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

合集下载

新生儿的饮食需求和喂养技巧课件

新生儿的饮食需求和喂养技巧课件

02
CATALOGUE
母乳喂养技巧
母乳喂养的优势
营养全面
增强免疫力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 满足新生儿全面的营养需求。
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和抗体,能够帮助 新生儿建立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促进亲子关系
降低患病风险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 ,提高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保持水分:新生儿生病时容易脱水,因此需要确 保他们获得足够的水分。可以通过奶瓶或滴管给 予适量的水分。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新生儿生病,应该咨询医 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了解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当 的饮食和护理。
对牛奶过敏的新生儿的喂养
新生儿对牛奶过敏是一种常 见的过敏反应,需要采取特 殊的喂养措施。
母乳喂养:如果可能,母乳 喂养是最好的选择。母乳可 以帮助建立宝宝的免疫系统 ,降低过敏的风险。
补充营养: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早产儿提供额外的营养补充剂,以满足 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生病新生儿的喂养
生病的新生儿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以帮助他 们恢复健康。
温和的饮食:如果新生儿正在接受母乳喂养,母 亲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一些清淡、易于 消化的食物。如果使用配方奶,可以咨询医生或 专业人士,了解适合宝宝的配方奶类型。
避免牛奶制品:如果宝宝对 牛奶过敏,那么应该避免使 用任何含有牛奶或牛奶制品 的食品和饮料。这包括配方 奶、奶酪、黄油、冰淇淋等 。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宝宝对 牛奶过敏,应该咨询医生或 营养师的建议,了解适合宝 宝的饮食类型和营养需求。 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 指导,以确保宝宝得到足够 的营养和关注。
05
CAT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GUE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一、新生儿喂养方式1、纯母乳喂养提要:母乳是6月龄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理,含有其他动物乳类不可替代的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可更好地细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

同时,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遍布,不易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应首选纯母乳喂养婴儿。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应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8次以上。

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同时应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最好到2岁。

在4-6月龄时,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全社会应该鼓励母乳喂养,支持母乳喂养,保护母乳喂养。

提示:推荐坐着喂奶。

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

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除起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溢奶。

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按需喂奶即可获得理想的体重增长。

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的方法请参见附录3(以后我会打出来);-判断婴儿体重是否正常,请参见附录7(这个表数据太多,且不好排版,我会试着拍照放上来)。

2、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提要:在分娩后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黏稠,称为初乳。

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

因此,应尽早开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

尽早开奶可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提示:分娩后,若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则应让婴儿尽快吸吮母亲的乳头,以获得初乳。

并且婴儿吸吮母亲乳头具有刺激泌乳的作用。

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在开奶前,应尽量避免糖水和奶粉喂养,以利于成功进行母乳喂养,并降低过敏风险。

3、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可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这种补充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新生儿护理和婴儿喂养制度

新生儿护理和婴儿喂养制度

新生儿护理和婴儿喂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婴儿喂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新生儿和婴儿,以及负责对其进行护理和喂养的医护人员。

第三条新生儿护理和婴儿喂养应遵从医学原则,敬重儿童权益,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依照新生儿和婴儿的实际需求,合理布置护理和喂养,以保证每位婴儿获得充分的营养和关爱。

第二章新生儿护理第五条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以下方面:1.温度调整:保持婴儿体温恒定,避开过热或过冷。

2.饮食和喂养:依据婴儿需求,供应母乳或婴儿配方奶,并确保喂养时婴儿在安全的姿势下进食。

3.皮肤护理:保持婴儿肌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防备尿疹和红臀部。

4.异常情况监测:定期监测婴儿的呼吸、心率、体重和大小等指标,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5.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掌控制度,确保婴儿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第六条护士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时,应遵从以下原则:1.牵涉到新生儿的操作应遵从无菌原则,保证操作安全和卫生。

2.婴儿的抚触和沟通应细致温和,不采用过度刺激的方法。

3.定期记录婴儿的护理情况和健康情形,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沟通。

第三章婴儿喂养第七条婴儿喂养工作应注意以下要点:1.母乳喂养:鼓舞母乳喂养,供应婴儿吸吮母乳的机会和环境。

2.婴儿配方奶喂养:依据婴儿的年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品牌和配方,确保喂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喂养频率和数量:依据婴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订立科学合理的喂养频率和数量,避开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

