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茶则和茶匙的区别

合集下载

新功茶具使用说明书

新功茶具使用说明书

新功茶具使用说明书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现在盖碗的用法基本上是作为茶壶出汤使用。

茶壶:泡茶公道杯:从盖碗或者茶壶中泡好的茶先出汤至公道杯中,然后再由公道杯分至各个茶杯中。

品茗杯:用于喝茶的茶杯。

闻香杯:主要是用来品鉴乌龙茶时用来闻香。

烧水器:用来烧水的器具,煮水器:用来烧水加热的器具,杯垫:用来盛放杯子、主要是与茶桌的隔热作用和美观。

茶荷:用于盛放茶叶、观赏茶叶,将茶叶放入茶壶中。

茶巾:又称为“茶布”,可以用于擦拭干茶壶,也可用于擦拭滴落在桌面的茶水。

茶盘:用来放茶杯、盖碗等茶具,具有排水功能。

茶滤:在出汤的时候放在公道杯上面,防止茶渣进入公道杯中影响茶汤。

茶筒:用于盛放茶艺用品器皿的器筒。

茶漏:在置茶中,用于放置在壶口上,防止茶叶掉落在茶汤中,影响喝茶口感。

茶则:又称“茶勺”,用于将茶叶盛入茶壶中,也可以用于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适中。

茶夹:又称“茶筷”,可以将茶渣从壶中夹出,也可以用于夹着茶杯洗杯,防止洗茶杯时烫手。

茶针:又称“茶通”,是用于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能流畅的从壶嘴中流出,不会被茶叶堵塞。

茶匙:又称“茶拨”“茶扒”,是一种细长的小把子,主要用于挖取泡过的茶、茶壶内的茶。

茶宠:是一种用茶水滋养的宠物,或是饮茶时的把玩之物。

养壶笔:通常用动物毛制成像毛笔一样的笔,用来清洗茶壶或者茶盘。

笔杆有牛角、木、竹等材质制成。

茶刀:紧压茶用来撬茶时使用,通常是不锈钢材质,也有牛骨、象牙等材质的。

茶洗:茶洗是用来洗茶的工具。

盖置:就是放置盖子的地方,通常称之为盖托或壶盖架。

绿茶茶艺解说词(更新)

绿茶茶艺解说词(更新)

竹叶青--绿茶茶艺先介绍茶具:茶盘——用来摆放茶具茶道组——又称“茶艺六君子”茶匙——用来量取干茶茶针——用来疏通壶嘴茶漏——置茶时,防止茶叶往外漏茶则——用来引茶入宫茶夹——夹取壶底茶渣或烫洗杯用茶筒——置放茶匙等茶具用茶荷——用来鉴赏佳茗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最佳器皿,它无色透明,可以充分欣赏茶的叶姿、汤色;它开阔敞口,有利于热气的散发,不至于把茶芽闷熟闷黄。

茶巾——清洁用具电茶壶——也称“随手泡”,用来烧制泡茶用水第一道:冰心去凡尘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即用开水冲洗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二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

只宜用80度的开水。

“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掀盖凉汤,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三道:叶嘉酬宾客今天我们冲泡的是竹叶青,产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5A级景区四川峨眉山,因外形似竹叶,清秀悦目,陈毅元帅为之命名竹叶青,现为中国国家围棋队专用茶。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轼曾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把优质绿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则把茶叶投入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乾隆皇帝曾把茶叶称为“润心莲”。

“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而水流不间断,好比是凤凰向嘉宾们再三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绿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

茶艺师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

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

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有很多的茶具是大家熟悉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茶道工具的食用方法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道工具名称1.主茶具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

