生态环境和群体间的相互作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研究在宏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学科,主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组成和功能。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宏基因组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宏基因组学技术宏基因组学利用的主要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也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速度,降低了测序成本,让宏基因组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生物信息学方法也是宏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包括序列拼接、物种注释和功能分析等。

二、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宏基因组学的应用微生物与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来研究单一微生物,也可以用来研究整个微生物群落。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1.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序列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从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比如,通过对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与某些皮肤疾病相关的细菌数量增加,从而为病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 微生物群落功能的研究除了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宏基因组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比如,可以通过宏基因组学的方法来研究某一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的组成,从而解析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角色,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比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可以研究微生物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生态调控提供依据。

三、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挑战尽管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宏基因组学目前还存在数据分析的难题,包括序列拼接、注释、代谢路径预测等。

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K (!'''!"#$%&$#'%()*+,%$-./01232.#$%./42-#5#$2"#$$%&'%()*%%+',-.$'%(/%!/0*('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杨天龙% 刘旭川0 廖!奇% 王淑玲% 张春勇% 0 葛长荣%" 冷!静%0""%'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2&0&%&0'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2&0&%#摘!要 鸡肠道中生存着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与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学!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对宿主的影响及不同饲养条件(宿主生理特征改变对肠道微生的影响!并重点从宏基因组的层面透析鸡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营养代谢特征(免疫功能与鸡的健康生长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关键词 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5文章编号 %(/%!/0*("0&%/#&*!&(2B !&?收稿日期 0&%(!&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O 5&**#&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0&%%Q 8&02#作者简介 杨天龙"%B B *!#!男!贵州天柱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B )2!Y Y ',#:"通信作者 葛长荣"%B (0!#!男!云南昆明人!教授!研究方向$家禽遗传育种!C !:9$D $I,U [9D !%0(',#:冷!静"%B /0!#!女!云南红河人!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J 7-U F $!%B B /!V #G F ',#:,99.1)=A 1/0,>Y =0)64/<P 6A =260/@636)E 0/./2B 10Z 0A 64A 10=.P 1)://:2=014@4/<-E 1)N 60L 546T $9-!D #-I %!J K N _F !,G F 9-0!J K 5`f $%!d 546>G F !D $-I %!P Q 546=G F -!E #-I %!!6C=G 9-I !U #-I %"!J C 46c $-I %!0""%8>*$$%$K .:@#$5#%(A 2/O %,:.%3:./:;&$#'%(D *3.#3#:$%$-922-<5#2$52!A *$'#$=(2&0&%!!"#$%&08!:((2=2:;&$#'%(<5#2$52%$-625"$:(:=/!>*$$%$&=.#5*(3*.%(?$#@2.+#3/!A *$'#$=(2&0&%!!"#$%#,G 4A :=)A $T G 7U 79U 79@F -"9-H:$,U ##U I 9-$V :V $-H G 7I 9V H U #$-H 7V H $-9D H U 9,H #R ,G $,.7-!W G $,G A D 9E $:A #U H 9-H U #D 7V $-H G 7:7H 9@#D $V :9-"$::F -$H E #R H G 7G #V H 'T G 7"7Z 7D #A :7-H #R G $I G !H G U #F I G A F H V 7Y F 7-,$-I H 7,G -#D #I E R #U $-H 7V H $-9D:$,U #@$9D U 7V 79U ,G A U #Z $"7V 9-7W W 9E #R H G $-.$-I 'T G 79U H $!,D 77D 9@#U 9H 7V H G 9H:7H 9I 7-#:$,V9-"7R R 7,H V#R,G 9-I7V $-$-H 7V H $-9D:$,U #@$9D V H U F ,H F U 7#-H G 7G #V H 9-""$R R 7U 7-H R 77"$-I ,#-"$H $#-V !G #V H A G E V $#D #I $,9D ,G 9U 9,H 7U $V H $,V 7R R 7,H #-$-H 7V H $-9D:$,U #!