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方山旅游资源与开发课内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江宁旅游调研报告

江宁旅游调研报告

江宁旅游调研报告江宁位于南京市东部,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是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同时也是江苏省的省辖区之一。

江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江宁旅游资源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撰写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历史文化遗产江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游客参观。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代瞻园,瞻园是古代宫苑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是江宁的文化名片之一。

此外,江宁还有玄武湖公园、秦淮河等一系列景点,让人们领略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自然风光江宁地处金陵平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江宁湖泊资源丰富,拥有江宁区最大的河湖之一——燕子矶水库,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是旅游观赏和垂钓的好去处。

此外,江宁还有许多公园和森林,如白马公园和枫蓝湖公园等,供人们休闲游玩。

三、特色文化活动江宁的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能够提供给游客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江宁扬剧,扬剧是江苏地方戏曲中的一种,江宁扬剧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瞩目。

此外,江宁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庙会活动,如元宵灯会和民俗文化节等,给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四、交通便利性江宁的交通便利性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因素。

江宁区内有多个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行,使得江宁与南京市区和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非常方便。

此外,江宁还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游客可以通过地铁、公交等多种方式到达各个景点。

综上所述,江宁作为南京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更好地发展江宁的旅游业,需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加强旅游品质提升,不断开展各类旅游活动,提升江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将有助于推动江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旅游景区实习报告

旅游景区实习报告

旅游景区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有幸在旅游景区名称进行了为期X个月的实习。

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作模式,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一、实习单位概述旅游景区名称是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山峦起伏、溪流潺潺,还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景区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厅、住宿设施等,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同时,景区还有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人员,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游客的安全。

二、实习岗位及工作职责我在景区的实习岗位是游客服务中心的接待员。

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1、游客接待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前台,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游客,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关于景区的景点、路线、门票、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2、售票工作熟练掌握景区门票的种类和价格,准确无误地为游客办理购票手续,并确保收款的准确和安全。

3、投诉处理耐心倾听游客的投诉和意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以确保游客能够满意而归。

4、信息整理收集和整理游客的反馈信息,为景区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实际工作,我对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为游客规划游览路线时,我需要考虑到景区的景点分布、游客的时间和体力等因素,这让我对景区的布局和资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沟通能力的锻炼每天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游客打交道,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

我学会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游客的问题,也学会了如何在面对情绪激动的游客时保持冷静和耐心,有效地解决问题。

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景区的正常运转。

江宁方山旅游资源与开发课内实践报告

江宁方山旅游资源与开发课内实践报告

江宁方山旅游资源与开发课内实践报告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实践报告【摘要】为了解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我们小组对方山风景区进行了调查,以下从方山风景区的开发现状、资源种类及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方山风景区、资源特征、现状评价及建议一、南京江宁方山简介方山景区位于江宁大学城西南方向,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54分,东经113度52分。

北有江宁区主干道天元路、北京至福州的104国道、地铁二号线;东有宁杭高速公路;西有南京二环、机场高速;东山3路公交线通达方山风景旅游区。

借助便捷的交通,方山处于南京市区各地、扬州、皖南、苏南和浙北各市县、上海等众多城市“二日游”车程范围之内。

方山风景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

外秦淮河环绕方山脚下,天印湖静卧山之北。

山体植被繁茂,植被覆盖面极高,除大面积茶树外,另有榆树、栗树等。

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山顶平坦,故名方山。

又因四角方正,犹如从天而降的一枚玉印,又称天印山。

在清代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方山虽不高,但由于位于平原之上,仍不失巍峨挺拔。

周围较低的部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统洞玄观组砂砾层,形成缓坡。

在洞玄观组之上复盖着上第三系上新统的方山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

山体石质多为第三纪杏仁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山体基部坡度较缓,上部悬崖壁立,四周受雨水冲刷而沟壑纵横。

方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0C,年平均降水1012 mm,全年光照时数2148小时,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24天。

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温度2.30C,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90C。

7月为雨量最多月,月雨量183.8mm,4-5月有桃花水,6月下旬-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9月常有台风影响,多秋雨。

方山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山地貌区。

这座500万年前喷发的死火山,留下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

从三千年前泰伯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至今仍有定林寺塔、洞玄观、孙权点将台、王僧辩墓等一百多处遗迹或民俗传说,与山脚蜿蜒流过的九曲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迷人风景。

