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重要知识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方式知识建构一、中心法则1、阅读小字部分1、⑴中心法则的内容、、的提出及其2、计算:DNA上的一个O发展遗传效应片段含240个(2)逆转录指在的作用下由合成碱基,则此片段控制合O成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3)写出中心法则图解:数目最多是个。
2、基因(DNA碱基:信使• •RNA碱基:蛋白质氨基酸数二、基因、蛋思考:1、为何同一株水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控制白质与性状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的关系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例如:O 另一情况是通过控制了两种不同的形态?来直接影响性状。
如: O2、基因的改变仅仅引起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生物单一性状的改变2、性状的形成是和的结果。
吗?1、中心法则的理解图解表示出遗传信息传递的5个途径:(1)表示DNAf^DNA(或基因到基因):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NA自我复制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示DN2 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表示RN2蛋白质:发生在细胞质表示RN2DNA少数RNA病毒、SARS病毒、HIV在宿主细胞内的逆转录过程表示RNA^ RNA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RNA病毒)的RNA自我复制过程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厂基因控制控制代谢控制性状三)课堂典型题例题 1、白化病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解析 白化病病人出现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
不能使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而缺乏 这种酶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不正常草成的, 的。
例题 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 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解析 科学家通过对某些致癌病毒的研究发现了逆转录现象,其原因是这些病毒中含有逆转 录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能够以 RNA 作为模板,合成四、课堂训练题A DNA^蛋白质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D 、线粒体和核糖体 如图所示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只能发生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影响 性状A 、病人细胞内缺乏黑色素B 、病人体内无酪氨酸C 、控制合成酪氨酸的基因不正常D 、长期见不到阳光即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A 蛋白质7 RNAB 、RNA> DNAC 、 DNA7RNAD 、 DNA7DNADNA 这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案

六、课堂小结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本节的第二个重要内容。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功能决定的,一种蛋白质执行什么样的功能是由它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则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和种类,以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及排列顺序则由基因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来编码的。蛋白质在什么时间合成,合成的数量,合成后在什么部位发挥作用等等相关的调控信息也是由基因编码的。
这些修改都被证实了吗?
[讨论]你认为这些资料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你能不能试着画修改后的中心法则
3、中心法则的地位
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心法则在信息角度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中心法则为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遗传、发育和进化是最基本的三大生命现象。
五、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
前面所讲的都是单个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但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这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人的身高、胖瘦就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其中每一个基因对身高、胖瘦都有一定作用。同时,身高、胖瘦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基因遗传是指生物和人类的许多表型性状由不同座位的较多基因协同决定,而非单一基因的作用。多基因遗传时,每对基因的性状效应是微小的,但不同基因可以通过累加作用而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性状。此外,多基因遗传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人的身高、血压、智力、长相都是多基因遗传控制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还有语言障碍、惊恐症、阅读不能症、记忆力等,还有人类一些非先天性的正常行为,如性格、自尊、对社会的态度等都受多基因遗传控制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学习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1、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预习案一、预习目标:了解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二、预习内容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是___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流向_________,即DNA的____________;也可以从________流向________,进而流向_________,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__。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__________,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_______或_______。
(2)写出中心法则的图解(3)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的过程。
RNA的复制需要___________酶。
思考:(1)RNA的复制、逆转录需要的模板、原料分别是什么?(2)是否所有的生物都会同时具有中心法则中的各个途径?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71技能训练思考:①翅的发育是否经过酶催化的反应?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吗?酶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②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怎样的?(3)从人的身高的例子可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必修二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
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提示〗1.没有。
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2024年春季期高二(2023级)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探究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的本质。
3.基于对生物遗传现象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课前案预习新知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1)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子: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白化病(2)基因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子:囊性纤维化答案:(1)酶的合成代谢(2)蛋白质的结构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1.基因类型(1)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
(2)只在某类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2.细胞分化的本质:。
答案:1.(1)基本生命活动,ATP合成酶基因。
(2)特异性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三、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保持不变,但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2.存在: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3.类型:、组蛋白甲基化和等。
答案:1.碱基序列,基因表达和表型2.生长、发育和衰老3. DNA甲基化、乙酰化四、基因、环境和性状的关系1.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的关系。
(1)一个性状可以受到的影响。
(2)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
2. 对性状也有重要的影响。
3.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一一对应(1)多个基因(2)多个性状。
2.环境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预习自测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 )提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高中生物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实例很多,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指导法等方法,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期望的水平。
听课的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提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课堂设计都很好。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导学案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模块1:温故知新】
1.基因与DNA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物性状的表达与什么物质密切相关?2.回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的模板与产物是什么?
