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盐城市2015年中小学语文基本功考试题
小学语文基本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相同的是:A. 跃然纸上眉开眼笑B. 轰轰烈烈雪中送炭C. 蹦蹦跳跳悠然自得D. 沉鱼落雁风吹雨打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努力。
C.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都是关于科学知识的。
D. 他的解答非常正确,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3. 下列成语中,字形、字义都正确的是:A. 精疲力尽一帆风顺B. 一举两得一马当先C. 莫名其妙无影无踪D. 胸有成竹风和日丽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小猴子一样活泼。
B. 这个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C. 那个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像讲故事一样吸引人。
D. 小明跑步很快,像一阵风一样。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B. 小河在欢快地流淌。
C. 雨点在玻璃上跳着舞。
D. 风儿轻轻地吹过。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朵,海里的鱼儿。
B. 花儿红,柳儿绿,草儿青。
C. 雨来啦,风来啦,云儿飘。
D. 太阳升起,月亮落下,星星闪烁。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这个西瓜有篮球那么大。
B. 那本书厚得像砖头。
C. 这条河宽得像大海。
D. 这只鸡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这个问题难吗?B. 你今天好吗?C. 我们要去公园玩吗?D. 你喜欢读书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B. 你是不是喜欢吃水果?C. 你是不是已经完成了作业?D. 你是不是想和我一起去图书馆?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朵。
B. 雨来啦,风来啦。
C. 太阳升起,月亮落下。
D. 花儿红,柳儿绿。
小语基本功考试真题

小语基本功考试真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A. 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B. 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C. 熟练的计算机编程技能D. 良好的师德师风答案:C. 熟练的计算机编程技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A.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B.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D. 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答案:C.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安徒生童话》答案:D. 《安徒生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主要应侧重于?A. 背诵默写B. 深入剖析作者生平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D. 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运用答案: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下列哪个汉字的笔顺书写不正确?A. “火”字的笔顺是:点、撇、撇、捺B. “田”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竖、横C. “里”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横D. “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答案:B. “田”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竖、横(实际上应为:竖、横折、横、竖、横)注意:此题可能存在争议,因为“田”字的笔顺在不同教材或标准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按照常规书写习惯,B选项给出的笔顺并非最普遍接受的顺序。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A. 要求学生大量背诵课文B. 讲解课文时逐字逐句翻译C.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D. 强调阅读速度,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答案:C.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答案:D. 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以下哪个说法不正确?A. 汉语拼音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B. 汉语拼音教学应以声母、韵母、声调的教学为主C. 汉语拼音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D.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替代汉字书写教学答案:D. 汉语拼音教学可以替代汉字书写教学。
盐城市2015年中小学语文职称公共试题

2015年盐城市中小学教师申报一级、高级职称人员业务能力考核试题注意事项:本卷共两大题,每大题15分,总分为30分。
一、案例分析(申报一级教师人员做第一题,申报高级教师人员做第二题,本题15分)。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情境创设。
于是课堂上又唱又跳,又是辩论又是课本剧表演,再加上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表面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热烈,事实上这些活动不一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境创设可能流于形式。
你认为当前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哪些误区?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2.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发表论文,搞教科研。
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英语的,平时不太注重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我们学校王老师是公认的教科研骨干,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他告诉我们,中小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
你可以先读几本新课程方面的书籍,再找些杂志翻翻,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
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
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
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听了王老师的教科研经验介绍后,我心中十分困惑。
你对王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研究?二、教师必读书目考查(选做一题,本题15分)。
1.《静悄悄的革命》: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区别是什么?综合学习课程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综合学习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2.《有效教学论》:“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具体操作程序有哪些?如何评价“掌握学习”?你选择的书目是。
小学语文老师基本功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
2.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注重能力培养。
3.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文本学习,又要注重实践应用。
4.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又要注重学生的学。
5.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6.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课内学习,又要注重课外拓展。
7.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教师的指导,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8.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9.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0.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的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又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A. 严格按照教材教学,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B.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适当调整教材内容C. 忽略教材,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D. 将教材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完全割裂3.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A. 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B. 重视能力培养,忽略知识传授C. 知识与能力并重,相辅相成D. 忽略知识与能力,只关注学生的兴趣4.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A.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B. 学生主体,教师被动指导C.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D. 教师与学生各司其职,互不干涉5.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A. 只关注课内学习,忽略课外拓展B. 只关注课外拓展,忽略课内学习C.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辅相成D. 课内与课外完全割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小学语文老师基本功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C.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2.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她的歌声清脆悦耳,让人陶醉。
B. 小明考试得了满分,他非常高兴。
C. 那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一时无法解答。
D.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生病了。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籍。
B. 他来到公园,看到许多老人在跳舞。
C. 她的画展吸引了很多人,其中不乏专业人士。
D. 我问:“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他回答:“当然可以。
”4.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A. 小明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B. 这个公园很美,吸引了众多游客。
C. 她的舞蹈表演精彩极了,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他教得很用心,深受学生喜爱。
5.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是:A. 小明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B. 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
D.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他总是乐于助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著作,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______》。
3.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4.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绝句》。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基本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蜻蜓(qīng tíng)B. 漫步(màn bù)C. 翠绿(cuì lǜ)D. 跃进(yuè jì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震耳欲聋C. 气喘吁吁D. 妙手偶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拿起笔来写作业。
B.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C. 小明因为生病,所以不能去上学。