@$9D 'T G $V9U H $,D 7R #,F V 7V#-H G 79-9D E V $V#R,#U U 7D 9H $#-@7H W 77-H G 7$-H 7V H $-9D:$,U #@$9D ,#D #-EV H U F ,H F U 79-",G 9U 9,H 7U $V H $,V#R-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9-"G 79D H G EI U #W H G#R ,G $,.7-#-H G 7D 7Z 7D #R:7H 9I 7-#:$,V !9-"W 7G #A 7H #A U #Z $"7$"79V R #U H G 7V H F "E #R $-H 7V H $-9D:$!,U #@$9D 'H 6B F /:>4$,G $,.7-&$-H 7V H $-9D :$,U ##U I 9-$V :V &:7H 9I 7-#:$,V &-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鸡肠道寄生着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生理和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大多采用纯培养技术*%+!由于培养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0+'目前研究发现!在鸡的盲肠中!仅有0&b &(&b 的微生物是可培养的**+!存在大量未培养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有什么关联!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已不能全面解答'宏基因组技术是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能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肠道微生物的菌落(功能基因的多样性特征!透析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潜在关系!这是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所欠缺的'目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宏基因组技术在土壤*)+(海洋*2+(人体*(+(昆虫*/+及微生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应用较少!因此!作者主要就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展开论述'#!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研究是针对生境中微生物群落中所有345的分析'一般来说!宏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分成两个层面$+分析环境中特定基因!即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基于序列筛选或基于功能筛选分析某种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深度测序&,针对环境中所有345进行深度测序!分析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组成与相关功能'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宏基因组学一般的研究策略如下$首先!从鸡肠道微生物中提取总345!对达到测序要求的总345样品上机测序!获得序列信息!构建宏基因组文库'根据不同目的采取不同途径分析序列数据'其中!菌落多样性分析源于%(>U345基因和功能基因集层次!其序列长度较短&而功能基因的分析通常源于拼接后的=#-H$I( >,9R R#D"及非冗余基因集层次!序列较长'在基因集的基础上进行菌落特征"分类操作单元"#A7U9! H$#-9D H9X#-#:$,F-$H!`T N#(主成分分析"A U$-,$! A9D,#:A#-7-H9-9D E V$V!<=5#等#与功能"直系同源簇",D F V H7U#R#U H G#D#I#F V I U#F A!=`6#(京都百科全书".E#H#7-,E,D#A7"$9#R I7-7V9-"I7-#:7V! S C66#(基因本体"I7-7#-H#D#I E!6`#注释等#的分析'!!鸡肠道微生物!I#!肠道微生物的形成与发育在胚胎时期!鸡肠道几乎不含微生物!出雏%G 后!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首先在雏鸡盲肠定植!在随后*"内遍布整个肠道*+'采食)G后!乳酸菌在嗉囊和盲肠定植!0)G内乳酸菌就能遍布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此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可减少病原菌的定植!还可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B+'出雏*"后!链球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就可遍布整个肠道!肠道微生物群体初步涌现'随着日龄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微生物出现在鸡肠道!但很多只是暂时性的!会随着肠道发育而消失*%&+'雏鸡十二指肠和小肠在0周内即可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类为主要微生物!之后随着日龄增长!乳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而盲肠微生物发育滞后于小肠!需2&/周才能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主要为粪链球菌(梭菌属(肠杆菌等*%%+'鸡微生物区系会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如小肠链球菌和肠球菌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在)&"后趋于稳定!此时在小肠中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b#!其余依次为梭菌"%%'&b#(链球菌"('2b#和肠球菌"('2b#'而盲肠微生物与小肠差别很大!梭菌最多"(2'&b#!其余依次为梭杆菌"%)'&b#(乳杆菌"?'&b#和拟杆菌"2'&b#*%0+'随着鸡肠道的成熟!肠道微生物从单一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对鸡的营养(代谢(免疫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影响因素0'0'%!日粮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日粮是对微生物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也受到日粮配方的影响*+'在日粮中加入抗生素是中国较常见的预防和抗病手段!虽然效果较显著!但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禁止在日粮中使用'M9等*%)+收集人(猪(鸡的粪便!分别提取其345!利用K D D F:$-9测序构建基因组文库!分析研究中发现较高浓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9-H$@$! #H$,U7V$V H9-,7I7-7V!5;6#并构建了一个5;6标注通路!研究5;6相关基因和5;6宿主的关系!有助于评价5;6的环境风险'目前抗菌肽因其杀菌迅速(稳定性高(抗药性低等特点受到广大关注!是替代抗生素的潜在药物!但却存在成本高产量低的制约!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2+'益生菌与病原菌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益生菌能稳定和优化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生长*%(+'此外!