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学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
很多法国人坚持抗击侵略。
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学术状况分析孩子们已经升入初三,初三年段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肩负着中考的压力,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继续延续前两年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18页)

下列观点您同意哪几种?
(1)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的反苏反共政策。
(2)绥靖政策是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避战求和 的政策。
(3)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 利益的政策。
合作探究
1、请结合之前法西斯的侵略及英法的态度 以及现今英法的态度分析为什么说二战是全 面爆发,而不是开始爆发?
2、既然英法已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 的盟友波兰灭亡呢?你结合波兰的位置和之 前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目的思考一下。
3、法国的灭亡、英国遭空袭说明了什么?
毛泽东法:国搬的起灭石头亡砸自己的脚,这 就是张伯伦和政英策国的被必然空结果。张伯伦以 损人的目的袭开说始明,了以害什己的结果告终, 这必将是一切反么动?政策的发展规律。
(4)绥靖政策是处于守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 霸权政策。
联系史实说明二战初期德国为什么 能够频频取得胜利?
➢德国具有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采用了相对先进的战术,如突袭战、闪电战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战争初期的被入侵国孤立无援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 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 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 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 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一战使英国、法国的力量削弱,存在畏战情绪
材料二: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 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 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 哨堡垒。
2、战争初期情况:德国先后侵占——————,1940年6月法国 投降,德军与1940年秋对英发动空袭,称————,英军民在— —的领导下英勇抵抗,粉碎入侵。为加速对外侵略扩张,1940年 9月,德意日签订——,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1.通过慕尼黑协定的理解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2.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2.莫斯科保卫战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4.珍珠港事件教学难点:1.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三、【课程讲授】复习提问教师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实行过哪些侵略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导入新课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因为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慕尼黑阴谋教师提问: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学生回答: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教师提问:他们这样卑鄙无耻,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一是自身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经一战的打击受到巨大削弱,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针锋相对。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探究吧!讲授新课师: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后,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侵略扩张的呢?让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师:我们先学习轴心国集团是怎样建立的呢?1.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时间:(2)国家:(3)影响:师:我们去看看三国轴心国集团建立的有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建立,见第5张PPT。
师:德、意、日结成侵略轴心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外进行扩张,德国制造了什么样的阴谋呢?2.慕尼黑阴谋:齐读第一篇章名称。
生:1937年11月。
生:德、意、日正式结成“柏林—罗马—东京”的侵略轴心。
生:三国肆无忌惮地扩军备战,局部战争烽烟四起。
学生观看图片。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轴心国的位置有所了解。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课件播放视频:慕尼黑阴谋,见第7张PPT。
教师明确:(1)背景:①1938年春,吞并奥地利。
接着,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遭拒绝。
②英、法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的要求。
(2)时间:1938年9月。
(3)参与国家:德、意、英、法。
(4)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慕尼黑阴谋的有关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慕尼黑阴谋,见第张PPT。
师: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课件展示图片:捷克边境小镇海布的居民流着眼泪“欢迎”德军,见第10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捷克斯洛伐克本来是英、法的盟国,为什么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什么是绥靖政策呢?课件补充: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朗读资料。
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对慕尼黑阴谋有所了解。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华书局版)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台 德 区
(牺牲捷克、 1938年9月英、祸水东移) 法、德、意通 过慕尼黑协定 波 强行把苏台德 兰 苏 地区割让给德 国。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时间:1938年9月底
参与国家:英、法、德、意
2、内容:P28第1段
马奇诺防线
马 奇 诺 防 线
法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 国,企图迫使英国屈 服。
8月12日不列颠空战正式开始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 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 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丘吉尔
比较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张伯伦在 法西斯面前的态度和立场有何不同? 张伯伦: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丘吉尔: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 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 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 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 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 的阴谋。
绥靖政策
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 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根本原因: 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 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 利益。 2、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3、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 济危机。 4、和平主义思潮。
“和平”并未维持多久,不久希特勒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英法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被称为什 么政策?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九下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军只用4个小时灭亡丹麦。 德军占领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德军占领挪威。 法国投降。 英国上空展开不列颠之战。
毛泽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 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 果。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 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必将是一 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
二战早期德国屡屡得手的原因
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 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 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合力夹击。我们在 1939年之所以没有被击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 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个师德军对峙的将近 110个师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