4.婴儿进食姿势:婴儿应在安全、稳定的姿势下进行喂养,避开呛奶或窒息等不安全情况。

5.饮食环境:确保婴儿进食的环境安全、干净,避开环境污染或感染风险。

第八条医护人员在进行婴儿喂养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严格依照医嘱或喂养计划执行喂养任务,确保喂养准确及时。

2.定期记录婴儿的喂养情况和发育情形,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沟通。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对于他们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日常护理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的喂养技巧和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母乳中富含抗体和各种营养物质,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降低患上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宝宝出生后,应在第一小时内就开始吸吮母乳。

妈妈要确保宝宝正确吸吮乳房,以避免乳头疼痛和宝宝吸奶不足。

1. 靠近乳房:宝宝的脸部应靠近乳房,嘴巴对准乳晕的中央。

2. 张开嘴巴:拇指和食指支撑宝宝下巴,使宝宝打开嘴巴。

3. 尝试吸吮:让宝宝的下唇接触乳房下面的乳晕,宝宝会自然地贴住乳房并进行吸吮。

与母乳喂养相比,奶粉喂养可能缺乏一些抗体和免疫力,但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使用奶粉喂养时,应按照医生或护士的建议正确准备和配制奶粉,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二、定时喂养新生儿喂养需要一定的规律和时间安排。

通常情况下,宝宝每天需要进食8~12次。

在开始吸吮前,宝宝会表现出口渴的迹象,如吸吮手指、吮吸嘴唇等。

这是宝宝需要进食的信号,此时应及时喂养宝宝。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次喂养的时间应该根据宝宝的需求来。

一般来说,宝宝会吃到充分为止。

宝宝吃饱后会表现出满足的表情,停止吸吮或主动松开乳房。

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每次喂养的量应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可以参考奶粉配方的使用说明或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三、宝宝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对于宝宝的成长和健康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日常护理的建议:1. 洗澡:新生儿的皮肤很嫩,所以洗澡时要特别注意水温和洗涤产品的选择。

水温应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对于洗涤产品,最好选择无刺激性的、特别为婴儿设计的产品。

2. 换尿布:新生儿每天会产生多次尿液和大便,所以经常更换尿布非常重要。

每次更换前要用温水和婴儿湿巾轻轻擦拭宝宝的臀部,然后涂抹适量的尿布疹膏以保护宝宝的皮肤。

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

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

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
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是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来制定的,它包括了每天的喂养
次数、每次喂养的量以及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

随着宝宝的成长,喂养的次数会逐渐减少,但每次喂养的时间会逐渐增加,直到宝宝完全适应母乳喂养。

在制定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时,我们需要考虑宝宝的体重和年龄。

一般来说,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量约为90-150毫升。

随着宝宝的成长,每天的喂养次数会逐渐减少,但每次喂养的量会逐渐增加,直到宝宝完全适应母乳喂养。

除了喂养次数和喂养量外,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还包括了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高和头围等数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与标准表上的数据相差较大,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妈妈们还需要留意宝宝的吃奶姿势和吃奶时间。

正确的吃
奶姿势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营养,减少吃奶时的不适感。

此外,妈妈们还需要留意宝宝的吃奶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吃奶时间,保证宝宝得到充分的喂养。

总之,了解婴儿母乳喂养标准表对于妈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妈
妈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饮食需求,保证宝宝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满足的喂养。

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母乳喂养计划,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第一章新生儿喂养新生儿喂养是一项复杂和重要的工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新生儿喂养主要有人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两种方式,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

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初生婴儿最适宜的营养来源。

母乳中的成分正好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可以有效抵御外来感染,减少婴儿患疾病的机会。

母乳也可以帮助婴儿建立抗菌免疫力,增强他们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二、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是指用特殊配方奶替代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营养来源,其主要用于母乳不足的情况。

配方奶主要是由乳粉、水及调味剂和维生素等组成。

它可以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但是与母乳相比,其营养价值和功效尚不如母乳。

第二章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是指家长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新生儿护理有很多方面,包括温度护理、营养护理、皮肤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护理等。

一、温度护理新生儿的温度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注意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在室温过低的情况下,应该用毛毯或者绒衣等增加室温,让宝宝保持舒适。

二、营养护理新生儿在胎儿妊娠期里就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营养,但新生儿仍然需要更多的营养。

家长应该给新生儿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物,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三、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

家长应该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和芳香剂的清洁剂,避免使用油脂护肤品等,切忌使用温水清洗新生儿,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四、睡眠护理新生儿的睡眠护理非常重要,应该给宝宝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宝宝能够安心入睡,同时应尽量避免给宝宝做任何影响睡眠的事情。

