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川汶路工程概况

本路段施工图设计按照四川省交通厅,川交函(2009)57号文《关于G213线川主寺至汶川界段公路灾后恢复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的恢复重建方案和主要控制点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执行。
根据厅批复意见及咨询单位组织专家对川汶路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外业勘测阶段的技术咨询,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采用了批复确定的初设推荐路线,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等因素,对局部路段进行优化调整。
初设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如下:
1)《初设批复》该项目是汶川地震灾区交通恢复重建项目,是连接川主寺至重灾区汶川的重要通道。
项目G213线川主寺至汶川公路为规划的生命线公路网布局中的“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平武-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州-成都”环线的一段,是西部大通道G213线兰州~磨憨段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和地方公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本路段也是九寨沟环线公路的主要组成段落,是重要的旅游线,施工图路线走向与批复意见一致。
2)《初设批复》同意分段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本合同段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局部困难路段降低技术指标),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
本标段为LJ8合同段(K120+00~K139+900),长约19.880Km,主要为改扩建工程,局部桥梁为新建加宽,路基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挡土墙、清除危石、边坡主被动网防护及附属工程,本合同段大中小桥共计8座,合同价1.03亿元。
监理单位:中铁二院监理公司。
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

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一、背景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旨在改善都江堰市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本文将介绍施工方案的目标、主要内容、时间计划和施工管理措施等。
二、目标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的目标是:1.解决市区道路狭窄、拥堵的问题;2.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频率;3.完善市政道路网络,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主要内容1.道路扩建:对狭窄的道路进行拓宽,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通行能力。
2.道路改造:对老化、破损的道路进行改造,修复路面,提升道路质量。
3.交通设施升级:对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等设施进行升级,提高交通流量控制和导向功能。
4.建设新的通道:规划建设新的道路通道,增加道路连接性,减轻部分道路压力。
四、时间计划根据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施工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道路扩建和改造工作,预计耗时6个月。
2.第二阶段:交通设施升级工作,预计耗时3个月。
3.第三阶段:建设新的通道,预计耗时1年。
根据以上时间计划,施工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
五、施工管理措施1.施工期间将进行交通疏导,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秩序井然。
2.针对不同施工阶段,采取合理的施工路线划分,减少对交通影响。
3.施工队伍要按照施工计划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4.施工期间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及时解答市民疑问,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六、总结都江堰市政道路施工方案将通过道路扩建、改造、设施升级和新通道建设等措施,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施工管理措施进行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交通秩序。
预计两年内完成施工任务,为都江堰市市民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天宝)

iU::::去: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第一章概述一、总说明连霍国道主干线(GZ45)宝(鸡)天(水)奇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是我国规划的公路主骨架网“五纵七横”中的“一横”,是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的“十大工程”之一,是甘肃省干线公路网“四纵四横四重”主骨架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路线所在区域不同立地类型,海拔高度和植物分布的实际调査与分析,筛选出抗性强,易成活、易生长的乡土植物做为防护的主要材料,使用不同的方法及植物材料配比,结合工程防护特点进行植物防护,使因工程施工破坏的植被,生态群落、水土流失得以较快的恢复,弥补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
二、分述1、填方边坡骨架坡面的生态防护釆用人工种植小灌木。
2、填方土质边坡釆用三维网植草的生物防护形式。
3、挖方边坡骨架坡面窗格内采用片层基材喷射植被技术以及高次团粒植被恢复与巫建技术进行防护;土质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岩质边坡采用疗层基材喷射植被技术。
4、路堑边坡圆形花坛防护适用于边坡坡率为1: 0.75的坡面较破碎的低挖方岩石坡面,花坛内种植多年生宿根花灌木和花卉,配以一定比例的先锋草种。
