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学-采种2011-9-29
林木种苗工(中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能等级考核

林木种苗工实操模拟考试(中级工)复习大纲1.简述建立采穗圃的方法。
答题要点:在最佳种源地区内,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建圃。
采穗圃的面积需要视圃地条件而定。
在配置时,以提供接穗为目的的采穗圃,通常培育成乔林式,株行距为4-6米;以提供枝条和根段为目的的采穗圃,通常培育灌丛式,株行距为0.5-1.5米。
更新周期一般为3-5年。
更新时应挖除根桩增施基肥,重新定植。
有条件的最好换茬,尤其是根蘖性强的树种,否则易导致材料混杂。
2.我国林木种子等级是根据种子哪些品质指标划分的?划分几个等级?答题要点:我国林木种子等级是根据种子净度、发芽率(或生活力、优良度)和含水量等品质指标划分的。
其中含水量为控制指标,必须达标才能分级。
在分级时,若净度和发芽率(生活力、优良度)不属于同一级时,则以单项指标低的定为该批种子等级。
目前我国将115个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分别划分为三个等级。
3.试述种子登记的意义和内容。
答题要点:每个采种单位可能采集许多批种子,为了不使种子混合并使用种单位能了解种子的产地条件,搞清种子来源,为合理使用种子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建立种子登记制度。
种子登记内容包括树种名称,采集方式,采集地点,采种时间,采种林地情况(如林分类别,林龄,海拔高度等),本批种子重量,加工与调制情况,贮存等。
4.简述种子入库条件和贮藏期间库房管理。
答题要点:种子入库前要净种、干燥,且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种子质量达到贮藏标准才能入库。
贮藏期间库房管理应做到:(1)入库种子为合格种子;(2)库内必须清扫和消毒;(3)码垛要有利于通风和人身安全,便于管理;(4)库房由专人保管,定期定时定点检查记载温度、霉变和虫害情况、种子发芽能力等,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5)库存的中小粒种子重量自然损耗率不超标;(6)入库种子做好标牌、登记填好入库验收报告单等。
5.什么是种子区和种子亚区?种子区区划的依据是什么?答题要点: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元。
林 木 种 苗 学

林木种苗学栽培(造林)forestationSilviculture营林forest manegement良种与壮苗的生产是该门课需解决的课题。
一、定义:(seed and seedling)种苗学—研究林木良种生产和壮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二、意义:种子是植物有性繁殖的材料,苗木是通过播种或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等)而培育出的树苗。
它们是植树造林以及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
三、种苗生产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①发展本地树种②谨慎引种③慎重推广2、强烈的季节性不违农时,适时耕、种、管3、生产的连续性采种—调制—贮藏—播种—抚育—出圃4、生产的复杂性①苗木在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动态适地适树)②环境因子(尤其气象因子变化较大,病虫害发生等),根据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天气变化创造和协。
四、存在的问题1、种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种子生产单位与用种单位不一,价格调拔→购卖。
虽成立种子品质检验部门,但由于人情盲目进种,造成种子质量差,育苗失败。
因此应建立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通过施肥,疏伐、管理形成优质种子。
2、苗木调运不科学苗木调拨、运输应注意满足树种生态学要求。
苗木质量指标以地径、根/茎、径/高、根体积更为重要,注意秋季抽梢的高苗抗性差。
3、育苗新技术有待推广组培可达快繁、脱毒目的;容器育苗在恶劣地区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无土栽培苗质量高;棚室可反季生产等。
但由于初期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五、种苗业发展方向高科技产业——产值利润中科技成份含量高的产业。
如新技术育苗。
1、种子品质检验手段提高:(对生产商、销售商、用种单位负责)感官→发芽测试→软X 射线照射→活力测定。
苗木质量评审指标变化:形态生理H D 根长根活力光合逆境协迫2、苗圃经营转向3、育苗新技术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棚室精确育苗;立体容器育苗;组培苗生产。
六、参考书1、主要林木种苗图谱(农业出版社)2、林木种苗手册(孙时轩)3、园林苗圃学(农业出版社)第一篇种子经营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它是树木进行播种繁殖的材料。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林木种苗的培育是林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质量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对于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希望对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种苗的选育和筛选1. 了解种苗特性在进行林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不同树种的特性,包括生长速度、抗逆性、生长习性等。
通过对种子的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具有较好生长特性和适应性的种子,为后续的培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 种苗筛选根据所需的林木品种,进行种苗的筛选工作。
比如根据生长速度、树高、胸径等指标,选出具有良好生长潜力和形态特性的优良品种。