五、心理护理新生儿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家长应该多夸奖宝宝,多表达爱意,给宝宝温暖的关爱,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的心理发育。

新生儿喂养知识

新生儿喂养知识

新生儿喂养知识一、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和免疫力提升。

新生儿出生后最好在第一小时内进行首次哺乳,促进母乳分泌。

母亲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并保持充足的休息,以确保母乳的质量。

二、人工喂养对于一些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人工喂养。

配方奶粉是一种替代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

在喂养时要注意奶粉的配比和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三、喂养时间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需要频繁喂养。

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时间为15-20分钟,人工喂养时间为10-15分钟。

遵循婴儿的需求进行哺乳,不要强迫喂养或拖延时间。

四、喂养姿势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姿势,保证婴儿舒适且容易吸吮。

母乳喂养可以采用躺着喂、抱着喂或坐着喂的方式,人工喂养则可以选择用奶瓶或奶嘴进行喂养。

五、喂养频率新生儿需要每天进行8-12次喂养,每次哺乳间隔时间为2-3小时。

根据宝宝的哭声和表现来判断是否饥饿,并及时进行喂养。

六、注意事项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室温的调节,保持环境安静和干净。

避免喂养过程中分心或过于紧张,保持轻松的心态对宝宝有益。

七、其他喂养方式除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外,还可以尝试混合喂养或辅食喂养。

根据婴儿的成长情况和特殊需求,选择适合的喂养方式。

总结:新生儿的喂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宝宝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认真对待喂养知识,选择适合的喂养方式,并注意喂养时间、姿势和频率。

希望每位宝宝都能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愿每个家庭都充满爱和温馨。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新生儿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阶段,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特别的喂养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喂养和护理的知识。

1. 喂养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最好的营养,并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新生儿健康成长。

母乳还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例如腹泻、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等。

如果母亲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喂养。

配方奶粉中含有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但是,与母乳喂养相比,配方奶粉的免疫保护作用较弱,易感染疾病。