5、挖方一级边坡(浆切片石)坡面及挖方护面墙的生态防护为在挖方边坡坡角预留种植«种植攀缘类植物,另外在一级和二级之间的平台上种植一些上攀下垂的植物。
第二章喷播施工工艺一、三维植被网植草法填方较低但土质不稳定的路堤边坡釆用三维植被网植草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1、坡面处理:整理欲铺三维植被网的坡面至平整,清除杂草、石块、草根等杂物。
2、开沟:在坡顶和坡脚开挖沟槽,沟深30cm,宽20cin。
三维植被网喷草工艺示意图3、挂网:按照从坡顶到坡脚的顺序进行铺设,应保持网垫端正且与坡面紧贴,不允许悬空、外斜或有褶皱,上下沟槽内应使网垫有足够的反压量。
相邻网垫之间要搭接,搭接宽度大于5厘米。
当网垫需要上下搭接时,应让坡上部分压住坡下部分10厘米以上。
4、网垫固定:三维植被网在坡顶、坡脚各延伸50cin左右,挖沟埋入土下,四周以竹钉固定,坡顶、坡脚处竹钉间距SOcm,竖向搭接处竹钉间距100cm,固定时钉与网紧贴坡面。
都江堰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都江堰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出行环境,确保大运会期间道路安全畅通,特制定本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都江堰市2. 工程内容:道路维修、新建、排水管网改造、照明设施升级等3. 工程规模:约20公里道路、5公里排水管网、1000盏路灯4. 工程工期:预计6个月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等组成的项目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
2. 施工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4)加强材料、设备管理,确保工程所需材料、设备质量合格、充足。
四、施工工艺与技术1. 道路维修(1)对破损路面进行铣刨、清扫、洒油、摊铺和碾压。
(2)用新的沥青混凝土对破损路面扩大范围进行重新铺设。
(3)修复道路裂缝、坑凼等病害。
2. 排水管网改造(1)对原有排水管网进行检测,确定改造范围和方案。
(2)拆除损坏的排水管道,新建或修复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排水沟渠等。
(3)新建一体化泵站,提高排水能力。
3. 照明设施升级(1)拆除原有路灯,更换为新型节能路灯。
(2)在道路两侧安装路灯,确保道路照明充足。
(3)在熊猫谷一带安装具有都江堰文化特色的熊猫灯。
五、施工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完成施工组织、技术交底、材料设备采购等工作。
2. 第二阶段(2个月):完成道路维修、排水管网改造等工作。
3. 第三阶段(1个月):完成照明设施升级、绿化等工作。
4. 第四阶段(2个月):完成道路工程验收、资料整理等工作。
六、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壹街区”市政配套工程拜水东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名称: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市政配套工程拜水东路编制单位:都江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0年3月13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准备及布置2第一节、工程概况2第二节、施工准备及布置3第二章施工主要技术措施11第一节、施工测量11第二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2第三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3第四节、道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1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38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42第一节、质量目标42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42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43第四节、试验、检验及资料45第五节、分项工程各工序质量观感要求48第五章、安全文明保证措施51第一节、安全保证体系51第二节、施工安全措施52第三节、机电设备安全防护措施53第四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55第五节、文明施工措施56第六章、其他技术措施58第一节、技术管理措施58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59第三节、消防保卫措施60第四节、降低成本措施61附录一、劳动力准备计划附录二、机械设备需用计划附录三、施工平面图附录四、施工进度计划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准备及布置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壹街区”市政配套工程。
二、建设单位:都江堰市新城建设投资公司。
三、项目管理单位:四川良友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五、工程范围:拜水东路(上善东路-银杏东路)段、银杏东路(拜水东路-尚阳大道)段。
六、工程地点:都江堰市蒲阳镇。
七、质量标准:合格。
八、工期要求:2010年3月15日至2010年6月30日,其中,银杏东路车行道路面工程要求在2010年5月12日完成。
九、工程简介:拜水东路(上善东路-银杏东路)段工程起点为上善东路内切点,桩号K0+021.94,终点为银杏东路外切点,桩号K0+409.29,全长387.35米,规划红线为15米,其中道路宽为9米,两侧人行道宽3米。
国道317(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工程项目投标文件

国道317(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工程项目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概况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是国道317和国道213线共同段,是西部开发省际大通道兰州~云南磨憨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西藏、新疆、甘肃、青诲、宁夏等西北省区通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交通捷径,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省会成都市联系的主要通道,是成都通往国家级著名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和黄龙寺的主要路线。
