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合集下载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量化指标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量化指标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量化指标GB6721-19861. 总则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量化指标,适用于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计算和评估。

1.2 引用标准- 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995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标准2. 定义2.1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指在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导致员工受伤、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2.2 经济损失指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停产损失、资源损失和其他损失。

3. 经济损失量化指标3.1 医疗费用包括受伤员工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护理费用。

按实际发生费用计算。

3.2 丧葬及抚恤费用包括丧葬费用和对其家属的抚恤费用。

按国家相关规定计算。

3.3 补助及救济费用包括对受伤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补助、救济费用。

按国家相关规定计算。

3.4 停产损失包括因事故导致生产线或工作场所停工的直接经济损失。

按停工期间的生产损失计算。

3.5 资源损失包括因事故导致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资源的损失。

按实际损失量和相关价格计算。

3.6 其他损失包括因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信誉损失等。

按实际损失金额计算。

4. 经济损失计算方法4.1 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停产损失+资源损失+其他损失。

4.2 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的生产力下降损失+因事故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损失+其他间接损失。

4.3 总经济损失总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5. 事故经济损失报告企业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对每起员工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计算和评估,并填写《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报告表》(附件)。

6. 附则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GB 6721-1986。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量化指标GB6721-1986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GB6721-19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量标准

GB6721-19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量标准

GB6721-19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和计算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中的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涉及到本标准的理解和实施,应被视为相关引用标准:- GB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5566-1995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3. 定义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指在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导致员工受伤、生病、死亡的事故。

- 经济损失:指因员工伤亡事故直接导致的企业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员工伤亡事故直接导致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

-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员工伤亡事故导致的非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减产损失价值等。

4. 计算方法4.1 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医疗费用:包括员工因事故受伤、生病所需的检查、治疗、医药、住院等费用。

- b) 丧葬及抚恤费用:包括员工的丧葬费用和对家属的抚恤费用。

- c) 补助及救济费用:包括对员工伤亡事故造成的家庭贫困的补助及救济费用。

- d) 歇工工资:包括员工因事故受伤、生病导致的无法工作期间的工资。

4.2 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包括企业为处理员工伤亡事故而产生的事务性支出。

- b) 罚款和赔偿费用:包括因员工伤亡事故而导致的罚款和赔偿费用。

- c)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因员工伤亡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的价值。

- d) 减产损失价值:包括因员工伤亡事故导致的生产减少的价值。

5. 计算标准5.1 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标准,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企业员工事故伤亡经济损失评定准则GB6721-1986

企业员工事故伤亡经济损失评定准则GB6721-1986

企业员工事故伤亡经济损失评定准则GB6721-1986前言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本准则旨在为企业员工事故伤亡经济损失的统计和评定提供统一的规范和依据。

所有企业均应按照本准则进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和评定。

1. 范围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伤亡经济损失的评定。

2. 引用标准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3. 定义本准则使用了以下定义:- 事故: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生产安全规程或者设备、工具、建筑物等存在缺陷,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原材料损失等情况的事件。

- 伤亡:指事故中导致的人员死亡、重伤、轻伤。

- 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的企业资产损失、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4. 经济损失评定方法4.1 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人员伤亡后支出的医疗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 补助及救济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4.2 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包括:-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它损失费用。

4.3 评定方法经济损失的评定应按照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进行。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经济损失(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5. 统计和报告5.1 企业应建立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2 企业应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每起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评定,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5.3 企业应定期对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监督和检查企业应定期对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评定和统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本准则的实施。

结论本准则为企业员工事故伤亡经济损失的评定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2.1.4 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 现场抢救费用2.2.3 清理现场费用2.2.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 工作损失价值3.3 资源损失价值3.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3.6 其他损失费用4 计算方法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E=Ed十Ei (1)式中:E ——经济损失,万元;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l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Vw=Dl.(M/S.D) (2)式中:Vw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 ——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3.1 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4.3.2 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4.1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4.4.2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企业员工事故伤害经济损失测算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事故伤害经济损失测算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事故伤害经济损失测算标准GB6721-19861. 标准概述GB6721-1986是中国制定的一项有关企业员工事故伤害经济损失测算的标准。

该标准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以确定员工事故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 标准内容GB6721-1986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定义和范围该标准对于员工事故伤害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规定了适用范围。

它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事故伤害,如工伤、职业病等。

2.2 经济损失测算方法GB6721-1986标准详细说明了经济损失的测算方法。

其中包括了对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计算方法。

直接损失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丧葬费用等;间接损失包括停工期间的工资损失、生活费用增加等。

2.3 责任和赔偿该标准还对于责任和赔偿问题进行了规定。

它明确了事故责任的划分和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同时,标准还提供了一些参考指导,以帮助企业和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赔偿处理。

3. 标准意义GB6721-1986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使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员工事故伤害的经济损失,进而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同时,该标准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员工事故伤害的发生。