国际联盟主旨:促进国际合作, 维护和平与安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国联提出谴责,但没有实际的制裁。 ➢1936年,希特勒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国联无任何 行动。 ➢1937年,国联无法阻止日本大举进攻中国。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未制裁。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时间:1938年 “绥靖政策” 内容:割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慕尼黑阴谋 后果:助长德国扩张野心,加速战争的爆发
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 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3日(奇怪的战争)
假如没有希特勒 ——二战会பைடு நூலகம்会爆发
个人不可能缔造历 史,历史也不会因为个 人而改变,即使没有希 特勒,帝国主义国家受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 律支配,原有的“均势” 一旦被打破,战争仍将 不可避免。
慕尼黑阴谋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奇 怪 的 战 争
1940-41不 列颠之战
1940年法 国败降
敦刻尔克 撤退
1939年9月 突袭波兰
1941年6月 突袭苏联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三国轴心形成的时间?成员国?影响? 2、简述二战前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3、面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国是什么态 度? 4、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与国?内容?影 响?实质? 5、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实质?后果? 6、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全 面爆发的标志? 7、简述二战初期的战况。 8、法西斯军事集团正式建立的时间?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 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 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
兰
奇怪的战争
马 奇 诺 防 线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而哭泣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 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 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 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 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 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
8、二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 ( )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9、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回到伦 敦后,对英国人民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 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但是,德国法西斯对“时代的 和平”却不买账,其最主要表现在 ( ) A.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 B.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C.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D.意大利乘机向英法宣战
4、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扩张第一次遇到 较大的挫折是在 ( ) A.莫斯科战役中 B.进攻英国的过程中 C.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D.进攻比利时中 5、慕尼黑阴谋里,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求得一时 太平,这里的“小国”是 ( ) A.意大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比利时 6、慕尼黑阴谋的最严重危害是 ( ) A.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德国割占苏台德等战略要地 C.增强了法西斯力量 D.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7、1938年9月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规定德国割占 ( ) A.奥地利 B.比利时 C.波兰 D.苏台德等地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阐述了二战前夕,英、法为了自身的太平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慕尼黑阴谋;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自食其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到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准确理解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界各国和人民都有维护和平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
3.通过使用历史地图、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慕尼黑协定,理解到帝国主义国家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只有正义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法西斯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德、意、日实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其目的是为了瓜分和掠夺其他国家,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充分暴露出来。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面对强敌入侵,要不畏强暴、勇敢抵御,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主义意识。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2.难点:理解绥靖政策。
(二)解决方法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二战不同于一战,是逐步爆发的,对于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需要学生掌握。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体现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理解战争开始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
操纵国:德、意、英、法。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
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
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
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伦敦也在此期间也遭到空袭。
亚洲战场: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
德对苏联发动的战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法英联军在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进行战略撤退,意义;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阅读“自由阅读卡”)(三)知识拓展
1、从时间、地点、挑起者、导火线等对一战和二战进行比较。
2、你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中,你认为如何避免战争?
三、知识巩固与提高
(一)、学生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点知识的情况为主)(二)、巩固展示:
(展示过程:先组内讨论,然后小组长派组员到台前展示。
展示要求:脱稿、语言流畅;对展示的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注意:要突出几个要点:时间、地点(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导火线、原因。
)
(三)、达标测试: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
A1939年9月18日B1939年9月1日
C1941年6月21日D1942年12月7日
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阴谋
C德国闪击波兰D珍珠港事件
3、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德国偷袭波澜B不列颠之战
C1941年德国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D日本偷袭珍珠港
4、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的是()
A德国闪击波兰B英国对德国宣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5、二战爆发的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展D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
6、二战爆发前,首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奥地利
C西班牙D法国
7、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被称为()A安抚政策B和平政策C交换政策D绥靖政策
8、标志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事件是()
A全面侵华战争B偷袭珍珠港
C占领中国东北D侵略东南亚
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D日本偷袭珍珠港
10参加慕尼黑阴谋的首相不包括()
A达拉第B丘吉尔C希特勒D墨索里尼
11、二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慕尼黑阴谋产生最大的危害是( )
A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是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简答:
你知道1941年12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
结合中国历史,1937年------1945年中国历史处在什么时期
四、小结与课后作业
1、引导学生作学习小结。
2、课后预习和复习。
五、教师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