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新编版)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四篇)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由于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较低,也就成为了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且可靠性已经成为国内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
1.数控机床可靠性概念及指标1.1数控机床可靠性所谓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及其系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动作指令的能力。
1.2数控机床可靠性指标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第一,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简称MTBF),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连续发生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
这种平均故障时间常用做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价的一个定量指标。
该数值越大,说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第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TimeToRepair,简称MTTR),一般是指系统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其所需的流程是确认失效配件获得维修重新投入使用。
当该数值越小时,该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2.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存在的问题2.1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的学者和机构较少由于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需要很多部门、学科的交叉工作,并且耗时、耗资,再加上研究成果获得较慢。
与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相比,国内很少有专门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较大力度的研究,那么能够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研究的科研机构非常稀缺,一直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2.2数控机床可靠性数据积累薄弱对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数据而言,不但要有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也需要一些维修、载荷数据等。
虽然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控机床故障、维修以及载荷数据等,然而很多数据也仅是针对某一型号的数控机床而已,并不能涵盖较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的数控机床类型。
那么就会使得数控机床进行可靠性设计时,不能得到较多的经验值,故使得我国的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设计严重先天不足。
2.3数控机床故障机理研究不足目前大多数都是以故障独立为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然后对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进行可靠性建模,继而评估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性。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累数 控 机 床可 靠 性 数 据 并不 知 一 朝 一 夕 的 事情, 特 别 是我 国发 展数 控机 床较 晚 , 因此 其数 据较少, 再 加 上很 多数 控 机 床 的 数 据 是 针对 于 特 定 型 号 的 机 床 , 因此 并 不 能 为
广 大 的 数 控 机 床 用户 的可 靠 性 技 术 的研 究 提 供帮助。 这 也 就 导 致 了我 国的 数 控 机 床 可 靠 性 技 术 发 展 的滞 留以 及数 控 机 床 可 靠 性 设 计 严重 “ 先 天 不足” 。 2 . 3 数 控 机 床维 修 性 和可 用性 重视 不 够 当数 控 机 床 出现 故 障 而进 行 维 修 的 过 程 中很 多 企 业 对 于 维 修后 的数 控 机 床 不 但 能 够保证故 障间隔时间得到延长 , 还 可 以 依 照企业的需求 大大简化维修过 程 , 尽 可 能 的缩短维 修时间。 这 样 的维 修更 加 明 显 的表 现 出 了企 业 在 进 行 维 修 过 程 中对 于 数 控 机 床 的维 修 所 提 出的 要 求 , 即 要 求 维 修 性好, 并 将 可靠 性 最 大化 。 这 对 于 我 国大 多 数 的数 控 机 床 的 维修 并 没 有 良好 的推 进 作 用, 相 反 的导 致 了我 国 的数 控 机 床技 术 的 可 靠 性 出现 了片 面评 估 的 现 象 。 因此也 就 使 得 很 多时 候 我 国的 数 控 机 床 的 维 修 性 和 可 用 性 方面 无法 得 到 科 研 机 构 的 重 视 。 虽然 现 阶 段我 国 已经有 一 些 关于 数 控 机 床 可 靠 性 的论 文 对 现 今 我 国取 得 的 成 果 进 行 了 分 析 与总 结 , 但 是其 重 视 程 度 依 然 有待 提 高 。 为 了更 大 程 度 上 满 足 数 控 机 床 用 户 的 需 求 我 国的 相 关 部 门 以 及制 定 的相 关 政 策 需 要 重 4 结 语 视 数 控 机 床 可靠 性 技 术 维 修 数 据 的 积 累 , 综上所 述, 我 国 现 阶 段 提 高 数 控 机 床 从 而 为 今 后 专 业 人 士 对 共进 行 针 对 性 研 究 可 靠 性 技 术 迫 在 眉 睫 , 而 且 数 控 机 床 可 靠 奠定 实 践基 础 。 性 的技 术 研 究 也 需 要 企 业 。 因 此 我 们 需 要 企 业 能 够 确 保可 靠 性 技 术 的 研 究 和 科 研 机 构紧密合作 。 与此 同时 对 现 今 我 国 的 数 控 3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 3 . 1数 控 机 床 可靠 性评 定 方法 机 床 制 造 企 业 也 要 不 断 地 加 大 自身 的研 发 数 控 机 床 可靠 性 技 术 的 评 定 方 法 有 以 能 力, 逐 渐成 为 技 术研 发 主体 。 下 三 种 分 类 :( 1 ) 序 贯 压 缩 和 修 正 极 大 似 然 法 相 结 合。( 2 ) 指 数 寿 命 型串联 系 统 法 。 参 考 文献 其 主 要 是 将 成 败 型单 元 替 代 指 数 寿 命 型 单 [ 1 ]杨 兆 军 , 陈传海 , 陈菲, 等. 数 控 机 床 可 元, 继 而 对系 统做 等 效 的可 靠性 评 估 。( 3 ) 靠性 技术 的研究 进展 [ J 】 . 机 械 工 程 学 基 于 信 赖 方 法 的 数 控 机 床 可 靠 度 的 分 析 报, 2 0 1 2 , 4 9 ( 6 ) : 8 9 - 9 8 法。 怎 对 于 不 同情 况 下 的 数 控 机 床 应 该 选 [ 2 ]于 捷 , 贾亚 洲 . 数 控 车 床 故 障 模 式 影 响 用 相 应 的评 定 方 法 , 从 而 大 大 提 高 对 数 控 与致命 性 分析[ J 1 .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析

传导 和电源 自身 的故 障。往往强 电设 备对 电源 系统有 “ 污染 ” 它产 生很 强 的脉 冲噪声 , 过 传 导影 响 数控 , 通 机 床的安全运行 。利用 电磁兼 容性 ( MC) E 原理 , 电 把 源搞好 , 电源 系统 抑 制干 扰更 有效 。因 为电 源系统 从
中图分类号 :G 5 T 6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4— 4 0 20 0 - 0 8一o 10 02 (0 6) 4 01 3
