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惊蛰节气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合集下载

惊蛰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特色与习俗

惊蛰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特色与习俗

惊蛰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特色与习俗惊蛰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到来。

在这一节气中,有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农事活动和独特的习俗,这些活动和习俗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新年丰收的期待。

本文将探讨惊蛰节气下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特色与习俗。

一、踏青赏花惊蛰时节,大地开始回暖,草木抽新。

这时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上郊外、公园和花坛,欣赏春意盎然的风光。

他们漫步在青青翠绿的田野或花海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体验春天的美好。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赏花比赛”,以评选出最美丽的花朵。

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祭祖祈福惊蛰节气也是祭祖祈福的重要时刻。

中国人认为祖先们具有无比的智慧和庇佑能力,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家中,向祖先们祷告、献上供品,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健康快乐、平安如意。

在祭祖的过程中,家族中长辈会为晚辈传授祖训,讲述家族的过去以及传统的价值观念,以便后人传承并尊重祖先。

这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也是凝聚家庭情感的重要时刻。

三、放风筝在中国的习俗中,放风筝被视为一种吉祥活动,也是惊蛰期间非常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

人们会在公园、广场或田野中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感受飞翔的快乐。

此外,风筝还有象征吉祥和祈福的意义,人们相信飞翔的风筝可以带走厄运,带来好运。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风筝比赛,竞争风筝的形状、颜色和飞行高度,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四、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国惊蛰习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舞龙灯起源于古代的祭龙仪式,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寓意吉祥的表演艺术。

人们用竹子、纸灯、彩带等材料制作出灯笼,形成一条龙的形象。

夜晚,人们手持灯笼,载歌载舞地表演舞龙,以祈求丰收与平安。

这是一项庆祝活动,也充满了喜庆与艺术的元素。

舞龙灯的美丽灯光和欢快的音乐吸引了大量游客欣赏,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五、吃春饼在中国,惊蛰期间吃春饼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2022惊蛰节气的民俗活动及传统食物

2022惊蛰节气的民俗活动及传统食物

2022惊蛰节气的民俗活动及传统食物惊蛰节气民俗活动1、祭白虎祭白虎习俗,相传是这样的。

以前人们认为惊蛰这天,白虎会出来吃人,天上的雷声也就是白虎的吼声。

所以为保平安,便要在惊蛰日举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让白虎出来害人。

所谓祭白虎,就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

因为惊蛰的时候,小人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

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小人、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

3、招贵人有贵人帮扶,自然是行事顺利,身心舒畅。

谁都希望有贵人相助,那么,在惊蛰时节采取一些招贵人的措施,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借助生肖之间相合、三合的关系,摆放或佩戴与自己生肖六合或者三合的生肖饰物,有助于招来贵人,相助自己。

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好风水的要点。

所以,要想招来贵人,就要经常保持周围环境的洁净。

4、招桃花需要桃花运的可以在3月6日至20日当中,到东南面放生。

明末天台宗高僧蕅益大师说:“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

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可见放生是佛教的种善因培养慈悲心很好的方法,放生功德无量,可以提升桃花。

需要走财运的朋友,可在惊蛰期间,借此春意盎然的季节到西北面旅游,藉此吸收财气,大利于走财运。

假如想创业的朋友,看好机遇,该动就动,不要犹豫,因为这是一年比较适合投资创业的最佳机会。

已经事业有成的朋友,不要坚守现状,要用这个时间,敢于创新,发展,走新路。

惊蛰的传统食物1、梨子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

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惊蛰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来历整理

惊蛰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来历整理

惊蛰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来历整理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来历,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惊蛰节气有什么农事活动(一)农事概要蔬菜管理1.爱护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的越冬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的管理应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增加透气性,促进新根生长。

在管理上要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对受冻害或长势较弱(沤根)的作物要尽快换茬提高春季产量。

2.做好病虫害防治由于温度低,阴天较多,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要准时喷施各类杀菌剂,防止病菌集中造成更大危害。

果树管理惊蛰后气候渐渐变暖,万物开头复苏,是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的开花抽梢期和柑桔、杨梅等常绿果树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园年周期管理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在生产管理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1.留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一是及早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等,并集中烧毁;二是清理刮除枝干上的粗皮、烂疤,处理后用百菌敌1~10倍液涂抹伤口;三是抽梢前选晴暖日子全园喷石硫合剂一次,落叶果树用波美3~5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20倍代替,已开花展叶的李、桃等应改用百菌敌300倍液),常绿果树用波美1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100倍代替)。

