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3供热介质选择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a)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b)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热力管道施工组织设计(直埋敷设管道)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3)二、主要施工方法 (3)第一节直埋敷设管道土方工程 (3)(一)、开挖准备 (3)(二)、管沟开挖 (4)第二节管道安装 (5)(一)施工过程及工艺要求: (5)(二)采暖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6)(三)管道水压试压 (7)(四)管线预热: (7)(五)系统冲洗 (7)第三节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8)(一)、管道的防腐 (8)(二)、管道的保温 (8)(一).技术措施 (11)(二)、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19)(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7)(二)、文明施工措施 (28)(三)、雨天施工措施 (29)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设计单位:4.工程地点:5.本工程主要特点:(1)主管线位于(2)该工程工期长,为17个月。
管道种类多包括φ820×10mm、φ630×8mm、φ478×7、φ377×7mm、φ273×6mm。
管道总长1.7万米,管道焊接要求质量高,直管段随机抽样探伤,探伤比例为20%,阀门管件100%探伤。
(3)管道管材采用螺旋焊接钢管预制保温管,主干管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支管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
(4)地区属多风、寒冷气候,施工时根据气候特点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冬季回填土前管道需进行70℃预热工艺。
夏季应注意防雨。
6.工程内容:(1).本工程占新城中集中供热工程的1/4。
(2).主要工程内容是沟槽开挖、沟槽铺砂、管道保温、管线的敷设与安装,砼支墩制作、管道预热、管周埋砂、管沟回填及余土外运。
(3).系统参数:供热介质:130℃/70℃热水。
工作压力:1.6Mpa 试验压力:强度试验2.4Mpa,严密性试验2 .0Mpa。
(二)、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施工图及有关施工说明,结合我方现场勘察进行编制。
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1.管道材料选择标准:
-供热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耐压和耐磨损性能。
-应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与其他管道附件的兼容性。
2.管道设计标准:
-管道设计应满足热力传输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管道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
-管道布置应符合安全和施工方便的原则,避免与其他设备和管道的干扰。
3.管道安装标准:
-管道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管道的水平、垂直、直线度和连接的质量。
-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
-管道的支架应牢固可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管道保温标准:
-供热管道应进行保温,以减少热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确保管道的保温效果。
-保温施工应符合规范,保证保温层的密实和光滑度。
5.管道运行和维护标准:
-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有泄漏或损坏的管道,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管道运行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6.管道检验标准:
-管道施工完工后应进行检验,确认管道的质量和完整性。
-管道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管道试验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和性能可靠。
在实际的供热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具体的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以上是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的一些基本内容,供参考。
供热管道总体技术要求

A 供热管道总体技术要求A.1一次网相关要求1、管道布置及材料(1)一次直埋管线均采用耐高温高密度聚乙烯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外保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
工作钢管大于等于DN200mm时采用螺旋缝钢管,材质为Q235B,小于DN200mm时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钢。
主干线抽头必须采取逐级缩径方式,且抽头最小管径不得小于DN200;当一次直埋管网小于等于DN150时,钢管壁厚按照6mm进行设计及制造,且相应的弯头、三通、变径管等管件,钢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壁厚。
(2)一次网阀门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直埋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管等管件必须采用预制保温管件。
(3)阀门选择:大于DN300mm的管道,采用预制保温双向金属硬密封焊接蝶阀,压力等级为PN2.5Mpa;小于DN300mm的管道采用预制保温球阀,压力等级为PN2.5Mpa。
(4)公建用户的一次网必须设置用户阀门,阀门应设置在用户围墙之外,可以独立操作和管理。
(5)现场接口保温施工必须在管道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
大于等于DN300直埋管道必须采用电热熔预制套袖,热熔套袖熔完后,现场按规范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发泡,使用热缩带收口。
小于DN300mm管道可以使用普通接口发泡形式及热缩的带收口。
(6)工作管异径管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异径管圆锥角不应大于20度(即异径管缩颈程度最大不应超过2档)。
异径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道壁厚。
(7)热水一次网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及户线抽头位置必须安装关断阀门。
阀门安装位置应在满足操作及检修的基础上尽量靠近抽头。
其中公建用户一次线必须设置用户关断阀门且阀门应设在用户厂区、办公院墙之外,公建用户阀门井井盖采用防开启型井盖,自管阀门井井盖采用防盗井盖,井盖承重等级与满足市政道路要求。