The r la iiy a a y i f NC a hi e t o s e i b lt n l ss o m c n o l
14 抗干扰 性设计 .
数控 机床的功能部件有很 多是从 国外 进 口的, 为此 , 我
一
据 国外统计 , 计算 机 的故 障 9 %来 自电源干 扰 的 0
1 一 8
维普资讯
数控 ・ 显——数 控机床 的可靠性分 析 数
机床 电器 20 . 0 64
国应该 大力开展 功 能部 件 的设计 和研 究 , 特别 是具 有
精 密性质 的功 能部 件 , 高速 滚 珠 丝 杆 、 如 高速 滚 动 导
轨、 刀库 和机 械手 、 交流 数字伺 服 驱动 系统 、 服 电动 伺
机、 变频 调速 系统 等 , 据模 块化 的要 求 , 展功 能部 根 发
件 产业 , 高其可靠性 。 提 12 元器件最 少化设计 .
减少元 器件 的数量 , 就减少 了故 障发生 的机 率。 也
如 F N C公 司提 出了“ AU 减少零件 数量 ” 为每种 产 品 作
计、 制造 、 检验 、 维修 、 预计五个 方面分析提 高数控 机床
可靠 性 的方法 。
数控机床的质量保证技术应用以及发展

数控机床的质量保证技术应用以及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今机床生产小批量或大批量机械零件、配件等不再需要繁杂的一系列手动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还是有一大批高档数控系统的国产市场完全依靠进口,这样就会形成受制于人的局面。
究其原因,国产中高端数控系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成熟度低、可靠性不高、质量不稳定、精度不高,正因为如此,对于质量的保证才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机床;数控系统;质量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装备,其质量如何及机床可靠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而数控系统是各类数控机床的控制中枢,它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控机床整体设备的正常运行。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机床具有优越的性能和高度的自动化功能,更要求具有性能与功能的维持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即要求机床具有可信性。
数控系统可靠性是广大数控机床用户选购产品时最为关注的质量属性,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可靠性好坏几乎成为我国民族数控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1数控机床的质量保证技术重要性1)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决定了质量保证技术的重要性。
数控机床是一种安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地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
尤其是其加工精度高和生产较高效的情况,导致了对其进行质量保证非常重要。
加工精度高:数控机床是精密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
机床的数控装置可以对机床运动中产生的位移、热变形等导致的误差,通过测量系统进行补偿而获得很高且稳定的加工精度。
由于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加工,所以减少了操作人员素质带来的人为误差,提高了同批零件的一致性。
生产效率高:就生产效率而言,相对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效率一般能提高2~3倍、甚至十几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次装夹完成多工序加工,省去了普通机床加工的多次变换工种、工序间的转件以及划线等工序。
分析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进展

分析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进展引言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行业发展,确保数控机床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中不可取少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数控机床的操作系统十分复杂,它与电子产品以及机械结构产品不同,数控机床在我国缺乏相对完善的可靠性理论,在这个方面我国也缺少专业性人才,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因此在数控机床安全性技术的研究上必须要更进一步,才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
一、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1、可靠性指标。
在进行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可靠性指标。
具体来说,就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范围内,对规定功能的执行能力。
一般情况下这种性质是无法在同一时间用同一个量来表示的,必须要从实际环境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产品可靠性使用定量数据表示,设计与生产阶段,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计算与分配,最终确定产品的可靠性。
2、可靠性建模。
在可靠性分析数据的基础上,产品结构的逻辑分析模式建立是非常必要的,数控机床的系统属于电液系统,因此其结构十分复杂,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在不同的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时间也不同,进而导致故障率曲线也呈现出差异。
目前可靠性模型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串联模型、并联模型以及混联模型。
在数控机床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可靠性也会不断下降,并且出现偶然性故障的频率也在增加,过去人们只针对故障间隔工作时间进行考虑,并不是针对发生次序而建立的。
这样一来,可靠性模式与机床实际的安全情况并不一致,在机床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其可靠性也会逐渐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者开始对间隔工作时间与故障间隔的时间次序进行建模研究。
在掌握了机床安全性退化规律之后,人们发现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经过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假设“修复如新”到“修复如旧”,从时间静态到动态的过程中,模型与工程实际则会不断接近,进而为研究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数控机床是先进的制造的核心,是一个衡量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技术水平更能彰显竞争的实力。
在当前的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数控机床必将仍然继续向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复合化、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式、绿色化新理念方向的发展主流,数控机床发展必然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关键词:数控机床、复合化、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式、绿色化新理念方向1、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发展趋势1.1、数控机床高速化上世纪20年代德国Carl Saiomon通过大量高速切削试验,得出了切削速度与切削温度之间关系曲线,该曲线表明在切削速较低范围内,切削温度是随切削速度的提高而提高,但这个变化有一个峰值拐点,过了这一拐点,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温度反而下降。