利用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综合知识,进行种苗的选育和筛选,以保证后续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营养土壤的准备和管理1. 土壤选择种苗的培育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一般来说,养分丰富,排水良好,PH值适中的土壤是最佳选择。
还要避免土壤中存在有害的土壤病原菌和虫害,以免影响种苗的正常生长。
2. 土壤改良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也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肥料等,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从而为种苗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播种和育苗1. 播种方法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直播、盆栽、移栽等方法进行播种培育。
根据不同的树种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播种方法,确保种苗能够顺利生长。
2. 育苗技术在进行种苗的培育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育苗技术。
比如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及时浇水、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种苗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四、定植和管理1. 定植技术在进行林木种苗的培育后,还需要考虑到定植技术。
选择适宜的定植地点和时间,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做好土壤的松土和施肥工作,对于种苗的后期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林木种苗常识知识点总结

林木种苗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林木种苗的分类1. 林木种子林木种子是林木的繁殖体,包括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竹类、花卉和藤本植物等。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宏观种子和微观种子两大类。
2. 林木幼苗林木幼苗是指由种子发芽而成的林木幼小植物,包括树木幼苗和草本幼苗。
根据生活形态,可分为多年生幼苗和一年生幼苗。
3. 林木苗木林木苗木是指种子和幼苗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而成的苗木。
可分为森林树木苗木和苗木林分的小苗木。
二、林木种苗的选择和管理1. 选种在选择林木种苗时,应注意选用抗寒、耐旱、耐病虫害等优良品种,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
2. 种源管理良好的种源管理是保证良种供应的前提。
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并进行良好的繁育选优。
3. 种苗繁育种苗繁育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繁殖林木种苗。
在进行种苗繁育时,需要注意合理选择繁殖方法、管理种苗生产的实施流程,并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
4. 种苗贮藏种苗贮藏是指将种苗储存起来,以备未来的栽培和使用。
在进行种苗贮藏时,需要注意储藏环境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种苗的生长和发育。
5. 种苗管理种苗管理是指对种苗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栽植、育苗、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
根据具体的树种和环境条件来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林木种苗的应用1. 林木种苗的育苗通过育苗,将树木种子或苗木培育成苗木,是森林培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育苗时,需要注意控制栽种密度、施肥、疏伐等管理措施。
2. 林木种苗的种植在进行林木种植时,需要根据土壤、气候、地形等条件进行科学的选址、配置和施肥,以保证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3. 林木种苗的更新对于老化、病虫害严重的森林进行重新植被,需要进行林木种苗的更新,包括采集种子、培育苗木和种植等工作。
四、林木种苗的保护1. 林木种苗的保护意识保护林木种苗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需要树立种苗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林木种苗的保护和管理。
2. 林木种苗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林木种苗,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禁砍禁采、巡护等,以保证林木种苗的生长和更新。
林木种苗生产实用技术——林木种子的采收doc

林木种苗生产实用技术——林木种子的采收来源:齐鲁苗木网作者:山东省林木种苗协会秘书长闫大成林木、果树种子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等,都需要大量的林果种子育苗造林。
林果种子的采收无需投入资金,只要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就可增加收入。
如何从事林果种子的采收?现提出几点做法参考。
(一) 采收林果种子要有选择性1.要根据需要,适地适树的采收。
我国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但不要盲目的采收,切忌见种就采。
选择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如侧柏、桧柏、刺槐、国槐、绒毛白蜡等;选择抗寒性强、抗风沙、无病虫害的树种,如臭椿、胡枝子、沙棘、紫穗槐等,用于西部大开发、北京、内蒙等地区的治沙工程。
根据我省及周边省份正在进行的大环境绿化和生态建设的需要,选择有一定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的树种,如合欢、五角枫、七叶树、栾树、金银木、红叶小檗、黄栌等。
2.选择经济林树种的砧木种子采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政策的落实,将更多的农户腾出更多的土地从事林果业生产。