(8)直埋敷设的管道由地下转出地面、转出管沟或检查室时,外护管要与工作管一同引出并做好防水封端,防止管沟和地面积水浸入直埋管道保温层内。
一次线穿越地下室墙壁时需保证预制保温管进入地下室20cm以上,绝对严禁光管穿越墙壁:预留的管道孔位置必须高于室外地下水位以上,直径满足预制保温管外径要求,穿墙孔防渗选择柔性密封连接管件等新技术和新工艺。
热力管道的国家强制标准

热力管道的国家强制标准热力管道是一种用于输送热力能量的管道系统,广泛应用于供热、供冷、工业加热等领域。
为了保证热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利用,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强制标准。
本文将介绍热力管道的国家强制标准,以及其在保障热力管道运行安全和高效的重要性。
热力管道的国家强制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材料标准、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和运行维护标准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是热力管道的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是热力管道建设的基础,它规定了热力管道的设计原则、技术参数、布置方案等。
设计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热力管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设计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的设计压力、温度、流速等参数,以及热力管道的布置要求和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标准的热力管道可以有效地防止泄漏、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热力管道的材料标准。
材料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所使用的材料的选择、使用性能要求、质量控制等。
热力管道的材料需要具备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特性,以保证热力管道在复杂的工况下安全运行。
材料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证热力管道的材料质量和使用效果,从而降低热力管道的安全风险和运营成本。
第三是热力管道的施工标准。
施工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的施工技术要求、工艺步骤、施工现场管理等。
施工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热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施工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的焊接工艺、防腐处理、安装要求等,以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符合施工标准的热力管道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接下来是热力管道的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建设完成后的验收程序、验收标准和验收要求。
验收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控制热力管道建设质量,保证热力管道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验收标准规定了热力管道的安全运行试验、泄漏检测、设备检测等,以验证热力管道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符合验收标准的热力管道可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最后是热力管道的运行维护标准。
热力管道技术方案

供热管网设计总说明一、基本概况:马家岸村一组新建二级供热管线 2×7023m,其中:DN250 供热管线 2×518m,DN200 供热管线 2×114m,DN125 供热管线 2×339m,DN100 供热管线2×1400m,DN80 供热管线 2×538m,DN70 供热管线入户管 2×114m,DN40 供热管线入户管 2×4000m,新建采暖检查井 5 座,新建采暖入户井 38 座。
最大冻土深度为1.5m。
二、设计依据《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20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2)三、设计说明1、本工程热力管道采用直埋敷设,直埋管工程做法见05R410/50,热源由锅炉房提供。
2、管道及附件设计要求:a.直埋管道应使用整体式预制保温管道,管道及管件应符合《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2012)的要求。
管道采用管径DN≤200mm,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DN>200mm,用螺旋缝埋孤缝钢管,材质为325-B号钢。
b.管道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条型号E4303焊条,直径4mm。
直埋管道接头安装见05R410/79。
管道与设备、阀门等需要拆卸的附件连接时,应采用法兰连接。
c.固定支架安装见03R411-1。
3、管道阀门的选用及安装:采暖供回水干管上设D74X型法兰连接金属硬密封蝶阀,其允许工作温度应≥60°C,允许工作压力为1.6MPa。
热力管道设计规范

热力管道设计规范热力管道设计规范是指在热力管道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热力管道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热力管道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关于热力管道的工程基本要求。
热力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设计时要考虑到管道的功能、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是有关热力管道材料的要求。
热力管道的材料应选择合适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并且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材料的抗压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等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是有关热力管道的设计标准和计算方法。
热力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管道的传热计算和流体力学计算,确保管道的传热效果和流动特性符合要求。
第四是关于热力管道的安装和施工要求。
热力管道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包括管道的垂直度、水平度、支撑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是有关热力管道的试验和验收的规定。
热力管道的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压力试验、泄漏试验、渗透试验等。