景区资源实训报告

景区资源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推动旅游业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景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高自身对景区资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某景区资源实训,现将实训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景区资源调查在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对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该景区位于某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 景区资源评价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景区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自然资源:景区拥有独特的地质构造、植被覆盖、水体景观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2)人文资源:景区周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3)旅游资源组合:景区内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组合,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

3. 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与景区管理人员交流,了解到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2)景区产品开发:景区已开发出多个旅游产品,如观光游览、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景区管理:景区实行科学化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景区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景区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景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3)景区品牌影响力不足,知名度有待提高。

三、实训心得1. 景区资源调查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景区资源调查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景区资源,才能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提高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2. 景区资源评价方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景区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评价景区资源,为景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方山调研报告

南京方山调研报告

南京方山调研报告南京方山调研报告一、引言南京方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的山岳遗址。

方山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方山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方山的文化遗产。

二、历史背景方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山上有一座刘备的陵墓,后来成为南京六朝时期建筑的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山逐渐演变为一座独特而庄严的建筑群,成为了明清时代南京城的象征之一。

方山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因为山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是南京城内唯一一个旅游胜地。

三、文化价值1. 建筑风格方山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建筑结构精巧而巍峨。

方山上的建筑群体通常由主殿、东厢房、西厢房和后花园等部分组成,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宗教文化方山是南京地区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方山寺。

方山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源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佛教活动。

方山寺还保留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包括佛教经典、佛像和文化器物。

3. 历史意义方山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和沧桑变迁,其历史意义不可忽视。

在明清时期,方山曾是皇家的禅寺和雅集之地,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习艺。

方山还是南京城六朝时期建筑的遗址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智慧。

四、保护与传承1. 宣传推广方山是南京市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方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大众对方山的认知和关注度。

2. 加强管理和保护方山处于开放的风景区内,为了保护方山的建筑和文物,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可以增加监控设施,增强保安力量,并制定相关规定,限制游客的不当行为。

3. 传承文化遗产方山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将这些遗产传承给后代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传承方山的建筑和文化艺术。

方山调研报告

方山调研报告

方山调研报告方山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方山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吕梁市,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方山一直以来都是吸引游客和自然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方山的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开发情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实地观察:我们深入方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方山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动植物种类;2. 问卷调查: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方山的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方山旅游开发的看法和需求;3. 采访调查:我们采访了当地政府官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了解方山的保护与开发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方山地处山西省偏西北地区,主要由花岗质层和页岩构成。

方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多雨。

方山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草原和林区,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2. 旅游开发情况:方山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发了一些游览线路和设施,但整体开发建设仍有待加强。

方山的风光秀丽,景区内有许多观光点和步行道,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景;3. 居民生活状况: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养殖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方山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四、调研分析1. 旅游开发的机会与挑战:方山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其原始风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方山旅游开发的主要机遇。

然而,方山的旅游开发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等;2.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方山自然保护区需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同时,适度的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调研建议1. 提升旅游设施:方山自然保护区需要增加停车场、厕所和休息场所等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2.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3. 加强宣传推广:方山自然保护区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4. 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方山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皮划艇、徒步线路和生态农场等,丰富游客的游览选择。

方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方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方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与背景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园区和方山园区,总面积约为38.4平方公里。

汤山园区和方山园区是江宁汤山方山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以汤山猿人洞、地质剖面、温泉、新近纪火山为主题,是一个集地质遗迹、地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江宁汤山方山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了解方山地质地貌特征、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性和产状等,掌握火山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阶段,我们对方山地质公园的地质地貌背景进行了初步了解。

通过观察和研究地质公园的地质剖面,我们了解了方山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方山火山地貌主要经历了两次火山喷发,第一次喷发形成了致密橄榄玄武岩和气孔状玄武岩,第二次喷发形成了玄武质集块岩及细粒橄榄玄武岩。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晚期粗玄岩和玄武岩沿火山通道或原生裂隙侵入形成的地貌特征。

2. 实习第二阶段,我们对方山地质公园的火山岩岩石类型、岩性和产状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

通过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我们识别出了方山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类型,包括致密橄榄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玄武质集块岩、细粒橄榄玄武岩等。

