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散寒除湿类
祛寒除湿散标准

祛寒除湿散标准
祛寒除湿散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配方:祛寒除湿散的配方应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配制,通常包括一些具有祛寒除湿
功效的中草药,如制川乌、制草乌、桂枝、苍术、白芥子、木香、醋乳香、甘草等。
2.外观:祛寒除湿散应为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
3.功效:祛寒除湿散的主要功效是祛寒除湿,对于一些因寒湿引起的病症,如关节炎、
风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使用方法:使用祛寒除湿散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建议进行,通常是用温
水调糊贴于病灶部位,等待一定时间后取下。
需要注意的是,祛寒除湿散是一种中药制剂,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如果患有其他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该先咨询医生再使用。
祛风除湿中药

祛风除湿中药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4.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
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13.透骨草(附:急性子)有祛除风湿作用,并能活血止痛,用治风湿痹痛14.豨签草豨签草为祛除风湿常用要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15.鹿啼草本品有祛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16.千年健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17.虎骨祛风通络,强健筋骨,适用于风湿痹痛、风邪偏胜关节疼痛击肝肾亏损,腰膝痿软之症18.徐长卿本品善于祛风,功能通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19.寻骨风(附:丝瓜络)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0.接骨木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21.蜇砂本品善于化湿,功能通络利痹,可用于风湿痹痛之症22.松节(附:松香、松花粉)本品苦燥温通,具有燥湿通络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间风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症23.海桐皮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要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独活Duhuo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解表、祛风湿、祛湿药

清热祛湿剂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俱黄,颜色鲜明,腹满
口渴,尿赤,苔黄腻。) 病因病机: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 泄,
湿热瘀热郁蒸于皮肤 方解: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栀子---- 清利三焦湿热 大黄---- 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小结
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
桑寄生 牛膝 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养血活血 人参 茯苓 甘草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调和诸药
三、祛湿药
定义 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之祛湿药。
应用 治疗湿邪为患的病证 (脘腹痞满、呕吐便溏、食少体倦、口甘多 涎、舌苔白腻。或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 泻、带下等。)
组成与方解 :
藿香—解表散寒,化湿和中---治主证 紫苏 白芷—辛温发散,芳香化湿助藿香散
寒,兼化里湿 半夏 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 茯苓—健脾祛湿 厚朴 大腹皮—行气化湿---除胸腹满闷 桔梗—宣肺利膈——助气机升降 甘草—调和诸药
表里双解,化湿辟秽,升清降浊,理气和中
茵陈蒿汤《伤寒论》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痹证 (腰膝疼痛,肢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风寒湿时久不愈,损伤肝肾,耗伤气 血,筋骨失养。
组成与方解
独活----善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桂枝----温散寒邪,通利血脉。 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湿阻中焦: 脘腹痞闷、少食作呕、体倦便溏、舌苔白腻
中药分类常用的祛风湿药有哪些

中药分类常用的祛风湿药有哪些祛风湿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行气、通痹止痛、补益肝肾、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类中草药。
此类中草药主要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引起的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沉重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等症,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无力、拘挛疼痛,或筋骨折伤后期,或风湿热引起的瘾疹、湿疹、疥癣、皮肤痉痒等。
根据作用不同,祛风湿剂可分为祛风散寒除湿剂、祛风清热除湿剂、祛风除湿强筋壮骨剂、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剂。
祛风湿药: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药性分析1、性味:多为辛温香燥2、归经:主入肝、肾,次入脾3、分类与功用①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②祛风湿清热药—多辛苦寒—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③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4、常用配伍①据感邪偏重不同配伍:·风痹(行痹)关节游走疼痛:祛风力强+活血养血药·寒痹(痛痹,疼痛明显):温性大+温经通阳药·湿痹(着痹,肢体重着麻木):温燥药+健脾运湿药·热痹(红肿热痛):苦寒性药+清热燥湿药②据病位:·病邪在表或偏上部:配祛风胜湿解表药·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经③风湿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不足:配补肝肾药养血药常用的祛风湿药:1、威灵仙【来源】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味辛、咸、温。
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主治痛风顽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腰膝冷痛,诸骨鲠咽【主要成分】威灵仙根含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和多种三萜皂甙等。
棉团铁线莲根含生物碱、白头翁素、肉豆蔻酸等。
牛膝蚕沙酒的功效

