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仓储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仓储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仓储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当前,仓储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全球贸易的增加,物流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仓储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仓储物流行业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快速、准确的配送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实体零售商纷纷转向网上销售,这使得仓储物流行业获得了快速增长的机会。

2.科技创新驱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例如,无人仓储、无人机配送等新兴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3.人力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也给仓储物流行业带来了挑战。

高昂的人力成本使得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提高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水平,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4.竞争激烈:由于仓储物流行业利润较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

竞争激烈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二、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1.实施自动化仓储: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操作。

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还可以提高仓储物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发展智能仓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仓储物流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对仓储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调配仓储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提供增值服务:除了基本的仓储和配送服务,物流企业还可以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如包装、拆装、标记、检验等,从而提高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4.加强供应链合作: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共享物流信息和资源,实现物流的整合和优化。

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三、未来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1.物流产业集群化:物流产业将向着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通过集中化的投资和资源整合,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2.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无人仓储、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提升物流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商品的存储、分拣、调度和配送等环节。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行业的高速增长,仓储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仓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目前,仓储管理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崛起,对仓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化的仓储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效率。

在产品品种日益繁多的情况下,仓储管理需要实现对各种不同规格、种类的商品进行分类、储存、记录和检索,这就需要仓库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

随着物流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仓储管理也在逐渐向智能仓储转型。

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实现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仓库的动态调配能力,减少库内作业时间和人工成本,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效率。

在发展趋势方面,仓储管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智能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仓储管理将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智能化仓储系统可以准确高效地完成各种操作,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冷链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冷链食品、生鲜食品、医药产品等冷藏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仓储管理需要实现对温度、湿度、气调等环境因素的监控和调控,以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绿色环保将成为仓储管理的重点。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仓储设施、设备和作业流程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仓储管理需要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

跨境电商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物流和仓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仓储管理需要实现对国际商品的入库、出库、清关和转运,提高整体国际物流的快速准确度和效率。

仓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智能化发展、冷链物流、绿色环保和跨境电商。

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我国当前的仓储管理在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将我国当前的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现状分析1.仓储设施不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仓储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的仓储设施还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仓储空间有限,导致仓储管理效率低下。

2.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仓储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纸质记录,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仓储管理效率不高。

与此同时,缺乏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设备,无法实现仓储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人力资源匮乏:仓储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往往难以招聘和留住足够的优秀人才,导致仓储管理水平有限。

此外,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缺乏先进的仓储管理知识和技能。

4.供应链管理薄弱:仓储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供应链管理的不完善影响了仓储管理的效率。

当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物流信息不畅、配送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仓储管理的运作效率。

二、改进策略1.提升仓储设施:加大对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要增加仓储空间,提高仓储设施的容量和效率。

同时,推动现代化仓储设施的建设,引进智能化技术,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2.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设备,实现仓储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实时监控。

培训和提升仓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技能,推广使用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

3.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加大对仓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仓储管理人才。

4.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优化物流信息流程、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

毕业设计(论文)_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毕业设计(论文)_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中文摘要仓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到现代物流业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多数企业研究和规划以及实施的重点。

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保障加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有效实现对资源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仓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从原始的人工操纵仓储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仓储,通过各种高新科技对仓储的技术支持,仓储的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仓储,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仓储业发展状况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本解决方法。

关键词:企业;物流;仓储;仓储管理英文摘要Storage from the second world war has been to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logistics system in the play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effect, is currently most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ke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storage can help speed up the material flow speed of the manufacturer, reduce unnecessary costs, security processing production run smoothly, and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Warehousing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and phase, from the original artificial manipulation storage to the present automation intelligent storage, through all kinds of high an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warehouse of the technical support, the storage efficiency has been dramatic increas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nterprise warehouse,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storage property of some problems in them,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methods to solve them. Keywords: enterprise; Logistics; Storage; Warehouse management目录一、仓储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1)(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1)(二)仓储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目前,国外物流业的发展己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部分先进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个别国家,在二战时期后,大量将军需物资储备和配送服务的核心技术和运作经验运用于社会生产中的物资流通领域。

这样给仓储行业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新兴力量,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价值意义。

研究仓储物流系统的目标是要大幅降低仓储物流费用,乃至物流总体成本,提高仓储运输效率,具体到每一运作环节。

Heskett是最早研究仓库货位分配策略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单位订单体积索引原则(Cube-per-order Index,COI),有效解决了储位分配问题。

