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三系统
乙肝三系化验单解读

怎么看乙肝三系的报告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抗原阴性乙肝e抗体阴性乙肝核心抗体IgG 阳性乙肝核心抗体IgM 阴性怎样分析“二对半”检查结果乙肝病毒存在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因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清中不能表达,检测困难,故只能检测二对半而不能检测三对,所以称为二对半。
当五项全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过乙肝,属于健康者,如出现抗-HBs阳性,或抗-HBs和抗-HBc阳性,上述情况可能是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治愈而出现的保护性抗体。
乙肝病毒"大三阳"(指HBsAg、HBeAg、抗-HBc阳性)、乙肝病毒"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阳性)或乙肝病毒阳 (指HBsAg、抗-HBc阳性)。
这三种情况临床多见,并不能表示肝功能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小三阳"、"阳"说明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明显降低,传染性弱。
但如果HBV-DNA呈阳性,则有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如果有上述几种情况,肝功能正常,即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五项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拿到化验单后如何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乙型肝炎五项检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 -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医学上简称乙型肝炎两对半。
通过抽取静脉血,经过检验获得结果。
在老百姓眼里,是凡结果出现了红色“+” 号,就认为身体出现了毛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检测情况分析

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检测情况分析摘要】目的:评估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状况。
方法:这次报告中针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150名中小学生予以详细研究,其中,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各有50名,都实施乙肝抗体指标检测,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增加乙肝三系统检测,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所得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乙肝三系统检测所得结果。
结果: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提升(P<0.05),高中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差距较小(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虽其HBsAg检测结果和抗-HBs检测结果均阴性,不过抗-HBs加抗-HBc检测阳性情况、HBsAg加抗-HBc检测阳性情况、HBsAg加HbeAg检测阳性情况、HBsAg加HbeAg加抗-HBc检测阳性情况、HBsAg加抗-Hbe加抗-HBc检测阳性情况各1例。
结论:为健康人群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存在重要性,中小学生乙肝抗体指标良好。
【关键词】健康人群;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属于传染疾病,流行范围相对比较广,患病几率比较大,需加强重视[1-2]。
该文对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150名中小学生实施数据样本分析,探究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状况。
1. 研究资料与方法1.1 一般研究资料这次课题资料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150名中小学生归入样本指标统计,其中,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分别有50名。
1.2 方法全部受检中小学生各收集2mL--3mL静脉血,实施离心处理得到血清,放于2℃--8℃储存,尽早予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采取试纸快速检测方法,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中小学生实行乙肝三系统检测。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慢性乙肝临床定义
隐匿性CHB:
血清 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 中 HBVDNA 阳性,除HBVDNA 阳性外, 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 -HBc阳性。
COI,抗-Hbe 3.26 COI,HBVDNA 5.22E+06
copies/ml,ALT 116 U/L,该患者是否具有抗病毒
指针,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2.患者男,28岁,因恶心、厌油腻食物1周入院,查
乙肝三系统及病毒复制水平示: HBsAg >52000
COI,HBeAg 2278 COI,抗-Hbe 9.67 COI,HBVDNA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慢乙肝治疗的总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 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
偿期、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
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
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
病毒学应答、 HBsAg 消失、并伴有 ALT 复常和肝组织学
推荐使用;
5种NAs药物特点及选择
替诺福韦酯(TDF):各指南首选,抗病毒效果最强 ,耐药率最低,适用于其他4种抗病毒药耐药的患者 ,妊娠B级药物,可用于12岁以上人群,长期使用需 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5种NAs药物特点及选择
替比夫定(LdT):耐药率低于LAM,但总耐药率仍偏
高,妊娠B级药物,长期使用有发生肌酶升高、横纹
城固县医保职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与分析参考模板

城固县医保职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与分析摘要:了解城固县医保职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免疫性抗体阳性状况。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县8 260名医保职工进行乙肝病毒三系统标志物检测。
结果:8 260名医保职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者为669人,阳性率8.10%,免疫性抗体(抗-HBs)阳性者为1 487人,阳性率18.0%。
结论:城固县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为8.1%,HBsAb阳性率为18.0%,与全国许多地区相比偏低,为了进一步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还要大力开展乙肝疫苗的注射,提高辖区内人群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关键词:医保职工;乙肝病毒;免疫性抗体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坏的传染性疾病,据报道,我国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高达10.34%,总数约1.2亿[1],数字之大值得重视,尤其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更容易被忽视。
通过对2009年城固县医保职工进行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以了解城固县医保职工中乙肝病毒携带及乙肝疫苗的免疫状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2009年度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由县社保局组织,县医院体检中心承担体检,共检测8 260人。
1.2 试剂与方法:医保职工来医院体检时静脉采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即两对半检测)。
ELISA试剂盒为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为阳性(阴性对照孔OD值<0.05者按0.05计算),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按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2 结果2.1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组合情况:对8 260名医保职工做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8 260名医保职工中,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均为阳性)669人,阳性率8.1%。
24、乙肝三系测定

