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一剂千古名方,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补肝肾

合集下载

调理肝肾的中药方

调理肝肾的中药方

调理肝肾的中药方肝肾功能不足,主要指肝肾阴虚。

就是说精血虚少。

这样会出现头晕、目干涩、也可能是出现双后振颤现象、也有可能会中风等等。

下面小编准备了调理肝肾的中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调理肝肾的中药方苏东坡九蒸芝麻方原料: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做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

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

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蕨菜腊肉原料:蕨菜,腊肉做法:将新鲜蕨菜摘去幼叶菜苞,搓洗干净。

用盐腌渍三天后,切段待用,腊肉切成薄片。

起锅放少量油,再放辣椒、大蒜、腊肉片煸炒后,下蕨菜段翻炒调味即可。

理脾糕原料: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做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

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大枣扁豆粟米饭原料: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大枣、粟米、扁豆淘洗干净后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

食时可加入白糖。

有养肝健脾胃的功效。

水烫磨笼虾原料:海虾100克,王不留行30克,桑椹30克。

做法:先将洗净的王不留行、桑椹投入砂锅,加入清水2碗,用文火约煲20分钟;滤去药渣,放入海虾,煮滚至虾熟透即成;食时调好盐、味精。

王不留行味微苦、性平,多用以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和止血;桑椹味甘性寒,可补益肝肾、熄风滋阴。

此二药与味咸性温的海虾合炖,对经行不畅、产后乳少、痈肿疔毒、胃虚食少、肝肾阴亏等症极有功效,目暗耳鸣者尤宜服用。

苁蓉杞地海参瘦肉汤原料:肉苁蓉50克,海参50克,猪瘦肉6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芫荽适量。

做法:将肉苁蓉洗净浸软;枸杞子、熟地洗净;海参浸发,洗净切丝;猪瘦肉洗净,切块。

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入上等鱼露及味精、芫荽即可。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三痹汤原文:《妇人大全良方》: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歌诀:三痹断杜牛参芪,炙草苓芍归芎地,防独细桂艽姜煎,手足拘挛正虚痹。

组成用法: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一两,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半两,黄芪、川牛膝各一两。

为末,每服五钱。

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

方解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病久入深,留而不去,势必化热化燥,未免耗气伤血。

故治痹症日久邪入血络者,须标本兼顾此法。

此方独活、防风、细辛辛温散寒,祛邪外出;归、芍、地、芎、参、芪、苓、草,乃十全大补汤之制,旨在补养气血;牛膝、杜仲、续断,补益肝肾,壮筋健骨。

痹症日久,气血耗伤者,用之最为合辙。

本方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药方。

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络,而气血凝滞,手足拘挛,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明代医家喻嘉言曾称赞曰:“本方用参芪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三痹汤医案1、肩关节周围炎案李某某,女,60岁。

2017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右肩部疼痛2月,加重1日”来诊。

患者 2月来右肩部疼痛不适,无法抬起,口服止痛药后疼痛稍有缓解,但是右臂日感沉重,日常起居以及家务活都难以正常进行,昨日阴雨天气,气温下降,自觉疼痛加剧遂来就诊。

患者平素体质虚弱,近 2月来纳差乏力,夜寐不安,二便可。

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辨证为素体亏虚,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经络阻滞,气血不畅。

治以温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用三痹汤加味治疗。

处方:黄芪12g,党参12g,细辛 3g,独活 6g,防风 6g,川芎 6g,熟地黄15g,茯苓12g,杜仲12g,秦艽12g,全当归12g,炒白芍10g,桂心 6g,川牛膝 6g,甘草 3g。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 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唐朝就是个人才辈出得年代,孙思邈就就是一位伟大得医药学家,其撰著得《千金要方》更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就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

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组成】独活三两(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防风(10g) 川芎(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10g) 芍药(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本方就是治疗痹证得名方,也就是治疗腰痛得效方。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得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就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得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得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得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得成因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得特点就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就是缠绵难愈。

大致就是由于湿邪得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得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就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案赏析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案赏析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默的嫡传弟子。

李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术精湛,验识俱丰,在用中药治疗各种疑难顽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誉满华夏,名震京城。

尤其是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疗效卓著。

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李老调治本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李老诊疗经验,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对于本病的成因,袁占盈[1]认为,其病因为正虚邪侵,正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邪侵责之于风寒湿三邪,三邪中以湿邪最为重要。

病机为经络阻滞。

认为虚、湿、瘀为痹证病因病机之最关键。

刘清华[2]等认为此证病人多因素体肾气不足累及督脉,督脉与足太阳经在风门交会,辅助太阳经起卫外作用。

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能侵。

当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影响督脉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则病发四肢、腰背等疼痛。

