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中考】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

【答案】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

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2.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诗歌的前两联突出“菊”的美好品质,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

尾联则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意思是: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所以,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入朝的思想。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2019年中考语文中考分项汇编专题之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中考分项汇编专题之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一、【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分)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雪花B.梅花C.菊花【答案】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二、【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17题详解】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

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请从结构或者写法角度,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结构:本诗结构紧凑,第一句铺垫,二三句承接,最后一句画龙点睛。

写法:寓情于景。

句句写景,一句一景,诗歌的画面感十分突出。

诗人将朴素的人生哲理、豁达的人生态度融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律诗,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B.“无才思”三字颇怪异,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C.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D.本诗写景工巧奇特,别开生面,同时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人生哲理。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案】2.A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阅读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4.诗中“红树青山”、“绿无涯”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5.诗中描写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的尽兴游春的情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4.生机盎然、色彩绚烂5.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逝去的留恋诗歌鉴赏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1( ( 古诗鉴赏专题) )1.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 分。

白诗分析 1 分,曾诗分析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 阴阴:草木阴阴。

② 趁:追逐。

15.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分)16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答案:15.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 2 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3.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 分)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2分)答案: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 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词曲鉴赏 有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词曲鉴赏 有答案

专题十古诗词曲鉴赏命题点分类集训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画面描写1. (2019贺州)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使至塞上》2. (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满江红(小住京华)》3. (2018恩施州)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望岳》4. (2018鄂州)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渡荆门送别》5. (2018巴中)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渡荆门送别》6. (2017张家界)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7. (2017贺州)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来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2.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白)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诗歌鉴赏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金陵三迁有感①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1~3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 (人名).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十一)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2题.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李清照:(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后面的问题.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答案:专题十一(一)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二)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三)1.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2. C(四)1、B2、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3、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可,(五)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意思对即可.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意思对即可.六)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七)(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八)(1)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九)1.马致远 2.C 3、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言之成理即可)(十)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十一)1.无眠人生 2. D(十二)1.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十三)1.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十四)1.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2.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十五)1.C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