同时,我们还对方山火山岩的岩性和产状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3. 实习第三阶段,我们对方山地质公园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沿着六合方山南坡至北坡及桂子山采石场进行了观测,观察了方山火山地貌的特征,了解了组成方山火山岩的各种岩石类型、岩性、产状等。

此外,我们还对方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火山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方山地质地貌特征、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性和产状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火山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所学的自然地理学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南京方山地质公园实习报告

南京方山地质公园实习报告

南京方山地质公园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地质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南京方山地质公园作为南京市的一颗明珠,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方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XX年XX月参加了南京方山地质公园的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地质公园的地质地貌特征,了解其形成演化过程;2. 调查方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评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3. 分析方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探讨其旅游开发潜力;4. 提出方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地质地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方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形态等特征;(2)生态环境调查:对方山地质公园的植被、动物、水资源、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分析;(3)旅游资源调查:收集方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信息,包括景观、文化、休闲设施等;(4)保护与开发建议:结合实习成果,对方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实习方法(1)现场考察:实地参观方山地质公园,观察地质地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2)访谈调研:采访当地居民、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了解对方山地质公园的认知和期望;(3)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文件,整理方山地质公园的历史、文化、政策背景;(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方山地质公园的实习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地质地貌特征南京方山地质公园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宁镇山脉,是一座古老的火山遗址。

公园内地质地貌类型丰富,有火山喷发口、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等。

火山喷发口位于方山山顶,形态保存完好,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分布于方山山体,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纹理。

此外,方山地质公园还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实践报告【摘要】为了解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我们小组对方山风景区进行了调查,以下从方山风景区的开发现状、资源种类及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方山风景区、资源特征、现状评价及建议一、南京江宁方山简介方山景区位于江宁大学城西南方向,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54分,东经113度52分。

北有江宁区主干道天元路、北京至福州的104国道、地铁二号线;东有宁杭高速公路;西有南京二环、机场高速;东山3路公交线通达方山风景旅游区。

借助便捷的交通,方山处于南京市区各地、扬州、皖南、苏南和浙北各市县、上海等众多城市“二日游”车程范围之内。

方山风景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209米。

外秦淮河环绕方山脚下,天印湖静卧山之北。

山体植被繁茂,植被覆盖面极高,除大面积茶树外,另有榆树、栗树等。

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山顶平坦,故名方山。

又因四角方正,犹如从天而降的一枚玉印,又称天印山。

在清代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方山虽不高,但由于位于平原之上,仍不失巍峨挺拔。

周围较低的部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统洞玄观组砂砾层,形成缓坡。

在洞玄观组之上复盖着上第三系上新统的方山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

山体石质多为第三纪杏仁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山体基部坡度较缓,上部悬崖壁立,四周受雨水冲刷而沟壑纵横。

方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0C,年平均降水1012 mm,全年光照时数2148小时,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24天。

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温度2.30C,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90C。

7月为雨量最多月,月雨量183.8mm,4-5月有桃花水,6月下旬-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9月常有台风影响,多秋雨。

方山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山地貌区。

这座500万年前喷发的死火山,留下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

从三千年前泰伯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至今仍有定林寺塔、洞玄观、孙权点将台、王僧辩墓等一百多处遗迹或民俗传说,与山脚蜿蜒流过的九曲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迷人风景。

方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历经两年时间,2008年年底定稿后正式对外招商,吸引外资进行景点开发、遗迹修复、园林设计以及少量高档房地产点缀。

在方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确立了以文化为底蕴的开发模式。

具有1200年历史的定林寺已全面启动修复建设,有1800多年历史的洞玄观也将由江苏省道教协会恢复重建。

方山茶艺馆、观景台、地质公园等配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之中。

不久的将来,方山风景区将打造成为集六朝文化为底蕴、火山地质为载体、定林古刹为依托、方山紫雾茶园风光为特色、“茶产业”与“茶文化”为支撑、绿化人文景观为形式的休闲旅游福地和参禅礼佛、修心养身、风景宜人的精神家园。

二、方山内旅游资源介绍➢(一)火山地质地貌1、火山口火山口、玄武岩墙方山因五百万年前的火山活动而形成,周围的岩石石质多为第三纪杏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在方山的众多地段特别是山顶,有大量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方山与周边其它山地的最主要区别。

