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祭祀仪式和劳动生产中的歌谣。

2.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时已有乐官,负责音乐创作和演奏。

3. 传说中的乐器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 殷商时期,音乐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六乐”制度。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 先秦时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民歌。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包含了许多音乐元素。

4. 儒家思想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标准。

5.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奢侈的象征,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6.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诸侯争霸的工具,各诸侯国纷纷设立音乐机构。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但对音乐文化有所保留。

2. 汉朝音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3. 汉乐府是汉朝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4. 汉代乐器有:琴、瑟、筝、笛、箫、笙等。

5. 汉代音乐理论有:五声音阶、十二律吕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2. 南北朝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子夜歌》、《读曲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有所发展,如“声律学”。

5. 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箫、笙等。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唐时期,音乐进入鼎盛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2. 隋唐音乐以唐乐为代表,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中国音乐史笔记

中国音乐史笔记

中国音乐史笔记一、远古→先秦黄→炎→尧→舜→禹→夏→商→周{东周:春秋,战国}→西周→秦;1.乐器已知现存最早的三件乐器:1)骨笛(河南舞阳贾湖)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龢:一种多管编排乐器,是小笙的前身。

●缶:一种陶制打击乐器,最初用于盛装饮料的工具,西周的著名乐器。

●鼗:古代鼓的一种,类似今天的拨浪鼓,一至四面不等,主要用于祭祀和庙宇。

●柷,敔:一对木制打击乐器,用于宫廷雅乐,是乐曲起止之用。

●曾侯乙编钟:战国初期,曾国侯爵乙的墓出土的编钟,在湖北绥县发现的一套65枚的完整编钟,青铜制造。

特点:有64枚编钟可击出三度的两个音程,有一枚仅一个音。

整个音域有5个八度,中心音区12个半音齐全。

是已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律较准的一套编钟。

●琴,瑟:春秋战国时期,两者搭配演奏,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记在《诗经》中。

瑟为散音乐器,没有固定音色,已失传。

●筑:击弦乐器,已失传。

●秦筝:流传在秦国的筝,是一个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

●建鼓: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种鼓。

●镈、铎、钲:金属打击乐器。

2.乐舞1)原始乐舞:在《吕氏春秋》记载的《朱襄氏之乐》《阳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2)古歌:①东汉《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是狩猎歌;②《吕氏春秋》中的《八阕》,最早的民歌,包括《载民》(写人类)、《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力》、《依地绕》、《总禽兽之极》。

3)六代乐舞:始于黄帝时期,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各创业帝王的文功武德。

西周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宴飨活动,是雅乐的先河。

①皇帝时期的《云门大卷》----祭天神的;②唐尧时期的《大咸》或《咸池》----祭地神的;③虞舜时期的《韶》或《韶乐》----最为著名,用排箫伴奏,用来祭四望----日、月、星、海;④夏禹时期的《大夏》----祭祀山川;⑤商汤时期的《大濩》----祭先妣→女娲;⑥周武王时期的《大武》---祭先祖。

3.音乐家1)夔:古代最早的音乐家,舜时的乐官,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

上海市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重点音乐理论与音乐史知识解析

上海市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重点音乐理论与音乐史知识解析

上海市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重点音乐理论与音乐史知识解析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知识。

对于准备参加上海市考研音乐学的考生来说,熟练掌握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解析上海市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知识。

一、音乐理论1. 音乐元素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对于考生来说,需要熟悉并理解各个音乐元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调性与调式调性和调式是音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调性是指音乐中对基音的偏好,调式则是基于具体的调性构建起来的音阶系统。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调性和调式的特点,能够分析和辨识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作品。

3. 和声学和声学研究的是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考生需要了解和声学中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如和弦的构成与进行、声部的分布和移动等。

4. 音乐形式与结构音乐形式与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模式。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常见的音乐形式与结构,如奏鸣曲形式、变奏曲形式等,并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形式分析。

二、音乐史知识1. 古代音乐史古代音乐史研究的是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的各个时期和代表作品,如古希腊音乐、古罗马音乐等。

2. 中世纪音乐史中世纪音乐史研究的是中世纪音乐的特点和演变。

考生需要了解中世纪音乐的各个时期和代表作品,如教会音乐、世俗音乐等。

3. 文艺复兴音乐史文艺复兴音乐史研究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创作手法。

考生需要了解文艺复兴音乐的各个时期和代表作品,如清唱剧、合唱曲等。

4. 巴洛克音乐史巴洛克音乐史研究的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考生需要了解巴洛克音乐的各个时期和代表作品,如巴洛克奏鸣曲、协奏曲等。

