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分类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雷电是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云层与大地之间产生的猛烈闪电并伴随巨大响声的放电现象。
一、雷电的种类1、按雷电的危害方式分类1)直击雷(1)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地面突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发生激烈放电并显现闪电和雷鸣的现象。
(2)直击雷的放电过程每一次放电过程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是雷云向大地进展的不太光亮的一种放电,当先导放电接近大地时,立刻发生从大地向雷云进展的极光亮的主放电。
主放电有微弱余光。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
平均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最多能显现几十个冲击。
第一个冲击的先导放电是阶段形先导放电,第二个冲击以后的先导放电是箭形先导放电。
阶段形先导放电的时间为5~20ms,箭形先导放电的时间约为1ms,主放电时间不超过0.5~0.1ms,余光延续时间为30~50ms。
2)感应雷感应雷也称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
(1)静电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雷云接近地面时,使邻近的金属设施特别是较长的金属设施(如架空线路)上,感应产生与雷云相反的大量束缚电荷。
在雷云对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这些金属设施上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形成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电压的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往往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电击、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危害。
(2)电磁感应雷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四周空间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引起的。
这种强磁场能使四周的金属导体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电磁感应雷会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或者使四周的金属构件感应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
3)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指雷击在架空线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快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由于空气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弧放电现象,具有强烈的能量和致命的威力。
雷电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十分巨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分类及防御概述。
一、雷电分类1. 云间放电云间放电是指云与云之间发生的电荷平衡现象。
云层内的水滴或冰晶在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由于摩擦而释放出电荷,在云层上方或下方形成电场,产生电势差。
当电势差超过某个限制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2. 地面放电地面放电是指在大气电场作用下,地面附近物体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当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大气的电荷量不平衡时,就会产生电荷流动,形成电场。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1. 避免露天活动在雷电天气中,避免在露天活动或者高海拔山区等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活动,切勿在广场等空旷的地方停留。
2. 安全躲避当遇到雷暴天气时,要尽快躲避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雷击。
在室外时,不要躲在树下、电线杆下、高楼上、开放式建筑物中等遭受雷击风险高的地方,要尽量躲到建筑物的内室或者遮蔽物下。
3. 建筑物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包括安装避雷针以及接地装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到抗雷电能力。
避雷针的作用是将建筑物顶部的雷电引入地下,并在接地处通过接地装置释放。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管道也需要通入地下接地系统,形成有效接地。
4. 保护电器在雷暴天气中,要将重要的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断电,并将其从电源中拔掉。
对于一些不能断电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应该使用防雷保护器或者UPS等设备来保护它们。
总之,雷电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雷电的种类-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感应雷
简介
感应雷[1]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分类
(1)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它将产生很高的电位。 (2)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雷电感应引起的电磁能量若不及时泄入地下,可能产生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或造成触电事故。
编辑本段描述
一种情况
感应雷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
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状闪电的实况,描述了暴雷运行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乃至几百KA,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us到几百us)就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防避直击雷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称为直击雷。[1]直击雷的放电过程如图。 雷电直接击在受害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对设施或设备造成破坏和人畜造成伤害。 直击雷的放电过程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大气中发生的电离现象所引起的。
雷电不仅在自然界中有很大的威力,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雷电进行分类和防御研究至关重要。