4. 结论GB6721-1986标准是企业员工事故伤害经济损失测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测算方法,帮助企业和相关部门更好地评估和处理员工事故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同时,该标准的制定也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促进了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注意:由于GB6721-1986标准内容无法确认,以上内容仅为猜测,不可作为准确的标准解读。

)。

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丧葬及抚恤费用2.1.3补助及救济费用2.1.4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现场抢救费用2.2.3算帐现场费用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工作损失价值3.3资源损失价值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3.6其他损失费用4计算方法4.1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E=Ed+Ei (1)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VW=DL.M/(S.D) (2)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损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企业上年平衡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3.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4.3.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4.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4.4.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财经损失评价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财经损失评价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财经损失评价标准GB6721-19861. 前言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的规定,为了评价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的财经损失,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

2. 评价指标本标准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伤残职工工资损失- 医疗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 处理事故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3. 评价方法3.1 伤残职工工资损失按照伤残职工工资标准和工作年限计算。

计算公式为:伤残职工工资损失 = 伤残职工月平均工资 ×伤残期限(年) ×伤残职工人数3.2 医疗费用包括受伤职工在事故发生后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住院、药物等费用。

计算公式为:医疗费用 = 门诊费用 + 住院费用 + 药物费用3.3 丧葬及抚恤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

计算公式为:丧葬及抚恤费用 = 丧葬费用 + 抚恤费用3.4 处理事故费用包括事故调查、处理、赔偿等费用。

计算公式为:处理事故费用 = 调查费用 + 处理费用 + 赔偿费用3.5 财产损失价值按照财产损失价值计算。

计算公式为:财产损失价值 = 设备损失价值 + 材料损失价值4. 评价等级划分根据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将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评价划分为以下等级:- 特大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100 万元- 大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10 万元 < 100 万元- 中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1 万元 < 10 万元- 小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1 万元5. 结论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财经损失评价标准GB6721-1986,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伤亡事故财经损失评价方法。

实施本标准有助于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意识,降低事故损失。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1986
1. 定义和范围定义和范围
- 标准定义了员工伤亡事故的概念,并明确了统计的范围和对象。

- 员工伤亡事故包括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和职业病。

2.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
- 标准规定了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赔偿费用和抚恤金等。

-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工停产损失、人力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等。

3.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
- 标准规定了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以准确计算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 统计方法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报告要求报告要求
- 标准要求企业根据一定的时间周期,向有关部门报告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

-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具体金额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5. 应用范围应用范围
-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在统计和评估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时可参考该标准进行操作。

总之,GB6721-1986标准为企业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准确评估事故造成的经济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依据。

企业应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及时统计和报告员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以保障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1986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
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 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2.2 现场抢救费用
2.2.3 清理现场费用
2.2.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 工作损失价值
3.3 资源损失价值
3.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3.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3.6 其他损失费用
4 计算方法
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
E=Ed十Ei (1)
式中:E ——经济损失,万元;
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l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
Vw=Dl.(M/S.D) (2)
式中:Vw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 ——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
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
确定,日;
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3.1 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4.3.2 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4.1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4.4.2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5 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A)。

4.6 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附录A。

4.7 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

5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5.1 经济损失评价指标
5.1.1 千人经济损失率计算按公式(3):
Rs(‰)=(E/S)×1000 ...........(3)
式中: Rs ——千人经济损失率;
E ——全年内经济强失,万元;
S ——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5.1.2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计算按公式(4):
Rv(%) =(E/V)×100 ...........(4)
式中:Rv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 ——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 ——企业总产值,万元。

5.2 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5.2.1 一股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5.2.2 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5.2.3 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5.2.4 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附录 A
几种经济损失的测算法 (补充件)
A.1 医疗费按公式(A1)测算:
M=Mb+ Mb/P×Dc ...........(A1)
式中:M ——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万元;
Mb ——事故结案日前的医疗费,万元;
P ——事故发生之日至结案之日的天数,日;
Dc——延续医疗天数,指事故结案后还须继续医治的时间,由企业劳资、安全、
工会等按医生诊断意见确定,日。

注:上述公式是测算一名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一次事故中多名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应累计计算。

A.2 歇工工资按公式(A2)测算:
L=Lq(Da十Dk) ........(A2)
式中:L ——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元:
Lq ——被伤害职工日工资,元;
Da ——事故结案日前的歇工日,日;
Dk ——延续歇工日,指事故结案后被伤害职工还须继续歇工的时间,由
企业劳资、安全、工会等与有关单位酌情商定,日。

注:上述公式是测算一名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一次事故中多名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应累计计算。

A.3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A.3.1 技术工人的培训费用每人按2000元计算。

A.3.2 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每人按1万元计算。

A.3.3 补充其他人员的培训费用,视补充人员情况参照A.3.1,A.3.2酌定。

A.4 补助费、抚恤费的停发日期
A.4.1 被伤害职工供养未成年直系亲属抚恤费累计统计到16周岁(普通中学在校生累计到18周岁)。

A.4.2 被伤害职工及供养成年直系亲属补助费、抚恤费累计统计到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68周岁。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劳动人事厅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保华、吴康平、阮在毅、黄庆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