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有哪些
家庭教育失败真实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失败的真实案例
有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场人士,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他。
小明的父母认为,只要给他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他就会自然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缺乏情感沟通和道德引导的家庭教育,会让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小明经常一个人在家,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互动。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或者在课堂上捣乱。
他的行为也很不规范,经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打破家里的东西、对别人不尊重等等。
小明的父母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他们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明,与他进行交流和引导。
他们也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明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情感、道德和智力等方面。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父母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的忽略导致了小明的成长问题。
但是,当他们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明,与他进行交流和引导时,他们就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并开始努力改善小明的情况。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引导。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教育的反面案例(3篇)

第1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家长却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以下是一个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的家长教育反面案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引起家长们的反思。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然而,他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因为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给小明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案例经过:1. 严格控制孩子的时间小明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严格的时间管理。
于是,从小明上幼儿园开始,他的时间就被严格规划。
每天放学后,小明要完成父母布置的作业,然后参加各种兴趣班。
周末,小明更是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轮番上阵。
小明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的童年被各种培训班填满。
2. 强迫孩子追求完美在小明的父母眼中,孩子的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他们总是要求小明在学习上追求完美,不允许他犯任何错误。
一旦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就会严厉批评,甚至责骂。
在父母的压力下,小明变得胆小、自卑,害怕面对失败。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少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或委屈时,父母总是以“男子汉要坚强”为由,让他独自承受。
长此以往,小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4. 父母的争吵成为家常便饭小明的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发脾气,争吵声充斥着整个家庭。
在这种环境下,小明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案例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他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在父母的关爱下,小明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痛苦。
然而,父母却认为小明是无理取闹,拒绝接受孩子的真实感受。
最终,小明在无法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家出走。
反思: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长过度控制与忽视情感需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1.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家庭教育失败的方面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品德、能力和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家庭教育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家庭教育失败。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均为工薪阶层。
从小,小明父母就十分重视他的学习,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
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小明父母却犯了一些错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
1. 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小明父母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小明的成绩,他们为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每天监督孩子做作业。
然而,过度关注学习成绩使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忽视孩子情感需求在小明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少关心他的情感需求。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父母总是以“男子汉要坚强”为由,让他独自承受。
这种冷漠的态度使小明逐渐变得孤僻,缺乏安全感。
3. 家庭氛围紧张由于工作压力,小明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
这种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小明感到压抑,无法安心学习。
此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导致小明无所适从。
4. 缺乏有效沟通小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很少,他们总是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小明感到不被尊重,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家庭教育失败原因分析1. 教育观念错误小明父母的教育观念过于狭隘,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家庭教育失败。
2. 情感缺失在小明成长过程中,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使他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
这种情感缺失使小明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家庭氛围紧张家庭氛围紧张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小明父母经常争吵,使小明无法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4. 沟通不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家长在教育中的失职案例(2篇)

1. 忽视孩子教育需求:- 案例描述:小明从小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父母认为只要保证小明有饭吃、有衣穿就足够了,忽视了他的教育需求。
小明因此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一直不好。
- 失职表现:家长没有尽到陪伴和指导孩子的责任,没有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
2. 过度溺爱:- 案例描述:小华的父母对他百依百顺,只要小华提出的要求,无论合理与否,父母都会尽力满足。
这导致小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 失职表现:家长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约束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
3. 忽视孩子心理健康:- 案例描述:小丽的父母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她,一旦成绩下滑,就会严厉批评她。
这使小丽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之下,导致她产生了抑郁情绪。
- 失职表现: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关注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4. 过度干涉孩子生活:- 案例描述:小强的父母对他生活细节过于干涉,比如规定他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吃什么食物等。
这使小强感到束缚,缺乏自主性。
- 失职表现: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过度干涉孩子的日常生活。
5. 忽视家庭教育:- 案例描述:小刚的父母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而忽视家庭教育。
他们很少陪伴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 失职表现: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
这些案例反映出家长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失职行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需求,给予适当的关爱、指导和约束,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 案例一:忽视孩子的学习需求一位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最终,孩子因为成绩差而失去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
2. 案例二:溺爱孩子一位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无度,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一味地纵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导致孩子缺乏自制力,依赖性强,难以适应社会。
错误家庭教育的真实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在育儿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讲述了一位母亲因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的故事。
案例背景:小丽,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
然而,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父母发现小丽越来越叛逆,成绩也越来越差。
这让父母十分担忧,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错误家庭教育过程:1. 过度宠爱从小丽出生开始,父母就对她百依百顺,无论她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会尽量满足。
这使得小丽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过度控制随着小丽的成长,父母开始担心她的未来。
为了让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对她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包括限制她的交友、限制她的娱乐时间等。
这种过度控制让小丽感到压抑,她开始产生逆反心理。
3. 爱变严惩当小丽叛逆的行为越来越明显时,父母开始采取严惩的方式教育她。
他们经常因为小丽的一些小错误,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发生矛盾等,对她进行责骂、体罚。