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孟庆良[3]等认为本病发生与风寒湿邪有关,早期以邪盛为主,由于此疾病缠绵,久之则耗伤正气,正虚不能御邪,则往往更加迁延难愈。

郦宜宝[4]认为发病由内虚外侵所致。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平素体虚,肝肾不足,另加之长期劳损,易感风寒湿热,故血脉凝滞,筋络不通而致痹痛。

孙光荣[5]等认为,阻滞气机,致经脉不利,气血不行,诸症丛生。

湿易困脾,影响津液运化并阻碍气血化生,经脉骨节失于濡养,病势愈缠绵。

湿邪流注于筋骨关节之间,或寒化或热化,碍气耗血,伤阴损阳。

湿性粘滞,最难速已,故湿邪在痹证的治疗中尤为值得重视。

二是病久入络,治宜搜剔。

张老针对痹证反复性、渐进性的特点,极为推崇叶天士的久病入络观点。

叶氏认为“病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这在痹证的病势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体为五脏之外候,通过络脉与脏腑相连,五体之病,久则伤络,后入脏腑,络脉痹阻,气血不行,脏腑精气无以输布,筋骨失于濡养则内外不相维系,脏腑形质损伤。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验⽅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家传特效秘⽅和本⼈的临床经验⽅。

让⼤家⼩病,慢性病不⽤进医院,⾃⼰按⽅配药即可,疗效⾮常的好。

都是本⼈⼀直珍藏多年秘⽽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功德⽆量。

——付济华 2014.04.30*肝腹⽔特效救命秘⽅:肝癌腹⽔贴:⽣⽢遂、⽣⼤戟、⽣芫花各10克、⽣⼤黄20克、牵⽜⼦40克、腹⽔草30克、⽊⾹5克。

研粉备⽤。

取适量药粉⽤酣调糊填满肚脐,绞布固定,24⼩时换⼀次药。

攻下逐⽔,⽤后就会⼩便增多,⼤便拉稀,⼀天多则达⼗余次,⼏天后腹⽔就会消失。

这是中医院⽼院长的祖传秘⽅,为肝病科对付肝腹⽔的 “杀⼿锏”,是肝病科的镇殿之宝。

临床治疗肝硬化或肝癌严重腹⽔确有神效,请⼴为转载、传播、赠⽅救⼈。

*肝腹⽔可靠妙⽅:薏苡仁25克、⽩扁⾖20克、茯苓、泽泻各15克,寒湿者加附⼦3~15g、⾁桂0.5~1.5钱、⼲姜0.5~1.5钱。

、湿热者加黄芩3~9g。

、黄连2~5g、知母6-12g、⽓滞者加⾹橼3——12g、佛⼿15-30g、郁⾦3~9g、⾎瘀者加⽞胡3~5钱、⾚芍1.5~3钱、莪术3~15g、⽔煎分早、晚服。

健脾利湿,治各种臌胀有良效。

须知治臌胀宜久服取效⽽不可求其速成。

《医灯续传》*⼩⼉⾼烧奇效秘⽅:强⼒退热散:⿇黄6克、杏仁6克、⽣⽯膏(打碎先煎)30克、⽣⽢草3克、柴胡9克、黄芩6克、⾦银花6克。

3岁以下酌减。

每⽇⼀剂⽔煎分3次服。

此为付医师临床专门治疗⼩⼉发热的良⽅,治疗许多⼩⼉⾼烧患者,屡⽤不爽。

有个3岁的肺炎⼩患者,⾼烧多⽇不退,即使⽤退烧药体温也只能降到38度,两个⼩时后⼜会回升。

后⽤此⽅⼀剂就退烧了。

⼩⼉发烧不是⼀种病,⽽是疾病过程中的⼀个症状。

它最常见于呼吸道感染,通常⽤西药的解热镇痛的退烧药,再⽤⼀些抗⽣素就可以退烧了。

但是也有很多⽤了西药,不见效,不退烧的,不妨⽤⼀下中药试试看,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因为,外感风寒邪⽓,闭塞腠理⽑孔,郁⽽化热。

历代医家十大第一名方

历代医家十大第一名方

历代医家十大第一名方御痧阁5月11日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

小编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太全了!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补血第一方:四物汤▲▲▲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

春季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汤是最牛的补血汤,且见效快。

台湾很多明星们说到保养时,都推荐过四物汤。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四物排骨汤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

现在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

【组方】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方解】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