验收时要检查管道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是关于热力管道的维修和维护的要求。
热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维修和维护的要求包括对管道的检查、清洗、修补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热力管道设计规范是保证热力管道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
设计、安装、施工、试验、验收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保证热力管道的质量。
同时,设计规范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和环境要求。
热力管道设计手册

热力管道设计手册导言热力管道设计手册是对热力管道设计所需的知识、原理和规范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的一本手册。
本手册旨在为热力管道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准则、技术规范和实用经验,以确保热力管道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重要性热力管道在城市热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负责将热能从热源输送至用户,为社会提供稳定、高效的供暖和热水。
热力管道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热力管道设计手册的编制非常必要。
提供设计准则和技术规范设计准则和技术规范是热力管道设计的指导原则。
它们包括了管道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材标准、安装规范等内容。
该手册将这些准则和规范集中起来,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个便捷的参考工具。
传授实用经验和解决方案热力管道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材料、传热、机械强度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常常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
热力管道设计手册通过分享实用经验和提供解决方案,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应对挑战。
设计流程热力管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个环节和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设计流程,以供参考。
系统调研与方案设计1.了解供热系统的整体情况:包括供热范围、用户需求、热源类型等;2.确定管网布置方案: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点、建筑布局等因素,确定管道布置方案;3.选择管道材料和绝热材料:根据供热系统特点和运行条件,选择适合的管道材料和绝热材料。
工程量计算与管径选取1.对供热区域进行综合热功率计算:考虑用户需求和气候条件,计算供热区域的综合热功率;2.计算管道输水量:结合供热区域热功率和供回水温度差等参数,计算管道的输水量;3.选取合适的管径:根据管道输水量和流速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径。
弹性支座设计1.管道伸缩计算:根据管道的长度、温度变化范围等参数,计算管道的伸缩量;2.选取合适的弹性支座:根据管道伸缩量和弹性支座的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支座类型和数量。
管道强度计算与防腐措施1.管道强度计算:考虑管道内压力、外部荷载、安装方式等,计算管道的强度;2.防腐措施选取:结合管道所处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防腐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
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防冻温度:℃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气压年平均气压:百帕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mm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雪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附风玫瑰图风速、风压风速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基本风压~(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冻土层深度: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地温: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8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3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9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4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10月):℃雷暴日年平均雷电日数:天雾年平均雾日:天年最高雾日:48天(1984年)工程地质地质勘探资料见浙江省勘察设计院初勘资料。
或由业主提供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勘测资料。
需提供项目界区的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地震基本烈度及设计规定本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重要设施按7度设防。
新建土建工程抗震按<<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执行。
总图数据绝对高度系统选用吴淞海平面标高。
5 应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设计与施工标准(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26-89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采用的主要管道器材标准(规范)无缝钢管材料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1999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9948-88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94石油化工企业无缝钢管SH3405-96焊接钢管材料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 3091-93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 12771-91流体输送用螺旋焊缝钢管CJ/T3022-93管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2005连接件标准钢制管法兰SH 3406-96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榫槽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环连接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管法兰用石棉橡胶板垫片SH3401-96管路法兰用石棉橡胶板垫片JB/T 87-94管法兰用金属环垫SH3403-96管路法兰用金属环垫JB/T 89-94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SH3407-96管路法兰用缠绕式垫片JB/T 90-94管法兰用紧固件SH3404-96弹簧标准可变弹簧支吊架GB10182-88恒力弹簧支吊架GB10181-886 设计设计计算原则热力网的热负荷计算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如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条规定计算。
