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维普资讯

20 06年 5月
块 油 气 田 1 U T B O K O L& G SFE D 7 L —L C I A A I L
第l 3卷第 3期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 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意义 木
谷 团 祝永军 闵忠顺 陈淑凤
1 红 星 地 区 概 况
红星地区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油 田 的南端 , 南与驾掌寺次级洼陷相邻。构造形态为 被断层切割而复杂化 的背斜构造。该区共有 3套 含油层系( 古近系沙三 段 、 沙一段 和东营组 ) 其 , 中沙一段为主力含油层。该段储集层为扇三角洲 前缘亚相的中 一细砂 岩, 沉积相可以进一步划分 为水下分流河道 、 分流河道间 、 口沙坝 、 河 前缘席
状砂 、 远沙 坝 等几 种 微 相 。油 藏 属 于 薄互 层 状 油
问题…。解决这一 问题 的关键技 术之一 就是开 展 以重建地质模 型为核心 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老区是油 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 随着油 田开发历程 的延续 , 地下 流体分布状态在空间域 和时间域上不断发生变化 ,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 开 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 建立反 映现阶段 的精细地 质模型 , 制定切实可行的挖潜调整方案, 是实现老
维普资讯
第1 3卷第 3 期

团等 .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 老油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妇
20 0 6年 5 月
程度 65 , 采 出程度 1.% , .% 气 6 1 是辽 河 油 田典 型 的低 速低 效益 开发 区块 。
分层的错误, 为深入剖析油气藏 , 落实潜力提供 了 直观的依据。
构造 、 沉积微相研究为主线综合预测剩余油分布 的精细油藏描述 方法 。大港油 田在复 杂断块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摘要:这些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石油工业尤其发展迅猛。

伴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开发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如何精确的定位油藏中剩余油分布逐渐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要点。

笔者经过较为详尽的现场研究,同时结合大量文献材料,对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论事此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精细油藏的全面描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技术发展;1 关于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解释1.1 油藏描述的基本含义油藏描述的定义指在当一个油藏得以发现时,对整个油藏进行全面的地质综合分析与解释的技术。

尤其是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指当油田投入全面开发之后,可以伴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度和静态资料的整理情况对地层中的剩余油进行描述,并且根据进度不断地对地质模型与地层构造变化进行分析。

1.2 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浅析油藏描述的技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且在最近几十年逐渐的发展壮大,油藏描述技术是以测井技术为主,通过各个单井位的处理比较,通过大量的演算形成的一套完善的多层次系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油藏描述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我国“七五”建设时期,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石油工业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国家石油部成立了专门的油藏描述科研项目,而在新世纪之后,油藏描述技术应国家需要,研究人员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探索,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国际上热点的研究话题。

2 精细油藏描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1 对储层的精细化分类与比较精细油藏描述里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当属精细地层分类与地层解释,这也是我国油田研究人员所涉猎的重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当油田开发到后期的时候,生产层位中的注水层位、储油层位的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地层的精细化分层要求不断提高,高分辨率油藏描述技术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得以体现。

2.2 储层沉积的成因与构型分析储层的性质在油藏描述技术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油藏精细描述是指通过进行科学、系统、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出准确、细致、全面的油藏模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油藏进行细致、全面地描述和评估,从而实现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油田的目的。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物理等科学技术手段,对油藏样本、监测数据、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模拟,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对地下储层进行精细描述,从而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一、三维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是一种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是先进的地球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三维地震技术可以获取数据的立体图像,对地下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油藏的构成、形态和剖面,预测油藏内的流体分布等,有助于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藏开采效率。

二、重力和磁力测量重力和磁力测量是油藏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它们可以检测地下沉积物和矿物质,确定沉积相、岩性等地质参数,研究石油运移规律和储集条件,并预测地下储层的规模和分布。

利用重磁测量技术可以对油藏进行细致的描述和评估,为油田的开发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三、岩石物性分析岩石物性分析是指对油藏储层岩石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与测量。

例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储层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岩石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藏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和评估。

四、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检测技术,对地下油藏物理和化学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域反演技术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监测,或者利用微小地震监测技术对油藏的压力、温度和产油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了解油藏内的动态情况,为油藏优化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科学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在模拟和控制人类智能过程的基础上,实现油藏地质勘探和开发的智能化。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油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建立油藏预测模型,并预测油田内的地下储层规模和分布,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勘探区域的不断扩大,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油藏精细描述是指通过对油藏的岩石特征、流体运移性、储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对油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为油藏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探讨。