5. 古典主义音乐史古典主义音乐史研究的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创作思想。

考生需要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各个时期和代表作品,如古典交响曲、室内乐等。

6. 浪漫主义音乐史浪漫主义音乐史研究的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劳动起源说—[奥]瓦勒谢克 [德]布赫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3、异性求爱说——[英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4、巫术说——[英]爱德华 泰勒 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5、游戏说——[德]席勒6、信号说——[德]斯顿普夫7、太一说——[中]《吕氏春秋 仲夏记》有载 8、潜意识说—— [瑞士]荣格9、情感表达说——[中]《诗序》 [法]卢梭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内容包括:狩猎:一首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原始人们用竹做弓,发射石弹狩猎的内容。

与自然斗争——部落战争——宗教——《咸池》——尧帝《韶》(箫韶、九歌、九辩)——舜帝《大濩》《桑林》——商代乐舞,歌颂商汤伐桀 《大武》周代乐舞,歌颂武王伐纣,是一部武舞,埙,角,籥,龢,言 贾湖骨笛: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20余支骨笛,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其中一支骨笛可测音,有七个音孔,吹出完整七声,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年,比河姆渡骨笛时间早,但比后者复杂完善。

打击乐器:鼓,磬,钟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6个据说 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 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 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声调平缓,表 现一种庄严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考研笔记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

考研笔记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

考研笔记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复习提纲舒伯特: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

有一千多首作品,其中有3部声乐套曲、9部交响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和室内乐作品等。

主要创作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有600多首艺术歌曲。

代表作有《鳟鱼》、《野玫瑰》、《菩提树》、《魔王》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它还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如“音乐的瞬间”。

他是自由音乐家的楷模,以演奏和出版作品为生,是从社会底层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舒曼: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童年情景》、《C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蝴蝶》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乐队作品有四部交响曲;声乐曲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

舒曼在钢琴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地位仅次于舒伯特,他的艺术歌曲常常以女性为主人公,采用爱情题材进行创作,对女性的心理描写尤为精致,旋律富有诗意,钢琴伴奏地位突出;舒曼创建了《音乐时报》和“大卫同盟”组织,以此作为宣扬浪漫主义观念的平台,对浪漫主义音乐做出巨大贡献。

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主要创作有交响乐、钢琴曲、艺术歌曲等。

他首创了高雅、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它指的是那种在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门德尔松使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使人们重新认识巴赫;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有《无词歌》、交响曲《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等。

肖邦:浪漫主义时期,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领域,作有玛祖卡、波罗乃兹、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奏鸣曲、协奏曲等题材约200首。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音乐史与音乐理论重要内容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音乐史与音乐理论重要内容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音乐史与音乐理论重要内容梳理音乐史部分:一、古代音乐史1. 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可追溯至远古时代,包括原始音乐、古代东方音乐和欧洲古代音乐等。

2. 古代音乐文化古代音乐文化主要包括古代音乐的传承与演变、音乐在宗教仪式、庆典活动和社交场合的应用等。

3. 古代音乐家与作品古代音乐家与作品是古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古希腊的音乐家阿波罗尼奥斯、中国古代音乐家的作品集《乐府诗集》等。

二、现代音乐史1.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阶段,包括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2.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复杂的和声结构和装饰性的演奏技巧等。

3.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的音乐风格,代表作曲家有莫扎特、贝多芬等,其形成了严谨的作曲规范和完整的乐曲结构。

4.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大胆的情感表达、个人主义和超凡的创造力。

5.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20世纪以后的音乐风格,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如印象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民族音乐等。

音乐理论部分:一、音乐基础理论1. 音符与音程音符与音程是音乐中基础的概念,音符表示音的时值,音程表示两个音高度之间的差距。

2. 音阶与调式音阶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音高序列,调式指定了音阶中的基音和音程的组成,是音乐作品的基础。

3. 节拍与节奏节拍指音乐中的强弱和时间的规律,节奏是指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组合。

二、和声学与作曲技巧1. 和声学基础和声学是研究和声关系的学科,包括和声规则、和弦进行、和声分析等内容。

2. 作曲技巧作曲技巧是音乐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旋律构思、和声配器和结构设计等方面。

三、音乐分析与欣赏1. 音乐分析方法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旋律等要素进行研究和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2. 音乐欣赏与表达音乐欣赏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多方位的感知和理解,音乐表达是指通过声音和演奏技巧等方式传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音乐考研西方音乐史笔记重点背诵内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及创作特点