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

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

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

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

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

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

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

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基本茶类冲泡技巧

基本茶类冲泡技巧
冲泡君山银针,用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宜用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太多太少都不利于欣赏茶的姿形景观。冲泡程序如下:
1、 赏茶:用茶匙摄取少量君山银针,置于洁净赏茶盘中,供宾客观赏。
2、 洁具: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的竖立率。
五、 白茶的冲泡方法
白茶的不同用具的冲泡:
1.杯泡: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就可饮用。
2.盖碗泡:取3g的白茶投入中盖碗,用90度开水温润闻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样,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这样就能品到十分清新的口味。
3.小壶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闷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四、 黄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要点:
黄茶根据老嫩程度和加工工艺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茶与绿茶的茶性相似,只是加了道焖黄工艺,在冲泡品饮时可参照绿茶的方法。冲泡水温为75℃-85℃的开水冲泡。
君山银针的冲泡方法:
君山银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茶,它作为茶,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从品茗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重在观赏的特种茶,因此,特别强调茶的冲泡技术和程序。
8.收杯谢客。
二、 信阳红的冲泡方法
中国的红茶可谓历史悠久,其冲泡方法更是丰富多彩,玻璃杯冲泡法、瓷杯冲泡法、盖碗冲泡法、功夫泡法、牛奶调饮法、西式壶具泡法根据所用茶具及泡法上的不同讲究演绎出了许多新的内涵。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红茶冲泡方法,主要是玻璃杯冲泡法以及盖碗冲泡法。玻璃杯冲泡主要是运用玻璃套杯,泡法简单,不讲究茶艺,其过程是:将茶叶放入套杯的内胆中,然后将80℃左右的热水冲入杯内,冲泡后快速将茶汤倒到茶杯中饮用。

茶道六君子有哪些及其使用方法

茶道六君子有哪些及其使用方法

茶道六君子有哪些及其使用方法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筒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

1、茶筒: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

和我们说的茶盒是一个,最为常见的君子之一了。

2、茶匙:茶匙就是为了方便卫生的取茶叶的一个小勺子,用来把茶叶从茶荷中拨到泡茶的用具里。

3、茶漏:是放到壶口便于把茶从茶荷中放入壶中;这个基本没多大用,就和我们倒汽油到车里需要用个漏斗一样。

4、茶则:是用来盛放茶叶,展示给品茶者看的;这个不多说了,就是装茶叶的同时让大家欣赏茶叶外观的器具。

5、茶夹:是用来夹品茗杯;方便且卫生,因为一般品茗杯需要用开水消毒显示卫生的,正好用茶夹取出来,卫生也好看。

6、茶针:是一个细长的针状物体,当茶壶被茶叶堵塞是用来疏浚壶嘴;方便茶水流出。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

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

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使用方法

茶道六君子使用方法

茶道六君子使用方法茶道六君子是指茶道过程中使用的基本六配件,分别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5.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一、人化自然二、自然化的人"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

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

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5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5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5篇)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1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来到“”参观、品茗、赏艺。

我是某某某的茶艺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绿茶茶艺表演。

(行礼)1、恭请上座:整理茶具在泡茶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茶道组合:内有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匙,这是泡茶的辅助用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分别的作用。

茶漏:用来扩大壶口面积,以防茶叶外漏;茶针:用来疏通壶嘴,使流水更通畅;茶夹:用来夹取茶杯及茶叶;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匙:用来拨动和挑选茶叶。

储茶罐:用来存储干茶;赏茶荷:形似荷叶,用来鉴赏干茶色泽及形状;玻璃杯: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最佳器皿,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欣赏茶舞;茶盘:用来放臵茶具的基座;电水壶:又名随手泡,是用来烧制开水的器具;水盂:用来盛放废水。

2、佳茗共赏:今天为大家选泡的是日照绿茶,日照绿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其外形曲而不卷,条索肥壮,色泽油润深绿,有熟板栗香。

请大家赏干茶。

3、回旋烫杯:茶性至清至洁,是天涵地孕的灵物,所以要求泡茶用具也要一尘不染,用沸水再次烫洗杯子,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情。

4、龙入晶宫:即投茶入杯。

5、湿润心扉:用少量热水击打茶芽,犹如轻轻扣开少女的心扉。

6、旋香沁壁:轻杯环绕,绿色的茶叶犹如绿色的精灵一般在春波中翩翩起舞。

7、有凤来仪: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下倾上提反复三次犹如吉祥的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敬。

8、敬奉香茗:绿茶之所以受人们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种生津止渴、提神益思的饮料,还由于绿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绿茶防癌,抗氧化,抗辐射,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已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常饮有益健康。

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2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