2. 喂养频率新生儿需要经常喂养,因为他们的胃很小,不能一次吃太多东西。

通常,新生儿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时间应该在20-45分钟之间。

如果新生儿表现出饥饿的迹象,例如吸吮手指或嘴唇,就应该进行喂养。

3. 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时,应该选择舒适的姿势,使母亲和婴儿都感到舒适。

母亲可以选择坐着或躺着喂养。

在喂养时,应该将乳头放在婴儿的嘴巴中央,让他们自然吸吮。

喂养时,应该让婴儿的头部和身体保持对齐,避免他们扭曲或弯曲身体。

配方奶粉喂养时,应该使用奶瓶进行喂养。

应该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和奶瓶。

在喂养时,应该将奶瓶倾斜,让奶流动到奶嘴中,避免婴儿吸入空气。

4. 护理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需要特别的护理。

应该定期给新生儿洗澡,但是不能过于频繁,以免过度去除皮肤上的天然油脂。

应该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品。

在洗澡后,应该轻轻地用毛巾擦干婴儿的皮肤,避免摩擦或擦伤皮肤。

新生儿还需要定期更换尿布,以避免尿布疹和感染。

更换尿布时,应该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然后涂上适当的尿布霜,以保护皮肤。

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需要特别关注。

应该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并遵循正确的喂养频率和姿势。

在护理方面,应该使用温和的产品,避免刺激性化学品,并定期给新生儿洗澡和更换尿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宝宝的好处
提供婴儿不同时期生长发 育所需的营养素
提供生命最早期的免疫物 质,增强抗感染性疾病
——被称为宝宝的第一针 疫苗
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 使孩子更加聪明
减少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 几率
二、对母亲的好处
增进母子感情 促进形体恢复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
血液中的催产素 <
新生儿喂养
南昌市第一医院 邬白红
培训目标
一、了解新生儿食物特点 二、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三、掌握人工喂养方法
主要内容
一、新生儿食物特点与来源 二、母乳喂养 三、人工喂养 四、混合喂养
一、新生儿食物特点与来源
特点 • 1、液体或流质:没有咀嚼能力 • 2、乳类是唯一食物:质地细腻、营养全 面、可冲可调
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婴儿的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伸。 婴儿的下巴紧贴乳房;
婴儿口下露出的乳晕比口上多; 婴儿的双面颊饱满。 能看到婴儿慢而深的吸吮动作 和听到吞咽的声音。
不正确的含接姿势
如何识别婴儿吃好奶的征象?
哺乳前乳母有乳房充满感,哺乳后乳房松软
孩子慢而深的吸吮及吞咽 婴儿自己放开乳头看上去 满足而有睡意,婴儿停止吸吮
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 纯母乳喂养是全球公共卫生的强烈要求!
内 容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喂哺技巧
挤奶(目的、准备、操作手法)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是胎儿宫内营养的延续 哺乳动物中,人类大脑体积相当于体重来 说所占比例最大 孕期越长,哺乳期越久,后代大脑体积越 大 妊娠期长短决定啦后代出生时大脑体积 哺乳期的长短决定了后代出生后大脑发育
三、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
用品准备
喂养方法
注意事项
概述
无乳汁或疾病 无法母乳喂养 使用代乳品
人工喂养
用品准备
乳品、奶瓶、奶嘴、奶瓶刷、奶瓶套、
奶瓶夹、吸奶器、消毒器具等
煮沸消毒:最常用、最简单方法 清洁奶具 专用锅内
喂养方法-消毒
煮沸10分钟
水位浸没
取出待干备用
提示
1.新生儿喝完奶后,奶瓶应马上清洗 2.消毒后的奶具应用洁净的夹子取出,放置
祝天下母亲: 健康、快乐、幸福、 愿所有宝宝: 聪明、可爱、茁壮成长
谢 谢 聆 听!
新生儿食物特点与来源
(二)来源 母乳:最佳 羊奶:奶中之王 牛奶:稀释--煮沸—加糖 配方奶:注意配制比 维生素D:鱼肝油,400u(2滴)/ 天,晒太阳 水: 一般可不补充
二、母乳喂养
寻找生命的液体—母乳
哺乳动物的本能!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 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倡议
纯母乳喂养至少六个月
3、睡眠 安静入睡2-3h 4、体重 每月增重大于500克 5、神情 满足
乳旁加奶

目的:

缓解奶胀或解除乳腺管堵塞及乳汁淤积;
喂养低体重儿(不会吸吮)或病婴(吸吮力
差); 在母亲或婴儿生病时,需保持泌乳;
在母亲因工作或外出时,留母乳给婴儿;
乳 房 按 摩
挤奶前的准备
乳母喝一杯热饮料,牛奶、热汤等; 乳母把双手彻底清洗干净;
将乳晕下方乳窦内 的乳汁挤出。
挤奶的时间
生后6小时之内开始;
每3小时一次;
一侧乳房挤3-5分钟换另一侧,反复 进行,持续时间20-30分钟。
母乳喂养小结
更换尿片, 清洗双手及乳头
取舒适体位 正确含接、喂养
拍嗝 睡眠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赋予母亲的神圣权利! 倡导、鼓励、支持母乳喂养是我们的义务!
新生儿胃容量
宝宝出生第一天 胃容量/喂养量5-7ml(约1勺) 宝宝出生第二天 出生第1天
胃容量/喂养量10-13ml(约2勺) 宝宝胃内容量相当于弹珠
宝宝出生第三天
宝宝出生第四天
胃容量/喂养量22-27ml
胃容量/喂养量36-46m
出生第3天
宝宝胃内容量相当于乒乓球
宝宝出生第五天
胃容量/喂养量43-67ml
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帮助母亲在产后1小时内 开始母乳喂养。
早开奶的重要性:
刺激母亲乳汁及早的分泌
增强子宫收缩
促进胎盘排出 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的操作方法
顺产
剖宫产