Matusiak 等研究了定位存储策略应用于货位分配最优化的方法,提出了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仓库货位分配优化问题。

Dian-Sheng等设计了货位分配优化模型,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

Xiong 通过研究典型的AS/RS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自动存储和检索系统)模型,对比分析了基于分类的存储策略和随机存储策略的性能,并根据生产计划的变化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存储策略。

Bin 等研究了基于分类的存储策略将货物进行分类,将每个类别的货物存储在对应分区,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货物分类和储位分配的优化问题。

Thonemann等对比研究了应用于随机环境下的基于分类的分配策略和基于营业额的分配策略,两者都能减少存储/检索的时间,增加系统的吞吐能力。

Xiong 等将AS/RS 机架中沿两类电路板的区域分配了一个公共区域,并将特定大小的公共区域策略与其它的诸如随机存储策略和基于分类的存储策略等进行了比较。

Hsieh 提出了面向物料清单(BOM)的基于分类的存储分配方法和基于制造操作需求的存储分配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存储/检索系统(AS/RS)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生产系统的性能。

H.Brynzer研究仓储布局的目的是减少拣货时间,Charles. G Petersen在综合研究仓储物流体系的各种仓储思路策略时,也是选择效率最高的仓储策略,即总的作业时间最短为参考标准。

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物流仓储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产品流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仓储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仓储管理现状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仓储设施落后:部分企业的仓库设施老化,无法满足现代物流需求。

仓库面积不足、设备陈旧、仓储方式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

(2)信息化水平低:部分企业在仓储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信息化水平较低。

缺乏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导致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

(3)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仓储管理涉及到仓库操作员、物流人员等多个层面的人员。

目前,一些企业在人员培训、专业素质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仓储管理效率不高。

2. 仓储管理问题在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仓储成本高:由于仓库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仓储成本较高。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仓储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仓库效率低:一些企业在仓储管理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仓库效率低下。

仓库货物的存储、装卸、配送等环节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增加了物流运作的时间成本。

(3)仓储信息不透明: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导致仓储信息不透明。

企业无法及时掌握仓库存货情况、货物流向等信息,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

3. 仓储管理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企业物流仓储管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展:(1)智能化仓储设施: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仓储设施将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自动化仓库系统、智能货架等将提高仓储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2)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将逐渐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仓储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仓库存货情况、货物流向等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企业将加大对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

中小型运输企业的仓储物流现状和优化探讨文献综述

中小型运输企业的仓储物流现状和优化探讨文献综述

中小型运输企业的仓储物流现状和优化探讨文献综述姓名:狄洋学号:10808070106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

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

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

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仓储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整个企业物流成本的高低。

大型运输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着种种的瑕疵,而中小型的运输企业更是因为落后的仓储管理水平与条件而使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效率过低。

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

【5】对于仓库的建设,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这就使得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问题。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

由于外部即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

对企业的人员不注意培训,造成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使硬件配置不能发挥作用。

【6】直接影响到仓储物流作业的效率。

【1】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

【2】配套设施方面即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仓储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物品进行有效分类、储存、管理和调度的工作。

随着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仓储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当前仓储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当前,仓储管理在许多企业中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信息化能力的不足。

许多企业仓储管理仍依赖人工操作,缺乏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导致数据管理和分析困难,影响仓库运营效率。

其次是物流和供应链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仓库面临的更多物流节点和供应商增加,管理难度也增加。

仓库空间利用率低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企业由于仓库设计不合理或布局不当而导致储存空间浪费,从而增加运营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仓储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仓库内各项设备和物品的智能化连接,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仓库内物品的实时跟踪和监控。

这样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人工差错。

其次是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仓库的运营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预测和优化调度,提高仓库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仓储管理还面临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仓库自动化。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仓库将实现自动化操作,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仓库智能化。

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仓库管理中,可以实现对仓库内物品的智能分类和储存,实现仓库内物品的智能调度和高效配送。

三是仓库绿色化。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在发展趋势的驱动下,仓储管理也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进行仓储数据管理和分析。

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仓储管理的升级。

企业需要重视仓库设计和布局,在利用空间的同时注重效率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1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仓储管理作为物流运作链条中的重要支撑环节,其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仓储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仓储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仓储,也就是说,在采购、生产、销售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仓储使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

同时仓储可以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由于供求品种及数量的不一致而发生的变化,把采购、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因此,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科学地进行物流仓储系统管理研究,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最终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