音乐考研西方音乐史笔记重点背诵内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及创作特点

音乐考研西方音乐史笔记重点背诵内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及创作特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及创作特点:古典主义时期时间跨度:公元1750年 - 1820年古典主义音乐的定义:1750-1820年期间,欧洲主流音乐呈现的古典主义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追求完美的艺术秩序和典雅的艺术内涵、及对自然、适度、简洁、平衡、理性的音乐风格的认同和发扬。

古典主义音乐两个时期:1. 前古典主义时期(1730-1780):一个特殊、复杂的时期。

在这里,晚期巴洛克、洛可可、华丽。

情感四种艺术风格并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喜歌剧体裁的诞生;及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对器乐音乐的推进各有表现。

2. 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以“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们的音乐创作为主要成就。

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这期间,维也纳成为他们创作的成熟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1. 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同时逐步走向走向普罗大众。

2. 形式:结构匀称严谨;乐思发展清晰;有高度的形式美。

3. 调式:大小调体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4. 织体:主调织体为主,复调织体为辅。

主调音乐摆脱了沉重而复杂对位法,表现出丰富的、自然的情感。

5.和声:主调音乐多采用三和弦和七和弦,常用分解和弦式伴奏;主调音乐的和声进行采用“主-下属-属-主”功能性序进,调式鲜明.终止式及分段清楚。

6.旋律:自然、紧凑、优美、明朗乐观。

充满了抒情温暖的感觉,而不是巴洛克复杂和过分装饰的旋律线条。

7. 节奏:单一乐章中,速度和拍子始终保持不变,各种主题的节奏以明显的或细微的灵活多变的方式变化。

8. 音色:古典主义时期的管弦乐队体制是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双管制,与巴洛克音乐相比较,最大的变化就是音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管弦乐已能表达出十分微妙和丰富的音响,拓宽了音乐家们创意空间和受众的音响体验9. 曲式和体裁:确立了近代大型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四重奏的体裁和形式。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一、音乐发展状况1 阶级对立与音乐由夏启到商末,中国社会基本属于奴隶制,以奴隶、农民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与以王、贵族 (奴隶主) 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相对立,音乐成为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出现了两种相互敌对的音乐文化。

2.占卜与音乐夏商时期,求神问卜之风盛行,出现了专门掌握占卜职务的巫史,将音乐、舞蹈融入占卜、祭祀过程,使音乐的宗教性和神秘性更加明显。

3 音乐与人民生活《易经》和《尚书》记载了部分奴隶社会时期的诗歌,它们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

( 1) 劳动生产①夏商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百姓生产劳动的情形。

②《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描写了一对年青的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形,轻松活泼,充满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婚姻制度①夏朝和商朝都实现一夫多妻制,且有抢婚的习俗。

②《易经.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昏冓。

”反映了当时抢亲的场景。

( 3) 战争情况①《易经.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描写了俘虏敌人的情形。

②《易经.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

(4) 奴隶生活①贵族剥削、虐待奴隶,使其丧失人身权利,地位与牲畜无异。

②《品经.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反映了统治阶级意识,虽以劝勉的语气激励奴隶工作,但实则是对奴隶的剥削。

③《易经.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反映了奴隶与牛一起作为祭祀的牺牲品。

④《易经.萃》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

勿恤!往无咎!”反映了奴隶在劳动时,受到严密的监视,行动没有丝毫自由。

( 5) 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①人民对统治者的肆意施加的剥削压迫强烈不满,有顽强斗争以求改变现状的决心,以怠工不合作的方式表示抗议。

②《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述说了百姓的坚强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

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

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

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

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

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

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

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

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原有23篇现存11篇。

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

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

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

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

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

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

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

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

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

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的等同于政治的音乐观,广泛触及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一些矛盾。

意义:它对汉魏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地意义;对后世音乐本体的研究,音乐美学思想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虽然这本书肯定了音乐的审美作用,但是割裂了音乐和感情的联系,否认了音乐的教化作用。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堂的兴起歌唱文化,一般指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编写的歌曲。

曲调主要来源于欧美的流行曲调;日本歌曲及流行曲调;选用我国的民间歌曲;创作编写的歌曲。

主要内容:宣传富国强兵,歌颂祖国等爱国主义思想,这些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中国男儿》《扬子江》《黄河》等;表现妇女解放如《女子体操》《天足歌》;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宣传共和推翻帝制《演说》《革命军》《庆祝共和》;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文明婚》《跳舞》;儿童歌曲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比例《春游》《送别》《忆儿时》。