几种常用的喂奶体位
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亲正确托乳房的姿势 挤奶
帮助婴儿含接
冲调禁忌
1、忌先加奶粉后加水。
2、忌将已冲调好的奶粉再次煮沸。 3、忌自行添加辅助品。
4、当新生儿患病服药时,忌将药物加到奶粉中服 用,这样会影响药效。
喂养方法-喂奶方法
1.检查奶的流速
2.检查奶的温度
3.选好喂奶的姿势
4.掌控奶瓶
5.竖抱拍嗝
四、混合喂养
一、概念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二、方法 1. 交替法:母乳与代乳品交替 2. 补充法:先母乳,后补充代乳 品
喂养方法-消毒
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微波炉消毒、洗碗
机消毒、消毒柜消毒
提示
1.新生儿喝完奶后,奶瓶应马上清洗 2.消毒后的奶具应用洁净的夹子取出,放置
喂养方法-调配奶水
冲调牛奶:
清洁与 消毒喂 奶器具
将奶锅置于灶具上, 倒入鲜牛奶,并加 入适量水 将锅内鲜牛奶 煮沸后关火纳 凉(37-40℃)
加糖
羊奶冲调方法同牛奶
喂养方法-调配奶水
冲调配方奶:
清洁与 消毒喂 奶器具
加入适量开水 (40℃温水) 量取适量奶粉, 倒入奶瓶
套上奶嘴, 将奶瓶延一 个方向轻轻 摇动,使奶 粉充分溶解
冲调配方奶注意事项
1、参照包装上的参考数据,结合个体 差异, 做适当调整。 2、先放温开水( 40℃ ),后放奶粉 3、直接冲调,不必煮沸。 4、现冲现用,一次不可冲调过多。 5、有些配方奶粉中强化了钙、铁、维 生素D,在调配方奶粉时一定要仔细阅 读说明,不可随意冲调。
促进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
可使乳腺肌细胞收縮,有利乳汁排出。
催产素反射
血液中的 催产素
来自乳头的 神经冲动
婴儿吮吸 • 使子宫收缩
促进乳汁分泌
血液中的泌乳素 <
有利于泌乳细胞分泌乳汁 抑制卵巢排卵 自然避孕。
泌乳素反射
来自乳头的神经冲动 血液中的泌乳素
婴儿吮吸
泌乳素夜间分泌较多 抑制排卵
母乳喂养可减少乳母患乳腺癌
和卵巢癌的几率。 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
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三、对家庭及社会均有益 四、对人类远期健康质量有好处
母乳喂养禁忌症
母亲患严重心脏病、肾病、肝
病、精神疾病、癫痫等
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母亲患乳头疾病、产后并发症、 恶性肿瘤、艾滋病 服用某些不宜哺乳的药物如:莫 西沙星、灭滴灵等
不限量。
按需喂哺的重要性:
① 可满足母婴双方母乳喂养的生理需求; ② 保持有足够的乳汁分泌; ③ 婴儿体重增长快;
④ 易于建立母乳喂养,母亲很少出现乳房肿胀等
问题。
如何判断母乳量是否足够?
1、喂乳次数:
出生1—2月每天喂乳8—12次
后逐渐减少次数
2、排泄情况:
每天尿布6块或更多 每天大便两次或以上
先用温热水清洁双乳,
然后再温热敷双侧乳 房3-5分钟;
按摩后背
挤奶的操作手法
1、将拇指和示指分别放 在乳房的上下方,距
乳头根部2公分的乳晕 上。
2、将拇指与示指先向胸 壁方向(内侧)轻轻下
压,然后向外有节奏
挤压放松。放松时, 手不应离开皮肤。
3、以逆时针的顺序沿 着乳头,依次按照
同样挤奶的手法,
母亲正确托乳房的姿势
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分开; 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拢、 并紧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 用示指托住乳房的底部; 用大拇指轻压乳房的上部, 以免堵住婴儿鼻孔而影响呼吸; 托乳房的手不要离乳头太近, 以免影响婴儿的含接。
正确的哺乳姿势
婴儿头与身体成一直线;
婴儿的身体面对并贴近母亲身体; 母亲抱紧婴儿,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 支撑; (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臂部) 婴儿的脸朝向乳房。
疲劳
饮酒
吸烟 胎盘滞留(罕见) 乳房发育不良(极罕 见)
为其他液体(水 、果汁)
常见原因 不常见原因
泌乳不足的方法
频繁哺乳 保证休息 加强营养 采取在哺乳后或期间,挤奶或用吸奶器 吸乳,以增加对乳房的刺激 增加母亲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
鼓励按需喂哺
什么是按需喂哺:
每当婴儿啼哭或母的奶胀就喂奶,不限时,
出生第5天 宝宝胃内容量相当于鸡蛋
婴儿没有得到足够母乳的原因
母乳喂养因素 开奶迟 固定喂奶次数 喂奶次数不够 母亲:心理因素 信心不足 忧虑、紧张 不愿母乳喂养 母亲:身体状况 服用避孕药、利尿剂 妊娠 严重营养不良 婴儿的状况 疾病 畸形
夜间不喂
喂奶时间短 含接不良 用奶瓶或奶嘴 喂辅食
婴儿拒绝母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