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中国剪纸艺术考察

合集下载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报告一、活动背景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校特举办了剪纸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创作和展示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活动流程本次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创作和展示。

2.1 学习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组织了一场剪纸知识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剪纸的历史、技巧和艺术价值。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对剪纸的认知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对参与本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2.2 创作在学习阶段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剪纸创作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选择了不同的题材和纸张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剪纸的技巧和创意,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如花卉、人物、动物等。

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剪纸艺术的乐趣,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3 展示创作完成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剪纸作品展示活动。

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整理和装饰,并在校内举办了一次展览。

展览吸引了许多师生的关注,并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在展览上,学生们向观众介绍了自己作品的创作灵感和技巧,并跟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观众们纷纷表达了对学生们的赞赏和鼓励,认为他们能够通过剪纸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形式,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成果通过本次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剪纸的技巧和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他们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也呈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通过展览活动,学生们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通过交流和展示,增加了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本次剪纸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并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校将继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剪纸的社会实践报告

剪纸的社会实践报告

剪纸的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推荐剪纸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剪纸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剪纸社会实践报告篇1山东高密市版图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85万,辖17个镇、3个街道。

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称夷安。

夷安人聪慧勤朴,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出生在这里。

高密是莫言的家乡,也是他的《红高粱》等重要作品的素材源头。

高密,风光秀丽,素以“南挹九岭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其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人文源薮。

尤以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三大艺术最为突出,被誉为“三绝”,源远流传于几百年历史,被中外艺术家称为民间艺术珍品。

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寻胜探奇。

剪纸、扑灰年画、泥塑已由高密民间跨出国门,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的珍品,民间的技艺已成为世界的、艺术殿堂的瑰宝。

农历春节,在山东高密见不到张艺谋影片中飒飒风起的红高粱地,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上,却可以见到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精巧的工艺更带出浓郁的年味。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

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

“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

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

”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

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

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

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

学生剪纸社会实践

学生剪纸社会实践

一、前言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剪纸社会实践。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社会实践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民间艺术逐渐被人们忽视。

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剪纸社会实践。

三、社会实践目的1.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3. 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

四、社会实践内容1. 举办剪纸讲座:邀请剪纸艺术家为学生们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观摩剪纸作品: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3. 亲手体验剪纸:邀请剪纸艺术家现场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剪纸的乐趣。

4. 创作剪纸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五、社会实践过程1. 剪纸讲座:剪纸艺术家详细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2. 观摩剪纸作品:学生们参观了剪纸展览,欣赏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亲手体验剪纸:在剪纸艺术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尝试剪纸。

从简单的图案开始,逐步学习剪纸的技巧。

4. 创作剪纸作品: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制作了各种剪纸作品,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六、社会实践成果1. 学生们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2. 部分学生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3. 学生们创作了一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七、总结通过本次剪纸社会实践,学生们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活动对参与者的影响和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参与者的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调查发现,一些参与者对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存在一定的不满意。

因此,本报告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一、引言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而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结合了手工剪纸和创意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该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参与者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增强文化认同感。

然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进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本报告对该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包括参与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人群。

三、调查结果1.活动的积极影响大部分参与者(80%以上)表示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对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剪纸活动,他们学会了怎样运用剪刀和纸张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外,近60%的参与者认为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通过和同伴一起完成一个剪纸作品,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和互相帮助。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2.活动的不足之处然而,一些参与者对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存在一定的不满意。

其中,近40%的参与者认为活动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此外,还有一部分参与者对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提出了质疑,认为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不够清晰和具体。

四、改进建议结合调查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1.延长活动时间,让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创意和完善作品;2.提供更清晰和具体的活动指导,使参与者更容易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3.增加团队合作的机会,例如组织小组合作,让参与者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和互相支持;4.加强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剪纸综合实践活动,以扩大其影响力。

剪纸社会实践报告

剪纸社会实践报告

剪纸社会实践报告篇一:剪纸调查报告单色设计调查报告姓名:曹琦学号:02班级:艺设(2)班时间:XX·5月18 传统单色艺术形式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剪纸调查人员:曹琦调查地点:各大网站调查方式:查询资料指导老师:兰德一、简介: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二、剪纸的发展历程:1)、早期奠定的基础,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2)、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纸被发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4)、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用于“礼花”、“窗花”、灯彩、茶盏的装饰;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5)、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广泛运用于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

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女红成为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剪纸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剪纸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剪纸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剪纸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背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加深对剪纸文化的了解,我们参加了剪纸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过程1. 文化体验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剪纸艺术展览,了解了剪纸的起源、发展和技艺。

通过亲自动手剪纸,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剪纸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还与剪纸艺术家交流,学习剪纸的技巧和方法。

2. 社区调研为了了解剪纸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承和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社区居民对剪纸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情况。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剪纸艺人在社区中的传承情况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3. 社区推广活动为了推广剪纸文化,我们在社区举办了一次剪纸活动。

