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爆炸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省达州市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
气瓶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气瓶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气瓶事故频发,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
气瓶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对气瓶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气瓶事故的案例,探讨如何应对这些事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2019年江苏宿迁气瓶事故2019年7月,江苏宿迁发生了一起重大气瓶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气瓶运输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追尾,导致气瓶受损并发生泄漏,引发爆炸。
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严格执行运输规定:加强对气瓶运输车辆的监管,确保车辆安全,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气瓶质量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气瓶质量监控标准,加强对气瓶的质量把关,严禁使用低质量或过期气瓶。
3.提高气瓶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气瓶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南,促使使用者认识到气瓶的潜在危险,加强事故预防意识。
案例二:2016年甘肃兰州气瓶事故2016年9月,甘肃兰州发生了一起气瓶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该事故是由于一家火锅店瓦斯气瓶泄漏引发爆炸,导致附近民房受损严重。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气瓶安全管理:火锅店等地方应建立健全的气瓶存放和使用规定,定期检查气瓶的使用情况,确保气瓶的安全性。
2.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在火锅店等具有气瓶使用场所,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一旦检测到气体泄漏情况,及时报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火灾防范措施:对于使用气瓶的场所,应加强火灾防范工作,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灭火器维护,提高火灾应对能力。
案例三:2017年北京气瓶事故2017年12月,北京发生了一起贮存液化石油气的气瓶泄漏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故导致气瓶自燃,使整个小区被迫疏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液化石油气存储管理:对于液化石油气的存储,应设定专门的存储区域,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2007年1月31日20时10分,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区聊城蓝天气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 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 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 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 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1 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车间北侧墙壁破开宽约1. 瓶体完全撕裂,厂房玻璃震碎,操作区的保暖隔断完全破坏。
●20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时,该公司工人从1只二氧化碳气瓶向4个空瓶倒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瓶爆炸,该人当场死亡。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8月22日7时40分,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运输总公司客运公司氧气供应站发生一起气瓶爆炸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氧气瓶爆炸碎片8块,最远飞出约35米。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 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 *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防止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 2】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月初五〕20 时 30 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 15 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的许多建造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夫妇和同村年仅 27 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和施*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发展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穿插的现象发生。
【案例 3】*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 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时 40 分摆布, *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实验室气瓶事故案例

实验室气瓶事故案例案例一:“粗心大意的阀门之祸”有这么一个实验室,里面有个氢气瓶。
负责这个气瓶的同学啊,那叫一个迷糊。
有一天,他用完氢气瓶后,就随手那么一关阀门,也没仔细检查是不是关紧了。
结果呢,这氢气就慢悠悠地泄漏了。
你想啊,氢气这玩意儿在空气中越积越多,就像一颗隐形的炸弹。
这时候呢,实验室里有个电器设备,可能有点小故障,就冒了个小火花。
这火花就像是点燃炸弹的导火索啊,“轰”的一下,就发生了爆炸。
整个实验室那是一片狼藉啊,玻璃仪器碎了一地,幸好当时实验室里人不多,不过也把大家吓得够呛。
这就是一个小小的阀门没关好,引发了这么大的灾难。