【模块2:探究活动1】
请根据DNA的复制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绘制流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模块3:探究活动2】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69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分别写出RNA病毒的两种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并完善中心法则。
非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
完善的中心法则:
【模块4:探究活动3】
根据教材P69-70,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角度解释以下现象:
〔注:参照P70图4-9,写出分析过程〕
实例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实例2.人的白化症
实例3.囊性纤维病
实例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模块5: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必修二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个人采集整理- 仅供参照第四章第 2 节基因对性状地控制一、教材剖析:本节包含“中心法例地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地关系”两部分内容. 中心法例是生物学地中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地关系”是对三者关系地总结.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⑴解说中心法例地基本内容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地关系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依据实考凭证得出结论地能力⑵理解构造与功能相适应地生物学原理.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过中心法例地改正,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地确定,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渐完美地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地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 <1)中心法例地理解<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地关系.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地关系.四、学情剖析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地学习中,论述地都是基因与性状地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此中地作用其实不很明确. 教材中地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方地遗传因子等遥相响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地关系 .五、教课方法1、教师叙述、举例、演示、启迪与学生阅读、思虑、议论研究相联合 .2、教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达成课前预习教案,提出迷惑2、教师地教课准备:课前预习教案、课内研究教案、课后训练与提高、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课过程㈠预习检查、总结迷惑㈡情境导入、展现目标〖问〗水中地叶比空气中地叶要狭窄修长一些,这两种形态地叶,其细胞地基因构成应是同样地 . 为何叶片细胞地基因构成同样,而叶片却表现出显然不一样地形态?㈢合作研究,精讲点拨研究活动一:中心法例地提出及发展指引学生阅读 P69 资料剖析,小组内议论沟通,试试依据供给地实考凭证,剖析最先地中心法例地不足,并作出适合地改正;鼓舞学生展现小组议论结果;最后论述中心法例地基本内容 .〖提示〗 1. 没有 . 实考凭证指出了原有地中心法例所没有包含地遗传信息地可能传达门路,是对原有中心法例地增补而非否认.2.遗传信息从 RNA流向 DNA、从 RNA流向 RNA地结论是确信无疑地,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地门路是有可能存在地 .3.试试概括中心法例与基因表达地关系,如图:指引学生阅读教材P69-70,〖问〗 1、怎样用中心法例来解说豌豆地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与人地白化病地形成有何相像之处?两个例子中地蛋白质都属于哪一类物质?并试试用基因、蛋白质、性状画出观点图.2、囊性纤维病地形成中,基因控制合成地蛋白质也是酶吗?可否再举一个相像地例子?<可提示这类蛋白质叫做构造蛋白)也用观点图画出三者地关系.3、对照两个观点图,进行概括.学生思虑问题,小组内沟通,教师要合时与学生互动,实时发现、解决学生产生地疑问,并指引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而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基因控制性状是经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地,一类是近似豌豆地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经过控制酶或激素地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经过控制构造蛋白地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 . 以上剖析综合以下列图 . 因而可知,基因控制性状是经过控制蛋白质地合成来实现地 . )研究活动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地影响要素教师可演示果蝇翅地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地反响,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地,酶地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地影响等资料,对人身高地研究资料,并组织学生议论影响人身高地要素还有那些;学生阅读 P70 地细胞质基因地资料,来丰富对基因控制性状地认识;教师最后进行概括:(1> 一个基因能决定一种性状,但有地性状受多对基因地控制 ( 如人地身高 >. 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2> 基因控制性状还遇到环境地影响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地互相作用,精美地调控着生物体地性状 . ㈣反省总结,当堂检测:指引学生反省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当堂检测,实时反应纠正4 / 6㈤发导教案,部署预习:这节课后请大家先预习第三节- 遗传密码地破译,并达成课后延长拓展作业.九.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对性状地控制1.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地关系<1)基因经过控制酶地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地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可以经过控制蛋白质地构造直接控制生物体地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十.教课反省本节教课主要采纳资料剖析地方法,让学生亲自感觉科学发展地过程. 除教材原有地资料外,还需要进一步参照有关资料,选出利于学生思虑和理解地进行演示 .声明:全部资料为自己采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预习内容1.中心法则的提出(1)提出人:。
(2)内容:(3)完善后的中心法则内容: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基因通过控制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
3.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________关系。
(2)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1.内容图解(→确信结论……→可能正确的结论)图解表示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哪5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几个过程的比较分析过程模板原料原则产物实例DNA复制转录绝大多数生物逆转录RNA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翻译多肽?探究活动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1)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发生在_______________过程中。