本合同段为B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880,终点柱号为K10+575,长度为5.695km。
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中山区,区内大部分地段植被茂盛。
路线经过地貌单元为多级平台、宽坦坳沟与斜坡相间及漫滩。
本区气候属盆地亚热带气候,气候特点是湿热多雨,秋雨绵绵,多年平均气温l5℃,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5℃。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1600mm,最大降雨量2434.8同mm,全年降雨日200天以上,降雨及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多年水面平均蒸发量900-1000mm。
区内岷江干、支流逞流特征的年内变化与区内气候相适应,每年4月气候转暖,上游高山积雪融化流量增大,6-9月进入洪水期。
据《四川省地震热度区划图》及《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结论,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结构物应相应设防。
3、筑路材料测区公路工程建设所需的石料、集料等储量都比较丰富,水泥供应充足,总储量大,上路运距0.2~5公里,运输道路良好。
金马河和峨江两岸河漫滩,堆积有大量的砂、砂砾石。
石料为料石、块石、片石材料。
料、块石材料可从水西关沟料场集中开采(其块石饱水抗压强度为64.9Ma),片石材料也可从都江村老君庙沟(董家山隧道进口附近)料场开采,开采前应取得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同意,以保证数量和质最。
老君店沟料场需新修便道400m,水西关沟料场需新修200m便道。
汶川透水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汶川透水沥青路面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非透水沥青路面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为此,在汶川地区实施透水沥青路面建设,旨在提高路面的透水性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同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施工方案旨在为汶川透水沥青路面的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施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二、前期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交通流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车流量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的安排。
对施工人员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流程。
三、基层处理清理基层表面,去除油污、杂物等,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清洁。
对基层进行必要的平整和加固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度和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四、材料选择选用高质量的透水沥青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和耐久性。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骨料、填料等辅助材料,保证路面的整体性能。
五、搅拌与摊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在搅拌站进行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搅拌,确保搅拌均匀、无杂质。
采用专用的摊铺机械进行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确保摊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
六、压实与接缝使用压路机对透水沥青路面进行压实,确保路面密实度和平整度。
对路面的接缝进行处理,保证接缝的紧密性和平顺性。
七、养护与管理在施工完成后,对路面进行必要的养护,如浇水、覆盖等,确保路面质量稳定。
建立定期巡查和维护制度,对路面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路面出现的问题。
八、质量检测与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对透水沥青路面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包括透水性能、强度、平整度等指标。
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确保路面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若存在不合格项,及时进行整改和修复。
本施工方案为汶川透水沥青路面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要求,旨在为施工单位提供明确的施工方向和质量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透水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二级公路设计

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二级公路设计
刘明刚;罗凤林
【期刊名称】《西南公路》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映秀至汶川段二级公路设计,在保留原有公路的基础上采用另避新线的建设方案,介绍了由于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物特别是电站较多,路线设计时灵活利用两岸地地形,28次跨越岷江,7次穿越隧道的设计情况。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刘明刚;罗凤林
【作者单位】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
【相关文献】
1.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的汶川地震灾区河岸带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以岷江河谷映秀-汶川段为例 [J], 许积层;唐斌;卢涛
2.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都汶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为例[J], 许辉熙