一、雷电分类根据雷电的形成、传输和破坏方式,雷电可以分为云对地闪电、云间闪电和地面闪电。
1. 云对地闪电:云对地闪电是最常见的一种闪电,它发生在云和地面之间,是由于云内部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云对地闪电可以分为正闪和负闪两种。
正闪是指云底部带正电的区域与地面之间发生放电,而负闪则是云底部带负电的区域与地面之间发生放电。
2. 云间闪电:云间闪电发生在两个云之间,它是由于两个云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云间闪电的形式有云闪和云地闪。
3. 地面闪电:地面闪电是指云和地面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闪电。
它是通过云闪和地闪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雷电防御概述由于雷电的威力巨大,并且在某些地区雷电的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对雷电进行有效的防御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雷电防御措施概述:1. 雷电监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雷电活动的设备。
它通常由雷电探测器、数据记录仪和分析软件等组成。
雷电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
2. 雷电防护设施: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免受雷电侵害,需要建立雷电防护设施。
雷电防护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
这些设施可以将雷电引入地下或远离人们和财产,降低雷电对人们和财产的风险。
3. 预防措施:除了建设雷电防护设施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雷电的危害。
人们在雷雨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在露天活动,在室外时不要站在高地,也不要站在孤立的高大物体旁边,以免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4. 消防设备:由于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防御雷电时,还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消防设备。
这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和报警系统等。
及时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引起的火灾风险。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现象,它可以对人类和物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数千人被雷击,其中一些人会因此失去生命。
因此,了解雷电分类和如何防范雷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雷电分类和防御措施。
根据雷电产生的位置和环境,雷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雷云地闪雷:这种雷电是由云层产生的,常常发生在山区或者高地。
当云层内部电荷不平衡时,会引发闪电,这种雷电会从云层直接击中地面。
2. 云间闪电:这种雷电是由云层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引起的。
通常发生在云团间和云层间之间。
这种雷电对人类和物体的危害比较小。
3. 地面放电:这种雷电通常在雨后的晴天发生。
当地面湿度较高时,会形成一些小型电荷,如果有足够的电荷积累,就会引发雷电。
防御措施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御雷电的措施:1. 在闪电前保持警惕。
如果您正在户外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形态来预估雷暴的形成。
如果天空开始产生雷暴,最好尽快回到室内。
不要在露天场所避雨,因为这可能加重雷击的危险。
2. 避免与地面接触。
如果您在户外,最好找到一些安全的地方躲避。
不要趴在地上或者接触任何金属,因为这些都可能让您更容易受到雷击。
如果不能找到避雷安全的地方,那么就跳到附近的河流或者湖泊中。
这会让你避开雷电,因为水是一种良好的导体。
3. 保持远离金属物体。
金属物品很容易引起雷电,所以最好不要靠近金属物品。
比如,在游泳池边或者球场上,不要接触金属门或者围栏。
如果您开车,那么最好将车停在室内或者停车场。
4. 保持室内不漏电。
在室内,要确保所有的电线和电器都是安全的。
如果您已经收到了闪电警报,那么您应该在电器和电线中断器上关掉所有的电源。
总之,了解雷电分类和如何正确防范雷电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帮助我们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害,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关心的人们。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能量高、破坏力强的天气现象,它的发生对人类和设备都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御雷电,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分类以及防御方法。
一、雷电的分类1.地闪雷电:地闪雷电是指闪电在云层和地面之间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雷电主要发生在雷暴云团和地面之间,约占所有闪电的70%以上。
地闪雷电是最常见的一种闪电形式,其伴随的声音为雷声,是由闪电造成空气振动的结果。
2.云闪雷电:云闪雷电是指云中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雷电主要发生在云层内部,通常是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相互放电。
它的特点是闪电出现在云团内部或者云与云之间,闪电路径地面没有表现出来,因此云闪雷电也被称为“霹雳”。
3.冰雹雷电:冰雹雷电是指在冰雹暴中,当冰雹与积电荷的云和地面之间相对运动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雷电的伴随声为冰雹撞击地面或物体的声音,其声音比普通的雷声要轻微。
二、雷电的防御1.建立防雷设施:在需要防雷的建筑物或场所上,应建立符合标准的防雷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接地系统、避雷针、引下线、避雷网等。
这些设施能够将闪电引向地下,减缓电流的流动,从而保护建筑物或场所不受雷电伤害。
2.预测和监测雷电:通过雷电预测和监测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预测雷电的发生和强度,提前进行防御措施。
目前的雷电监测系统包括雷电探测器、雷电观测站等,这些设施能够实时监测雷电,提高雷电防御的准确性和效果。
3.制定雷电应急预案:在建立完善的防雷设施和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雷电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设备关停、断电断网等方案,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之,雷电的分类和防御措施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雷电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公众在雷电防御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雷电的分类

雷电的分类我们根据生活常识和结合有关资料,发现雷的种类主要有四种: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
