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其中1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气瓶爆炸案例

气瓶爆炸案例

近十年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及教训90年代,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

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

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

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特以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先后,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汇编(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

“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

”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

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

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

无知闯下大祸!(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

两名工人耳膜击穿。

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

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典型气瓶相关事故案例展示

典型气瓶相关事故案例展示
气瓶事故案例:
重庆潼南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06年8月6日上午,位于重 庆潼南县城的一家临街气体经营部发生 氧气瓶爆炸事故,致5人死亡、1人重伤 。氧气钢瓶爆炸碎片震飞近20米,存放 气瓶的库房中间隔墙被炸开一个大洞。
事故原因:在对氧气瓶进行测压时使用 了含有油脂的测压表,高压氧气接触油 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导致形成瞬间高温, 进而造成气瓶闪爆事故。氧气瓶已过报 废年限是事故的第二原因。
气瓶事故案例:
福建南安五金厂氮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07年7月6日,福建省南安 市水头镇一五金厂发生氮气气瓶爆炸事 故,至2人死亡、2人重伤。当时该厂锌 合金压铸机需检修和补氮,在维修工检 查设备时,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氮气瓶曾受到过局部猛烈撞 击已至瓶身存在内应力缺陷,在事故当 日氮气瓶经长时间太阳,又受压铸机周 围局部高温环境影响,最终引发气瓶超 压爆炸。
安全提示:1、氩气属惰性气体,虽不燃烧不爆炸也无毒,但吸入过量会导致缺氧窒 息。氩气密度比空气重,氩气一旦发生泄漏会集聚于低洼处,在坑道地形使用氩气应 作好通风工作,并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流程,作好必要安全措施。2、液氩储罐不 得设立于坑、井、池当中或者附近,液氩泄漏易造成低洼处氧浓度过低,构成窒息危 险。
气瓶事故案例:
西安六村堡黑作坊氩气泄漏事故
事故概况:2016年5月8日,西安市未央 区曹家堡村一黑化工厂发生氩气泄漏事 故,至2人死亡。现场一处5m³液氩储罐 设置于坑道内,2名工人在坑道内作业因 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为氩气泄漏导致有 限空间形成缺氧环境,而操作人员在未 进行任何安全防护的条件下违规进入有 限空间作业导致窒息死亡。黑化工厂违 法违规经营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诱因。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2007年1月31日20时10分,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区聊城蓝天气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 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 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 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 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1 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车间北侧墙壁破开宽约1. 瓶体完全撕裂,厂房玻璃震碎,操作区的保暖隔断完全破坏。
●20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时,该公司工人从1只二氧化碳气瓶向4个空瓶倒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瓶爆炸,该人当场死亡。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8月22日7时40分,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运输总公司客运公司氧气供应站发生一起气瓶爆炸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氧气瓶爆炸碎片8块,最远飞出约35米。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气瓶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存和运输气体的设备,在工业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老化或缺乏维护等原因,气瓶事故时有发生,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气瓶事故案例。

1.气瓶爆炸2024年,在化工厂的车间里,工人正在使用一只常用气瓶。

由于喷嘴故障,气瓶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最后超出了其承受的极限,导致气瓶爆炸。

爆炸当时造成了车间内的设备损坏和一名工人受伤。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修不及时和不合格的气瓶使用。

工人应该经常检查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气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此外,对于气瓶的安全使用,员工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气瓶泄漏2024年,在工业区的储罐区域,一只气瓶发生泄漏,导致气体泄漏。

由于气体具有易燃性,泄漏引发了一起大规模火灾,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气瓶的贮存和设备老化等问题。

气瓶在密闭空间中存放过久,会因为气瓶本身或瓶阀的老化等问题导致泄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气瓶并更换老化或受损的部件,确保其正常运作。

3.气瓶运输事故2024年,在城市的一个交通事故中,一辆装载有气瓶的货车发生碰撞,导致气瓶从车辆上掉落。

由于气瓶受到剧烈撞击,气瓶外壳破裂,引起气体泄漏,最终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运输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和设备破损。

在气瓶运输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固定架和锁扣,确保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车辆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也是预防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气瓶事故在工业和生活中时有发生,给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气瓶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定期检查和维护气瓶设备,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增加气瓶的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气瓶事故的风险。

典型燃气事故案例汇编

典型燃气事故案例汇编

案例1:2004年9月23日16时,河北省邯郸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发生1起锅炉炉膛爆炸特大事故,造成死亡13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锅炉在不具备自动熄火保护条件、自控仪表尚未调试完毕、燃气阀门开启状态未确认、现场其他人员没有撤出、现场管理混乱的情况下,严重违规手动点火,造成可燃气体在炉膛及排烟系统爆炸。

案例2:2004年4月7日7时50分,河南省新乡二建在济南市天桥区药山工业园蓝翔技校西校区4号楼工地(宏达技校西区教学楼工地)发生一起房屋起重机械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

塔机平衡臂根部与塔身绞结完毕后,利用自身卷扬机起升平衡臂,当平衡臂拉到水平位置时,5个联结回转台的螺栓,1个螺母脱落,4个螺栓断裂,导致塔帽、上回转台、平衡臂及3名安装人员自25米高处坠落。