营造经济林,即能迅速恢复植被,又能较快的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农民的欢迎。
尤其干杂果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要选择耐干旱瘠薄、抗性强、果品适合深加工的树种,采集砧木种子。
如山杏、酸枣、山里红(野山楂)君迁子(软枣)、核桃、板栗等。
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中药材市场摆脱一直处于冷淡的情况,价格逐渐回升。
要选择有一定要用价值的树种,如杜仲、银杏、皂荚、山茱萸、枸杞、枸骨等采集种子。
4.我国是一个木材需要大国,木材资源一直紧缺。
营造大面积的速生、优质丰产林势在必行,要选择速生、材质优良的树种,如楸树、鹅掌楸(马褂木)、水杉、榉树、椴树、青桐等来采集种子。
(二)明确林果红字的成熟时期和成熟标志,适时采收。
果实成熟与否是种子质量优劣的关键之一。
由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各树种的成熟期不尽相同。
如春、夏季成熟的树种有白白榆、山杏、黄栌、榆叶梅等;秋季成熟的树种最多,有黑松、银杏、五角枫等。
常见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常见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培育出符合林木品质要求的种苗,以满足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需要。
下面是常见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1.采种和繁殖技术:通过采集来自高质量母本树的种子,并经过合理的处理和贮藏,保持其生活力和种质的完整性。
繁殖技术包括传统的播种、插条繁殖、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
2.播种技术:种子播种是林木繁殖的主要方法,可以通过直播(在田间直接撒播)和育苗(在育苗箱或育苗盘中进行培育)两种方式进行。
播种技术包括种子预处理、播种时间和深度控制、播种床质量管理等方面。
3.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是指对播种后的种子进行管理和培养,使其尽快生长和发育,并保证种苗的健康状况。
育苗技术包括育苗箱或育苗盘的选择和管理、浇水管理、光照控制、温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4.移栽技术:移栽是指将育苗箱、育苗盘中的幼苗移植到实地或大型容器中进行栽培的过程。
移栽技术包括土壤准备、移栽时间和方式选择、移栽后的管理和养护等方面。
5.灌溉技术:灌溉是为了保证种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供应。
灌溉技术包括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频率、灌溉方式的选择(如滴灌、喷灌)、灌溉水质管理等。
6.施肥技术:施肥是为了提供种苗所需的养分。
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和频率的控制、肥料的选择和配比、施肥方法的选择等。
7.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种苗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监测和预测、防治方法的选择、药剂的选用和施用技术等。
8.调控栽培技术:对于需要特殊生长环境的种苗,可以采用温室或大棚等设施进行栽培。
调控栽培技术包括温室或大棚的建设和管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要素的调控等。
9.质量监控技术:种苗的质量监控是确保种苗品质的重要环节。
质量监控技术包括对种苗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育苗设备和介质等的监测和评估。
种苗培育技术是林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种苗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木育种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混合选择:按表型进行的选择,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或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根系的选择。
3.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4.家系选择: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家系内个体内的观察值计算家系平均值,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的选择。
5.家系内选择:根据家系内个体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的离差选择个体。
6.配合选择:是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是把家系平均表型值和所属家系内个体表型值相结合考虑。
7.无性系选择: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无性系的过程。
8.遗传资源: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9.育种资源: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10.原地保存: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11.异地保存:指把收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地区的栽植保存。
12.种源: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
13.种源实验:将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