1)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的。
这雷击的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迹。
2)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的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
3)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
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
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
4)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三、雷电的危害: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1、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五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击危害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我们在前面的雷电的分类中已经介绍过了。
由于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所以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3)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由于空气中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雷电会在云与地面之间产生放电现象,释放出极高能量的光和声。
雷电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观效果,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危险。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研究和防御雷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雷电的分类主要有五种,分别是普通云地闪、云空闪、云云闪、弥散放电和云地不接触放电。
普通云地闪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雷电事件的90%以上。
这种类型的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的离地放电。
防御雷电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破坏。
一般来说,雷电防护可以从预防、传导和吸收等方面进行,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防御概述。
预防:雷电防护的第一步是预防雷电的发生。
通过研究天气变化和天气数据,可以提前预测出潜在的雷电活动,并及时采取措施。
在雷暴将来临前,可以及时通知人们避开露天场所,远离高耸的物体,进入离较大建筑物,以减少雷电对人们的威胁。
传导:雷电是一种释放极高能量的电流,如果该电流不能良好传导,就会对设备和人们造成危害。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电流通过设备传导进入建筑物或者其他设备,需要合理布设导体。
这样,雷电的电流就可以通过这些导体传导到地面,从而减少对设备的伤害。
吸收:另一种防御雷电的方法是使用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导电材料制成的器件,可以吸引雷电的电流,使其通过针尖进入地下,并防止电流进入建筑物或设备。
在一些重要设备和高层建筑物上,通常会安装避雷针,用来吸引雷电,保护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雷电防御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气象环境和设备特性等因素。
地下设备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电阻和接地系统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害。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安装合适的避雷针和接地系统,防止雷电从天线进入建筑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措施。
雷电分类及防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预防、传导和吸收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对人们和设备的威胁。
雷电防御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以应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下的雷电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的分类
雷电可分为自然界的雷电和人工制造的雷电。
自然界中的雷电是由带负电荷的云团与带正电荷的云团互相碰撞,两个云团间产生的强烈放电现象。
天上的云是因为地面温度不均匀,导致积雨云的上升气流,因重力而垂直掉下所形成。
这样的情况,会使地面的空气发生强烈对流,就像刀刃般锋利的强风,将两片平行的云层给分开。
当其中一片云的上升气流,受到较强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时,会被迫抬升,而另一边的下沉气流,则会向地表降落,从而形成激烈的对流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强烈的放电现象,我们称之为“闪电”。
自然界
中的雷电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10千米的高空,这个高度也是形成闪
电最适合的环境。
人工制造的雷电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雷电,通常指打雷和闪电。
当空气发生剧烈摩擦时,由于迅速膨胀的冷空气突然遇到比它体积小的热空气,就会发生猛烈的爆炸,产生出巨大的声响。
这种因空气突然剧烈膨胀而引起的放电现象,我们叫做“打雷”。
如
果在雷雨云内部或附近有大量正在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云就会放电,产生强光和巨响。
由于雷电的破坏性极大,容易造成灾害,因此古代人民就用燃烧的烟和撑起的伞来扑灭雷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知道了用火也能够熄灭雷电,于是人们在旷野点燃枯枝败叶、干草等物,发出火光和浓烟,这些都可以作为引火之物。
除此之外,在旷野中高举金属器物,也可以引雷击物,这就是古人常说的避雷的方法。
在大气中产生闪电时空气很快变冷、变热,使空气密度急剧增大,
同时产生大量的带电微粒,称为雷雨云的冷却凝结核。
这些微粒中,有的能与雨滴结合起来,变成冰晶或雪花降落下来;有的还能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尘埃,在它们上面凝聚起来,形成团块状,同样也会落到地面,变成土壤、灰尘或细小的矿物质。
在对流云里,这种凝结核更多,形成冰雹、雪、霰等。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里便含有很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成了云中的正负电中心。
如果两个中心正好处在同一条等势线上,那么,因为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异,将会有一部分电荷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最后使得两个中心点连接起来。
这样,它们之间就相当于连了一条电路,电流就会沿着这条电路从一点流向另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