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对调查的资料应进行分析和验证,保证资料的准 确性。

11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药用植物访问记载表
总号:
采集地点: 植物学名: 生态环境:
标本号:
日期:



土名:
植株量估计:
发育阶段: 市场销售情况及加工处理: 防治的病名和症状: 利用部分:
药方剂量和使用方法:
治疗时间及结果: 使用者或推荐者:
响,因此,在中药资源调查中,必须对土壤进行调查和 分析。
(四)图像资料及其他
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绘制、拍摄各种图
表、照片等这些直观的资料可用于建立数据库和种类鉴
定等。 34
第三节 药用动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一、药用动物资源调查方法
路线统计法
样方计数法
动物资源 调查
捕尽法 固定水域 抱对数量 统计法
20
第二或器官蕴藏量调查(产量的估算)


投影盖度法估算蓄积量 U=X•Y U-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Kg/m2) X-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 Y-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Kg) 样株法估算蓄积量 W=X•Y 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 Kg/m2 ) X-样方内平均株数(n/m2) 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Kg)
28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三、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四)药用植物生物量和药材蓄积量调查


生物量的测定
药材蓄积量的测定 某种药材蓄积量(总产量)= 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根据样方估算)×总面积

采收加工调查
入药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等。 29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四、样品采集和标本制作 (一)药材样品采集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李义明 08级生物技术 200806044024前言: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和分布进行了概括,论述了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药用植物的概况与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及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分布;长白山;展望1 我国药用植物概况目前已知有20000-30000种高等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中被作为药物。

药用植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

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

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

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

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

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

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

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

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

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

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

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

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

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

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

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

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

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

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在本题中,要求同学们选取三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它们的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三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资源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介绍人参。

人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然而,由于人参的生长周期长,且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因此其资源状况较为紧张。

为了保护人参资源,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人参保护政策。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我们来介绍银杏。

银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抗氧化、降血压等。

但是,由于银杏的生长周期长,且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因此其资源状况也较为紧张。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银杏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我们来介绍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

黄芪的资源状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导致价格较高。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黄芪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药材资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植物药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其发展速度快于化学药品。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是我国中药材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

羌活是一种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和根可作为中药使用。

羌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川西北等高海拔山地,尤以小金、金川、丹巴、理县、马尔康、黑水、松潘、南坪、康定、壤塘、色达、道孚、德格、阿坝等县以及临近的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的区域。

植物资源调查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植物资源调查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植物资源调查实践论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组员: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摘要:通过对周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药用植物如草药植物、农药植物等的主要作用,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主要种类,熟悉主要功能和用途;了解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药用资源、种类、主要用途、利用部位引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

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本文将简述西北药用植物区的常见药用植物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等。

1.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地锦草、紫草、决明子、黄精、鱼腥草、桑叶、野菊花等。

地锦草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

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

地锦草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地锦草注射液及地锦草去鞣质等的精提物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本品所含的黄酮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浓度时对20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时呈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05mg/ml,绿脓杆菌为0.32mg/ml,痢疾杆菌为0.16-0.63mg/ml。

桑叶: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综述姓名:蓝国栋班级:10级土木8班学号:20101873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要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不足。

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建议总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种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材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疗效。

因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作持续、稳定地保证人民健康需求的物质保障,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正文: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453-454]。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1],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我国药用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我国药用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2020年第20期现代园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药用野生植物应用在医疗保健卫生事业的国家,药用野生植物是古代治疗民众疾病的唯一途径。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药用野生植物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社会经济的深化发展下,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认识到药用野生植物的应用好处,并加大力度开发和利用药用野生植物。

海南地区因其独有的气候条件,拥有丰富多样的药用野生植物。

但从开发利用实际情况来看,海南地区的药用野生植物存在资源快速减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立足于海南药用野生植物保护应用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保护海南地区野生植物进行策略分析。