益生元的添加能促进益生菌繁殖!对鸡健康也有益*%/+'枯草芽孢杆菌可减小应激反应!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同时可产生协助宿主代谢的酶*%?+'齐博等*%B+在仔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硫酸黏杆菌素!发现能显著提高)0日龄仔鸡体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盲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乳酸菌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A Q!同时能产生抗菌素和酒精抑制病原菌的繁殖'Q F:7等*%(+和王沂蒙等*0&+将益生菌和感染艾美耳球菌的精油加入到肉仔鸡!发现艾美耳球菌能导致黏膜受损!影响性能!而饲喂益生菌的肉鸡受到的影响大大减小'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肠道益生菌体外选育时!可把益生菌接种到培养的肠道细胞上!研究益生菌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0%+' 0'0'0!其他因素!不同鸡种与日龄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往往相差很大'K D$-9等*00+提取不同颜色的Q9+V7.V鸡种345进行分析!发现鸡的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很大差异'基于%(>U;45对不同日龄肉鸡的盲肠微生物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鸡刚出生时肠道基本无微生物!之后几周肠道内微生物变化较大!在)&"后逐渐趋于稳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会随宿主基因型改变而改变'P G9#等*0*+在2(日龄体重相差%&倍的鸡双向选择家系中选择(&只!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B&个微生物菌种!其中(?个菌种受不同家系和性别影响有明显差异'此外!不同饲养环境也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I#!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哺乳动物相比!鸡肠道较短'有研究发现!食物通过整个肠道的时间不超过*'2G!其中!在盲肠停留的时间较长!为盲肠微生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使得盲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02+'在早期的纯培养研究中发现大量细菌!其中链球菌"<3.2B3:5:55##(丙酸杆菌"K.:B#:$#,%532.#*'#(拟杆菌"H%532.:#-2+#(梭菌"!(:+3.#-#*'#是盲肠中的优势菌!在小肠中丰度较大的细菌是乳酸菌"O%53:E ,%5#((##和梭菌!但其丰度远低于盲肠*0+!与87"@F U E 等*0(+研究相同!在鸡肠道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b!远大于革兰氏阳性杆菌"%)b#和革兰氏阴性球菌"B b#'尽管以上研究不能从菌落整体层面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但这些成果为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目前!基于新一代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学为鸡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有研究对家鸡和火鸡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发现%*个门的细菌!其中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 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是优势菌!占总微生物B&b以上!发现B&&个种水平的分类操作单元"`T N V#!包含%%/个属!其中火鸡为(B个!家鸡)?个!梭菌属"!(:+3.#-#*'#(瘤胃球菌属"G*'#E $:5:55*+#(乳酸菌属"O%53:,%5#((*+#和多形杆菌属"H%532.:#-2+#)个属共同存在于两种鸡中!但丰度差异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菌落相似性仅为%(b*0(+'由于火鸡和家鸡在品种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其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39-[7$V7-等*0/+通过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在鸡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回肠中氏菌属"G:+2E ,*.#%#(乳酸菌属"O%53:,%5#((*+#和肠球菌属"Q$E 32.:5:55*+#数量分别减少%B'%b(*'0b和0'*b!粪球菌属"!:B.:5:55*+#和硫酸盐还原菌属"&$%2.E :;#(*'#分别增加*')b和)'B b!但没有发现埃希氏菌属"Q+5"2.#5"#%5:(##!相反!在同时添加威里霉素或泰乐菌素对照组却出现大量埃希氏菌属"Q+5"E 2.#5"#%5:(##!可能是由于威里霉素或泰乐菌能激活莫能霉素相关的抗性基因所致'>9D9-$H U#等*0+分别对/(%)(0%和)0日龄的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盲肠中的致病微生物梭菌"!(:+3.#-#*'#显著增加!相反!益生菌乳酸菌"O%53:,%5#((*+#的数量显著减少!在同一年龄的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大于回肠!年龄越大!5=C 和>G9--#-指数"多样性指数#越大!微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环境(年龄和品种都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若能将微生物与鸡的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构建微生物与生长性能之间的有效模型!对鸡的饲养管理有重要意义'&I!!营养代谢*'0'%!糖类代谢!!鸡肠道菌群与其宿主在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能量物质来自碳水化合物!食物进入肠道后肠道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7:@"7-!:7E7U G#R!A9U-9V A9H G W9E!C M<#(磷酸戊糖途径"G7X#V7:#-#A G#A G9H7A9H G W9E! QM<#和厌氧分解途径"7-H-7U!"#F"#U#R R!C3#将大分子多糖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为宿主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盲肠是这些代谢途径的关键部位!盲肠微生物在多糖分解成单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0?+'早期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酶基因在鸡整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中约占0&b*0B+!