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文化常识(1)

合集下载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高中语文积累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积累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积累文化常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语文积累文化常识高中语文积累文化常识知识点学好语文的方法也需要平时积累,多见识,广泛的阅读,多见识一下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一些基础的中国文化常识:
1. 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 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特点,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系统。

3. 封建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影响深远,礼仪、孝道、儒家思想等在社会、家庭中有着重要地位。

4.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5. 中医与养生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强调平衡和整体治疗,包括针灸、中草药、气功等疗法。

养生文化注重饮食、运动、调养,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6. 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传承方式。

7. 文化遗产:中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丝绸之路等,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粤剧、传统手工艺等。

8.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分布在不同地区,如川菜、粤菜、鲁菜等,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茶文化。

这些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文化是多样丰富的,不同的地域、民族、习俗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景观。

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文学文化常识积累(一)春秋时期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

《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②《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后被收入儒家经典,称之为“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③《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时期①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

代表作品:《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②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

代表作品:《公输》。

(三)西汉①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人称“太史公”。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世家”主要记诸侯之事,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

②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共33篇,共12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如:《唐雎不辱使命》。

(四)东汉三国①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大全)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一)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一)

课前热身
2、①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 之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例: 。 神州、四海、江山、九州…… ②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 试和殿试三级。《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是参加 乡试 得中“亚元”的,这一级别考试的第一名 被称为“ 解元 ”。 ③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如用“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总角”代指八九岁到十三 豆蔻 四岁的少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用 ,男子 弱冠 而立 二十岁用 ,男子三十岁用 。
课前热身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 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 生活,使儿童受到教育。 B.《孔乙己》、《背影》、《听潮》、《白杨礼赞》 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 C.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竞选州长》 的作者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 D. 茅盾、朱自清和老舍都是现代作家。
文学常识(二)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在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了解有关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将相关知识 前后勾连进行训练。
课前热身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孔乙己》通过对咸亨酒店各种人物及丁举人的描 写,揭示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范进中举》通过 对胡屠户、张乡绅、邻居等一群人物的描写,揭示了范 进所处的社会环境。 B.《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坟》,采用夹叙夹议的 写法,有力抨击了封建势力,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层层论述,得出了结 论即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中“说”、“记”都 是一种文体,如同现在的抒情散文。

上海高中课内文学文化常识整理

上海高中课内文学文化常识整理

上海⾼中课内⽂学⽂化常识整理⾼中语⽂课⽂⽂化⽂学常识汇总⾼⼀上1.《沁园春.长沙》作者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长沙”是________。

2《.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________选⾃《光明⽇报》,作者梁衡,新华社⾼级记者,当代散⽂家。

居⾥夫⼈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原籍波兰。

1903年与贝克勒尔及⽪埃尔.居⾥获得诺贝尔________,后⼜因发现钋与镭,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3.宋⽟_______楚辞作家,代表作________。

斯托夫⼈_______国作家,慈善家,有⼩说________________,该书对启发4.伦琴,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190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5.贝克勒尔,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放射性的发现者,1903年与居⾥夫⼈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旁骛:⼼思集中,⽬标专⼀。

旁,。

骛:。

7.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现原⼦核并由此开创了原⼦核物理学的新领域,被尊称为“原⼦核物理学之⽗”。

他还⾸次实现了⼈⼯核反应-------元素的⼈⼯嬗变,或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8.曹吴:曹,指曹操所代表的曹魏集团。

吴,指孙权为⾸的孙吴集团。

9.“⼤⾳希声,⼤象⽆形”出⾃《》。

⼤意是:最美的⾳乐是没有⾳乐,最美的形象是没有形象。

3.《⽣命本来没有名字》选⾃《》,作者,上海⼈,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集《守望的距离》、《》等。

4.⼩说《边城》节选⾃《选集》,课⽂节选的是《边城》第⼀章、⼗三章。

作者,湖南凤凰⼈,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中篇⼩说《边城》,长篇⼩说《》,散⽂集《》、《》等。

5.《合欢树》作者,北京⼈,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务虚笔记》等。

6.《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个家庭成员的⾃述》选⾃《外国散⽂欣赏》。

作者,国作家,著有《⾥柯克幽默⼩品选》、⼩说《倒退的⼀⽣》7.《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美国⼩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等。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7.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9.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0.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1.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1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第二册: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烛之武退秦师》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优美的汉字》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3、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4、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5、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6、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7、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

8、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

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

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3、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兰亭集序》1、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2、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1、既望: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望),阴历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

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蜀道难》1、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青衫:黑色单衣。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马嵬》1、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2、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寡人之于国也》1、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2、六合:天地四方。

3、敲扑:刑具。

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

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8、七庙:天子的宗庙。

《师说》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

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苏武传》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张衡传》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2、下榻:在某地住宿。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逍遥游》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

古代文化常识1、二十八宿:古人划分的恒星集群。

2、分野: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

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6、三秦:现在的陕西省一带。

7、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

8、三楚:西楚、东楚、南楚。

9、古人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

干支纪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得一种纪年方法。

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明清两代)的方法。

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古人纪月:序数纪月和特殊称谓纪月。

每季用孟、仲、季区分。

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标识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