事故设备为QTG20型塔机。

事故主要原因是:该施工队在未制定安装塔机安全施工方案的情况下,擅自安排无证人员施工,标准规定应安装22只螺栓,实际只安装5只,联接强度不足,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3:2004年4月15日19时,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二分厂发生1起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27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设备因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验检测不规范;安全隐患整改不力,责任制不落实;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

案例4:2004年4月25日9时40分,天津市宜中路天津市燃气集团万科物业发生一起压力管道泄漏重大事故,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造成3人死亡。

该管道在马路便道埋地深约1.5米,管子直径100毫米,壁厚4.5毫米,为镀锌管,压力为0.12MPa,介质为煤制气,距学校门卫室只有2米。

经对泄漏管段勘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子、防腐层上部和侧面有多处外力造成的严重损伤,经腐蚀后造成泄漏,泄漏点两处,一处长180毫米,一处长20毫米。

气瓶事故案例PPT

气瓶事故案例PPT

2017/6/16
案例3:
沈阳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11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 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 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 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 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 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 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 气。
2017/6/16
案例3:
沈阳氧气瓶爆炸事故
图2.10 爆炸气瓶的部分残片
2017/6/16
案例3:
沈阳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 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 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 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相似事故于2007年10月4日在辽阳市某气体充装站也发生 过。装卸人员将充装完的氩气瓶抛出造成气瓶碰撞,发生爆 炸,气瓶被撕裂成多块。2名装卸人员当场死亡。由于氩气 是惰性气体,即使被混入可燃气体也不会发生化学性爆炸。
2017/6/16
案例5:
几起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爆炸事故
图2.13 车用压缩天然气瓶在充站内爆炸的事故现场
2017/6/16
案例5:
几起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爆炸事故
2017/6/16
图2.14 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爆炸的碎片
案例6:
氢气瓶充装氧气爆炸事故
发生时间:1982年10月15日 发生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某电子材料厂 原因类别:管理(改装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 1982年10月15日,江苏省无锡市某电子材料厂在氧 气充装中,发生一起5只气瓶同时爆炸的事故,其中2 只烧毁,1只炸成碎片,现场上仅剩下瓶头和瓶底。碎 片最远飞离现场300m。两间充装厂房以及旁边的三间 瓦房全部被炸毁。距爆炸点30m的大楼窗户玻璃被震碎 300余块。现场1人被炸死,腹部以下全被炸碎,上身 衣服、头发均被气浪冲光。爆炸烟尘达数米之高,形 成蘑菇状翻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省达州市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

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

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

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

气瓶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

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

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此起溶解乙炔气瓶事故是非常典型的重大事故,一只乙炔气瓶造成如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见的。

因此,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3个事故调查组进行此次事故的调查分析。

事故调查组先后对同批次制造的气瓶进行质量分析,对同批充装气瓶的充装量进行了检查。

认定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超装。

当超装的乙炔瓶被置于更高环境温度下(从室外移至室十几小时)会出现满液现象。

此时瓶压力会急剧上升,当压力足够高时未溶解的乙炔也可能会处于液化状态。

高压下的压缩乙炔或液化乙炔极小的能量(如震动)就可以引发其爆炸。

另外,在打开瓶阀时高压的乙炔急速冲入减压器,也可能引起绝热压缩而使乙炔产生分解爆炸,并再引爆气瓶。

案例五:2019年12月4日下午1点多,市奉贤区奉城镇新奉公路一个场地发生氧气罐爆炸事故,导致一名工人不幸当场死亡。

据了解,事故疑似因钢板切割不慎所致。

周边目击者介绍:爆炸发生时,现场传出剧烈的声响,有少量烟雾升腾起来,事故中,一名51岁的操作工人贾某不幸被炸身亡。

记者在现场看到:场地有多个氧气瓶等气罐,易燃易爆品随意堆放、杂乱无章。

从现场初步情况来看:死者切割钢板时操作不当引发了氧气罐爆炸。

现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品随意堆放、杂乱无章。

从现场初步情况来看:死者在对钢板进行切割、因操作不当引发现场氧气罐发生爆炸,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案例六:2018年7月5日下午17时40分左右,位于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克孜勒萨依村废弃工地,发生一起氧气钢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8万元。

事故原因:①按照《氧气钢瓶装卸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气体钢瓶运输应安装钢帽和防撞胶圈,装卸严禁摔、碰、砸、滚等野蛮装卸行为,操作人员违反规定,在卸氧气钢瓶时将氧气钢瓶直接由车箱滚动摔落于硬质地面,在地面搬运也用放倒滚动的方式,且氧气钢瓶未安装钢帽和防震胶圈。

②事故爆炸气瓶于2015年9月报废,充装报废气瓶,违反了《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相关标准;气瓶制造钢印标记显示,充装介质为CNG,属于易燃易爆介质,氧气属于助燃物,两者不能混装;气瓶爆炸后的残片壁有大片肉眼可见的油脂,与水不相容。