其中大部分基因在后续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中被发现是碳水化合物酶活性基因及活性蛋白**&+'>7U I79-H 等**%+对%&只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获得2B2%/?个编码序列",#"$-I V7Y F7-,7!=3>#!有%'20b的=3>注释到糖苷水解酶家族"I D E,#V$"7 G E"U#D9V7!6Q#!其中包含0&(个纤维素酶基因( 0%*个半纤维素酶基因和*()/个寡糖降解酶基因! <O5M QMM V分析发现!这些碳水化合物酶活性%((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基因主要集中在放线菌"&53#$:,%532.#%#(梭菌"!(:+3.#-#%#和拟杆菌"H%532.:#-#%#'除了可溶性多糖!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膳食纤维!主要由木质纤维素和非淀粉性多糖组成**%+'肠道微生物通过糖酵解!将膳食纤维在结肠内消化产生短链脂肪酸"V G#U H!,G9$-R9H H E9,$"V!>=O5V#!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等!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是肠道中主要的短链脂肪酸**&+!近年来!膳食纤维成为了广大科研学者的研究热点'*'0'0!氮代谢!!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氮代谢也有很大帮助'鸡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相连于充满粪尿的泄殖腔!由于直肠的逆向蠕动粪尿会进入盲肠!在盲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代谢尿酸生成氨类!可由宿主吸收用来合成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0+'一些食物中氮源可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吸收!因此这些肠道微生物本身就可当作蛋白质来源!但大多数微生物蛋白都被浪费掉了!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盲肠!而盲肠没有直接吸收蛋白质的能力**0+'f F等*0B+通过功能注释发现有肠道微生物基因参与的蛋白质代谢!其中参与蛋白质代谢的有B b&%&b!有%b参与氮素代谢'Q7等***+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精氨酸对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会使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且体内的脂肪沉积也会降低'8F U U$-等**)+总结得出!0&b蛋氨酸由肠道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通过转甲基作用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转硫作用形成半胱氨酸!也能生成腺苷甲硫氨酸!可抑制甲基化和促癌基因的表达'T9-I等**&+通过宏蛋白组技术在鸡盲肠微生物中发现*(/*个活性蛋白!其中有*?&个来自乳酸菌属"O%53:,%5#((*+V A A'#!%22个来自梭菌属"!(:+3.#-#*'V A A'#!((个来自链球菌属"<3.2B3:5:55*+V A A'#!在这些蛋白中!发现大量注释到丙酮酸激酶和磷酸甘油酸酯激酶途径'宏基因组在氮代谢中的研究只能从基因功能上来入手!宏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氮代谢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可更直观也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的规律'*'0'*!脂类代谢!!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脂类及能量代谢!储存和代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储存(肝脏中脂肪的从头合成等影响机体能量储存!可能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且与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密切联系**2+'>7U I79-H等**%+对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了*&个编码乙酸激酶和磷酸转移酶"<T5!5=S#的基因!以及一个以=`0为底物生成草酰乙酸的途径"d##"!d7U.:9-#!这些基因主要来自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宏基因组往往从基因的层次对其功能进行预测!但这些基因是否表达及这些蛋白是否有活性!需在后续宏蛋白组研究中进行验证'f F等*0B+发现在鸡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中只有%b&0b的基因参与脂肪酸和脂类的代谢!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中发现大量与短链脂肪酸">=O5V#"乙酸(丙酸和丁酸#代谢相关的途径及这些途径中的核心酶!如乙酰磷酸转移酶]乙酸激酶"A G#V A G#H U9-V9,7H E D9V7!9,7H#.$-9V7!<T5!5=S#途径(乙酰辅酶5生成酶"9,7H E D,#7-[E:75V E-!H G9V7!5=>#途径(乙酰辅酶5水解酶"9,7H E D,#7-![E:75G E"U#D9V7!5=Q#等途径'&I&!免疫刚刚孵化出的雏鸡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不完善!使得外源菌容易定植于肠道!直至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维护宿主与内环境的健康稳定**?+'在鸡肠道的内表面!有一层由杯状细胞分泌的黏稠蛋白**B+!作为第一道防线!这道黏膜能为细菌的定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又能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到肠上皮细胞层**B+'S9U D V V#-等*)&+研究发现!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相比!中风病人的宏基因组中富含与肽聚糖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及这些基因对应的微生物菌群'此外!大量的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型()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差异明显*)%!)0+'J7E等*)*+研究发现!同窝出生的瘦小鼠与肥胖小鼠相比!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89,H7U#$"7H7V%O$U:$,F H7V#的比率偏小'在T F U-@9F I G等*))+对%2)位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母女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研究中发现!与瘦者相比!肥胖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率较大'c F:A!7U H[等*)2+通过焦磷酸测序细菌%(>U;45构建基因文库!研究发现!