2.加强芽前肥施用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机质肥料,梨、桃、李等在惊蛰前开环状沟或放射沟株施“圣佛莱”牌有机复合肥2.5~5kg加尿素0.1~0.2kg,施后覆土;在新梢展叶期和花蕾期各喷一次有机液肥或绿芬威2号1000倍加0.2%硼砂液;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喷“果大多”每包加水90kg,谢花后再喷“果大多”每包加水45kg。

3.合理用药,适时化学防治梨在花蕾期,桃、李在花谢后即用2.5%消虱蚜1000倍加40%毒死蜱1000倍加80%果菌速净800倍液(梨再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或20%粉锈星1500倍)喷1~2次。

2022惊蛰时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2022惊蛰时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2022惊蛰时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时节的来历及风俗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惊蛰的由来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的风俗活动1、“祭白虎”民间流传“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的小人兴波作恶,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小人”是人所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

“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

希望借由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驱赶霉运的习惯,与“打小人”的巫仪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2惊蛰农事活动和物候现象

2022惊蛰农事活动和物候现象

2022惊蛰农事活动和物候现象2022惊蛰农事活动和物候现象惊蛰的农事活动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

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

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中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惊蛰的物候现象惊蛰三候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番花信风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湿,一律收敛起轻薄的野性子,沉静贞婉起来。

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

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

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醉了。

惊蛰的相关资料农谚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雷打惊蛰前,高山顶上好种田;雨打惊蛰后,烂泥巴里也种豆”。

这些是对惊蛰日或惊蛰日前后雷响的不同气候特征予以,对当年或早或涝,或风调雨顺的气象特点有所了解。

惊蛰节气下的传统农业活动

惊蛰节气下的传统农业活动

惊蛰节气下的传统农业活动惊蛰,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在这个节气里,气温逐渐回暖,农田里的春耕活动也开始逐渐展开。

在惊蛰节气下,有许多传统的农业活动,这些活动既代表了农耕文化的传统,又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耕牛祭祀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能够进行耕田工作的牛被视为神圣的存在。

因此,在惊蛰节气里,人们常常会举行耕牛祭祀仪式,以祈求牛的健康和神圣力量的保佑。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祭祀牛精,给牛穿上红绳或红布等。

二、春耕准备惊蛰节气是农田里进行春耕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农民们开始清理农田,把去年秋天残留的庄稼秸秆和杂草清理干净。

同时,他们还会对土地进行改良,施肥、翻耕,以为新种植的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栽种作物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土壤的逐渐回暖,农民们开始在田地里栽种春季作物。

一些常见的作物包括小麦、大豆、高粱等。

栽种作物需要经过细致的计划和耐心的操作,农民们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深度种植。

四、田间管理在惊蛰节气里,田间作物的管理工作也相对繁忙。

这时,农民们需要掌握好浇水、施肥、除草等关键环节,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他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害虫和病害。

五、防风保卫惊蛰节气虽然气温回暖,但寒潮与冷空气的交替仍然可能给作物带来损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寒潮侵袭,农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防风措施。

例如,搭建遮风网、捆扎稻草等,以减少寒风对作物的影响。

六、放牧放水在田间种植作物之余,农民们还会进行一些与牲畜相关的活动。

在惊蛰节气下,一些地区会有放牛的习俗,农民们会把牛群赶到田野中吃草,以丰富它们的饲料来源。

同时,农民们还会利用节气中的降水,进行农作物的灌溉。

总结:惊蛰节气下的传统农业活动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展示了人们对农田的祈福与赞美之情。

这些活动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也反映了农民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

惊蛰节气的农事民俗与农田经验

惊蛰节气的农事民俗与农田经验

惊蛰节气的农事民俗与农田经验教案一、节气介绍1. 节气概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2. 节气特点:惊蛰意味着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开始惊醒冬眠的动物,蛰虫开始苏醒,大地开始回春。

3. 节气意义:惊蛰节气是农民朋友们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也是了解农田经验和农事民俗的好时机。

二、农事民俗1. 祭祀雷神:在惊蛰节气,人们会祭祀雷神,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他们会在田间地头举行祭祀仪式,燃放鞭炮,击鼓祈福。