在加工过程中,80%的热量来源于生成切屑时的力学变形,18%的热量来源于切屑和刀具接触面的摩擦,2%热量来源于刀尖。
这些热量有75%随切削带走,20%传递到刀具上,5%被零件吸收。
由此可内见,高速切削可以大大减少零件切削力和热变形。
用高速切削加工飞机薄壁零件,可基本上做到了小零件不变形,中等尺寸零件微变形,大尺寸的零件少变形。
用速铣削加工模具,可以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的精确度。
1.2、数控机床高精度化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其装配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特高精度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
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10nm),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车、铣)、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抛光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三束加工及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电解加工和各种复合加工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分析与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汇报人:日期:•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概述•数控机床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录01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概述定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重要性对于数控机床而言,可靠性是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一个可靠的数控机床能够保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可靠性定义与重要性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机床的性能特点和故障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机床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技术进步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设计、电气电子、控制理论等。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例如,通过采用新型的材料、优化的结构设计、先进的控制算法等,机床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技术成果尽管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床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如何降低机床的维修成本等。
这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存在问题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现状02数控机床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设备自身因素设备质量数控机床的设备质量是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质量的设备通常采用优质的材料和零部件,并且经过精密的加工和严格的质检,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设备设计设备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也会对可靠性产生影响。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设备内部的应力集中,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优化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温度与湿度数控机床在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会对其可靠性产生影响。
数控机床可靠性

制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牛一平 讲解:陈建宇
一、何为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二、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的四项标准 三、数控机床可靠性评定的注意事项 四、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对策
一、何为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 统、机械设备 或零部件在规 定的工作条件 下和规定的时 间内保持与完 成规定功能的 能力。
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根据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不同,将数控系统分成 不同的模块:CPU模 块、位置控制模块、存 储器模块、PLC模块、 接口模块、电源模块、 图形显示模块等。根据 不同机床的数控功能要 求,可选择不同的模块 进行组合,在优化、通 用化、标准化的原则下,
4.3元器件最少化设计
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根据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不同,将数控系统分成 不同的模块:CPU模 块、位置控制模块、存 储器模块、PLC模块、 接口模块、电源模块、 图形显示模块等。根据 不同机床的数控功能要 求,可选择不同的模块 进行组合,在优化、通 用化、标准化的原则下,
2.2平均修复时 间
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又 称平均事后维修时间,是从发现故障到机床 恢复规定性能所需修复时间的平均值,简称 MTTR。它包括确认失效发生所必需的时间、 维修所需要的时间、获得配件的时间、维修 团队的响应时间、记录所有任务的时间以及 将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的时间。MTTP不仅和 产品本身设计相关,而且和使用方法、维修 水平、备件策略也密切相关。
固有可用度综合了反映 无故障性和维修性,即 有效性;精度保持时间 反映了数控机床的耐久 性和可靠寿命。
三、数控机床可靠性评定的注意事 项
3.1规定的条件 3.2规定的时间 3.3规定的功能 3.4机床的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
(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91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新编版)
在我国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由于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较低,也就成为了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且可靠性已经成为国内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
1.数控机床可靠性概念及指标
1.1数控机床可靠性
所谓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及其系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动作指令的能力。