历史意义:①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②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的地位;③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④乐歌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唱歌”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式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展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萧友梅: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01—1920年先后两次留学日本、德国,贡献:他一生共有专著与音乐理论教科书7种,编写音乐教材5种专题音乐论文13篇各类评论综述讲演序言等文字近50篇涉及面极为广泛,同时对中国音乐前途的命运进行思考。

他的理论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①他的音乐作品有:声乐《问》、《别校词》、《春江花月夜》;器乐:《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②他编写了许多介绍西洋音乐基础理论的书籍和音乐教材:他在20年代理论著作比较集中,主要有:《和声学纲要》、《普通乐学》《古今中西音阶概述》③他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为我国近代专业教育的创立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建了一批专业教育机构和最早的音乐社团: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音乐社团——北大研究会第一个高等学校音乐系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系;第一个专门教授音乐的机构——北大音乐传系所;第一个管弦乐队指挥;第一个正规的高等音乐学校——上海国立音专;④音乐创作的体裁与手法:他的音乐创作体裁包括歌曲(合唱曲、独唱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钢琴曲、室内乐、管弦乐曲等,他的歌曲创作虽然多为西欧音乐模仿,艺术价值不高,比较拘谨平板,创作手法简单带有明显德国古典音乐影响的痕迹。

但毕竟是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开端。

④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高质量办学的指导思想。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名牌学校的生命线,萧友梅把罗致合格的师资列为头等大事,他主张教师非好的不请,凡不合格决不滥用,这样一种集中国内外一流师资队伍进行办学的思路和模式,为萧友梅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成功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⑤科学教学管理制度:他基本上借鉴并采用了欧美各国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从经常性考查、考试、升级到毕业,均采用学分制核定学生成绩建立了鼓励学生勉励学习的良好教学秩序。

这样一种既有严格标准又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⑥重视艺术教育的实践:艺术实践在音乐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国立音专十分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实践的各优良传统。

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是需要充分发扬学生音乐个性与才能的一门学科。

萧友梅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十分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⑧鞠躬尽瘁的教育精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画卷,歌颂了人们的斗争精神,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全曲共有九个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写作特色:全曲音乐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

各个乐章相对对立,内容互相联系;音乐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既有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的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交响性兼备的作品;冼星海在这部作品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合唱形式,对以后的大型歌唱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黄河大合唱吸收了民间的许多因素如吸收的名叫劳动号子,吸收西北民歌的等;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中华名族不谓艰辛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此外还采取外国复调的写作手法等多声部的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保卫黄河是运用卡农的写作手法写成,这首歌问世后迅速流传国内,此后轮唱在中国近代合唱中被广泛的运用。

聂耳:(1912~1935)作曲家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加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音乐的革命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他创作的群众歌曲有开路先锋、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爱国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抒情歌曲有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他的歌曲表现内容与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趋向,有鲜明民主风格、强烈时代气息、成为大众心声。

格里戈利圣咏:公元前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仪式。

他将传统的教义歌曲,众赞歌等搜集整理成一册,名曰唱诗歌集。

与当地的安波罗斯圣咏和在一起被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特点: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事激情,专业拉丁文纯人声演唱,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没有乐器伴奏,音域在两个八度以内没有小节线,使用被教会遗弃的中古调式,但至上而下的排列。

意义:圣咏全面体现了宗教的感情,是天主教会生活的依据;在歌唱圣咏的年代里,圣咏成为历代作曲家汲取营养的源泉;在复音音乐摸索前进的时期圣咏起到了很大的扶持作用;后世的许多音乐家把某些特有的曲调保留在自己的作品中;圣咏是复音音乐产生之前艺术性最高,保存至今唯一的一种艺术音乐,标志着西方艺术的形成,是西方音乐的渊源。

罗马乐派:为抵制世俗音乐的侵入,曾禁用除格里高利圣咏以外的一切音乐。

但是,社会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促使教会音乐内部也不能不发生变化,一种新旧风格融合的新的宗教音乐应运而生。

帕勒斯特里那就是这样一种音乐的代表。

他的音乐平静和谐庄重,即强调虔诚,超脱的宗教气氛,运用了无伴奏纯人声合唱教会调式,吸收了新的主调和声风格的写法,清晰的和旋连接于终止式结构段落分明具有高超的对位技术而主旋律突出,各声部流畅自然,以他为首的作曲家被称为“罗马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它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20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平均律钢琴曲集》他是巴赫给音乐艺术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是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