(2)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发生在_______________过程中。
思考:①所有的活细胞才能进行DNA的复制吗?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吗?②tRNA、rRNA、mRNA均是转录产生的吗?都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吗?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与影响因素1.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一系列步骤,基因控制性状有如下两种方式探究活动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影响因素(1)一个基因能决定一种性状,但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的控制(如人的身高)。
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2)基因控制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性状是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 1. 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吗?知识小结: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 )A.复制B.转录C.翻译D.转录和翻译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以决定性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蛋白质可以控制性状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动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D.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可以证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 如图所示: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
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以由鸟氨酸合成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5.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33 11B.36 12C.12 36D.1l 366.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B.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C.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7. 如图所示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只能发生的是()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③⑤8.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性状都只受一个基因控制B.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9.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B.基因的内含子能翻译成多肽C.编码区增加—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个氨基酸D. 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10在中心法则里DNA决定RNA的性质及RNA决定蛋白质的性质分别是通过 (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信使RNA上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B.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的排列顺序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排列顺序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的排列顺序()1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和。
⑵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⑶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期。
⑷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⑸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
⑹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①;②。
12如图所示,在a、b试管内加入的DNA都含有30对碱基。
四支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_______,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_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个碱基,有_____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中加入的酶多了________。
(4)若要在b试管中继续获得多肽,则至少还应加入______。
13已知甲、乙、丙三种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2)过程3、10表示_______;过程6表示_______;过程2、5、9表示_______;过程l、8、11表示_______;过程7表示_______,此过程需要有_______的作用。
14.RSV(劳氏肉瘤病毒)的结构分为三层.外层为脂被膜,中层是蛋白质衣壳,内部含有RNA 和蛋白质。
用去垢剂破坏病毒的脂被膜后.将病毒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A、B两烧杯内。
①向A烧杯内加人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中的一种已被放射性物质标记,结果在40℃恒温下.放射性物质进入一种对RNA酶稳定而能被DNA酶破坏的物质中。
②先向B烧杯中加入RNA酶,再重复实验①.结果没有这种物质产生。
上述实验表明:(1)A烧杯内所形成的物质是______,这种物质是在_____酶的作用下,以______为模板形成的。
该过程叫______,是对_______的一个重要补充。
(2)B烧杯内不能形成这种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课后练习与提高1.(2009年兰州一中高三月考)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达过程2.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AUG、CCC、ACC、GGG、GUA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3.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将它带到核糖体上4.(2008年广东调研)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性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6.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
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7.有关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②密码子GCA在人细胞与细菌细胞中决定的氨基酸相同③GTA、CCC、AUG都是密码子④终止密码子由位于基因编码区下游的非编码区转录而来⑤氨基酸不同对应的密码子肯定不同⑥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一个氨基酸A.①②⑤B.①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8.(2008年济宁质检)右图表示某基因的片段及其转录出的信使RNA,请据图回答问题(几种相关氨基酸的密码子见下表):亮氨酸CUA、CUC、CUG、CUU、UUA、UUG缬氨酸GUA、GUC、GUG、GUU甘氨酸GGU甲硫氨酸AUG(1)形成③链的过程叫做,场所是,需要的原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