方山火山是典型的火山锥状。

方山为方形平顶山,大约海拔100米以下的山坡, 为白垩系赤山组砂岩和中新统洞玄观组砂岩、砂砾岩, 它们是方山火山锥的基底。

其上为方山火山锥, 出露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方山火山锥由下方山玄武岩、上方山玄武岩,以及介于其间的火山砂岩和包括在上方山玄武岩系中辉绿岩岩颈和玄武岩岩墙等构成。

下方山玄武岩仅见于方山东南部,底部为集块岩和角砾岩,火山砂岩环山分布,以山的南坡和西北坡冲沟内出露最好,山的西坡由于植被覆盖,未见露头。

厚度不均匀,主要组分是石英和石英岩碎屑,含大量下方山玄武岩碎块。

火山砂岩代表下方山玄武岩喷发后, 火山作用间歇期形成的, 由陆源火山岩碎屑参与的河、湖相沉积, 是上、下方山玄武岩之间不稳定的沉积夹层。

上方山玄武岩是方山火山锥的主体, 由火山碎屑锥和复式岩被两部分构成。

火山碎屑锥主要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构成, 夹杂一部分成层性较好的层状玄武质凝灰岩。

从变化看, 火山碎屑堆形如“馒头状”,耸立于下方山玄武岩和火山砂岩之上, 代表上方山玄武岩火山作用早期猛烈爆发的产物。

【南京方山火山喷发历史】【南京方山火山喷发阶段示意图】据地质部门考证,约在距今300万~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时期,方山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

第一次喷发期为溢流,组成一套致密橄榄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其喷发停歇后堆积了一套含火山碎屑沉积岩。

第二次喷发期为溢流——爆炸——溢流,构成了一套玄武质集块岩及细粒橄榄玄武岩,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

除上述二次喷发期的玄武岩类岩石外,还有晚期粗玄岩、玄武岩沿火山通道或原生裂隙侵入,构成岩颈及岩墙,结束了喷发活动。

方山玄岩喷发型式是属中心喷发型,方山是位于一完整的火山口部位,可观察到在地貌上,方山是一个平缓的园形低山,周围较低部位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新统洞玄观组砂砾层。

复盖其上的有下玄武岩,含火山碎屑沉积岩、上玄武岩,这些岩石产状较平缓,倾角一般为10-15度,局部可达30度。

但它们的倾向却是变化的:北及东北坡均向南、南西倾斜,而西、西南、南及东南坡玄武岩均向北倾,构成一个向内倾斜的“向斜”构造,这是由于火山喷发晚期火山口塌陷所致。

较靠近中心的火山口部位,分布着玄武质集块岩,产状较陡,一般在30度左右,倾向与岩流方向相反,构成火山锥,中心管道部位即为粗玄岩充填。

其他为具放射状及环状裂隙,部分为玄武岩岩墙侵入充填。

在火山口周围的区域堆积了很厚的由火山岩风化而成的碎屑,使其表面形成沃土,能种植庄稼,洼地里积聚的从四周岩隙渗透下来的水流,因为岩石中、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质而形成良好矿物质水,不仅可以供农作物灌溉,还能够饮用。

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火山灰碎屑及黑色熔岩蕴涵着丰富的矿物质及营养成分,比普通土壤营养价值更高,对植物生长十分有益,火山喷发后流出的岩浆地带往往会生长出“岩浆植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方山火山口四周长满了野山栗榆树、栗树、檀树、桨王树、榉树等特有树种,成为火山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由于方山玄武岩的气孔状构造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古火山口发育了众多的放射状断裂和环状断裂, 这些断裂造成的破碎带成为地下水富集处, 方山泉水就位于这种断裂之上。

方山玄武岩矿泉水属于低钠硅酸饮用矿泉水。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它质无色、无臭、透明、口味纯正;PH值7.6左右, 属中性偏碱性水,硬度0.42德度, ,达到了硅酸饮用矿泉水的标准,水中钠离子含量较低,为低钠饮用矿泉水,对于人的身体极为有利。

2、玄武岩墙方山火山口附近还有次火山岩相——玄武岩墙,它是从地幔深处喷发的岩浆凝固而成,虽然墙厚只有几十厘米,但却深入地下达几十公里!它大多出露于火山口边缘,宽1米,长度约70米,常见为板片构造,地貌上凸出于边部围岩。