3.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汶川公路为例 [J], 韩用顺;李龙伟;朱颖彦;孔亚平;李志强;黄鹏
4.“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 [J], ;
5.融藏羌之文化,塑民族之风情——映秀至汶川二级公路景观设计 [J], 宋川;陈建华;宋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概况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是国道317和国道213线共同段,是西部开发省际大通道兰州~云南磨憨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西藏、新疆、甘肃、青诲、宁夏等西北省区通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交通捷径,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省会成都市联系的主要通道,是成都通往国家级著名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和黄龙寺的主要路线。
本合同段为B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880,终点柱号为K10+575,长度为5.695km。
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中山区,区内大部分地段植被茂盛。
路线经过地貌单元为多级平台、宽坦坳沟与斜坡相间及漫滩。
本区气候属盆地亚热带气候,气候特点是湿热多雨,秋雨绵绵,多年平均气温l5℃,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5℃。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1600mm,最大降雨量2434.8同mm,全年降雨日200天以上,降雨及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多年水面平均蒸发量900-1000mm。
区内岷江干、支流逞流特征的年内变化与区内气候相适应,每年4月气候转暖,上游高山积雪融化流量增大,6-9月进入洪水期。
据《四川省地震热度区划图》及《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结论,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结构物应相应设防。
3、筑路材料测区公路工程建设所需的石料、集料等储量都比较丰富,水泥供应充足,总储量大,上路运距0.2~5公里,运输道路良好。
金马河和峨江两岸河漫滩,堆积有大量的砂、砂砾石。
石料为料石、块石、片石材料。
料、块石材料可从水西关沟料场集中开采(其块石饱水抗压强度为64.9Ma),片石材料也可从都江村老君庙沟(董家山隧道进口附近)料场开采,开采前应取得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同意,以保证数量和质最。
老君店沟料场需新修便道400m,水西关沟料场需新修200m便道。
另外水泥料场位于都江堰市楠木堰和汶川县漩口、白花,以及都江堰金凤乡,共有四个水泥厂,施工用水本区地表水丰富,且路线跨越岷江,施工用水宜在岷江、地下水中抽取使田,根据水质分析资料,水量能满足工程需要。
4、交通及其他本合同段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本路线跨越翠月湖公路、青城山公路、环山旅游公路,再有各乡镇道路与路线相通,给各种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沿线有电力、邮电、医疗等设施,为施工提供诸多方便。
但本路段位于都江堰市区附近,横穿电力、电讯及地埋管线较多,施工前,对路段范围进行探测和询问地埋管线,待情况查明后,作好标识,并作好施工组织保障措施,避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5、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行车速度: 80km/h路基宽度: 24.5m行车道宽度: 4×3.75m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洞 1/100特大桥1/300桥涵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120地震基本烈度: VII度6、主要工程数量表路基挖土方: 294676m3路基填方: 772710m3特殊路基、路段: 720/7米/处大桥: 131.88/1米/座中桥: 478.88/9米/座小桥: 90/3米/座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34.3km3涵洞、通道: 1471.84/47米/座互通式立交: 1处第二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为优质、高效地在合同规定期内完成国道317、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B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我司已安排素质高、业绩好,曾担任郑许高速公路(新郑—许昌段)、湖南湘耒高速公路、耒宜高速公路、潭邵高速公路施工,并在一九九九、二OOO年度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重点工程施工“先进单位”以及被全国公路运输总工会评为优质工程的专业道路施工队伍——道路公司负责本标段工程施工。
该公司技术力量强,设备充足,管理先进,是我省公路建设的一支过硬队伍。
如能中标,我司将派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优秀技术干部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承担该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全面掌握施工要领,进一步强化职工质量意识以及文明施工意识。
我司承建的湖南衡枣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三合同段已接近尾声。
机械设备大量闲置,正在进行维护保养。
我司已准备所有必要的、足量的设备,随时可调往该合同段使用。
如果我公司幸能中标,则人员及设备将有序分批进场:1.1、第一个5天内,经理部成员,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进场,主要测量、试验仪器到位,2台推土机、3台挖机、5辆运输车辆到位。
1.2、第二个10天内,路基工程施工所需的施工人员、机手、机械维护人员及后勤、财务、材供、安全人员全部到位,路基工程所需设备全部进场,并按主要分项工程对人员、设备进行组合、配置。
桥梁工程基础施工所需要的钻机及相关设备、人员全部到位。
1.3、 2003年10月份,调入桥梁工程下部施工相关设备和施工人员及仪器。
2004年3月份,调入桥梁工程上部施工相关设备(主要为预制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设备稍后)和施工人员及仪器。