1海南地区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分析海南地区年平均气温22~26℃,多数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mm,中部地区降水量达到了2000mm以上。

整个地区气候湿润,降雨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地区范围内不同地质地貌在生物气候多样影响下形成了多样的热带生态结构。

1.1药用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海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整个小岛范围内植物类型达到了4680种,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的生物资源有3100多种,常用的中药材有250多种。

在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一些特效药资源开始在海南地区被人们发现,海南地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有效解决了我国药物使用依赖进口的局面。

1.2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海南地区的多数药材都属于野生资源,在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下,野生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特别一些珍贵药材的数量大幅度降低。

以沉香为例,1950~1960年能够收购的沉香为3000~5000kg,但1985年能够收购的沉香仅有150kg。

现如今,海南已经很难再找到沉香。

海南地区拥有18种常用中药材料,但这些野生资源在被人们不断开采和使用的情况下,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有一些野生植物还面临灭绝的处境。

2海南地区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分析2.1热带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据历史资料记载,最早时期海南原始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但发展至今海南仅有低于4%的森林覆盖面积,海南岛屿中热带雨林占据总体物种的1/3,药用植物多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随意砍伐森林导致整个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大面积减少。

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

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

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资源。

因此,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研是对传统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研,以期能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2.探究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与应用范围。

3.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4.为本地区传统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研方法1.采集资料:收集当地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与影像资料。

2.实地调查: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

3.专家访谈:与当地传统医学专家进行交流与访谈。

四、调研结果经过调研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当地药用植物资源:1.枸杞枸杞栽培历史悠久,本地区盛产枸杞。

枸杞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传统医学中常被用于养肝明目、增强免疫力等。

枸杞还可以作为中成药和保健品的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款冬花款冬花是本地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花朵富含草酸酯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血的功效。

在当地,款冬花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

3.秦艽秦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当地的高山草甸和沟壑地带。

秦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活血止痛、消炎杀菌等方面。

秦艽的根茎和叶片均可入药,被认为是治疗风湿病和中风的重要药材。

五、调研结论通过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调研,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药用价值,还为本地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本地区的枸杞、款冬花和秦艽等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建议1.加强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2.深入挖掘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与应用范围,加强相关研究与开发。

3.促进当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七、参考文献1.某某,某某,某某.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J].中草药研究,2021,40(3):123-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本文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大概现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八大区域主要的一些药用植物,以及总结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药用植物;植物资源;现状;热带药用植物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1]。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2],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

唇形科有436种药用植物,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5%,常用药有丹参、黄芩等。

蔷薇科有360种药用植物,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3%,常用药用种有乌梅、地榆等。

伞形科有药用植物234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常用的有当归、白芷、羌活、柴胡,其中柴胡是常用大宗药材。

蓼科有药用植物123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3%。

五加科有药用植物112种,占65%,最重要的是人参和三七。

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358种,常用药材有贝母、百合,等。

兰科药用种数不多,仅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28%,天麻、石斛类是本科的主要药材。

1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3]1.1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

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1.2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

有“怀药”和“北药”之称。

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1.3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

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1.4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

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

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

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天、云黄连、金鸡纳、重楼、云天麻、三七、续断等。

1.5 华南药用植物区是“广药”主产区,主要药用植物有檀香、沉香、儿茶、阳春砂、血竭、安息香、槟榔、益智仁,肉桂、广藿香、田七等。

1.6 内蒙古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主产黄茋、防风、赤芍、黄岑、麻黄、知母、甘草、远志、桔梗、郁李仁、蒲黄、苍术、柴胡,苍术等,是“蒙药”主产地。

1.7 西北药用植物区由于位于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较少,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锁阳、伊贝母、新疆紫草,枸杞子、红花、罗布麻,大叶白麻、大黄、姜活等。

1.8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区本区是高原药材主产区,有5700种,是地道“藏药”主产区。