一、油藏特征精细描述技术油藏特征是评估油藏储量和开发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和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精细描述技术。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油藏特征精细描述技术。

1.孔隙度分布分析技术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的大小和分布对于油藏的储量和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孔隙度分布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油藏特征精细描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油藏中岩石样品的孔隙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得出某一深度层次的孔隙度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推算出该层次的储油量和产能。

2.孔隙形态描述技术3.构造特征分析技术油藏流动性是指油藏中流体(油、气、水)运移的能力和效率。

油藏流动性精细描述技术主要是为了研究确定油藏的流体运动规律、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储量分布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油藏流动性精细描述技术。

1.渗透性测定技术渗透性是指油藏中流体渗透的能力和速度。

渗透性测定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油藏流动性精细描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油藏块样的渗透性测定,得出不同深度层次的渗透性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渗透性对油藏流动性和产能的影响。

2.渗流模拟技术渗流模拟技术是一种精细的油藏流动性描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油藏内部的渗流规律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油藏的产能和储量分布。

渗流模拟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如有限元法、能量平衡法、数值流体力学等。

1.地质统计学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油藏储量分布精细描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对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储量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根据储量分布规律预测油藏的产能等方面。

新时期油藏精细描述关键技术与前景初探

新时期油藏精细描述关键技术与前景初探
3 . 3地层 对比方 式
来越 大 的需 求 量使 油藏 的开 采工 作难 度 加大 ,因此需 要对 地 下储 层 的 地 质 模型 进 行增 强和 完善 ,从而 有利 于开 采 人 员更加 准确 的 确定 剩余 油量 分布 情 况的 活动 。由于 油 田开采 需要 深 入地 下进 行长 期 的地 下作 业 ,工作 难 度比 较大 ,加 上 随着 开采 的面 积 的不 断扩 大和 油藏 不 同时 期 描 述性 质 的不 同等 ,造 成新 时 期大 批油 田在 油藏 描 述过 程 中碰见 越 来越 复 杂的地 质条 件 。为 此 ,油 田开 采企业 必要 找使 用准 确性 更高 的 、 抗复 杂地 质性 能最 大的精细 油藏 描述 。
关键 词 :油藏精 细描 述

技术
新时期
前景
前 言 精 细 油藏 描述 指 的是 随着 需求 的不 断 增加 ,尤 其是 当 前 时期 ,越

纵 波进 行 预测 ,从 而 预测 裂缝 的形 成和 分 布概 况 。在裂 缝分 布 预测 基 础 上进 行 建模 设 计 ,结 合 该 区域 内的地 质动 态 情况 进行 模拟 分 析 ,从 而 比较 准确 的得 出该 区域 地质岩 层裂缝 的分 布情 况和 趋势 。 3 . 地 质层 的细分 以及对 比技术 分 析该 技术主 要从 其 目的 、原则 以及对 比方法 进行详 细分析 : 3 . 1 创造该 技术 的 目的 主 要是 为了在 地层工 作 时不 同地 区之 间 层序关 系 的研究 更加顺 利 , 从而 制定 出建立 一个 比较符 合实 际要 求 的地层格 架的 目的 。 3 . 2 地 质层细 分的 原则 第 一 ,所 有细 分 的单 元首 先要 考虑 到 当前 的经 济技 术 ,要 求坚 持 与采 油工 艺紧 密融 合 的原 则 。第二 ,单 层 的数 量要 和砂 层 的数 量在 1 : l I  ̄ I . 5之 间的 比例 前提 下进 行 细分 。 第三 ,每 一个 细 分层 厚 度不 能 太薄 ,要 以能 够 挖潜 为前 提进 行 设置 。第 四 ,每个 单层 应 该具 有便 利 于剩 余油 分 布研 究 的特 点 。第 五 ,必须 要 将现 代河 流和 湖 水沉 积理 论 作 为 指导 思想 ,同时还 需 要将 一期 沉积 的 砂层 当做 细分 单 元的 一个 最 主要 、最重要 也是 最基本 的单位 。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动静态精细油藏是指储层中油水分布与流动状况相对复杂的油藏。