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 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
牛膝蚕沙酒的功效
牛膝蚕沙酒的制法和作用 补益类别:祛风散寒除湿类 药材和用量:牛膝70,牛蒡子(微炒)36,防风30,牛蒡根40,萆解30,大麻子40,晚蚕沙40,枸杞子30,羌活30,海桐皮30,秦艽20,黑豆(炒熟)30,苍耳子30,制
附子30,五加皮60,茄子根60,虎胫骨(涂酥炙微黄)30,酒2.25升。 炮制方法和用法:上17味,共捣为细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坛内,用酒浸泡之,密封,7日后开启。每日午、晚各服1次,每次空腹温饮10-20毫升,随饮随添新
酒,味淡即换药。 功效和主治:祛风湿,壮筋骨,通血脉,益肝肾。主治半身不遂,腰膝疼痛,四肢麻木,血气凝滞,少腹冷痛。 资料来源:《普济方》
注意事项(空为无):勿食猪、鸡、毒鱼、黏滑物。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
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⑥张元素:强筋。
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
治疗寒湿的方剂

治疗寒湿的方剂治疗寒湿是中医学中常见的问题,这是指人体内寒邪与湿邪相结合,导致身体不适、疼痛和其他症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病症,中医药学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寒湿的方剂。
这些方剂作用于身体内部,调整体质,从而减轻病症。
常见的治疗寒湿的方剂有以下几种:一、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为《医宗金鉴》中方剂,具有祛风除湿,暖阳化湿的功效。
方中以桂、附开窍散寒,地黄滋阴滋补肾气,熟地用来平补,生地则以增益为主。
同时,地黄还可以调节肝肾之间的关系,使肾气足以生发,阴血明朗,阴阳平衡。
二、四神丸四神丸又称四物汤加减,是补血调经的方剂。
四神丸的成药为人参、白芍、熟地、当归。
其中人参温补,白芍活血,熟地滋阴,当归补血。
这种方剂主要是补充人体血液和气血,促进身体内部的慢性疲劳和失调病根的消除,加速体质的恢复。
三、旋覆花颗粒旋覆花颗粒是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和脂肪肝的常用方剂,它可以有效清除寒湿和湿热,达到抗炎和解毒的效果。
主要成分为旋覆花、丝瓜络和栀子。
旋覆花、栀子和丝瓜络都是清热利湿的药材。
用于治疗寒湿体质时,旋覆花颗粒可以缓解身体疼痛和酸痛的问题,并降低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的感染风险。
四、桂枝附龙骨牡蛎汤桂枝附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寒湿的方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养血安神的功效。
桂枝散寒,附子发汗以达到温暖身体的目的,龙骨安神镇定,牡蛎补肝肾壮骨。
这种汤方可以减轻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问题,缓解身体上下安下带走的不适。
总之,治疗寒湿的方剂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中药,这些方剂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和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调整身体质量,消除寒湿问题。
然而,在使用这些方剂之前,应该先去看医生,了解个人身体特点后再开方使用,以确保药剂的安全性和针对性。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_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_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酒不一定是有害的身体的,中药泡酒还可以祛风散寒除湿哦,那么泡酒配方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风引酒【配方】制附子16g 枳实20g 泽泻20g 陈皮20g 茯苓20g 防风20g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 水1000ml 米酒1000ml【功用】祛风利湿止痛。
【制法】1 将上述前6味药材一同捣细碎,装入绢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3 用米酒、水一同煮大豆; 4 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用法】每日服1份,3份为1疗程。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
泽泻、茯苓:利湿健脾。
枳实、陈皮:理气化湿。
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此酒有祛风利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遍身胀满。
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三滕酒【配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功用】祛湿,舒筋,通络。
【制法】1 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用法】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络石藤:性味苦寒,善于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性微温,味苦辛,长于法风除湿,温通经络。
鸡血藤:性温,味苦而微温,专于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性温味苦辛,可祛风湿,强筋骨。
木瓜:性温味酸,舒畅活络,化湿和胃。
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十七味药酒【配方】白石英120g 酸枣仁30g 羚羊角30g 磁石120g 石斛90g黄芪30g 羌活30g 生地60g 牛膝90g 肉桂60g云苓60g 杜仲45g 酒3500ml【功用】祛风,利湿,补虚。
驱寒祛湿中药以及食疗方法