拟杆菌门在鸡的肠道中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厚壁菌门抑制营养物质吸收!很好解释了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尚未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鸡疾病相关的报道'但在人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偏大!患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概率增大!如糖尿病*)(+'在鸡肠道黏膜上能分泌一种抗菌肽!被称为$!防御素!由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当外界沙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氏菌"<%(':$2((%#侵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道黏膜的应激反应!使得$!防御素基因高效表达*)/+'一些细菌产生的乳酸(短链脂肪酸">=O5V#(细菌素等也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如在体外研究中!鸡饲料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抑制某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有的>=O5V可自由跨膜!进入细菌内分解!抑制一些重要的酶和代谢'从鸡肠道分离的唾液乳杆菌能分泌细菌素!抑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0+'鸡源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可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因此!可利用合适的益生菌来抑制病原菌生长!但一些病原菌同样可产生细菌素来抑制其他菌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47W7D D等*)?+报道了大量的细菌在鸡肠道内对鸡无致病作用!但能引起人肠道疾病的发生!且微生物的菌落结构不受影响!与8E U-7等*)B+的研究结果一致'宿主的差异性与微生物的致病性可能存在显著的关联'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除了个体致病微生物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况!当微生物菌群结构失去平衡!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I%!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鸡的生产性能一般采用体重增加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评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有很大相关性'>H9-D7E等*2&+利用%(>U;45测序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与丰度在小麦大豆型日粮中提取能量的相关性'一些未开发菌株在肉鸡之间丰度的差异显著!高表观代谢能"9A A9U7-H:7H9@#D$[9! @D77-7U I E!5M C#和低5M C之间的!测量能量消耗和能量代谢!差异很大'生产性能差的肉鸡肠道中未开发的厚壁菌门较多!这些细菌型可能影响和操控宿主能量的利用'这个发现有助于人的体重管理和肥胖控制'=G9-I等*2%+研究三叶鬼针草对体重的影响!建立宏基因文库!发现日粮添加三叶鬼草后微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与鸡体重增加(饲料转化率和肠道病理相关'表明三叶鬼针草可能通过肠道细菌来调控生长性能及鸡原虫的感染'T F U-@9F I G等*20+对因遗传导致的肥胖小鼠和瘦小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两型小鼠中拟杆菌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有显著差异!表明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调节宿主吸收能量的能力'T F U-@9F I G等*2*+还对人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系列核心基因可对宿主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肥胖个体中对糖类(脂类(蛋白质等能量物质消化的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消瘦个体'T#U#.等*2)+进行*组肉鸡饲养试验!采用%(>U;45测序技术构建基因文库!以确定肠道细菌与鸟类的性能改善的关系!用来衡量饲料效率'试验选用不同的地理位置(饮食成分(品种和年龄的肉鸡'使用微生物分析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T N'有2个`T N与生产性能提高有关!有0个与生产性能降低有关'这些`T N的发现可被用来监测肉鸡性能!以提高饲料效率和确定最佳饲料配方保持肠道健康'%!小!结近年来!大量报道对鸡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但关于肠道微生物自身的代谢活动(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宿主的免疫(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有何关联!有待更深入探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逐渐被人们认识!对未培养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研究!能帮助了解鸡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及对宿主代谢和健康的作用'识别和跟踪某些功能基因!可通过日粮来调节代谢和生产性能'如在日粮中添加能高效降解多糖的益生菌来促进鸡的代谢'目前!大量组学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较单一!无法全面解析所有的生物学问题!如何结合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从345(;45(蛋白质的层面上揭示微生物的系统发生(生物过程(代谢途径(菌落结构(调控规律等特征与宿主健康(生产性能之间的关联将是未来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趋势'参考文献*%+!d7$>!M#U U$V#-M!L FP'89,H7U$9D,7-V F V#R A#F D H U E $-H7V H$-9D:$,U#@$#:7*c+'K:*(3<5#!0&%*!B0"*#$(/%!(?*'*0+!>9D9-$H U#c<!O9$U,G$D"V K6!P I#U-$,.$L3'K V#D9!H$#-!,F D H F U7,G9U9,H7U$V H$,V!9-"$"7-H$R$,9H$#-#R9-!97U#@$,@9,H7U$9R U#:H G7,G$,.7-,7,F:*c+'&B B(#2-4#5.:,#:(:=/!%B/)!0/")#$(/?!(?/'**+!>G9F R$M5M!>$7#==!=G#-I=d!7H9D'37,$A G7!U$-I,G$,.7-I F H:$,U#@$9D"E-9:$,V@9V7"#-G$I G!H G U#F I G A F H%(>U;45:7H9I7-#:$,V9-9D E V7V*c+'J*3K%3":=2$+!0&%2!/"%#$%!%0'*)+!e7U9V H7I F$L!