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考研硕士复试题目名词解释

1、食品添加剂:只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LD50(半数致死量):能使一群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所需的剂量(mg/kg.BW)(极剧毒<1,剧毒1-50,中毒51-500,低毒501-5000,相对无毒5001-15000,实际无毒>15000)3、MNL(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
(mg/kg)4、ADI(日允许摄入量):个人终生每日摄入该物质,对其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有害作用的剂量。
(mg/kg.BW)5、食品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延缓或防止腐败性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6、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7、食品增稠剂:指在水中溶解或分离,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食品乳化剂: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8、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一类食品添加剂9、酶制剂: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物质,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质量的制品10、护色剂(发色剂):能与肉及其制品中的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11、软饮料:不含乙醇或者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
12、CIP(就地清洗):不拆卸设备或原件,在密闭的条件下,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清洗液对清洗装置加以强力作用,使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洗净和杀菌。
13、湿面筋:调制面团时,面粉遇水,麦角蛋白和麦谷蛋白迅速吸水膨润,形成坚实的面筋网,在网络中还包括有淀粉粒及其他非溶性物质。
这种网状结构称为…,含水量65%-70%。
14、面筋指数:15、面筋蛋白:16、乳糖不耐症:一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体内不再分泌乳糖酶或者分泌不足,不能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以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加工性能、保存性能和食品的外观、色泽、口感等特征,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的审批程序。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类进行介绍。
1. 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鲜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它们可以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防止食品变质和腐败。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用于抑制食品氧化反应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它们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维生素等受到氧化破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色素色素是用于改变食品颜色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来自于植物、动物等自然来源,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亚硝酸盐类色素、食用红色素等。
4. 香精香料香精香料是用于增加食品香气和风味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香精香料有天然香精和合成香料两种。
天然香精来自于植物、动物等天然来源,如香草精、柠檬精等;合成香料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麝香、香草酮等。
5. 发酵剂发酵剂是用于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发酵剂有酵母、酸奶菌等。
它们可以促进食品发酵,产生特定的风味和口感。
6. 调味剂调味剂是用于调整食品口感和味道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调味剂有盐、糖、酱油等。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的咸味、甜味、鲜味等,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7. 增稠剂增稠剂是用于增加食品粘稠度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使食品更加浓稠。
总结: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第七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述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定义: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方法或加工 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们中大多 是数并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 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的添加量有严格的控制,而且 为取得所需效果添加量也很小。
然后国际组织将毒理学结论、允许使用量、质量标准等 再反馈给各国政府以征求意见,进而成为国家的统一意 见。
第二节 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
(1) 乳化剂
定义:在食品工业中把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统称为乳化 剂。 作用: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悬浮、起泡、润 湿、增溶、助溶、破乳等作用外,在食品中还发挥增稠、 润滑、保护、抑泡、消泡等作用,还能与食品中的类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对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 起着重要作用。 分类:食品乳化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 7
2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按其功能分,我国在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 (GB2760--1996)中将其分为22类: (1)酸度调节剂 (2)抗结剂(3)消泡剂 (4)抗氧化剂 (5)漂白剂(6)膨松剂 (7)胶母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 (10)乳化剂 (11)酶制剂(12)增味剂 (13)面粉处理剂 (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 (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 (19)甜味剂 (20)增稠剂 (21)其他食品添加剂 (22)食用香料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物质、化学物质和半天然物质等。
大豆磷脂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水化脱胶法和 有机溶剂提取法。 a. 水化脱胶法:大豆毛油过滤 热水 搅拌下加入80oC
食品添加剂小常识

食品添加剂小常识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被广泛谈论和关注,人们对于这些“神秘”的化学物质,也有不少疑惑和不安。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食品。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食品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主要包括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发酵剂等。
它们的作用是优化食品的颜色、口感、口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多种方面。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1.色素色素是添加在食品中的一种物质,主要用于改善色泽,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其中,黄色是添加最多的颜色之一,一般选用的色素有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等。
2.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类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菌、酵母菌等在食品中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乙酸、丙酸等。
3.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度。
常见的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4.增稠剂增稠剂也是我们在各种食品中经常看到的一类添加剂,主要作用是使食品更加粘稠、浓郁。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5.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于面食、酒类等食品的制作中。
它能够刺激食物的发酵,增加食品中的气泡和口感,从而使制品更加松软、有弹性。
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食品添加剂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美好,但是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常识。
1.在购买食品时,要认真查看包装上的添加剂清单,尽量选择添加剂种类少、安全无害的产品。
2.在自己做饭的时候,可以选用天然食材来代替一些添加剂,比如说用水煮姜代替味精等。
3.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作用量,不要过度添加,否则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对于一些对添加剂过敏的人群,需要注意尽可能避免这些添加剂,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尽管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只要我们认真了解和正确使用,就可以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22种食品添加剂定义