1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明遗传上优良的优树15.树木无性繁殖: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合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6.无性系选育: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17.成熟效应:树木的无性繁殖能力随树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18.位置效应:因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无性繁殖效果的影响19.无性系种子园:用无性繁殖苗木建立的种子园。
20.实生苗种子园:用优树自由授粉或控制授粉的种子培育的苗木建立的,继而通过去劣疏伐,保留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生产种子。
林木种苗学-良种基地2011-9-29

林木种苗学第一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ovule)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如银杏。
●林业上的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植物学上所说的真正意义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营养器官,及人工种子等。
●《种子法》中所称种子是指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概念⏹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树木品种或繁殖材料.⏹遗传品质(品种特性),如速生、丰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等;⏹播种品质,指净度、千粒重、发芽率、水分等指标均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一不可,缺一不能称其为良种!⏹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种源:指获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和原产地。
种子产地:指一树种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
种源地理变异的基本规律:种源间在绝大多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中心产区到边缘产区,多数性状呈南北渐变趋势,中心产区生长快,但适应性不如非中心产区。
种子调拨?二、种子区划种子区区划:凡对某个树种各地所产种子的供应范围,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状以及行政区界等进行的区划。
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
种子亚区是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
●在造林用种时,应优先考虑造林地点所在的种子亚区内调拨种子,若种子满足不了造林要求,再到本种子区内调拨。
第一章林木良种基地所谓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良种基地有: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是我国当前良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
⒉母树林的优缺点:优点:1、用母树林生产的种子造林,一般增益3%- 7%。
2、母树林是用现有天然林或人工林改建的,营建技术简单,成本低,投资快,种子产量和质量比一般林分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采种
(一)种子成熟:
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
生理后熟
影响种子成熟的因素:
⏹种实的成熟期因树种不同而异。
如杨、柳等树种在春季成熟;黑荆树、桑树等在初夏成熟;
相思树、檫树等在夏末成熟;松、柏、杉等大部分树种在秋末或冬初成熟;苦楝、女贞、樟、楠等树种的种实成熟期在冬季。
影响林木种实成熟期的因素?
⏹同一树种因生长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同,种实成熟期也有差别。
(二)种实的脱落
⏹果实成熟后,由于果柄形成离层就会逐渐从树上脱落下来。
⏹不同树种果实的脱落方式、持续期和脱落期均不同。
⏹种实脱落除因树种不同(遗传特性)而异,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三)采种期确定原则
成熟期和脱落期非常相近,种子轻小,有翅或有毛,成熟后易随风飞散的极小粒种子,应在成熟后脱落前采收,如杨、柳、榆等树种,在春末、夏初种子成熟;
成熟后虽不立即脱落,但一经脱落,难以从地面收集的小粒种子,如落叶树、油松、侧柏等,应在种子脱落前从树上采集球果(秋季成熟);
成熟后经较短时期即脱落的大粒种子,如橡栎类、板栗、核桃、银杏等,可在成熟脱落后在地面上收集。
成熟后较长时间不脱落的阔叶树种,如苦楝、皂角、槐树等,虽然可延长采种时期,但不能延迟太长,以免因长期挂在树上降低种子品质。
(四)采种方法
采种方法要根据种子成熟后散落方式、果实大小、以及树体高低来决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地面收集
2、树上采种
3、机械采种
(五)采种注意事项
●采种要尽可能在干燥天气,下雪或下雨应中断采种,大风天气不能上树采种。
采集的种实堆
高不能超过20~30厘米.采种时要严格保护母树,不得损伤树皮、树干、大枝等.要注意采种人员安全。
采种现场应有技术人员的指导。
●为了分清种子来源,确保种批的同一性,合理使用种子,保证种子质量,必须建立种子登记
制度,每批种子应按照要求的内容分别填写种子采收登记表。
考核内容
1、概念: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种子生理后熟
2、正确确定采种时期的意义。
3、为什么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4、确定采种期的依据?
5、确定采种期的原则?
6、采种方法有哪些?
7、采种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采种时应注意什么?
二、种子调制
果实类型
●由于各树种的种类很多,种子调制方法必须根据果实及种子的构造和特点而定。
为生产上加
工便利,通常将不同树种的种子分为干果、肉质果和球果等三类。
球果:
针叶树
干果:
裂果:蒴果、荚果、骨突果、角果
闭果:坚果、翅果、瘦果
肉质果:
核果:山杏
浆果: 银杏
肉质果:桑树
干燥脱粒原则:
含水量高的种子,采用阴干法;
含水量低的种子,采用阳干法。
考核内容
1、概念:种实调制、种子“自潮自热”现象
2、调制的目的是什么?
3、干燥脱粒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4、干燥时应注意什么?