这种爱变严惩的教育方式让小丽感到恐惧,她开始封闭自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4. 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在错误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忽视了对小丽心理需求的关注。
他们只关心小丽的成绩和表现,却忽略了她的内心感受。
这使得小丽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最终走向了歧途。
错误家庭教育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丽的叛逆行为越来越严重。
她开始逃学、吸烟、打架,甚至偷窃。
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已经为时已晚。
最终,小丽因为犯罪被捕,父母也深感悔恨。
反思:这个案例反映出我国一些家庭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教育方式。
以下是对这个案例的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适度,不能过度宠爱或过度控制。
要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2. 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例举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从小,小王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小王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十分失败,导致他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紧张。
以下是小王家庭教育失败的几个具体案例。
二、案例一:忽视子女情感需求小王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然而,他的父母却忽视了他的情感需求,总是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每当小王想要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或烦恼时,父母总是以“忙”为借口,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安慰。
案例描述:一天,小王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开心的事情,他想回家和父母分享。
然而,当他回到家,却发现父母正在看电视,完全不顾他的存在。
小王感到很失落,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没有被重视。
三、案例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小王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为了提高他的成绩,采用了各种严厉的教育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小王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案例描述:小王每次考试结束后,父母都会对他的成绩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动手打他。
小王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成绩也一落千丈。
四、案例三:家庭关系紧张小王的家庭关系一直很紧张,父母经常为琐事发脾气,争吵不断。
这种家庭氛围让小王感到压抑,无法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一天,小王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回家后父母发现他衣服上沾了泥土。
父母开始争吵,指责小王不小心。
小王夹在中间,感到十分痛苦。
五、案例四:缺乏良好的榜样小王父母的行为习惯不好,经常熬夜、喝酒、打牌。
这些不良习惯对小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案例描述:小王模仿父母的行为,经常熬夜玩游戏、喝酒。
这让他错过了很多学习时间,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六、案例五:忽视子女的个性发展小王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
因此,他们忽视了小王的个性发展,导致他在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案例描述:小王在学校里交不到朋友,因为他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家庭教育失败的实际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10岁的男孩,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小明自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小明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失败。
二、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1. 父母教育观念滞后小明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无所谓。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及时纠正,导致孩子沉迷程度加深。
2. 父母缺乏沟通技巧小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采取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压抑,难以沟通。
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而是直接否定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更加逆反。
3. 家庭氛围不和谐小明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
这种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恐惧,无法安心学习。
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反而让孩子更加沉迷于虚拟世界。
4. 父母监管不力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导致孩子沉迷程度加深。
此外,父母对网络游戏监管不力,没有限制孩子上网时间和内容。
三、家庭教育失败的影响1.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小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2. 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小明沉迷网络游戏,与同学、朋友的交往越来越少。
这使得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沟通能力,难以融入集体。
3. 影响孩子的学业小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这让他在学校里失去了自信,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4. 影响家庭关系小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父母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而争吵,使得家庭氛围更加恶劣。
四、家庭教育失败的反思与启示1.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溺爱教育失败的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溺爱教育,又称过度保护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和保护,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忽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在我国社会中较为普遍,尤其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几乎成为了常态。
然而,溺爱教育往往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影响其一生。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溺爱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其后果。
二、案例介绍小王,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父母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他的需求。
在小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百般呵护,从不让他受到任何委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却逐渐显现出诸多问题。
1. 学习成绩差:由于父母过度关心小王的学习,导致他养成了依赖心理。
每当遇到难题,他总是习惯性地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愿意独立思考。
在长期的溺爱教育下,小王的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下游。
2. 缺乏自理能力:在小王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包办了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等。
这使得小王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连最基本的自理问题都难以解决。
3. 社交能力差: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小王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这使得他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4. 心理素质差:在溺爱教育的影响下,小王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面对挫折和困难,他往往会选择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对。
三、溺爱教育失败的原因1. 父母过于溺爱:小王的父母过度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
这种过度的关爱,使得小王在心理上无法独立。
2. 忽视孩子独立性培养:在溺爱教育的影响下,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这使得小王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 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小王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生活得幸福、快乐,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使得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走了弯路。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许多家长盲目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有哪些
其实,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是孩子面对的第一个小社会。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1、一个口号,让父母输在了起跑线上
自从商业社会创造了一个口号:“顾客就是上帝。
”自从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教育领域也衍生出一个流行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仿佛一夜间,这个十字的口号,像风一样传遍中国大陆,也把无数家长吹乱了阵脚。
在这个口号引导下,很多家庭收获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焦虑。
广州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见到我就开始痛哭流涕。
她说每个来广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自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女儿一起看。
还有为了女儿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广州少年宫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买了房子,买了一套最贵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的女儿从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当她女儿走进中学,她发现女儿让她失望了。
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
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
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儿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
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痛苦,无论在媒体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
像这样的妈妈到处可见,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孩子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长呢?