1.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 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3. 能降低水、溶液、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防止泡沫形成,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的物质。
4. 抗氧化剂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
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5.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一些化学物品,透过氧化反应以达至漂白物品的功用,而把一些物品漂白即把它的颜色去除或变淡。
常用的化学漂白剂通常分为两类:氯漂白剂及氧漂白剂。
6. 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坯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通常应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馒头等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制作过程中,使其体积膨胀与结构疏松。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咸的一类物质。
)7. 胶姆糖基础剂是赋予胶姆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一般以高分子胶状物质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为主,加上软化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等组成。
8. 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
9.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或助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和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10. 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化合物。
天然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天然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从自然来源中提取的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或提供特定功能的物质。
这些添加剂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提纯,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及其解释:
1.食用香料: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物质,用于增添食品的香味和
风味。
2.天然色素: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用于赋予食品自然的颜色。
3.食用酸味剂:从天然水果、蔬菜或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用于调节食品
的酸度和口感。
4.食用酶:从微生物或植物中提取的酶类物质,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营
养价值。
5.食用纤维素:从植物中提取的纤维素物质,用于增加食品的纤维含量和改善肠
道健康。
6.抗氧化剂:从天然来源中提取的物质,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防止氧化反应。
7.食用酵母提取物:从酵母菌中提取的物质,用于增强食品的风味、营养价值和
保存性能。
8.食用盐:从天然盐矿或海水中提取的盐类物质,用于增加食品的味道和防止微
生物生长。
9.天然甜味剂:从植物或天然来源中提取的物质,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而无需
使用传统的人工合成甜味剂。
重要的是要注意,尽管这些添加剂被认为是天然的,但它们仍然需要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进行审慎使用。
消费者在购买和选择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并确保适量饮食,保持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添加剂2

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调解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抗结剂:用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胶姆糖基础剂: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着色剂:赋予食品色泽或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天然着色剂:指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着色剂。
合成着色剂:指用于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处理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有机着色剂。
色淀:由某种一定浓度的合成色素物质水溶液与氧化铝进行充分混合,色素被完全分散吸附后,再经过滤、干燥、粉碎而制成的改性色素。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系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系或乳化体系的物质。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面粉处理剂:指能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或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又称面粉品质改良剂。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水分保持剂:为了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畴的物质。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稳定剂与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食品工业名词解释

在食品工业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生产过程、原料、设备和产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工业名词及其解释:1. 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鲜性等特性,或为了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2. 食品加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改变食品的形态、性质、结构等,以提高食品的可食性、可保存性和营养价值的过程。
3. 食品包装:为了保护食品、延长保质期、便于运输和销售,将食品装入容器或用材料包裹的过程。
4.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的科学。
5. 食品质量安全: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符合卫生标准,不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潜在危害的状态。
6. 食品营养标签:在食品包装上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可能的过敏原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
7. 食品防腐: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抑制或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防止食品变质的过程。
8. 食品发酵:利用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的代谢活动,使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和风味的过程。
9. 食品工程:应用工程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学科。
10. 食品感官评价: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风味等进行评价的方法。
11. 食品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检测、监控和调整,确保食品质量符合预定标准和法规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12. 食品加工设备:用于食品加工的各种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切片机、灌装机、烘烤机等。
13. 食品卫生: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防止污染,确保食品不受有害物质和病原体污染的状态。
14. 食品法规: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5. 食品可追溯性:指能够追踪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
食品添加剂是指将各种无机物、有机物或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加入食品中,以改善食品的口味、色泽、香味等外观特征,调节食品的功能和性能,改变或保持食品营养组分或保质期等,使其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物质。
据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特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防腐剂:食品中添加少量的防腐剂(如硝酸盐和抗氧化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自然生长细菌及昆虫侵害,从而保持食品的安全和口感。
二、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黏度,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加入后可以形成稠饮料、冰淇淋、面团等食物,改善食品口感。
三、色素:食品中添加适量的色素,可以使食品更加诱人,提高其外观吸引力,同时也可以改善食品香气;而且,还可以增添食物口感和营养素含量。
四、味精:味精可以改变食物的味道,使食物更加美味;它还可以减少食物的腐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五、酸类:食品中添加酸类(如柠檬酸、乙酸),可以改变食物的新鲜度,使其口感变得更加突出;此外,它还适用于改善食物质地和口感。
六、发酵剂:发酵剂可以加快食品发酵过程,使食物口感更加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还可以提高发酵食物的营养含量,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
七、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剂可以改变食物的口感,并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比如,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的健康,使其免受疾病的侵扰,增加免疫力。
食品添加剂可以为食物提供有益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然而,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因为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充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遵守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加工过程,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