可分为隐晶质含紫色细斑状老玄武岩墙和灰色、巨斑状年轻玄武岩墙两类,都是非常珍贵的地质奇观。

➢(二)宗教、历史文化方山的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佛教、道教都有遗址;众多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齐武帝、孙权、蒋介石等都在此留下了传说故事,葛洪、谢灵运、王羲之等都在此留下仙踪。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登祖龙顶,执“驱山锋”(赶山鞭)鞭方山、碎天印、断石垄、凿秦淮、泄王气,赋予方山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东晋、宋、齐、梁、陈五朝,方山周围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

1、定林寺定林寺为黄色歇山式寺庙建筑群,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南朝宗教文化圣地、金陵名刹之一。

其前身为钟山上定林寺,由外国高僧昙摩蜜多建于钟山之阳。

方山定林寺的选址颇有讲究,它坐南朝北,与我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选址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则秦淮河的两大源流在方山脚下汇合后,向北而去,寺庙选址方山北麓,依山临水,符合风水学的建筑原理;二则方山定林寺由钟山定林寺移址而建,钟山定林寺位于钟山之阳,面南而居,方山定林寺位于方山之阴,面北而立,正好两两相对,寓意两座寺庙之间的渊源关系。

现在的地质勘测也显示,两座寺庙正好位于同一经度上,这也可算是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迹。

由于清末战争的破坏,定林寺在上世纪只剩下了几间破旧的佛殿和定林寺塔,其他的建筑都毁于战火之中了。

今天的方山定林寺占地面积500亩,现有僧人20余人,由得道高僧心融大师任住持,是南京著名的佛教圣地。

定林寺包括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等建筑组成。

2、定林寺斜塔定林寺斜塔位于方山北麓,是南宋所建上定林寺的附属建筑物,建于乾道九年(1173)。

目前为南京历史最久的楼阁式硬塔。

塔高约14.50米,底层较高,边长1.46米,直径3.45米,南北两面开门,东西两面有佛龛,其他六层则四面开门。

塔身各面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檐角就地取材用火山石(玄武岩)做梁角。

方山是一座死火山,800年前南宋古人建塔时,是建在火山滚岩上的,由于一侧的水把土逐渐冲走,塔的基础松动,造成了基岩南高北低,宝塔向北面一方侧偏。

这座砖塔倾斜度一度达到7度59分,目前纠偏后的斜度为5度35分,比萨斜塔倾斜度为4度,苏州的虎丘塔倾斜度为3.5度,纠偏后,斜度还是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堪称世界第一斜塔,有“东方比萨斜塔”的美誉。

1973年已进行维修。

这座塔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形式,高约13米,底层较高,直径为3.45米。

底层和2层内方外八角,3至7层内部均为圆筒形。

底层仅南面开门,其余6层均四面开门。

底层中央有石雕须弥座,东西北三面各有佛龛。

此塔专供佛像,不能上人。

塔身各面均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仿、斗拱。

二层以上每层围有叠涩砖出挑的短槽、平座,槽角就地采用火山石为材料做角梁,因石质松轻,易加工又耐久。

该塔造型美观,雕刻精细,独具一格,堪称珍物。

该塔是江宁六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3年,研究人员发现该塔以缓慢趋势不断下沉和倾斜,平均每月下沉0.66毫米,如果不及时进行加固,该塔很快就可能因倾斜偏离重心而倒塌。

为了“纠偏”,专家当年为斜塔量身定做了“手术”方案:手术采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一边“矫枉过正”,一边“釜底抽薪”。

抢救方案除了将塔基重新固定外,还在塔身上围了许多钢板,再用一根根钢缆从另一侧将斜塔拉住。

2009年南京市文物局又对塔身进行修缮。

塔身上的杂树和杂草全部清除。

此外,塔身上部分青砖已经风化,必须要灌浆处理,就是在松动的砖缝处灌石灰砂浆,同时把后来补缺的红砖全替换下来。

同时,在塔顶增设防水盖,防止雨水进一步侵蚀。

由于斜塔的木结构早已腐烂,因此,无法对斜塔外观进行全面修复,只能本着清除隐患、修旧如旧的原则。

3、石牌楼牌坊依水而建,只有中间的大门才可供通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