老中医:一剂乌须黑发千古名方

老中医:一剂乌须黑发千古名方

在京剧舞台上,胡须的多少、长度简称通行证,往往与剧中人的年龄、身份、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胡须在《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中也不例外,如虎须张飞、短髯庞统、长髯曹操、紫须孙权。

其中描写最细的要算“美髯公”关羽。

书中写道:关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美须髯。

”故人称关羽为“美髯公”。

即便是现代,拥有好的胡须和头发,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气血之胜的外在表现。

然而却未必会尽如人意。

现实生活中,有人年少白头,有人受脱发困扰。

肝血虚则生白发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

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

肾又是主黑色,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

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

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

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

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最终导致脱发。

乌须黑发千古名方在乌须黑发的众多方子中,有一个方子,可以说出类拔萃,全方仅仅七味药,却能阴阳双补,达到补益肝肾、乌发壮骨的效果;可以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脱发、白发、头发干枯无光泽。

这个方子就是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丹出自《本草纲目》,以“丹”命名,足见其在古人心中不凡的地位。

全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七味药物组成,故称“七宝”。

这个方子由于是采用的丹剂,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但现代一般有中成药可以使用。

配伍巧妙何首乌,号称黑发神,头发花白找它,乌发不亮泽找它,霸王洗发水的成分有它。

“首乌”即“乌首”之意,古今大凡治疗脱发白发的药方,多用此药。

何首乌是一种藤本植物,地上的藤叫夜交藤,意思是白天分开,晚上合在一起,具有养心安神,祛风湿之功。

地下的根叫何首乌,何首乌气温苦涩,苦则补肾,温则补肝,质多滋润而不燥热,补虚而不滋腻。

脾肾寒湿天下第一方

脾肾寒湿天下第一方

脾肾寒湿天下第一方过去二三十年吃不饱穿不暖,但寒湿体质的人很少,在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今天,寒湿体质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过去的人过着一种很简朴很顺其自然的生活,而现在的我们却喜欢逆天而行,过着反自然糟蹋自己的生活。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寒湿体质的根源是什么?是脾肾阳虚。

脾阳虚了就会有湿,脾是一切湿邪的来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肾阳虚了,就会有寒,寒邪为什么偏偏喜欢攻击你不攻击别人,因为你正气不足了,你肾阳虚了。

肾阳是一身之阳,是阳气的大本营。

寒与湿狼狈为奸,就是寒湿。

那么脾肾阳虚都有些什么症状?太多了,掰着指头都数不过来。

你想想啊,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阳气都虚了,症状能不多嘛?先来说脾阳虚吧。

脾主运化,脾阳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你的运化能力不行了,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了,就算消化了也吸收不了。

胃阳不足,根本就没有食欲,口味很重,总想吃点什么辛辣的来把胃口打开。

好不容易胃口打开了,吃不了多少就撑了。

有的人吃的挺多,但吃啥拉啥,甚至吃完马上就要上厕所,这叫“完谷不化”,就是脾的运化出问题了。

因为运化能力不行,你就会胃胀,腹胀,下午加重,因为下午的阳气变弱,你无法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来运化。

有时候你很郁闷,我都没吃多少啊怎么就胀了呢?脾胃最大的功能就是四个字:升清降浊。

把清阳升上去,把浊阴降下来。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阳不升你会怎样?头老是蒙蒙的,怎么也睡不醒,早上不想起来,平时老喜欢犯困,尤其是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就打起瞌睡来了。

清阳不升,你的九窍都会不利,什么是九窍?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一个咽一个喉。

所以黄帝内经说:九窍不利,皆属脾胃也。

浊阴不降又会怎样?这些阴成形的垃圾比如痰湿啊积食啊如果不排出去就会留在我们身体里面,会怎样?发胖呗。

几乎所有肥胖的人都是脾阳虚,没有例外。

脾阳虚的人胃越来越脆弱,经不起生冷寒凉的侵袭,稍微一着凉就会不舒服,胃痛或者腹泻。

有的人不由自主就去按摩胃部或者腹部,因为身体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

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

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组成】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这个方子主治常见病,就是风寒湿痹症。

就是现在说的风湿、类风湿。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

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

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

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

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虚。

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

由于病程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

再者,病程日久,由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

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

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

久病多瘀。

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

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
血之象。

独活寄生汤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

这个方子是由两个梯队的药物组成的,第一个梯队是由独活带队,全面搜风通络、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独活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臣以细辛、防风、秦艽、肉桂,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肉桂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而另一个梯队由桑寄生带队,全面起到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

当归、川芎、牛膝、肉桂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
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综合来看,这个配方的确十分奇特、妙不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