=G7-I c!C-I7DS!7H9D'M F D H$V F@!V H U9H7$V#H#A7D9@7D$-I9-":7H9I7-#:$,9-9D E V$V#R*((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9,H$Z7V#$D@9,H7U$9D,#::F-$H$7V*c+'4,#:!0&%)!2")#$%%%)!%%2/'*2+!c9-=!<7H7U V7-cM!d7U-7U c!7H9D'T G7I$D D,G9:!@7U7A$@$#V$V#R"77A!V79V G U$:A G#'#5%.#+2N:5*(%3%$5-$-!"7A H G:7H9I7-#:$,$-Z7V H$I9H$#-9-""$V,#Z7U E#R F23%B.:32:,%532.#%*c+'Q$@#.:$'2$3%(4#5.:,#:(:E=/!0&%)!%("B#$0/0*!0/*?'*(+!>H9,G D7UC!8$@@E S'M7H9I7-#:$,7Z9D F9H$#-#R H G7 G$I G D E9@F-"9-H G F:9-I F H@9,H7U$#A G9I7,U5V V A G9I7R#U V#F U,7H U9,.$-I#R G F:9-R7,9D A#D D F H$#-*c+'Q$E@#.:$<5#625"$:(O233!0&%)!%"%&#$)&2!)&B'*/+!;9V G9:F V7S!;#--7@F U I T!>9-E$.9d!7H9D' M7H9I7-#:$,:$-$-I#RR7U F D#E D7V H7U9V7VR U#:H7U!:$H77-H7U$,R D#U9*c+'&B B(#2-4#5.:,#:(:=/0H#:E325"$:(:=/!0&%)!B?"0#$/0/!/*/'*+!;7G:9-Q N!e9G+7-d!5W9"d5!7H9D'K-"$I7!-#F V@9,H7U$99-"@9,H7U$9D:7H9@#D$,A U#"F,H V$-H G7I9V H U#$-H7V H$-9DH U9,H#R@U#$D7U,G$,.7-V*c+'&.5"&$#'D*3.!0&&/!(%"2#$*%B!**2'*B+!O#-V7,98!87D7H H$M!>$D Z9M!7H9D'M$,U#@$#H9#RH G7,7,F:!$D7F::#U A G#:7H U E!A Q#R H G7,U#A9-"A7U R#U:9-,7#R@U#$D7U,G$,.7-VV F A A D7:7-H7"W$H GA U#@$#H$,V*c+'G2@#+3%H.%+#(2#.%R2F::325$#%!0&%&!*B"?#$%/2(!%/(&'*%&+!P G F_L!P G#-I T!<9-"E9L!7H9D'%(>U;45!@9V7"9-9D E V$V#R:$,U#@$#H9R U#:H G7,7,F:#R@U#$D7U,G$,.7-V*c+'&B B(Q$@#.:$4#5.:,#:(!0&&0!(?"%#$%0)!%*/'*%%+!>7.7D+9M!;F"K!S-F H V7->Q!7H9D'5@U F A H H7:!A#U9D R D F,H F9H$#-V$-H G7,G$,.7-R7,9D:$,U#@$#H99U77X A D9$-7"@E$H V I9V H U#$-H7V H$-9D#U$I$-*c+'&B B(Q$E@#.:$4#5.:,#:(!0&%0!/?"?#$0B)%!0B)?'*%0+!J Fc!K"U$VN!Q9U:#-8!7H9D'3$Z7U V$H E9-"V F,!,7V V$#-#RH G7$-H7V H$-9D@9,H7U$9D,#::F-$H E#RH G7:9H F U$-I@U#$D7U,G$,.7-*c+'&B B(Q$@#.:$4#5.:,#E:(!0&&*!(B"%%#$(?%(!(?0)'*%*+!5D D7-Q S!3#-9H#c!d9-I Q Q!7H9D'=9D D#R H G7 W$D"$5-H$@$#H$,U7V$V H9-,7I7-7V$--9H F U9D7-Z$U#-!:7-H V*c+'D%3G2@4#5.:,#:(!0&%&!?")#$02%!02B' *%)+!M9J!_$9L!J$8!7H9D'M7H9I7-#:$,9V V7:@D E U7Z79D V G#V H V#R9-H$@$#H$,U7V$V H9-,7I7-7V9-"H G7V G9U7"U7V$V!H#:7$-A$I!,G$,.7-!9-"G F:9-R7,7V*c+'Q$@#.:$<5#625"$:(!0&%(!2&"%#$)0&!)0/'*%2+!祁!丽!姜!宁!张爱忠!等'抗菌肽研发现状及其改造策略*c+'中国畜牧兽医!0&%(!)*"0#$)2&!)2(' *%(+!Q F:7M C!89U@#V945!3#W">C!7H9D'N V7#RA E U#V7Y F7-,$-I9-""7-9H F U$-II U9"$7-H I7D7D7,H U#!A G#U7V$V H#7X9:$-7H G77R R7,H V#R A U#@$#H$,V9-"7V!V7-H$9D#$D@D7-"V#-"$I7V H$Z7:$,U#R D#U9$-@U#$D7U VF-"7U:$X7"Q#'2.#%$-R7,H$#-*c+'9::-,:.$2K%3":=R#+!0&%%!?"%%#$%%2B!%%(/'*%/+!<9U.>Q!J77>K!;$,.7>='M$,U#@$9D A#A F D9H$#-V$--9.7"-7,.,G$,.7-,7,9U9$V7"#-A9V H F U7R D#,.R7"W$H G,#::7U,$9D E79V H,7D D W9D D A U7@$#H$,V@#%9-$D D F:$-9M$>7Y A D9H R#U:*c+'K O:<L$2!0&%(!%%"*#$7%2%B))' *%?+!胥彩玉!史兆国!刘国华!等'微生态制剂对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c+'中国家禽!0&%)!*("%&#$)(!2&'*%B+!齐!博!武书庚!王!晶!等'枯草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数量的影响*c+'动物营养学报!0&%(!0?"(#$%/)?!%/2('*0&+!王沂蒙!郭设平!刘!艳!等'益生菌基因组345作为疫苗佐剂对鸡免疫效果的影响*c+'中国家禽!0&&/!0B"0)#$%B!00'*0%+!王!磊!吕!阳!张!越!等'抑制大肠杆菌S??的益生菌体外筛选*c+'中国畜牧兽医!0&%(!)*"2#$%*22!%*(&'*00+!K D$-9J5!L$D"$U$:C5!4$.#-#ZK4!7H9D'M7H!9I7-#:$,@9,H7U$9D,#::F-$H EA U#R$D7V#R,G$,.7-7:@U E#I9V H U#$-H7V H$-9D H U9,H@E F V$-I T!;O J<9-9D E V$V*c+'R:7(H#:5"2'H#:B"/+!0&%(!)(("%#$)/!2%'*0*+!P G9#J!d9-I6!>$7I7D<!7H9D'f F9-H$H9H$Z7I7-7H!$,@9,.I U#F-"#R H G7G#V H$-R D F7-,7V I F H:$,U#@$#:7V$-,G$,.7-V*c+'<5#2$3#;#5G2B:.3+!0&%*!*$%%(*' *0)+!崔一?!王秋菊!李!悦!等'笼养和散养蛋鸡小肠细菌菌群区系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c+'动物营养学报!0&%(!0?"(#$%(//!%(?(' *02+!Q F I G7V;c';7D9H$#-V G$A@7H W77-"$I7V H9H U9-V$H H$:79-"9A A9U7-H:7H9@#D$V9@D77-7U I E Z9D F7#RW G79H$-,G$,.7-V*c+'H.#3#+"K:*(3./<5#2$52!0&&?!)B"(#$/%(!/0&'*0(+!87"@F U E Q<!3F.76C'=7,9D:$,U#R D#U9#R H F U.7E V R7"D#W#UG$I GR$@7U"$7H V$C-F:7U9H$#-!$"7-H$R$,9!H$#-!9-""7H7U:$-9H$#-#R,7D D F D#D E H$,9,H$Z$H E*c+'K:*(3./<5#2$52!%B?*!(0")#$(/2!(?0'*0/+!39-[7$V7-c J!S$:Q8!K V99,V#-;C!7H9D'M#"F!D9H$#-V#R H G7,G$,.7-,7,9D:$,U#@$#:79-":7H9I7!-#:7$-U7V A#-V7H#9-H$,#,,$"$9D9-"I U#W H G A U#:#H!)((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