林木种子质量指标
⏹净度
⏹千粒重
⏹发芽能力
⏹净度
⏹含水量
⏹生活力
⏹优良度
种子大小:特大粒种子;大粒种子;中粒种子;小粒种子;极小粒种子
抽样程序
抽样注意:
●初次样品的抽取方法关系着样品的代表性。
●从每个取样的容器中,或从容器的各个部位,或从散装大堆的各个部位扦取重量大体上相等
的初次样品。
装在容器(包括袋装)中的种批,从容器的上、中、下各部位扦取初次样品.散装应随机从各个部位及深度扦取初次样品。
对于装在小型或防湿容器(如铁罐或塑料袋)中的种子,如有可能,应在种子装入容器前或装入容器时扦样。
如没有这样做,则应把足够数量的容器打开或穿孔取得初次样品。
然后将扦样后的容器封闭或将种子装入新的容器。
二、林木种子贮藏
贮藏:是指从收获一直到需要播种时对有活力种子的保存。
贮藏意义:
1.当种子在采收后立即播种时,则不需要贮藏。
但种子往往在采收后需要越冬,则必须贮藏。
2.有时为了满足欠收年对种子的需要,必须在丰年收获足够的种子进行贮藏。
3.为了保存遗传资源,也需要种子更长期的贮藏。
4.销售中种子也需要贮藏。
(运输)
然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也即种子的寿命能否长久保持,不仅与遗传特性有很大关系,而且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种子的寿命
通常种子寿命是指自然寿命,即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
一、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简述树种的遗传特性、成熟程度与种子寿命的关系?
(一) 内因
1.遗传特性
(1)种皮的结构(坚硬、致密,具有蜡质和角质)
(2)种子的化学成分
脂肪类种子最不易贮藏,其次是淀粉类,最耐贮藏的是蛋白质。
2.生理状态
(1)母株所处的生态条件
在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母株所处的生态环境如温度、光周期、降水量、土壤营养等,对种子的寿命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如成熟期水分过多,土壤盐分浓度过高,种子遭到病、虫危害都会造成种子生理状况不良,导致寿命缩短。
(2)种子的成熟度
未成熟的种子,寿命短。
3.种子的物理性质
小粒、瘦粒、破损程度较大的种子呼吸作用明显高于大粒、饱满和完整种子,因此寿命短。
4. 种子含水量
对于一般的干藏种子,种子水分含量在5%~14%,水分增加与寿命的降低有一定的规律性,“哈林顿通则”指出,在此含水量范围内,种子水分每增加 l%,种子寿命降低一半。
(二)外因
1、温度
2、湿度(平衡含水量)
3、通气条件
4、微生物及仓库害虫
如何延长种子寿命?
①内在因素:
母树管理:禁止采前灌大量水等。
采种:成熟期采种。
调制:避免损伤、净度、安全含水量。
消毒、灭菌:
种子贮藏库
考核内容
1、种子品质检验指标及其涵义。
2、评价种子发芽能力有哪些指标
3、如何快速测定种子发芽能力。
4、概念:种子寿命,安全含水量,平衡含水量,干藏,
湿藏,普通干藏,密封干藏,¡°自潮自热¡±现象
5、简述种子贮藏的意义和目的。
6、如何统计一批种子的寿命?
7、试述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8、种子入库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9、试述种子的贮藏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贮藏方法各适用于哪些树种?
10、如何延长种子寿命?
●如何获得良种?
第四章种子休眠及催芽
1、休眠概念与类型
2 催芽方法
●浸种催芽(seed soaking):
热水浸种(70-90℃)
温水浸种(40-50 ℃)
冷水浸种(20-30 ℃)
●低温层积催芽:
低温层积催芽是将种子与湿润物(河沙、泥炭、锯末等)混合或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
低温层积催芽是目前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低温层积催芽的主要条件是低温、湿润和通气。
低温阶段一般控制在0-7℃,待播种前再逐渐升温。
湿润物以湿沙、泥炭、蛭石等为宜,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60%左右。
通气设施可采用秸秆把、竹笼、竹筒等。
低温层积催芽与湿藏的关系:做法一样,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