案例二:“错误搭配的悲剧”还有个实验室,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用到氧气瓶和乙炔气瓶。
这俩气瓶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得按照规矩来相处。
可是呢,有个新来的工作人员不知道啊,他把这两个气瓶放得特别近,而且也没有采取什么安全隔离措施。
这就好比把两个爱吵架的人硬塞在一个小房间里。
在操作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的,乙炔就泄漏了,然后遇到了氧气,这就是干柴烈火啊。
瞬间就引发了剧烈的燃烧,火势一下子就蔓延开来。
周围的实验器材都被烧得不成样子了,大家手忙脚乱地灭火,好在最后没有人员伤亡,但这个实验室也算是遭受了重创,重新整顿了好久才又能正常使用呢。
案例三:“老化的受害者”在一个比较老的实验室里,有一个二氧化碳气瓶。
这个气瓶啊,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身上很多地方都老化了。
可是呢,实验室的人没有太在意,觉得还能继续用。
有一天,在正常使用的时候,气瓶的瓶体突然出现了裂缝。
这二氧化碳就像找到了出口一样,呼呼地往外冒。
这突然的变故把正在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
虽然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但是大量泄漏也会造成很多问题啊,比如让人窒息。
而且这个气瓶因为压力突然变化,还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破裂。
还好发现得及时,大家赶紧疏散了,然后找专业的人来处理这个问题。
这就是忽视气瓶老化问题带来的惊险一幕啊。
氧气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氧气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0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气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该起事故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2)间接原因:①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
根据气站有关气瓶充装管理制度规定,该充装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非充装人员不允许进入气瓶充装站,而该站却允许充装客户进入气瓶充装场所,根据事故现场清理分析,右侧3只气瓶尚有气体,可能符合死者参与了气瓶关阀操作,气站没有人发现,说明该站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②气站没有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安全检查的规定。
按照国家气瓶充装有关规定,气瓶在充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充装过程中还应不断对瓶体温进行逐个检查,目的符合防止气瓶内混有其他可燃性物质,防止气瓶温度在充装中升高,这也符合气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
3)预防措施(1)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符合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2)气站充装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及教训90年代,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
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
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
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特以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先后,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汇编(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
“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
”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
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
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
无知闯下大祸!(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
两名工人耳膜击穿。
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
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
后查明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所致。
(7)1993年2月21日9时30分,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氧气经营处4只气瓶同时发生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
经分析,4只气瓶均为充装氧气的氢气瓶,是由村办厂沂水氧气厂充装的。
由大庄镇氧气经营处购回,因用户无法装上氧气瓶减压阀(氢、氧瓶螺纹不同,当然装不上),曾三次退回沂水氧气厂,沂水氧气厂又三次发货到大庄。
2月21日大庄建筑公司工人装运时,两人叼着香烟开瓶阀,引起爆炸。
这是无知违章的典型事故!(8)1993年6月8日晚9时25分,浙江苍南县制氧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亡1人,炸毁厂房7间。
查明为氢氧混充引发的化学性爆炸。
由于不符合氧气厂站生产条件,温州市劳动局将其关闭。
该厂建厂只一年多时间。
(9)1993年11月26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的操作者(检验科副科长)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事故,该操作者当场被炸死。
经分析,该瓶氢气系扬州晶体管厂氢氧站1月28日充装的,同扬州制药厂2月1日那只爆炸的氢气瓶为同一批,扬州制药厂氢气瓶事故亦致1人死亡。
这两次爆炸事故使扬州制药厂和扬州卫生防疫站分别损失2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
事故的原因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
1995年6月7日,经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定被告扬州晶体管厂赔偿损失63.7092万元。
(10)1993年12月7日8时45分,黑龙江肇东市涝洲粮库进行气割作业,当电焊工气割地磅时,氧气瓶突然爆炸,碎片当场击死2人,击伤11人。
原因:二氧化碳气瓶冒充氧气瓶充装。
气瓶底漆为银白色,表面为蓝色,显然该钢瓶原先为二氧化碳气瓶。
气割作业初,割枪内曾有液体冒出,时间长达1分钟,在场人员均闻到酒精味,但未引起注意。