本文就宏基因组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介绍,以期为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助力。

宏基因组技术可简述为以基因组为基础,以全基因组测序(shotgun sequencing)、全基因组定位测序(whole genome mapping)和芯片技术等为方法,通过对一个特定细胞中的所有DNA片段(包括基因、基因家族、基因复制和调节等)进行测序分析,从而研究特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宏基因组技术的优点是较好地解决了全基因组测序中测序片段配对问题,使最终拼接的结果更加准确,进而达到整个基因组的分析,因而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宏基因组技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宏基因组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海洋微生物的分子遗传机制。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微生物的某些重要特性的分子机制,例如它们的适应性、发育能力以及进化等。

其次,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鉴定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进而了解海洋微生物种类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揭示海洋微生物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变化规律,这对于研究微生物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全面掌握海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指导海洋微生物的利用和保护。

在当前的研究中,宏基因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本上我们已经可以从基因水平上深入了解海洋微生物的一些重要特性,并且以更高的效率挖掘海洋微生物种类资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宏基因组技术对海洋微生物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未来应当继续加强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全面地深入研究。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技术(macro-genome technology)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比较大型复杂的生物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技术。

它可以通过对基因组DNA的高效测序来研究生物的遗传属性,并为生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该技术可以深入地研究物种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并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信息。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表明,海洋生物的遗传属性可以通过对海洋微生物的宏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较来研究。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不同海洋微生物之间的相似性。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海洋微生物的特征、行为和功能,从而为研究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信息。