很显然,她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期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自我学习特点,所以上小学后,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惶惶不安,如临大敌。
这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带给家长们的“后遗症”。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的焦点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寻找孩子身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
而正因为害怕和高度紧张,我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就很容易会出现偏差甚至盲从性,从而给我们的教育智慧蒙上阴影,让家庭教育陷入盲区甚至黑暗区。
因为我们被吓坏了,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紧张并高度敏感,我们的心中就会出现阴影和盲区,就像家中断电后,那种不明方向的恐惧。
黑暗为什么让我们恐惧呢?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
不知道身在何处,会发生什么。
于是,周围有一点儿声响,
我们都会惊慌失措。
黑暗中掠过任何一个影子,我们都会坐立不安。
这就是黑暗给我们带来的恐惧,这就是恐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短短的十个字,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笼罩在恐惧不安的阴影中。
因为恐惧孩子做不好,因为害怕每次考试失败,我们不停地唠叨孩子,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天天说,就能改变结果,孩子听腻了,听厌了,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于是,家庭教育这盏智慧之灯熄灭了,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慌乱、紧张和恐惧中。
于是,恐惧让我们的血管收缩,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造成了我们心灵的痛苦、身心的疲惫;造成了孩子和父母还没开始行动,精神情感已输的困境。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二2、一个“笨”字,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动力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字,经常被我们家长挂在嘴边。
我们希望孩子聪明,怕孩子笨,就不时地用你真“笨”,来伤害孩子。
我们为什么会轻易地说一个孩子笨?
因为我们对孩子没有耐心!我们不知道孩子记忆的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大量信息的输入,以及反复输入(也就是诵读)的。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孩子听了三遍没记住,家长就认为孩子笨。
其实问题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上学之前准备不足,词汇量不足,阅读量不足。
就像我们学英语,如果只会5个单词,你听老师给你讲英语课,是完全听不懂的。
如果会500个
单词就轻松多了,要是会2000个单词,就可以上中学了。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词汇、知识量,他们具备的各种学习能力,如果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要求,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表现得从容快乐。
而让孩子从容快乐地学习,是需要在幼儿期我们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的。
当孩子得到激励,得到承认时,看见自己进步了,她自然会兴奋,一兴奋就会废寝忘食,而家长总是急于求成,如果孩子不成,就简单粗暴地说孩子“笨”,在“笨”字的笼罩下,孩子不会自信,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例子三3、一个病毒公式,毒害了一代人的心灵
提起这个公式,恐怕80后的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据调查,许多80后青年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都与这个公式有关。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呢?
这个公式来自一个简单的推理,这个推理从一次考试开始,直接推测到人的一生。
很多家长经常信手拈来地应用在孩子每次考试前后,给孩子施加压力。
你这次考试没得100分,就排不上前五名;
你排不上前五名,就当不上三好生;
当不上三好生,就考不上重点中学;
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高中;
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能上重点大学;
考不上重点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就没有好人生就没有幸福。
这个公式成为80后身体的毒瘤,它深深地毒害了一代人的心灵。
有一点儿逻辑常识和社会经验的人都会发现,这个公式根本就不合逻辑,应该是说一个非常低智商的推理。
一次考试不能定终生,名牌大学也未必一定能带来飞黄腾达的好运,拥有很多钱也不一定找到幸福。
为什么这样一个缺少生命智慧的推导公式会如此走红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之灯,在我们家庭教育的这个舞台上熄灭了。
因为我们很少用智慧去分析我们的孩子,分析我们的时代,分析我们的处境,而是经常跟着时代中各种各样流行的、时尚的,被大众传媒炒得火热的这些口号公式走。
因为从众心理让我们找到安全感。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80后的网络小组,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父母皆祸害”。
这个口号,真的让我们太震惊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传统的美德、孝悌的文化。
那么这样一个民族,到了21世纪,竟然有一群孩子会说,父母皆祸害!天下父母无不把爱都献给了孩子,为什么结论是这样的呢?我想背后一定有太多的故事,太多辛酸的故事,太多悲惨的故事,太多让两代人共同受伤的故事。
家庭本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家庭本来是让我们学习受教育的最好的学校,家庭本来是爸爸妈妈传递爱和智慧的一个场所,但是我们
的孩子在这里没有得到。
结论是什么,“父母皆祸害”!这是让我们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