在这种油藏中,油水界面的变动频繁,储量分布不均匀,储层渗透率差异大,流体性质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

因此,针对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一、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方法:1.目视描述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描述油藏、储层的基本特征,如油水界面的形态、断层的分布、储层孔隙结构等。

2.孔隙特征分析法:通过岩心切片的显微观测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储层中的孔隙特征,包括孔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剩余油分布提供基础数据。

3.测井揭示法:通过采用测井技术,获得储层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4.静测法:通过进行压力临近稳定的恒流生产试验,获得动态压力数据,并通过解压分析和生产预测计算,得到储层的动态物性参数和剩余油分布。

二、动静态精细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1.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通过采样岩心、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等,结合地质学原理和平面地质分析方法,构建动静态精细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储层厚度、岩性、构造等信息。

2.压力历史匹配法:利用历史生产数据和动态压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油藏的生产过程,更新储层的渗透率、储量等参数,进一步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

3.产量反演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得到剩余油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从而提供预测剩余油储量和开采方式的依据。

4.储层可视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储层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实现对储层的直观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

总之,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储层信息,为精细油藏的开发和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师:***学生:扎紫拉学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言油藏数值模拟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

它立足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硫理论,利用数值物理方法,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来求解油藏流体渗硫问题。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自20世纪50年诞生至今,随计算机应用数学和油藏工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动态分析和油藏开发中后期方案调整的有效工具,在各油田开发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油藏数值模拟是油藏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油藏管理的根本是在一个良好开发的油田中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油气开采方式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要想达到油藏管理的基本目标,油藏数值模拟是最精密复杂的可行方法。

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有许多原因。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可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油藏模拟可以进行大概的现金流动预测。

数值模拟从产量的方面预测经济效益。

将产量和价格结合起来就可以估计将来的现金流动。

表1.数值模拟的原因油气藏是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单元。

在原始条件下,油气藏处于平衡状态 ; 当受到干扰(如打井,生产)时,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油气藏处于动态变化中。

油气藏从投入开发到最后废弃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描述或实现油气藏动态变化的过程称为模拟(或仿真)。

要描述或实现这一动态变化,可以有两种方法:(1)采用物理实体的方法,称为物理模拟;简称双模(2)采用数学描述的方法,称为数学模拟;物理模拟是指根据同类现象或相似现象的一致性,利用某种模型来观察和研究其原型或原现象的规律性。

物理模型包括相似模型和单元模型两种。

数学模拟是指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即通过求解某一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组来研究这个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方法。

数学模型的核心问题是把地层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机制描述清楚,并施加一定的初始,边界条件,则可以相应的求出地下流体的压力,饱和度等参数,从而认识地下流体运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有3类:水电相似模型,解析模型,数值模型。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LN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LN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本要求 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并按各
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程度、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 测定等资料)。 测井资料: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 测井等系列; 动态资料:油田所有的动态资料,包括产油量、产水量、压力、试井、 产出剖面、注入剖面、井间剩余油监测及裂缝(微裂缝)等动态监测资 料。
目录
开发阶段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述
的需要; 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油藏现阶段可以获取到的所有静、动态
资料。包括: 地震资料: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震资料; 地质资料:所有井的地质、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_976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0747(2007)06-0691-05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贾爱林1,郭建林1,2,何东博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221306)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间储集层分布特征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等。

根据对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定量地质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

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开展数字化油藏研究、发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大力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10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定量研究;原型模型;数字化油藏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in detailed reservoir descriptionJIA Ai-lin1,G UO Jian-lin1,2,H E Do ng-bo1(1.Research I nstitute o f Petroleum E x ploration&Dev 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2.China University o f Geosciences,Bei jing100083,China)Abstract:Detailed reservo ir de scrip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 ry research o f remaining oil,aiming at study ing its distribution and contro l facto rs.T he main content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 riptio n include the re ser voir cha racterizatio n and detailed geo lo gical models,the dy namic behavio r of r eser voirs and fluids during the oilfie ld developme nt,and the distributio n o f remaining oil.Based o n the cur rent techno log y situatio n at home and abr oad,this pape r points out tha t its key scientific problem s consist o f reserv oir sedimento log y,reserv oir pro toty pe g eological mo del,quantita tive g eology,sequence stratigr aphy,dy namical pro pe 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 f remaining oil.F inally,the pape r show 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 which include fine reservo ir sedime nto log y,digitalization rese rvoir,multi-discipline study,and populariza tion and applicatio n o f new techno log ies and theo ries.Key words: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remaining oil;quantitativ e study;proto type mode l;dig italizatio n rese rvoir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1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现状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