我们制作了海报,广而告之,吸引了一些小朋友和家长前来参加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向他们展示了剪纸的魅力,并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剪纸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剪纸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三、收获与体会1.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参与剪纸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剪纸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技艺。

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和魂。

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东西,更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2. 对社区的思考通过社区调研,我对社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意识到社区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系统。

但是,目前社区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相对较低,这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度。

3. 对自身的成长通过参加剪纸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剪纸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

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剪纸技艺通过剪、折、贴等手法,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近年来,剪纸逐渐从传统艺术转化为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农村文化振兴等领域。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幼儿、学生和农村群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应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并参加了两个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实地观察。

四、调查结果1.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开展了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其中67%的教师认为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对幼儿的智力、情感和审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地观察中发现,幼儿们在剪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2.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较少,仅有25%的学校开展了相关活动。

实地观察中发现,学生们对剪纸活动不太感兴趣,认为剪纸过程繁琐且技巧性较强,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品。

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剪纸活动与课程无关,缺乏实践意义。

3.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群众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剪纸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广泛,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参加过相关活动。

实地观察中发现,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剪纸活动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成为了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五、分析与建议1.在幼儿教育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剪纸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广和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在学生中,可以通过增加剪纸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社会实践报告剪贴窗花

社会实践报告剪贴窗花

一、前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在节前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剪贴窗花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习俗。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我于寒假期间参与了“剪贴窗花”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践背景窗花,作为一种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寓意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将窗花贴在窗户上,用以美化环境、祈求平安和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窗花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三、实践过程1. 学习窗花剪纸技艺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窗花剪纸的基本技艺。

在剪纸艺术家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剪刀的使用方法、纸张的选择以及剪纸的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窗花作品。

2. 创作窗花作品在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艺后,我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窗花作品。

我选择了寓意吉祥的题材,如“福”、“寿”、“喜”等,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剪纸技巧,将这些图案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创作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参与社区活动为了更好地推广窗花这一传统文化,我还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剪纸活动。

在活动中,我向社区居民传授剪纸技艺,并与他们一起创作窗花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窗花的了解,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实践成果1. 提升了剪纸技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的剪纸技艺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剪纸技艺的乐趣。

2.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窗花的剪纸技艺,还对窗花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窗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3. 增进了社区凝聚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我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社区凝聚力。

大家共同创作窗花作品,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使社区变得更加和谐。

五、实践感悟1.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蔚州行”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国剪纸艺术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探讨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学部成员张长洁范乃营李丹张于摘要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为普及,最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品种之一。

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的传承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寄托,凝结了民族文化的精华。

学习和研究剪纸艺术是意见有意义的事。

剪纸又被称为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河北蔚县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中的一只独秀,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色彩,成为剪纸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剪纸,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利用假期走访河北省蔚县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学习,深入民间剪纸制作作坊,研究原汁原味的蔚县剪纸,并参加“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鉴赏到各地名家名派的优秀剪纸作品,对我国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现状有了大致了解,并对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21世纪,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

民间剪纸要在这样的时代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需适应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进行商品化,学术化,趣味化的提升。

对剪纸艺术的传承首先立足于经济上的开发,实现市场化运作是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调查发现目前中国的剪纸市场依然是以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形式进行开发与生产,剪纸艺术的提升发展处在瓶颈阶段,对剪纸的再开发是当务之急。

这正是民间剪纸清醒地走向现代转型的关键。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通透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又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我们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吸取学习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华,并将其发扬广大,并不断创新,使之更适合时代的需求,剪纸艺术完全可以与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灯具照明等相结合,设计出有文化内涵、时代特色的新产品。

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剪纸艺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剪纸艺术现状发展设计目录一.引言1.1剪纸艺术的概况1.2研究内容1.3研究方法1.4探讨与应用二.剪纸艺术的历史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剪纸3.1佛山剪纸3.2陕西民间剪纸3.3扬州剪纸四.河北蔚县剪纸4.1蔚县剪纸的起源传说4.2蔚县剪纸的历史4.3蔚县剪纸的发展4.4蔚县剪纸的特色五.剪纸艺术的发展走向5.1磁性剪纸5.2新写实主义剪纸5.3水性剪纸5.5保护传统剪纸艺术六.剪纸的学习与应用6.1学习剪纸制作工艺(蔚县剪纸)6.2幼儿剪纸教育6.3剪纸艺术作品展七.剪纸与艺术设计专业7.1剪纸与灯具设计7.2剪纸与景观设计7.3剪纸与服装设计7.4 DIY剪纸设计一、引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1.1剪纸艺术的概况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它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

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1.2研究内容深入社会调查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传承过程。

学习和了解各地剪纸的主要特征和艺术地位。

掌握剪纸艺术作品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前景。

了解剪纸艺术在现实社会中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

将剪纸艺术与幼儿教育结合,传承民族艺术。

在我校艺术展厅举办剪纸艺术汇报展。

1.3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抽样方法、访谈法、过程方法、预测方法1.4探讨与应用通过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研究与制作,更好的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指导我们在艺术设计方面增加灵感、增强文化内涵。