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乙肝三系、乙肝两对半;组合项目申请:术前八项。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标本采集2.1.1 采用含高效促凝剂或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无需抗凝。
2.1.2 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号。
2.1.3 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 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 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 标本量不足:少于0.5 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 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3 其它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 标本保存2.2.1 标本接收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 标本保存时间:血清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在冰箱中(2~8℃)可稳定7天。
-20℃放置12个月。
为避免标本中水份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保鲜膜。
2.2.3 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存完整的识别号,置2~8℃冰箱内保存7天。
备复检。
2.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 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状态。
2.3.2 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原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将五个诊断意义相关的试剂通过一个包装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影响各自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客户的储存和使用。
HBsAg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抗HBsAg抗体反应。
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
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sAg结合,随后家何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抗HBs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带。
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

---------------------------------------------------------------最新资料推荐------------------------------------------------------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 e 抗原(HBeAg) 乙肝 e 抗体(HBeAb) 乙肝核心杭体(HBcAb) 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乙肝病毒(HBV)---肝细胞表面---脱掉外衣,进入肝细胞---脱掉内衣,将 HBV DNA 注入肝细胞核---肝细胞核内形成 DNA(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 10-20 个 DNA 分子,也有报告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30-50 个 DNA 模板)以肝细胞核内 DNA 为模板,生产出各种乙肝病毒蛋白合成所需要的核糖核酸(RNA),然后在肝细胞浆内生产出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质(抗原),包括:HBsAg(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HBeAg(e 抗原) 这些病毒蛋白质合成后,即发挥病毒复制的各种功能:HBsAg(表面抗原)--- 给病毒 DNA 穿上外衣,包装病毒,或释放入血,形成空的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给病毒 DNA 穿上内衣,包装病毒 DNA,等待包装外衣 HBeAg(乙肝 e 抗原)---经过肝细胞浆的内质网,直接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及全身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来源:HbsAg 是 1963 年由 Blumberg 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奥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 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 / 7结构:HbsAg 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
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
个人去体检做乙肝三系被要求签同意书

个人去体检做乙肝三系被要求签同意书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乙肝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要求,医院为保护患者隐私,对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核心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检测等,俗称“乙型五项”)进行告知:
一、受检者本人(或家属及其委托代理人)要求进行乙型肝炎相关项目检测。
二、因疾病诊治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相关项目检测,同意检测。
三、因疾病诊治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相关项目检测,患方拒绝检测,由此引发的后果由患者(或家属及其委托代理人)自行承担。
上述内容医生已明确讲明。
对此,我已充分了解上述内容,我(同意或不同意)进行乙型肝炎项目检测。
患者(或家属及其委托代理人)签名:
日期:
医师签名: 日期:。
防治乙肝:疏肝三部曲