“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

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1.1精细油藏描述目标与研究内容精细油藏描述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优势,综合应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开展储集层和油藏的定量评价,深入研究井间砂体及储集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及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驱油效果和采收率的影响;深入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最终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691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7年12月 PET RO L 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 D DEV ELO PM EN T V o l.34 No.6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2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在沉积学方面国内外研究水平大致相当,但由于中国油气田以陆相储集层为主,在湖盆沉积学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沉积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并在石油行业制定了油藏描述沉积学研究规范,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在地质学定量研究方面,国内外水平接近,都建立了几个定量地质学与原型模型研究基地,国外以美国Gy psy剖面为代表,国内以滦平扇三角洲和大同辫状河露头为代表,通过定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为在更精细的尺度上描述和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3]。

在测井技术方面,国外公司在测井系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占有领先地位,而国内主要是引进和开发利用国外测井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在利用常规测井解决裂缝问题、进行水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4]。

在开发地震技术上,国外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预测精度上仍然存在技术瓶颈,特别是对薄层的预测较难。

国内仅部分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对6m以下的薄储集层还难以准确预测。

地质建模中的随机算法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外已经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算法体系,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性软件,国内则以引进应用为主。

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国外以海相层序地层为起源,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部分公司还制定了层序地层学的应用规范手册,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高水平。

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初期以引进海相层序地层理论为主,近几年来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探索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陆相层序地层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在应用中不同专家学者形成了不同标准,还未形成统一,给生产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研究中,通过国家重点基础规划发展项目的攻关与研究,针对中国陆相沉积特色的储集层预测精度达到了“10m×cm”级(平面上为100m以内,井剖面上为0.1m以内)的水平,这一精度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5]。

1.3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储集层预测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目前国内大部分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大量剩余油滞留于地下,油田采收率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对储集层非均质性的认识不够清楚,而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的认识程度,开展储集层定量化研究,借助新一代大型计算机或并行计算机可以对储集层流体分布进行精细模拟,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从目前的学科发展方向来看,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储集层沉积学研究[6]传统的沉积学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开发地质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其对宏观沉积学的认识比较清楚,但目前在微观沉积学的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储集层的结构特征与参数的研究是目前沉积学研究的主要技术问题。

细分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细分到时间单元,在密井网条件下,把空间上很复杂的河流复合砂体(如多期河流沉积密集叠置而成的主力油层)纵向上细分到单一河道单元,使之基本上相当于流动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建立起识别各种微相的标志,可以准确区分出大型河道砂、小型河道砂、废弃河道砂、决口河道砂、河间薄层砂、河间淤泥等微相。

按照河流沉积规律,在密井网控制下,预测性地勾绘沉积成因单元的河道砂体边界,确定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厚度(按1m等间距勾图)和相应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打破过去按井距之半和井间线性内插的勾绘砂体边界和等值线的传统方法。

这样的平面图能比较形象、比较真实地展现单一河道砂体的形态、规模、内部结构、平面非均质特征以及点坝砂体的厚度分布形式、渗透率分布的方向等微相特征。

1.3.2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7]目前国内仅建立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两类沉积露头的原型地质模型,建立的原型地质模型类型还不全面,即使在老油田的密井网区也基本未开展原型模型的总结。

原型地质模型包括两项关键技术:第一,在更加精细的尺度上描述和刻划储集层,描述精度在横向上可以达到5m、纵向上达到20cm或者更细,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了包括砂体的形态特征、砂体尺寸比例和配置关系、砂体的定量数据、砂体内部的物性分布规律等的地质知识库,包括岩性库、岩相库、环境类型库、规模692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 l.34 No.6 尺度库、夹层类型库、砂体统计库和原型模型等地质知识库;第二,针对不同类型沉积的储集层参数预测技术,储集层参数预测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即特定类型的沉积与储集层参数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预测)是储集层参数建模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的建立对特定的储集层参数给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