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种类

合集下载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几种史观

几种史观

• 【以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为例,要求学生用不同 以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为例, 的史观来解释。 的史观来解释。】 • 从革命史观 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 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 记; • 从现代化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 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 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 从整体史观 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 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 从文明史观 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 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 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 “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 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 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 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 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 问题: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 问题 影响 • 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 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 • 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 前提; • 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 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 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哪些是影响了世界进程: 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哪些是影响了世界进程: •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五大历史史观是最为重要和广泛接受的。

本文将介绍五大历史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人文史观、传统史观和后殖民史观。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经历各种变革和发展后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这一观点最早由达尔文提出,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进化史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将历史看作一种逐步演化的现象。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人文史观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构成的。

人文史观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结果。

四、传统史观传统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将历史看作是一系列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延续。

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宏观结构和制度变迁,认为传统的经验和智慧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后殖民史观后殖民史观是在殖民地独立后出现的一种观点,强调历史中的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关系。

后殖民史观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剥削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强调被殖民地主体性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五大历史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解读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影响因素。

进化史观关注历史的演化过程,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传承性和宏观结构,后殖民史观关注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关系。

这五大历史史观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史史观,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
现代文明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在1500年前,世界传统的四大文明以及介乎其间、散布于亚、非、美等大洲的一些边缘文明,基本上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状态,而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而从积极奉行重商主义的欧洲发现了美洲并打通了全世界的商道之后,这一平等格局就开始突破,欧洲文明逐渐获得压倒其它诸文明的优势。
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
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五种史观

五种史观

(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 ,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 “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 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布鲁尼(1369~1444年)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 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 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占有更多的史料,正确地甄别史料的真 伪则能获得较高史学成果,否则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唐代史学理论家刘 知几所说的“史才、史学、史识”一个也不能少。 4.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是不可能突破的,就像我们生活在当下21 世纪,我们既不能复古,也不可能回到19世纪,或是超前进入22世纪;同 时,一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时代环境,推动着历史的进程。评价历史人物一 定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而不能以现在环境下的所思所想过分地苛 责古人。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 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 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012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课件 :高效提分区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 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 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 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范 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等五种新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 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4、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生态史观
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梅氏试图将世界划分为两类地区,然后从生态条件的差异解释其文明发展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实际上,就其基本观点来看,只是传统的地理环境学说的继续,有着明显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六)英雄史观
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

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社会史观
(七)社会历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以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历史上社会历史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整个哲学世界观的倾向和实质。

(八)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就是从现实革命斗
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
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
达形式,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唯心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

与“唯物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

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

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十)唯物史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