防治乙肝:疏肝三部曲中医理论里面的肝,一般是指一个以肝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肝主藏血”,包括储存血液、调剂血量以及对血的统摄作用,《内经》的“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描述肝所具有的储藏血液、调整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肝血充足才能使得各脏腑器官组织得到滋养,以发挥正常的身体生理功能,维系机体的各种。
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会引起两眼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症状。
另一个方面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地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人们通常把这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为气机。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供给。
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会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涨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1/ 7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
那么,如何更好的疏肝,最好的方法靠自我的改变——第一部曲:调养肝神传统理论认为,五脏都藏神,主管一种精神活动,肝属木,藏魂,魂性灵动,牵引气机的条达运行,人保持中和之性,则气机调畅和情志愉悦;如果魂性蒙昧,会产生怒的情绪,引发“怒伤肝”、“怒则气上”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有一个成语叫“魂不守舍”,就是魂不能踏踏实实地在肝脏这个屋子里呆着,非要跑出来。
有的人整天精神涣散,难以集中,就像丢了魂一样,这就是肝气虚弱造成的。
还有人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都是肝脏郁结的浊气在作怪。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三系统用于检验病人是否有乙肝抗体。
正常参考值:
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阴性或阳性(由HBsAg诱导产生,是一种保护
性抗体,它的出现标志着能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
3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阴性(是组成乙肝病毒核心的部分,它出现是乙型
肝炎的重要标志,传染性强)
4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阴性(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表明HBV复制
减少,传染性减弱)
5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阴性(也不是保护性抗体。
抗-HBc包括抗-HcIgM
抗体和抗-HBcIgG抗体。
抗-HBcIgM抗体出现早,消失较快,持续时间短,故化验报告单上抗—HBcIgM抗体阳性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志)。
定性定量检查的意义编辑
乙肝三系俗称乙肝五项,也叫乙肝两对半。
检查有定性和定量之分,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为乙肝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意义重大。
具体意义如下:
1、定性检查能判断出是否感染了乙肝,其中,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HBeAg
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对于感染乙肝患者的
2、定量检查能确认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严重程度。
定量检查的结果分析跟定性检查结果分
析相类似。
分析的重点主要在于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上。
表面抗原高于正常值表明感染了乙
肝病毒,而e抗原高于正常值表明体内的病毒数量非常多,病毒活跃复制,传染性也非常强。
2 临床意义
1、HBsAg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他为阴性1阳性::可为急性乙肝病毒感
染潜伏期后期;或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2、HBsAg及HBeAg两项阳性,其它三项阴性,即乙肝三系13阳性:见于急性乙
肝早期,具极强的传染性。
3、HBsAg、HBeAg、抗-HBc阳性,而抗-HBs及抗-HBe阴性,即乙肝三系135
阳性大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而抗-HBs、抗-HBe阴性,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
e抗体、核心抗体均呈阳性,即145阳性,小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但传染性较弱。
虽然小三阳病毒复制慢,但小三阳有一个更可怕的特点就是容易被忽视,产生癌变。
5、抗-HBc阳性,其它四项阴性者,即乙肝三系5阳性:为HBcAg隐性携带者或窗
口期,或具有乙肝病毒既往感染史。
6、抗-HBe、抗-HBc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者,即乙肝三系45阳性:为急性乙肝恢复期
或有既往感染乙肝史。
感染过乙肝病毒,处于恢复期。
e抗体存在意味着e抗原基本或彻底消失,此时乙肝表面抗原也消失,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
7、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另二项阴性者,即乙肝三系245阳性:为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8、抗-HBs阳性,其余四项阴性,为乙肝感染后康复或乙肝疫苗接种者,已有免疫力。
9、乙肝三系五项指标均为阴性,为非乙肝感染者。
属易感人群,需立即接种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完成接种。
若乙肝表面抗体仍为阴性或弱阳性,需继续接种,或打疫苗加强针。
10、HBsAg、抗-HBe阳性,共余三项阴性,即乙肝三系14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为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易转阴。
11、抗-HBs、抗-HBe阳性,HBsAg、HBeAg、抗-HBc阴性,即乙肝三系24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
12、HBsAg、抗-HBs阳性,其余三项阴性,即乙肝三系12阳性:乙肝亚临床感染早期或不同乙肝病毒亚型第二次感染。
13、除抗-HBs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即乙肝三系1345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或为慢性HBsAg携带者。
14、除HBeAg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即乙肝三系1245阳性:为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15、抗-HBs、抗-HBc阳性,其余三项阴性,即乙肝三系25阳性:感染乙肝后已经康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不易感染乙肝病毒,是治疗乙肝最理想的状态。
但如HBVDNA 阳性,则表明S/S区变异,病情严重,需要加强治疗。
接种乙肝疫苗前为什么化验三系统
首先,乙肝两对半是一组常用的检测乙肝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指标的简称,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代表已感染乙肝病毒,伴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即俗称的“大三阳”,伴e抗体和核心抗体即俗称的“小三阳”,此时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无效。
表面抗体阳性代表已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以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此时其他指标均阴性;也可能是自然感染已经康复的标志,此时伴有核心抗体阳性。
这两种情况下均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
因此接种前一般先化验,可决定是否需要接种。
多久检查一次合适编辑
健康人,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产生足量的乙肝抗体,3-5年检查一次.。
有慢性肝病症状时,也需要检查乙肝五项。
对于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人来说,最好每年检查一下乙肝抗体滴度,一旦滴度小于10时,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乙肝五项检查间隔时间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如果没有进行特殊抗病毒治疗,就没必要频繁检查乙肝病毒指标和病毒变异指标,应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选择必须进行的检查。
一般建议每隔三个月或者半年检查一次乙肝五项检查。
感觉病情有点异常,就去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