1.2数控机床可靠性指标
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
第一,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简称MTBF),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连续发生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
这种平均
故障时间常用做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价的一个定量指标。
该数值越大,说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第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TimeToRepair,简称MTTR),一般是指系统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其所需的流程是确认失效→配件获得→维修→重新投入使用。
当该数值越小时,该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2.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的学者和机构较少
由于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需要很多部门、学科的交叉工作,并且耗时、耗资,再加上研究成果获得较慢。
与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相比,国内很少有专门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较大力度的研究,那么能够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研究的科研机构非常稀缺,一直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2.2数控机床可靠性数据积累薄弱
对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数据而言,不但要有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也需要一些维修、载荷数据等。
虽然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
控机床故障、维修以及载荷数据等,然而很多数据也仅是针对某一型号的数控机床而已,并不能涵盖较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的数控机床类型。
那么就会使得数控机床进行可靠性设计时,不能得到较多的经验值,故使得我国的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设计严重“先天不足”。
2.3数控机床故障机理研究不足
目前大多数都是以故障独立为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然后对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进行可靠性建模,继而评估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性。
然后对于故障机理研究不具有普遍性,而对于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其中包括故障之间的相关性、故障产生的本质原因等,以至于出现盲目改进,即费时又费钱,甚至有改进无效的情况出现。
2.4数控机床维修性和可用性重视不够
对数控机床这种类型的产品进行维修时,一般用户对于维修后的数控机床不但能够保证故障间隔时间得到延长,而且要求其维修简单、时间短。
换句话说,既要求维修性好,有要求可靠性高。
现在,对于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科研机构大多都是停留在对可靠度指标进行评估,以至于对于数控机床的维修性和可用性方面得不到科
研机构的重视,目前也有一些论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然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也仅仅是满足数控机床用户的需求而已。
对此,就需要得到相关部门、政策进行引导,以便于得到数控机床领域的更多专家、学者对其维修性、可用性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并针对问题予以解决。
3.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
3.1数控机床可靠性评定方法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评定方法有以下三种分类:
(1)序贯压缩和修正极大似然法相结合。
(2)指数寿命型串联系统法。
其主要是将成败型单元替代指数寿命型单元,继而对系统做等效的可靠性评估。
(3)基于信赖方法的数控机床可靠度的分析法。
由于将数控机床的不同单元作为成败型比作为指数型更加合理,因此,第一种评定方法比第二种的准确度要高;在获得较充足的数据时,第三种方法更为合理。
3.2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分析方法
主要对数控机床的故障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数控机床在运行时的问题所在,进行可靠性改进。
数控机床就是传统机械和先进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所出现的故障模式日益变化,所以需要进行细致地故障分析,将数控机床的潜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出来,并将这些问题传递给相应部门,这样就可以促使它们能够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对数控机床的故障信息要做正确判断、分析,使用故障比重法和频次主次分析法进行结合,对数控机床所出现的故障信息的危害度进行分析,以此解决潜在故障问题。
3.3重视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
(1)要从数控机床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包含数控机床的不同组件功能、生产成本、加工技术等。
以此来将影响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指标的动态因子进行控制和防范。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指导数控机床的计、采购、制造等工作,而且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2)不得盲目加大数控机床的制造能力。
对于数控机床的制造
一定要从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出发。
即使出现市场需求量猛增的情况,也需要以“稳”求胜。
对于数控机床而言,其是一个质量承诺的行业,不但要保持对用户的热情,而且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
只有在保证了可靠性的同时,才能够去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能力,并且需要注重数控机床的售后服务,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
将先进技术和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进行结合,以此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尤其是要学习先进的可靠性保障技术,只有真正掌握了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了数控机床的质量。
企业急需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而且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技术研究也需要企业。
所以,需要企业能够确保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另外,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大自身的研发能力,逐渐成为技术研发主体。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