”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

“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

茶具必备知识

茶具必备知识

茶具必备知识茶道配件知识1、茶盅:又称作茶海或公道杯。

主要用途是盛放泡好的茶,并且能沉淀茶渣。

2、盖碗:盖碗又可叫做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将茶三公克放进碗里,冲水,加盖五至六分钟后饮用。

3、茶杯:讲究的饮茶人士喝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茶杯。

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4、茶道配件: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叫茶匙,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都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具种类知识1、瓷器茶具: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以及彩瓷茶具等。

瓷器茶具外观比较精美,艺术价值较高。

2、紫砂茶具: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宋代,在明清最为盛行,后来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受到相当多的人喜爱。

紫砂茶具致密坚硬,取自天然泥色,亦可以分为紫砂、红砂和白砂三种类,紫砂最为常见。

3、搪瓷茶具: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之后传入欧洲,后来大约到元代的时候才传入我国。

搪瓷茶具具有坚固耐用、轻便耐腐蚀、图案清新等优点。

4、陶土茶具:起源很早,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产物。

最初的陶土器具多为粗糙的土陶,后来逐步进化演变成为坚实的硬陶,真正好看是在人们为其表面敷釉的釉陶。

除了上面介绍的材质之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属茶具,金属茶具指的是由金、铜、银、锡、铁等金属材料制造而成的茶具。

金属茶具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茶具之一,具有坚固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茶则和茶匙的区别 
导读:爱茶的朋友都会至少家藏一套茶具,其中的“四剑客”——茶则、茶斗、茶匙、茶荷定是必备的茶具。

但很多人对茶则和茶匙的功用却不甚区分,茶悦网小编这就与大家聊聊两者的区别。

在现代人喝茶的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用法其实大同小异,都可以作为从茶荷里面舀取茶叶的一种茶具,只不过茶则大而茶匙小,取多的茶叶可以用茶则,取少量茶叶可以用茶匙。

还有更规范讲究的一种用法,先用茶则从茶荷当中取多量的茶叶,再用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

但是,从历史源流来看,茶则和茶匙在出现的早起是两种功用完全不一样的茶具,时间上,茶则的出现更早,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

但其后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

策不好确定是什么具体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调羹。

所以,在陆羽的时代,已经有了茶则的说法,不过当时的茶则造型也不是固定的,也有的茶则就和茶匙的形状差不多,比如法门寺出土的茶则,就是一个类似茶匙的东西。

制作茶
则的材料也多种多样,现在的茶则则主要以竹制。

而茶匙的正式出现,应该是在唐末宋初,茶匙从茶则中分离,是点茶法的出现造成的。

蔡君谟《茶录》中所记点茶,先放入茶末,然后加入少量水,调和一下后,“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

”这一步是斗茶的关键,“环回击拂”正是要用茶匙不断的调和茶汤,直到盏中茶汤“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著盏”就是“咬盏”,这样的茶在斗茶中为上品。

《茶录》中还特意指出:“茶匙要重,击拂有力。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竹者轻,建茶不取。

”所以茶匙的作用不是用来取茶叶,而是搅拌茶汤,因此需要用质量更重的金属制,而不是茶则一样的竹制。

那么,后来是什么原因又让茶匙后来失去了这种原始的功能,退化到跟茶则一样的作用呢?这就要说起中国人饮茶方式的转变。

到了元末明初,中国人改变了制茶工艺,饮茶的方法也不再是过去的饮用抹茶,变成了直接冲泡茶叶清饮,这样的改良导致了点茶法的没落,因此茶匙失去了使用空间。

但是点茶法的饮茶方式虽然在中国走向了没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成了日本茶道的主要形式,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但是,早在宋代,中国人便在茶匙之外又发明了另一种搅拌茶汤的茶具——茶筅。

茶筅可以很容易起沫,比茶匙使用更方便,竹制茶筅比起金银等重金属做成的茶匙也更为廉价健康。

所以,即使在日本
茶道里面,通常我们看到茶人点茶使用的茶具也是茶筅而不是茶匙。

不过,这个曾经名盛一时的茶具还是被那些怀旧的茶人保留了下来,慢慢地就成了茶具“四剑客”里面最小巧的一员。

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