2. 求雨祈福:在惊蛰节气,人们会祈求来年的雨水充足,为此,他们会在田间地头举行祈雨仪式,祈求来年的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3. 撒豆子驱邪:在惊蛰节气,人们会撒豆子来驱邪,这一民俗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信撒豆子可以驱走恶魔和疫病,保护人们的健康。

三、农田经验1. 播种时机:惊蛰节气是春季播种的重要时期,适合播种早熟作物,如小麦、大豆、蔬菜等。

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芽。

2. 防治病虫害:惊蛰节气后,气温回升,病虫害开始活跃。

农民朋友们应加强田间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作物的生长。

3. 施肥措施:惊蛰节气是施肥的关键时期,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肥料进行施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活动设计1. 观察天气:让学生观察惊蛰节气的天气变化,了解气温、降雨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 制作祭祀物品:让学生制作祭祀雷神的物品,如纸鞭、纸雷等,了解农田民俗的传统文化。

3. 种植实验:让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观察不同播种时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4. 农田参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田进行参观,了解农民朋友们的农田经验和农事民俗,增加对农业的了解和尊重。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惊蛰节气的农事民俗和农田经验,培养了对农业的尊重和理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田的变化,传承和发扬农事民俗,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2惊蛰的风俗

2022惊蛰的风俗

2022惊蛰的风俗(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阴历二月五日前后,斗指丁为惊蛰,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黄经345°开始。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惊蛰的风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惊蛰的风俗1、祭白虎化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

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驱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祭雷神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惊蛰吃梨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

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惊蛰节气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习俗及农事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惊蛰节气的习俗
1、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也有说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2、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惊蛰民间习俗,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
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祭白虎
古人以白虎为兽中之王,能够驱邪,驱百害,每年惊蛰日拜祭白虎,驱百虫,免受虫害。

同时,在十二生肖当中,有其中的生肖,会犯白虎煞和天狗煞。

后逐渐演变成犯白虎煞和天狗煞的生肖,或觉得运气不顺,犯小人的人就会在惊蛰日,祭拜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逐,驱除小人与病害。

所谓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然后可以打它。

4、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

”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

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5、客家人炒虫
惊蛰日驱虫、除虫、吃虫的习俗,起源非常古老,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与客家“炒虫”类似的传统。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

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

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

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

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惊蛰的农事活动
东北地区:全面开展耙压整地工作,秋翻地碎土耙压耢地,顶浆塌垄,春趟沟,秋挑茬地春合垄。

山坡地和不宜保墒地顶凌播种谷子、春小麦、大麦和油菜。

起粪、送粪和拍坷垃。

山林防火。

华南地区:“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解冻后抓紧耙地,多蓄水分。

冬小麦普遍返青,追肥、浇水。

早春作物播种,山药育苗。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西北地区:“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歇”。

春麦播种,春玉米耙耱保墒。

冬麦田防禽畜为害。

西南地区:夏收作物追施穗肥,加强薅锄,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

南部和北部河谷播第一批双季早稻,其余地区播早玉米。

甘薯育苗。

抓紧翻犁板田板土、整理秧田、积肥造肥、处理种子等工作。

华中地区:麦田肥水管理,看苗追拔节肥、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水。

中耕除草壅根,防治病虫害。

甘薯温床育苗。

准备早稻育秧,春马铃薯切块催芽。

油菜叶面追肥,防治病虫蔓延。

棉田整地进粪。

幼龄茶园定型修剪,成年茶园轻修剪,防治虫害。

继续植树造林。

加强畜禽防疫。

华南地区:继续播早稻,培育壮秧,整理本田。

中玉米播种,间苗、定苗。

早玉米中耕、培土、迫肥。

小麦收割。

早黄豆播种,种春植蔗,春植蔗收获,处理宿根,秋植蔗中耕追肥。

华北地区:“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惊蛰饮食起居
1.饮食宜清淡
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

2.多吃梨润肺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春天
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3.少食脂肪类食物
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4.均衡饮食
要保证营养的平衡和充足,在科学角度上建议:人们应该摄入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的食物,还要保证高蛋白的摄入,研究表明这些食物会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5.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也是大脑的一种自我调节。

要保持作息时间规律。

睡前用热水泡脚,缓解一下一天的疲劳,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6.适当运动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人们需要多多散步。

散步不拘于形式,不要太快,顺其自然,不疲劳就好。

多进行户外活动,例如出门晨跑,让自己多接触阳光,融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