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所述的新型的仓储管理研究体系有助于解决传统仓储管理研究的“次级优化”问题;有助于降低组成物流供应链的各企业的缓冲仓储和仓储水平,解决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各自为政”问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维持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本文中运用的某些仓储控制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满足预期顾客需求、平滑生产要求、分离运作过程、阻止脱销、避免价格上涨,并且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更加经济的订货,节约仓储管理成本。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985 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供应链理论思想则是在此基础上内涵延伸、系统发展而形成的。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第一代供应链管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供应链管理还属于自发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并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总结,仅是着重于物流和企业资源的管理及组织机能的外在表现,这是一种基于企业组织内与组织间的沟通与交往而自发形成的“推式”供应链管理。

重点关注企业组织的构成、资源的调配与流动、生产的组织与协调以及产品订单的处理周期,管理流程则是从原材料推到中间产品、产成品、销售市场,直到最终消费者。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那种自发形成的企业管理方式上升为系统的企业组织管理理念,此时的企业管理进入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第二代供应链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着重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是“拉式”供应链管理。

重点关注企业的流程绩效、供应链整体资源的整合与调配、供应链中信息的迅速沟通与流动,使供应链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

这一阶段的供应链管理已发展为所有加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主要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而自发形成的经济关系,使供应链管理从一种作业性的管理工具上升为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自1915年Harris提出存贮问题著名的经济批量(EOQ)公式,开始了仓储控制方面的研究,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和战争的需要,提出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存贮问题,到50年代开始形成了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即存贮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怀廷(T.M. Whiten)的《存储管理的理论》,艾若(K.I. Arrow)的《存储生产的数学理论》以及马然(A.P. Moran)的《存储理论》等论著相继出版,仓储论开始作为一门理论兴起,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数学分支。

随后经典的仓储理论派生出定期订货、定量订货、基于帕累托曲线的ABC分析以及重点管理,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来使仓储大幅度降低,使仓储成本下降,同时增加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率。

以上针对单个企业单一仓储管理的优化研究属于独立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没有将企业放在上下游行业的整体角度去研究,只是研究单一节点的仓储优化问题。

国外供应链仓储的研究,始于多阶段仓储的研究。

Clark 和 Scarf 在 1960 年对多阶段的仓储管理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国外学者研究多阶段仓储研究的序幕。

供应链的概念出现了之后,供应链仓储管理一直是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著名的供应链仓储管理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Hau. Lee于 1992 年,提出了供应链仓储管理所面临的 14 种问题,但是对问题缺乏系统化的分析。

Hau. Lee对长鞭效应的表现、来源、解决方式进行了研究。

Charles J.Corbett 则对长鞭效应加以数量化,研究发现长鞭效应无法完全消除。

为了减少仓储费用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供应链上的成员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仓储管理,如中心仓库、分销中心、联合仓储等。

Yossi Aviv对供应商管理仓储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Cetinkaya等研究在VMI系统中如何协调仓储和传输决策,建立模型并得出产品的最优补给数量和配送间隔时期。

Linda K.Nozick研究了分销中心的位置决策与设施费用、运输费用和顾客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Paul H.Zipkin对多极系统的仓储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需求确定、不允许缺货模型的固定策略的优化解法,Atkins,D.and D.Sun研究了需求确定、允许缺货模型的固定策略。

Chen and Zheng研究了所有仓储点订货时存在订购费、需求随机的情况,得到了系统最小成本费用的下界。

国外的供应链仓储管理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学者只是从模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没有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给出实现的对策措施,也没有对供应链仓储管理的运行绩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对供应链中的仓储管理研究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隋明刚,魏巍对供应链仓储成本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将供应链仓储成本系统分为生产、仓储系统、仓储、配送系统、生产、仓储、配送系统,并对各个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黄培清提出改善供应链仓储管理的几项措施:为供应链仓储管理而设计;保证在供应链集成管理中的有效信息传递;克服组织障碍,重新设计组织激励,研究和建立供应链性能量度;加强理解不确定性。

徐贤浩、马士华提出了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引入供应率和需求率两个变量,建立了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的多级仓储控制模型,根据经济批量原理,求出了最佳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批量周期。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中的仓储问题的研究基本以介绍国外的研究为主,未作深入分析,没有能够建立物流行业仓储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同时结合具体运作管理的实施策略也比较有限,缺乏对供应链仓储管理运行绩效的总体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