驱寒祛湿中药以及食疗方法随着冬天脚步临近,许多人发现身上有股寒气,身体发冷等现象,不过想要去除体内湿气单靠热水泡澡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可以驱寒还能祛湿的中药会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推荐驱寒祛湿中药知识,欢迎阅读!驱寒祛湿中药1:生姜生姜是我们最常见的配料了,它也属于中药必备的配料,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2:香薷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西、湖南、河北等地。
夏、秋二季采割,晒干,切段,生用。
传统认为香薷有发汗解表驱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等功效。
3:荜澄茄荜澄茄属温里性中药,用于胸腹疼痛,呕吐反胃,食欲不佳,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混浊。
4: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5:苍耳子苍耳子属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6: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7:肉桂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驱寒祛湿的食疗方法一、胡椒白瓜滚猪筒骨汤材料:白胡椒30~50克、白瓜500克、猪筒骨500克、生姜4片。
做法:白胡椒打碎;白瓜洗净,切片状;猪筒骨洗净,切段,并用刀背敲裂。
在镬或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和姜、筒骨,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半小时,下白瓜,片刻后下胡椒,再滚沸片刻,下盐便可。
功效:白胡椒白瓜滚猪筒骨汤具有驱寒祛湿、健脾益气、健骨除困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雨水天困扰人们的这些症状,且汤味鲜香清润可口,男女老少皆宜。
二、木棉花炒扁豆煲鲫鱼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薏米15克(中药店均有售)、鲫鱼500克(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风散寒除湿类:养血愈风酒[来源]《中药制剂汇编》[组成] 防风18克杜仲(炒)26克秦艽18克川牛膝18克蚕沙18克红花9克萆薢18克白茄根36克羌活9克鳖甲(制)9克陈皮9克白术(炒)18克苍耳子18克枸杞子36克当归18克白糖70克白酒5升[功用] 祛风活血。
[主治] 由风寒而引起的四肢酸麻,筋骨疼痛,腰膝软弱等症。
[制法] 将药捣碎,用白纱布袋盛之,连白糖一起置净器内,入白酒浸泡,密封,经过5-7日,开启,去掉药袋,滤过,澄清装瓶备用[用法] 适量服用,每次不超过125毫升。
[宜忌] 高血压患者、孕妇忌用。
[按语] 方中防风、秦艽、蚕沙、萆薢、羌活、苍耳子善去风湿浊邪以舒缓筋骨;枸杞、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鳖甲滋阴软坚;白茄根散血、消肿、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红花活血止痛;陈皮、白术调中。
诸药配伍,外祛风湿浊邪,内补肝肾筋骨,中以养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味调之,更以健运脾胃之法以奠其化生之源。
诸药疏调结合,补泻得法,是治疗风湿久痛顽疾最佳方案。
糖、酒之用,更助药效,是筋骨疼麻无力由风寒为因的治疗良剂。
风湿病不只是指因受风或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痛。
确切地说,风湿性疾病是指特殊的粘液,由脑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疼痛。
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无论发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
当然发病原因或诱因可以包括受风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家族遗传以及退行性病变等。
风湿病的饮食疗法饮食疗法1:薏仁山药猪肚汤: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鲜山药100克,纳入猪肚中,加水6杯,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约两小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饮食疗法2:薏仁茅根苦瓜粥:将鲜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块,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帮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
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风湿分真假。
假风湿是受伤后处理不当,留下「旧患」。
新生软组织与原有软组织,於天气变化时,伸缩力不同,会产生痛楚或不适。
推拿浸药,可收疗效。
真风湿则是特异体质人士对细茵性发炎的「变态反应」,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没法治好,只能控制病情及改善症状。
有人用药物去止痛及抑制恶化,结果很不理想,甚至得不偿失。
反而先治好扁桃腺炎,龋齿,牙周病,鼻窦炎等,不让「变态反应」恶化和复发,才是治疗「真风湿」重要步骤。
中医用「三分治疗,七分保养」法包括:1.补内脏:因久病必虚,但服补品则疼痛更甚。
只宜平补肝(强筋)、肾(壮骨)、脾(长肌肉)三脏。
2.酒行气血:酒行气血:患者不可饮酒,食咸,吃辣,伤害喉咙,增加伤患处肿胀,但可多用酒起镬,烹调食物。
3.动以鍜练:勿活动有痛关节,只活动其它及邻近不痛关节。
4..温以舒缓:用暖水洗手、洗衫。
每日用「艾叶药液」薰浸痛处。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
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
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
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外用膏药?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
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
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
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
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
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
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
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
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
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
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
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
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
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
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
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
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
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
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
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
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
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
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疗法1(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
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
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
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
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
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
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推拿法(一)(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
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