(11)1995年初,在我国台湾省三福一家氧气充装站,操作工将一只充有氢气的氧气瓶仍送到充氧台充装,又未作检测,结果发生爆炸,整个充装站被摧毁,2名操作工死亡。
(12)1995年8月28日,江苏江阴商检局三楼金属实验室,中美双方人员正在对从美国引进的测定仪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打开“高纯”氧气瓶瓶阀后开测定仪上的电磁阀,即刻氧气瓶发生爆炸,三间100m2实验室墙体严重破坏,大部分进口仪器被炸坏,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2人重伤,1人轻伤。
原因为所谓高纯氧气瓶内含有大量氢气,打开电磁阀后,进入温度为600℃的氧气净化器时,点燃爆鸣性气体而发生爆炸。
(13)1995年11月3日21B寸55分,山东青州电石公司充氧站5只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约300m2厂房炸塌。
该厂为水电解制氢和氧,化验工发现氧气贮槽中氢含量超标,但充装工还是继续充瓶,最终导致爆炸。
(14)1995年11月18日,山东高密县咸家镇镀锌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亡1人,轻伤1人。
事故原因为瓶内混入可燃性气体。
(15)1995年12月7日,在宁波鄞县华邦气体公司刚试装一个月的液氧充灌站,一只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2人(均为烧伤),充装间与瓶库均倒塌,工厂此后倒闭。
国家劳动部门鉴定为化学性爆炸,有四点显示化学爆炸特征:①爆炸能量大,建筑物损坏,碎片飞出250~300m;②伤亡人员10%~91%面积为烧(灼)伤及吸人烧伤;③爆炸时有火光;④碎片击穿钢瓶,使钢瓶明显变形或开裂。
(16)1996年9月16日,河北省迁安县首钢三建公司机修车间外正在维修一台大型履带式挖掘机,设备技术员王某在工人顶不出活塞杆时,竟提出用氧气瓶中的氧气顶活塞杆,因氧气遇油而发生爆炸,飞出的活塞杆将一工人崩死。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违反了“禁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作为气动工具的动力源”的规定。
(17)1996年7月12日13时36分,吉林市江北火电三公司鸿运氧气厂给一铆焊车间充的4只氧气瓶中的一只发生严重爆炸,死亡1人,重伤1人。
该瓶已超期8年零2个月,夏天气温高,车运时,无任何遮盖,卸车时又野蛮装卸,从车上2.14m高处推下,击中地上一只钢瓶而致爆。
(18)1997年4月2日,无锡第二锅炉辅机厂在开瓶阀时一只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造成操作者当场死亡。
分析为气瓶中混入可燃性气体,为化学性爆炸。
(19)1997年6月7日,正值雷电之时,江苏锡山气体公司装在汽车上的两只氧气瓶同时发生爆炸,现场1名工人的一只眼睛被炸瞎,汽车被炸毁,另炸毁10只气瓶。
经调查,气瓶充装时造成氢氧混合,雷电放电点燃气瓶中的爆鸣气体所致。
(20)1997年6月20日下午7时20分,安徽宣城皖南煤矿机械厂制氧站瓶库发生强烈爆炸,整个瓶库房夷为平地,一充装工被砸死,17只氧气瓶受击爆破,100多只气瓶不能再用,直接经济损失约三四十万元。
分析原因为气瓶无余压(个体户气瓶气全用完),使用终了乙炔气倒灌入氧气瓶内,再充氧后达到一定比例致爆,属化学性爆炸。
(21)1997年7月8日,青岛市某氧气厂在充氧时,两只氧气瓶突然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
事故原因为瓶内含有可燃气体,引起化学性爆炸。
(22)1997年8月11日,浙江省乐清市制氧厂一只充好的氧气瓶发生爆炸。
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管理问题,该只氧气瓶19年未试压检验,气阀关不严而致漏气;其次是使用问题,气全用完,无余压,没有关闭瓶阀便弃于海滩上,涨潮后海水淹没了气瓶,海水灌人瓶内,充氧时又不作检查,在阳光曝晒下,漏气而导致爆炸。
(23)1998年5月25~27日三天内,大同市连续发生三起氧气瓶爆炸事故,4人死亡,8人受伤。
前两次为以绿色氢气瓶再充氧气所致,氢氧瓶混用,引发爆炸。
(24)1998年6月11日,浙江台州路桥区一居民家里的氧气瓶发生爆炸。
经调查,这户卖金鱼的人家,用氧气瓶为金鱼输送氧气,但由于使用不当而引发爆炸,主人的妻子与一买金鱼者2人当场被炸死。
(25)1998年6月28日10时50分,福建惠安县某冷冻厂,在维修制冰池蒸发器时用氧气瓶的氧气进行试压,致使制冷压缩机爆炸(制冷压缩机有油,氧与油接触就发生爆炸),又引发机房爆燃,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
(26)1998年8月1日,南通江海制氧厂,操作工在开瓶阀时发生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为开阀过快,摩擦能量点燃了气瓶内的爆鸣性气体而发生爆炸。
(27)1998年9月14日,江苏沭阳公路施工段两只氧气瓶爆炸,4人死亡,1名小学生受伤,并引发火灾。
据分析为一起化学性爆炸,此气瓶原为氢气瓶。
(28)1998年10月8日8时多,哈尔滨市化工二厂正在充装的氧气瓶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原因是:充装前未进行检查,误把色标脱落的氢气瓶当成氧气瓶,在充氧时引起氢氧混合而发生化学性爆炸。
(29)1999年1月6日下午,沈阳市苏家屯制氧厂,在进行液氧汽化充装时,6只氧气瓶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其中女性3人,死者中完尸仅1人),4人受伤。
300多平方米厂房被炸毁,周围房屋门窗玻璃被震碎,除6只气瓶炸坏外,还有2只氧气瓶被熔穿2个洞(Ф80~ФlOOmm),直接经济损失61万元。
据分析瓶内混有氢气,与氧气混合酿成化学性爆炸。
(30)1999年3月7日上午10时45分,江苏常州东南制氧厂在充瓶结束关瓶阀时,两只氧气瓶同时发生爆炸,1名充装工被当场炸死,装卸工与—位用户被烧伤。
216m2的充装间和检瓶间被炸毁。
原因:有一只氧气瓶曾充过氢气(实为氢气瓶),充氧时氢氧混合,关瓶阀时摩擦引起燃爆。
(31)1999年3月24日上午8时50分,哈尔滨汽轮机厂十四车间,准备用来进行焊接作业的溶解乙炔气瓶爆炸,1名工作人员当场炸死,另3名工作人员送往医院后死亡,重伤13人、轻伤17人。
在场的3名瑞士专家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惊吓,事故后飞往外地疗养。
爆炸的乙炔瓶被炸成三截,瓶底被炸飞出5米多远,车间炸毁,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
据一位专家分析,静止的乙炔瓶发生爆炸,问题可能出在三个环节之一上:瓶体质量有问题;充装过程出现问题;焊接操作过程出现问题。
(32)1999年5月16日16时25分左右,镇江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在关瓶阀时,一只氧气瓶突然爆炸,3人受伤,厂房房顶瓦楞板全部炸飞。
据鉴定,原因为用二氧化碳气瓶去充装氧气,瓶内有油,关阀时摩擦而引爆。
(33)1999年6月底,温州市一个体低温液体汽化充装站,液氩汽化充装,硬开瓶阀,阀断裂打出砸死1人(为个体老板,32岁)。
(34)1999年10月X日天津钢厂氧气站,个体夫妇送瓶灌氧,在瓶检时氧气瓶突然爆炸,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35)2000年1月12日下午1时,长春市灯泡电线厂在氢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2只气瓶爆炸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3万余元。
原因为氢氧气混装所致。
(36)2000年1月20日9时45分,广东罗定市一居民家发生氢气瓶爆炸,2名男力工炸伤,1人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