三是该气瓶在有天然气、有油脂的情况下充装了氧气,又在搬运过程中摔落于硬质地面,引发的化学爆炸。

案例七:2017年02月14日,某钢材市场一只公称容积为118L(50kg)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了爆炸如图2.5。

事发地点院门处有一个气瓶底部爆炸残骸,距该残骸约2m处有一只公称容积为35.5L(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钢瓶上封头已经严重变形,且存在漏气现象。

现场有一台电动三轮车,车周围地面有数只氧气瓶,其中一只氧气瓶瓶阀连接有软管如图2.6,且软管已断裂,断口处已明显发黑。

现场多处发现气瓶爆炸碎片。

送气商贩(其中一死者)用电动三轮车载118L液化石油气钢瓶给钢材市场经营者(另一死者)分装液化石油气,据说由于天气较凉,倒罐操作困难。

操作者向118L的钢瓶输入氧气以增加瓶压力时,钢瓶发生爆炸。

从现场情况以及钢瓶的爆炸威力和碎片形状来看,可认为存在上述可能性。

案例八:市某烧烤店一118L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事故,4人当场死亡,20余受伤。

爆炸冲击波和火灾将烧烤店及相邻店铺的二层损毁。

经查事故气瓶为某厂2008年3月制造,型号YSP-118产品。

规定充装量49±1kg。

某充装站于3月4日充装了47kg的液化石油气,3月6日早7时,供应液化石油气的商贩在自家中用倒气枪将事故气瓶充满并送至烧烤店储瓶间。

事故原因分析:爆破的气瓶及破口形态如图2.2、图2.3。

从图片可可见气瓶纵向开裂,气瓶塑性变形不大;气瓶断口焊缝处有多个气孔(如图2.4),可判断气瓶制造质量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但并非此次事故直接原因。

本次事故是由于过量充装所致,3月6日早7时将钢瓶充满,此时室外温度低于0℃。

移至室其温差超过20℃,由于环境温度的上升致瓶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但过量充装的气瓶已不能提供膨胀所需的空间。

致使瓶出现液压现象并造成瓶压力急剧上升,最终导致气瓶爆破案例九:一气瓶公司乙炔钢瓶爆炸,引燃近百个钢瓶,场面震撼。

初步调查为乙炔钢瓶未直立使用导致的爆炸事故。

案例十: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十一: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案例十二:高压氧气遇油着火事故事故经过:某公司操作工在打开氧气集合系统的针阀时,突然着火。

这次事故是由13.8MPa压力的氧气点燃了针阀阀杆和填料上的润滑油引起的,烧坏了针阀。

该操作工穿的80%聚酯和20%棉的衬衣被烧着,烧伤了手和胸部。

原因分析:①氧气系统周围未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未设置警示标志。

②没有掌握保证安全制作、安装和操作的有关标准、程序和其他资料。

3)防措施①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操作工都知道氧气装置中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

②制定详细的说明氧气操作工如何选择、使用、清洗和维修所有设备的现场安全手册指南。

③应穿戴全棉工作服。

案例十三:新余市凯尉气体“9.29”氧气瓶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17年9月29日下午,驾驶员兼卸瓶员郭海华、押运员兼卸瓶员郭新建驾驶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在凯尉气体公司装载60瓶氧气送往通达悦来建筑公司在赛维多晶硅公司的拆迁工地。

到达赛维多晶硅公司南大门后,由通达悦来建筑公司气瓶管理员王磊骑着电动车领路,约15时30分,到达还原车间东大门卸瓶。

王磊把电动车停稳后绕到驾驶室驾驶员位置时听到一声爆炸声,气瓶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郭海华、郭新建当场死亡,王磊受轻伤,小货车后门、侧门损坏严重,距离小货车10米远的还原车间东面墙上玻璃被震碎。

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凯尉气体公司向一只瓶沾有油脂的气瓶充装了氧气,郭海华和郭新建采取滚、滑方式卸瓶且未采取加垫橡胶垫等防撞击措施,气瓶产生撞击,发生爆炸。

这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间接原因①气瓶运输车辆未取得危险品道路运输证,郭海华、郭新建未取得危险品运输驾驶、押运、装卸管理从业;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无相关记录等见证材料;气瓶出站前,未按规定配戴防震圈、瓶帽;气瓶运输时,未按规定采取固定措施。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业务知识。

气瓶检查人员林融善未按规定对气瓶进行充装前后检查并作出记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兼气瓶充装员林建文未督促落实气瓶充装前检查工作。

案例十四:溶解乙炔气瓶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18年2月5日17时50分,市南郊区拓展气体有限责任公司司机双来,押运员兼装卸工学盛在本厂区院充装车间外站台往拉运车辆上装乙炔气瓶时,学盛将滚动的气瓶撞击在汽车的后尾梁上,气瓶爆炸致使气瓶从车间外雨棚顶飞出落到车间后的渣池,气瓶底座落到装运台西20米的墙根处,拉运车辆的后尾梁严重变形,就在气瓶飞出的一瞬间撞击在学盛的头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