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共9篇)(原创,侵权必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最新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共9篇)(原创,侵权必究)

最新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共9篇)(原创,侵权必究)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班级姓名一.《三峡》一.课文内容分析1.文学常识《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写作特色本文多用四字句式,有很强的节奏感,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有参差错落之美。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整篇文章情景交融、言简意赅。

3.文章主旨通过三峡形和图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4.对比迁移与《与朱元思书》对比,对比角度如下:从表达情感方面:《三峡》一文中透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与朱元思书》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

二.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三.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四.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六.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七.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第一篇:弦歌不辍这篇文章讲述了琴师师傅教导学生弹奏琴时,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心态。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弦歌不辍:指琴声连绵不断,不间断。

- 燃烧:指弹琴时用力、投入地演奏。

- 逍遥自在:指不受琴弦,也不受自己意念的束缚,灵活自如地演奏。

第二篇:观沧海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大海,感悟到生命短暂的道理。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沧海:指辽阔的大海。

- 依旧:指尽管现在距离小时已经很长,但事物状态并没有改变。

- 叹息:指因感慨而叹息。

第三篇:游山西村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历山水自然风光,欣赏乡村人民生活的情景。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悠然:指悠闲自得、自在。

- 远岫千山皆白雪:指遥远的山岭都被洁白的雪覆盖着。

- 喜闻:指听到好的消息而感到高兴。

第四篇:浪淘沙·北戴河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居庸关到北戴河的旅程,展示了作者通过游历认识世界的过程。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寻幽径:指寻找幽静的小路。

- 几度梅花扑鼻香:指几多次看到美丽的梅花,如同散发出香气一般。

- 世外桃源:指没有经历过现代化改革的美好乡村。

第五篇:出塞这篇文章描写了汉武帝出兵北方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军事与外交策略的强大。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狭路:指狭窄的道路。

- 烽火:指战争中点燃的火光。

- 大漠孤烟直:指在广阔的沙漠上升起的孤独烟柱。

第六篇:夜泊牛渚怀古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饱经风霜的历史古迹,使作者产生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牛渚:指长江南岸的一个渚。

- 星桥寂灭,石马骈阗:指历史遗存的宏伟景象。

- 扁舟:指小船。

第七篇:咏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对家养鹅的喜爱之情,使人产生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独立:指独自生活、自立自强。

- 眉毛鬓角:指鹅的特点之一是眉毛和鬓角很长。

- 三两下:指鹅的走路方式。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解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 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古今异义】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跟“歪、偏”相对。

【一词多义】1.居安居.而天下熄(居住)居天下之广居.(住宅)2.之(1)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女子之嫁也,母命之.(代词,代指女子)(3)往送之.门(动词,到……去)(4)妾妇之.道也(助词,相当于“的”)3.得(1)得.志,与民由之(实现)(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词类活用】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用,行冠礼)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移、屈,这里都是使动用法,使迷惑(惑乱),使动摇(改变),使屈服。

)【特殊句式】判断句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2.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古义:用这些办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之文言文,以供参考:1. 《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唐贤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八年级上期文言文知识汇总

八年级上期文言文知识汇总
石青糁之
《核舟记》
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名词作动词
居右者椎髻仰面
《核舟记》
名词作形容词
其色墨
《核舟记》
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形容词作名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
形容词作名词
造化钟神秀
《望岳》
意动用法
一览众山小
《望岳》
使动用法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归来见天子《木兰诗》
室中更无人《石壕吏》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a. 渔人甚异之: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水陆草木之花: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无丝竹之乱耳:
b. 寻病终:
b. 八分有奇:

a. 高可二黍许: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 珠可历历数也:
b. 盖大苏泛赤壁云:

a.复前行:

a. 是故谋闭而不兴:
b. 大道之行也:
b. 故外户而不闭:

a. 计其长曾不盈寸:

a. 老妪力虽衰:
b. 荡胸生曾云:
b. 虽乘奔御风:

a.自三峡七百里中:

a. 沿溯阻绝:
因为
《核舟记》
罔不因势象形
指一种动物
《核舟记》
佛印居右
居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共9篇)(原创,侵权必究)部编版八上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班级姓名一.《三峡》一.课文内容分析1.文学常识《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写作特色本文多用四字句式,有很强的节奏感,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有参差错落之美。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整篇文章情景交融、言简意赅。

3.文章主旨通过三峡形和图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4.对比迁移与《与朱元思书》对比,对比角度如下:从表达情感方面:《三峡》一文中透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与朱元思书》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

二.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三.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四.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六.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七.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一.课文内容分析1.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写作特色骈散结合,即有整齐之美,又富有变化。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文章意境美体现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3.文章主旨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二.重点字词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颓:坠落)4.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5.实是欲界..(欲界: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三.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四.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五.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六.重点语句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文内容分析1.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2.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幽静宁静的艺木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写作特色①叙事简洁。

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时,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有了不少笔墨,使文章结构显得更紧凑。

②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本文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结尾更是用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心情。

③层次分明。

文章虽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

④行文自然。

按照“所想一一所为一所见一一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4.对比迁移①与《爱莲说》进行对比,对比角度如下:从表现手法方面:《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②与《小石潭记》进行对比,对比角度如下:从表达情感方面:《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小石源记》抒发了柳宗元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忧伤凄苦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4.相与..(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步于中庭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水中藻.、荇.交横(藻、荇:均为水生植物)7.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语气词,罢了)三.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窗今义:住户、人家2.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四.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五.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六.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一.课文内容分析1.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文章主旨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抒发作者厌弃世俗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写作特色①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

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

②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③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2.从.流飘荡(从:跟、随)3.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4.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5.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9.争高直指..(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10.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11.泠泠..作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嘤嘤:鸟鸣声)13.蝉则千.转不穷(千:表示多)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平息名利之心)1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交映:互相掩映)三.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四.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2.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3.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4.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五.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2.任意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3.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4.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六.一词多义1.绝①天下独绝.(绝妙)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七.重点句子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