2、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经理部将统一组织人员进场,从长沙乘火车至成都市,再统一乘大客车至工地,行李、家具、办公用品等也相应由火车运至成都市,再由东风汽车负责转运到工地。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采用火车运输至成都市,然后用大型平板车运送至工地。
我公司备有40t平板拖车1台,17t载重汽车1台,16t吊车1台,8t吊车1台,并将租赁40t平板拖车1台,将全部投入设备的运输。
考虑到设备运送的路途交通量大,我们将切实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一般重型设备运送,前面用小车开道,配备安全人员和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安全、及时到达。
本项目公路工程建设所需的石料、集料等储量都比较丰富,水泥供应充足,质量可靠,交通便利。
我们将就近多开辟料场和供应点择优采购以上材料。
水泥、钢材、钢绞线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购,以上材料均采用汽车运输,根据工程进度的需求量,确定每次采购的数量。
第三章施工总体计划及分项工程施工顺序1、施工总工期:该标段拟定开工日期为2003年7月底,竣工日期为2006年1月底,施工总工期30个月。
我公司根据实际设备和技术能力排定为,计划总工期29个月,从2003年7月底至2005年12月底完成,力争提早一个月完成全部工程。
2、工总体安排:本合同段因桥梁涵洞较多,工程量较大,计划将线路分成两段,以沙河沟大桥为分段区,即K4+880—K7+818.56和K7+950.44—K10+575,安排两个工区同时平行作业,第一个工区驻地拟设在K7+750左边,该工区负责K4+880—K7+818.56段所有工程,国道317、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B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拟设在K9+600左边,同时兼第二个工区驻地,该工区负责K7+950.44—K10+575段所有工程,这样既有利于施工管理,也有利于工程如期优质完成。
各分项工程的计划分别简述如下:施工准备: 2003年8月1日—2003年9月30日,工期2个月;路基处理: 2003年9月1日—2004年3月31日,工期7个月;路基填筑: 2003年12月1日—2005年9月30日,工期22个月;涵洞、通道: 2003年10月1日—2005年4月30日,工期19个月;防护及排水: 2004年8月1日--2005年11月30日,工期16个月;桥梁工程: 2003年10月1日—2005年11月30日,工期26个月线路整理: 2005年12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工期1个月。
具体计划详见《总体计划表》和《网络计划图》。
第四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及顺序1、施工准备1.1、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按设计要求修建承包人驻地设施以及工地试验室。
1.2、切实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3、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必要培训,并对投标文件及技术规范进行认真学习,检查施工图纸,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1.4、恢复路基中线、边线及检查路线各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并重新测量路基横断面以确定路基土石方的合理调配。
1.5、对设备进行必要保养,同时对拟定采购厂家的材料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前的抽样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6、积极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联系并办理临时便道路及弃土场的临时用地手续,并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2、软基处理本合同段软基处理主要为强夯筑柱处治浅层软弱地基和换填砂砾,拟安排一个软基处理施工队伍,先施工K8+820-840、K8+840-860、 K9+010-030换填砂砾和玉堂互通区强夯筑柱处治,再施工K8+650-K8+740段强夯筑柱处治,配备2套强夯设备(两台单缆履带式起重机,6T重的夯锤2只),自卸汽车8台,人员30-40人。
3、路基土石方本合同段正线开挖土方90597m3,填方607517 m3,借石方523238m3,弃方77780m3,玉堂互通和其他工程开挖土方204079m3,填方165193 m3,借石方99699m3,弃方66898m3。
3.1、路基土方施工安排三个作业队,采用三个挖掘机配汽车运输土石方作业队。
土方作业一队、土方作业二队施工机械由青城山公路进入施工区,土方作业三队施工机械由K9+432处机耕道进入施工区。
3.2、土方施工方法如下:3.2.1、运距在60m以内的采用推土机作业。
3.2.2、运距在60m以上的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施工。
3.3、本段挖方基本集中在K10+386-K10+575段。
正线上填方多为借金马河的砂砾,可从K4+880、K4+930处取砂砾。
3.4、玉堂互通主线土石方安排与该段路基同时施工,匝道土石方工程,则在主线拉通之后再突击施工。
3.5、路基土方施工任务的划分遵循均衡原则,并结合中、小桥的施工进度安排。
3.6、各土方施工队所配备的施工机具,作业范围,施工顺序详见“土石方施工计划表”路基土方施工安排4、涵洞、通道4.1、工程简介本合同段共有圆管涵19道,倒虹吸管1道,盖板涵、盖板26道,渡槽1座,工程数量大,设计类型繁多,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涵洞、通道拟安排8个施工队伍施工。
第一工区安排3个施工队,其中K5+500-K6+385安排一个施工队,负责4个圆管涵,3个盖板涵(通道)的施工,工期安排在2003年10月--2004年4月,K4+880-K5+360 、K6+425-K7+884安排二个施工队,负责7个圆管涵,7个盖板涵(通道)的施工,K4+880-K5+360段工期安排在2003年12月--2004年5月,K6+425-K7+884段工期安排在2004年1月--2004年12月,第二工区安排5个施工队,其中K7+900-K8+450安排一个施工队,负责3个圆管涵,2个盖板涵(通道)的施工,工期安排在2003年12月--2004年10月,K8+500-K9+081 、K9+081-K10+575安排四个施工队,负责5个圆管涵,1个倒虹吸管,1个渡槽,14个盖板涵(通道)的施工,K9+081-K10+575段工期安排在2004年6月--2005年3月,K8+500-K9+081段工期安排在2004年6月--2005年8月,每个施工队安排25-35人,机械3-5台,原则上圆管涵及倒虹吸管随路基的施工顺序依次埋设,并且在土石填筑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