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扩大剪纸艺术的附加值,攻克目前剪纸艺术品市场的瓶颈问题,发挥剪纸艺术对服装设计、灯具设计、景观设计的作用。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宣传,可以让剪纸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民间的这项宝贵财富。

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学生作为一个创作团队,独立参加河北蔚县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剪纸艺术节”。

二、剪纸艺术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蔡伦发明纸的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剪纸艺术3.1佛山剪纸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

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

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

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右拙、金碧辉煌。

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

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劳动群众所喜爱的,寄寓如意吉祥的花鸟鱼兽,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

如“龙”、“凤”、“鲤鱼”、“孔雀”、“四时瓜果”、“福禄寿全”、“和合二仙”、“六国封相”、“唐明皇游月殿”、“嫦娥奔月”、“八仙闹东海”、“赛龙舟”等等。

铜凿料的色彩,以粉红、玫瑰红、粉蓝、红丹白等为主,和谐夺目。

铜衬料的衬色以橙红、粉红、槐黄、芥黄、紫、深绿和浅蓝为主,画面鲜艳调和。

3.2陕西民间剪纸陕西是民间剪纸盛行的一个省,其中以陕北的定边、靖边、吴堡、榆林、宜川、米脂、延安,关中的凤翔、富平、三原、朝邑,陕南的汉中附近等地较为丰富。

安塞剪纸,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和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和具象装饰相结合,一般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纺锤纹、菱形纹以及云勾、万字、富贵、砖包城等。

安塞剪纸有窗花、窑顶花、衣物佩饰花样、婚嫁剪纸、神龛剪纸等等。

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禽、走兽、人物等,集中表现陕北的劳动生活和风情习俗。

澄城剪纸纯朴浑厚豪放,粗犷中带着细腻,夸张中不失神似,既有粗犷厚重之美,也有精细秀劲之态,在艺术风格上保持着关中剪纸灵秀精巧的装饰美.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剪纸独特的素描观念和理想化的审美意识。

3.3扬州剪纸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

扬州的民间刺绣就和剪纸有不解之缘。

刺绣的图案先画出底样,剪成纸型,再粘贴在面料上,进行刺绣。

这种方法在扬州延续了很久,直到现在民间刺绣还有沿用此法的。

刺绣又叫绣花,以前扬州人一直称剪纸艺人为“剪花样子的”,就缘于这两种艺术的密切关系。

四、河北蔚县剪纸4.1蔚县剪纸的起源传说在蔚县学习过程中,我们从老艺人口中了解到,关于蔚县剪纸的起源,民间传说甚多。

据说很早以前,蔚县城里有个王先生,还有一个张道士,二人常用剪子和刀子剪刻彩纸,制作成五毒等形象,给村民用以安宅辟邪,日积月累,技艺精湛。

后来二人合作经营剪纸作坊,一个刻纸,一个染色,配合默契,在蔚县便形成了家家贴窗花的习俗。

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便逐渐创造出手工精巧、绚丽多姿的蔚县剪纸形式。

这种彩色剪纸的形式,随着交通的发达和频繁的民间往来,便流传到了各地。

4.2蔚县剪纸的历史蔚县剪纸之标志古塔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

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

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

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

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

我国于1958年创制的美术片,就是利用剪纸,塑造人物再装上活动关节,只需制作几个正面型、侧面型、背面和八分面的形象,即可表演拍摄,表演时直接用手操纵,道具亦为剪刻的图形,其表现能力和范围比较广阔,极富有民族风格。

4.3蔚县剪纸的发展蔚县剪纸是一种从窗户上发展起来的艺术。

在河北、山西及内蒙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里,有着过年贴窗花的习俗。

这种源远流长的民俗习惯,是蔚县剪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塞北农村的窗户和现在城市里的窗户是不一样的。

由于贫穷和寒冷的缘故,那里窗户上玻璃仅占较小的比例。

一般窗户的上部是由许多的小方格子构成,下面才是几块透明的玻璃。

在小方格子上面,糊了一层厚厚的麻纸,窗花就是贴在方格子的纸上面。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太阳光透过窗户纸照射进屋里,窗户纸上面的窗花在光线的照射下栩栩如生、鲜活美丽。

也正是由于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欣赏的,因此窗花的用色必须浓艳,浓重的颜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窗花的特点,普通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是难以表现彩染窗花的特色的。

4.4蔚县剪纸的特色一般说来,以陕西、山东等地为代表的北方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以广东、福建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江浙风格的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蔚县剪纸是借鉴了杨柳青年画、五强木版年画而在许多民间艺人的艰苦探索下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其优美的构图、精细的做工为世人所惊叹。

它的风格严谨,形神兼备,具有独特的六大特点:一为构图时具有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的特点,给人以丰满匀称的美感;二为刻制时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