D. 我非常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听古典音乐。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畏首畏尾B. 井井有条C. 一丝不苟D. 青出于蓝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
B. 那个孩子像一只小猴子一样灵活。
C. 美丽的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好像在比美。
D. 小明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学习。
6.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B.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能帮助别人。
D. 这本书很厚,但是很容易读懂。
7.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高兴愉快欣喜快乐B. 静静悄悄静悄悄悄无声息C. 舒服舒畅舒适舒心D. 轻轻轻快轻松轻巧8.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让我爱不释手。
B. 小明一回家就赶紧把作业做完了。
C. 她把窗户打开,让新鲜的空气进来。
D. 那个小朋友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9.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 把书放在桌子上的我。
B. 那个老师非常和蔼可亲。
→ 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C. 小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是小明。
D. 这朵花真美丽。
→ 美丽的是这朵花。
10.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运动会。
小学语文基本功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基本功试题及答案首先,请注意,在给小学生做试题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知识点。
因此,我的文章将按照小学语文试题的常见类型进行论述,并提供相应的解答示范。
以下是本文的基本框架及各部分的选题和答案示范。
一、词语搭配类题型1. 下面组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苹果、葡萄、香蕉B. 狐狸、老虎、狗C. 地球、月亮、太阳答案:B. 狐狸、老虎、狗解析:选项B中的狐狸属于野生动物,与其他两个选项中的家庭宠物不搭配。
二、词语解释类题型2. “立春”一词最早是用来表示()。
A. 白天开始变长B. 春季的开始C. 寒冷的结束答案:A. 白天开始变长解析:古人用“立春”表示农历二月初,此时白天开始变长,意味着新的季节即将来临。
三、短文填空类题型以下是一段描述小明生日派对的短文,请根据短文内容,填写空缺处的适当词语。
(短文)昨天是小明的生日,家人和朋友为他准备了一场难忘的派对。
按照惯例,小明的妈妈做了一只精美的生日蛋糕,上面点缀着五颜六色的______1______,让人垂涎欲滴。
还有一张大大的______2______,上面写满了大家对小明的祝福和爱。
来宾们还带来了许多漂亮的______3______和礼物,使得派对充满了欢声笑语。
答案示范:1. 糖霜2. 生日贺卡3. 花束四、阅读理解类题型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今天早上,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公园玩。
他们看到公园里有许多人在跑步、散步,还有人在打太极拳。
公园的草坪上,有些孩子在放风筝,有些人在野餐。
小明和小红也找了一个空地开始放他们的风筝,忙活了好一会儿,终于让风筝飞了起来。
问题1:小明和小红去公园做了什么?答案:小明和小红去公园放风筝。
问题2:公园里发生了什么其他的活动?答案:公园里还有人在跑步、散步,还有人在打太极拳。
注意:阅读理解类题型的答案可能有多个,只需列出常见答案即可。
通过以上几个小节的论述和示范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试题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盐城市小学教师基本功语文试卷新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语文试卷一、教学设计(20分)根据提供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完成下面的练习。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 è)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d í)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等。
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 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 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写出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4分)2.围绕第二课时重点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小学语文试卷一、教学设计与反思(20分)根据提供的课文《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写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5分)2.围绕第二课时重点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10分)3.说说上面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
(5分)二、教学测评(20分)1.下面是某小学期终考试中的一道题目,请你对这道考题说说看法。
(10分)试题: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表示合作的谚语。
(1)今天忘记带钥匙了,放学回家后邻居王阿姨叫我先在她家里边写作业,边等妈妈。
这让我想起了:远水难救近火,。
(2)这次拔河比赛,大家齐心协力,终于第一次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真是,。
你的看法是:2.下面是某小学检测考试中的一道题目,请你对这道考题说说看法。
(10分)试题: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表示的作用。
①张大娘忧伤地说:小芳去年没来,今年还是没有来……()②新的菜场物品很丰富,有蔬菜、鱼虾、肉食、豆制品……()你的看法是:三、学科专业素养(80分)(一)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1.《语文课程标准》是()年正式颁发的。
①2001 ②2005 ③2008 ④2011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C.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①A ②A B ③A B C ④A B C D3.第二学段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
①1600个②1600个左右③2000个左右④2000个4.小学生在五六年级要完成不少于()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
①300 ②200 ③100 ④505.让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是()阅读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
①第一学段②第二学段③第三学段④第四学段6.“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是()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
①第一学段②第二学段③第三学段④第四学段7.“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是()习作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
①第一学段②第二学段③第三学段④第四学段8.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
A.识字写字B.朗读C.讲读D. 背诵①A ②B ③A B C ④A B C D9.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考察其阅读的()。
A.兴趣习惯B.品位C.方法D.能力①A ②A B ③A B C ④A B C D10.《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这《基本字表》中共有()个字。
①100 ②200 ③300 ④400(二)填空题。
(20分)1.我国第一部词典是《》。
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3.我国“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
4.我国古代四大著名的书院为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所说的名言。
6.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是指。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
8.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被人们称为“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家分别是“欧体”的、“颜体”的颜真卿、“柳体”的柳公权和“赵体”的赵孟頫。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中“我”指的是。
10.“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1.《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他与一伙儿好汉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12.《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
13.《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14.《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逊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
15.《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
在那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从容地应对火灾、水灾和灾,并乐观地生活着。
16.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17.意欲捕鸣蝉,。
(袁牧《所见》)18.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9. ,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20.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三)阅读现代文,完成练习。
(15分)我们是一家人秦文君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
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
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
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
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
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
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
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
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
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
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
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
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1.第⑤小节中画线句子“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第⑧小节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③小节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3.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2分)4.“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5.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一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3分)6.“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3分)(四)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每有会意..颇.示己志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分)①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②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③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④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4.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3分)(五)写作。
(25分)以“教师与读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500字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