例如,宏基因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和生物合成能力。

在这方面,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网络和生物合成机制,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揭示海洋微生物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可能适用于新药开发的目标化合物。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微生物的代谢工程、代谢回收和代谢结构。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系统,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海洋微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系统,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制造新的有机物质。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海洋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海洋微生物之间的竞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影响海洋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不同海洋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海洋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重要信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海洋微生物的细节和功能,并为研究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和生物合成能力,以及不同海洋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物抗⽣素抗性基因检测中的应⽤抗⽣素的使⽤已经成为全球⼴泛关注的热点,抗⽣素的⼴泛使⽤以及滥⽤造成了抗⽣素耐药性在微⽣物中的发展和传播[1],并且加速了全球多重耐药细菌和抗⽣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出现和传播[2]。

在医疗和农业中对抗⽣素的需求⽇益增加,这使得环境中细菌耐药性⽔平⽇益加剧,并且破坏了微⽣物和抗⽣素之间的⾃然平衡[3]。

ARGs作为⼀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4],⼴泛存在于⼈类、动物体内以及复杂的环境中。

ARGs起源早于⼈类使⽤抗⽣素,抗⽣素耐药性是⼀种存在于环境中的古⽼的、⾃然发⽣的现象,从晚更新世(Late pleistocene)永久冻⼟沉积物中回收的DNA序列,确定存在四环素类(tetM)、万古霉素(vanX)以及β-内酰胺酶类(bla)抗性基因[5]。

⼈和动物会将未代谢完的抗⽣素及ARGs通过粪便和肠道细菌排放到环境中,环境中的耐药细菌会在抗⽣素选择压⼒下获得富集[6],或通过⽔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的⽅式将它们携带的ARGs传播到⽔原微⽣物中[7],造成ARGs在不同菌之间的传播,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ARGs在畜禽养殖废⽔、医院废⽔和⽣活污⽔中的聚集。

然⽽⾷物链富集代表了⼀种特殊情况,在⾁类⽣产和⽔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抗⽣素在组织细胞的富集,产⽣含有短暂⽽⾼浓度抗⽣素的细菌[8]。

⾃1991年Pace⾸次提出环境基因组学(也称微⽣物环境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态组学)的概念,并在同年构建了第⼀个通过克隆环境样品中DNA的噬菌体⽂库以来[9-10],发现ARGs在⼟壤[11]、废⽔[12-13]、河⽔[14]、饮⽤⽔[15]、海⽔[16]、沉积物[17]等环境中⼴泛存在,尤其是⽔⽣⽣态系统(例如城市和医院废⽔),是获取和传播ARGs的理想环境,甚⾄在动物源性⾷品[18-19]以及⼈体(例如肠道[20-21])中也检测到丰富的ARGs。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引言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它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在临床微生物学的研究和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为了规范和促进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本文档,旨在提供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背景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临床感染疾病非常重要。

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同时检测多个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需要较长时间等。

而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通过同时测定多个DNA或RNA样本中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

技术原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主要包括DNA或RNA的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从临床样本中提取DNA或RNA,并使用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组或全基因组序列。

然后,将扩增的DNA或RNA文库构建成测序文库,经过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到鉴定和定量病原微生物的结果。

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对于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通过该技术,可以检测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菌群分析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对人体菌群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测序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各种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对于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3. 药物耐药性检测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测序分析,可以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检测,并鉴定其中的耐药基因。

这对于合理选择抗生素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意义。

4. 疫情监测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疫情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宏基因组_微生物铁氧化还原_概述说明

宏基因组_微生物铁氧化还原_概述说明

宏基因组微生物铁氧化还原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宏基因组和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的概念。

宏基因组是指从环境中采集到的大量微生物DNA片段的总和,它包含了各种微生物的遗传信息。

而微生物铁氧化还原则是指微生物利用铁作为电子受体及供体进行代谢反应,参与地球上重要的能量循环过程。

1.2 文章结构接下来,文章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

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宏基因组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第三部分将深入解释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包括铁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环境中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将对宏基因组与微生物铁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说明,并探讨宏基因组在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并展望未来该领域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介绍宏基因组和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宏基因组和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的重要性,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 宏基因组宏基因组是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的方法。

与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相比,宏基因组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微生物群落数据,并且可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宏基因组研究中,首先需要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

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信息、功能潜力以及各个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

同时,由于宏基因组可以同时获得大量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数据,所以能够快速发现新的微生物种类,并研究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和适应机制。

宏基因组在微生物铁氧化还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氧化还原是一类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在地下水循环、湖泊沉积等自然界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这种细菌介导的铁氧化还原过程涉及到许多微生物种类的参与,传统方法很难全面了解这一复杂的微生物功能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