工业企业热负荷,业主提供有关数据时,可有关设计数据进行。
未提供时,也可按CJJ34-2002中条规定计算。
管道应力分析计算采用CAESARⅡ(版)计算软件。
安全阀的计算采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附件五的要求计算,机泵的选型计算按《泵与原动机选用手册》的规定进行。
供热介质的选择对民用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热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作为生产工艺需要,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城市热力网形式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
热用户的蒸汽凝结水原则上应回收并设置凝结水管道。
当凝结水回收率较低时,是否设置凝结水管道,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热力网的水力计算热力网的水力计算首先应根据CJJ34-2002中条的要求确定设计流量。
蒸汽管网水力计算时,应按设计流量进行设计计算,再按最小流量进行校核计算,保证在任何可能的工况下满足最不利用户的压力和温度要求。
蒸汽热力网应根据管线起点压力和用户需要压力确定的允许压力降选择管道直径。
热水热力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s,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
蒸汽热力网供热介质的最大允许设计速度:过热蒸汽DN>200mm,80m/sDN≤200mm,50m/s饱和蒸汽DN>200mm,60m/sDN≤200mm,35m/s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管网起点压力应采用供热系统技术经济计算确定的汽轮机最佳抽(排)汽压力。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热力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宜采用较高值。
蒸汽热力网凝结水管道设计比摩阻可取100Pa/m。
热力网的布置与敷设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穿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
热力网管道的敷设城市街道及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热水管道地下敷设时,应优先采用直埋敷设。
采用管沟敷设时,应该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
工厂区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蒸汽管线尽量架空敷设,必须埋地时应选用管中管的形式。
局部埋地可采用套管。
采用直埋敷设时,应选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
热力管线采用管沟敷设时,有关尺寸应符合CJJ34-2002表的规定。
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及其他管道的最小间距,应符合CJJ34-2002表的规定。
热力网管线穿越一些特殊地段时的敷设要求,应符合CJJ34-2002第的有关规定。
在人员通行处管道底部的净高不宜小于2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坪距离不应小于米。
埋深以管道不受损害为原则,并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
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
通行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小于或采用套管保护,套管管顶距地表不小于。
套管的直径宜比被保护管大二级。
被保护管在套管范围内不应有焊缝。
管道穿越铁路应采用涵洞或者套管,套管距轨顶不应小于。
埋地管道有阀门者应设阀井。
大型阀门的阀井应考虑操作和检修人员能到井下作业。
小型阀门的阀井可只考虑人员在阀井外操作阀门的可能性。
阀井内应设排水点。
采用管沟敷设时,沟底应有不小于2%的坡度,在低处设排水点。
管沟内应预先埋设型钢支架,支架顶面距沟底不小于,对于管底装有排液阀者,管沟与管底之间净空应能满足排液阀的安装与操作。
管沟内有隔热层的管道应设管托。
沟内管间距应比架空管道适当加大。
地上敷设管道与地下敷设管道的连接处,地面不得积水,连接处应设防止积水的混凝土结构或套管,且应高出地面米以上。
当管道运行时有垂直位移且对邻近支座的荷载影响较大时,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弹簧吊架。
当管线采用高低自然补偿时,高架上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弹簧吊架,若采用刚性支座,应设防止管线失稳的限位或导向措施。
蒸汽管线的支管应尽量靠近固定点引出,方形补偿器上不得引出支管。
在靠近方形补偿器的直管上引出时,支管不应妨碍主管的变形或位移。
阀门安装方法所有阀门必须布置在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其最适当的安装高度是距操作面米左右;当阀门中心高于操作面米时,集中布置的阀组或频繁操作的单个阀门应设操作平台,不经常操作的单个阀,可设链轮,也可利用活动平台,但小于DN40的阀不设链轮;阀门手轮低于操作平台时,可采用阀门延伸杆。
仪表元件的安装调节阀、容积式流量计等,应设置在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的地面或平台上;当管道上温度仪表、压力仪表的位置可自由选定时,原则上距操作面的高度不大于米。
安装在设备上各种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计、液面计等)应设置操作平台或梯子。
调节阀的安装调节阀应尽量靠近与其有关的指示仪表并尽量接近测量元件附近安装,调节阀公称直径小于管道直径时,大小头应紧靠调节阀安装;调节阀设有手动装置时,应确认膜头的上方或横向的空间,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使手动装置便于操作。
角式调节阀需根据介质流向(有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两种)确定角阀形式,并设置于无障碍的地方。
对压差较高的调节阀,应采取措施防止噪音和振动。
流量计仪表差压式流量计的孔板既可设在水平管上也可设在立管上,需根据介质情况决定。
差压式流量计的孔板和容积式流量计的转子,其上下游的直管长度应满足自控专业要求。
差压式流量计的取压方向,对蒸汽、热水来说采用水平取压方式。
水平取压受限制时;如是蒸汽可用斜上式,如是热水可用斜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