名贵的药用植物较多,野生种类多,蕴藏量丰富。

有川贝母、臧黄连、冬虫夏草、天麻、姜活等,所特有的高原药材有藏茵陈、塔黄、雪灵芝等。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

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

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4]。

2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现状2.1我国热带植物药的主要代表种与产地概况我国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全省以及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和西藏南部。

该区地形多变,广东、广西沿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北部为海拔150m以下的丘陵台地,海南岛中南部为500~1 800m的放射状山系,广西西南部为海拔500~600m的石灰岩丘陵山地,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为中低山和深切河谷相间的山地地形[5]。

该区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温10~13℃,绝对最低温一般在5℃以上;年降雨量1 500mm以上[3]。

湿热的气候使得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

主产于区内的药材有砂仁、益智、肉桂、槟榔、藿香、巴戟天、千年健、海南砂仁、草豆蔻、绞股兰、鸡血藤、灵芝、杜仲等。

2.2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开发的几种热带药用植物目前,槟榔、益智、广藿香等9种南药已在我国一些省区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相关的一批南药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天然药物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

现将几种已形成产业化的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状况简介如下:小花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灌木,分布我国云南、海南,用于提取中医传统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

肉桂樟科樟属乔木,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

叶、小枝、碎皮或果是提取芳香油(桂油)的原料;桂皮(树皮)是香味料,药用;桂枝亦作药用。

肉桂副产品分桂皮和桂油两大类,是中医药、轻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主要加工产品有清凉油、苯丙矾、五苓散、附桂八味丸、肉桂保健切片、牛膝桂心散、加味桂枝茯苓丸、桂花浸膏。

巴戟天又名巴戟,为茜草科羊角藤属植物,以肉质根入药。

有补肾益精、助阳壮腰、补血、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

已开发的系列产品有巴戟天乌鸡精、巴戟黑米酒、巴戟滋补膏、巴戟补肾丹、巴戟饮料等。

在抗衰老的药物中,巴戟天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砂仁姜科植物,以果实入药。

有行气止痛、健脾、宽中、消胀、收敛止泻、安胎止呕的功效。

春砂仁是广东的地道药材,作药用和保健用途已有多年历史。

随着春砂仁的研究和利用不断深入,已经开发出的商品有复方春砂仁冲剂、香砂养胃丸、春砂六君丸(片)、安胎丸、健脾开胃药酒、气痛散、香附丸、香砂枳术丸等。

芦荟(Aloe vera)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我国海南及热带非洲。

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用作健胃剂、腹泻剂,用于胃病、醒酒、烧伤、刀伤和高血压、风湿病、皮肤粗糙等。

现在开发出的芦荟美容产品几乎覆盖整个美容领域。

工农业和食品领域也出现新的应用,芦荟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可增加某些植物的发芽率。

随着对芦荟研究的不断深入,芦荟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益智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主产海南,原为野生资源。

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用于健脾胃、补心肾、安神等,主治肾虚、小便频繁、腹痛腹泄等症。

嫩果制成益智茶和凉果。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全国年需量350万kg[6]。

槟榔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常用药用植物,亦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

槟榔种子、果皮、花、花苞均可入药,种子药名“榔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是很好的收敛剂,用于固齿、杀菌、消积化食、去水肿、消脚气及驱虫。

2.3 我国热带植物药研发近况2.3.1热带植物药品种与质量的系统研究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植物药的品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大约300种植物药进行了包括品种考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常用植物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了一定基础。

在已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能真正用确切的有效成分(群)和特征成分作为定量质控标准的植物药还极少。

但是当前生产所用的植物药材质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鉴定方法,因此,尚难于用定量的质量规范全面控制植物药的生产质量。

目前多数植物药的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主要从道地药材入手,确立可用于质控的规范,同时建立植物药生产基地。

珍稀濒危紧缺药材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环节。

2.3.2 热带植物药生产的产业化进程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7]。

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

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

2.3.3 热带药用植物研发的新方向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

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