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

合集下载

祛风除湿胡蜂酒

祛风除湿胡蜂酒

az> I 2020年10月 蜜释产品40蜂疗保《l祛风除湿胡蜂酒沈金方王鹏丨文1浙江长兴县洪桥镇卫生院,313106; 2浙江长兴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313100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年降雨量1400 ~ 1700mm 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T : ~ 20弋,形成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 差小,日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再 加上植被密布,树高林深,是风 湿病的多发地区,但该地区也同时拥有大量的胡蜂资源。

提到胡蜂,令很多人闻风色变,特别是 被此类蜂蚩伤的人更是害怕。

胡蜂鳖伤可出现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 症,治疗不及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但对世代生活在德宏州山区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宝贝:用金黄虎 头蜂泡酒喝来预防和治疗风湿病。

胡蜂毒性非常大,特别是对蜂毒过敏的人,被胡蜂蛮一下会 出现呕吐、胸闷,甚至危及生命。

胡蜂的毒性是蜜蜂毒性的20倍,足见它的威力巨大。

但胡蜂同时 也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胡蜂成虫、幼虫、蛹及蜂巢均可入药,可内服、外敷,治疗各种毒虫蛮 咬伤及各种疔毒肿疮和妇科等症。

其蜂毒主要成分是由组胺、5-轻色胺、乙酰胆碱、胡蜂激駄、磷 脂酶A 、磷脂酶B 、透明脂酸酶等组成,适量蜂毒具有增强免疫、 抗肿瘤、镇痛抗炎,改善外周血管循环等作用。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记载胡蜂酒的功效:祛风除 湿。

用于风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肢体沉重;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临床上多认为胡蜂酒具有壮阳健肾、祛风除湿、舒筋骨、 增强体质等功效,特别是在治疗风湿的功效尤为显著,是风湿病患 者的一剂良方。

它具有解除疲劳,祛除风湿,增强血液循环等作用,最适合长年奔波劳碌,在水中、 阴暗潮湿作业和老人等饮用。

胡蜂酒的制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取活胡蜂100g,加55。

白酒1000ml,夏天浸泡7天,冬天 浸泡15天,滤过即得。

炸金蝉的功效与作用

炸金蝉的功效与作用

炸金蝉的功效与作用 炸金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炙金蝉、焦金蝉等。它是由蝉蜕经过特殊的加工制作而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医疗效果。炸金蝉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祛风除湿、止痛安神、舒筋活络等作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炸金蝉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炸金蝉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风湿是一种致病因素,常常导致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炸金蝉具有较好的祛风除湿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关节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和肿胀。此外,炸金蝉还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血气运行,改善湿气停滞的症状。

其次,炸金蝉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炸金蝉属于温热药物,可以温养脾胃和肝肾,增强阳气,调和脏腑功能。因此,它对于一些由于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引起的疼痛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此外,炸金蝉还可以安抚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再次,炸金蝉能够舒筋活络。在中医理论中,舒筋活络是一种改善肌肉和筋骨功能的方法,可以促进肌肉的柔软和关节的灵活度。炸金蝉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温养肌肉筋脉,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软组织损伤,减少疼痛和炎症反应。因此,在一些治疗肌肉骨伤问题的中药方剂中,常常会使用炸金蝉作为重要成分。

此外,炸金蝉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炸金蝉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鞣质、皂苷等,这些成分对于一些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在中医传统经验中,炸金蝉常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反应。

最后,炸金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炸金蝉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抑制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减少氧化损伤和细胞老化。因此,炸金蝉在抗衰老和保健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炸金蝉具有温热的特性,故在使用时要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配伍。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孕妇和婴幼儿应慎重使用炸金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海回香的功效与作用

海回香的功效与作用

海回香的功效与作用海回香,学名菖蒲,属于禾本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

海回香的主要部位是地下块茎和叶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中,海回香被广泛应用于祛湿化痰、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等方面,且在民间常被用作糕点制作的香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回香的功效与作用。

一、祛湿化痰湿气是指水液潴聚在体内,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等问题。

海回香被认为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湿气的排除。

海回香可以通过激活消化酶、刺激胃肠蠕动等方式,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避免湿气的生成和囤积。

此外,海回香还被用于治疗湿气引起的相关疾病,如湿热黄疸、肠胃湿热等。

二、祛风除湿湿气与风邪的结合可导致湿邪侵袭体内,出现湿重表现。

海回香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驱散风邪,减轻身体的湿重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海回香具有温中行气的药性,可以消除体内湿气的影响,缓解湿重症状,改善身体的舒适度。

此外,海回香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和阴血平衡,促进体内阴阳的协调,增强人体对外界湿邪的抵抗能力。

三、理气止痛海回香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缓解胸腹胀痛等问题。

海回香可以通过舒肝理气、降逆止痛的作用,缓解由气滞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此外,海回香还具有祛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腹结石、关节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四、降火平肝火象征着人体内部的热能,过多的火热则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口渴、咽喉不适等症状。

海回香可以通过凉血降火、平肝熄风的作用,缓解人体内部的火热症状。

此外,海回香还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热,缓解尿急频尿等症状。

五、开窍醒脑海回香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常被用作烹饪香料。

这是因为海回香在挥发过程中释放出独特的香气,能够刺激人的嗅觉神经,提高人的食欲。

同时,香气还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能够增强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香气还能够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血氧供应,增强皮肤的新陈代谢。

防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防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防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防风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中医药常用的药材,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防风主要以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受到关注和使用。

本文将从分析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入手,对其在中医药、食品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与阐述。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祛风除湿作用:防风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风湿是由外邪入侵体内,在经络中停滞不散形成的。

防风具有疏散风邪、温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风湿症状,减轻疼痛感。

二、扩张血管作用:防风还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对血液循环有一定影响。

由于它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管腔的直径,有利于血液的流动,从而改善微循环,减轻末梢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三、抗炎止痛作用:防风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

研究发现,防风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相关疼痛感。

四、免疫调节作用:防风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五、促进新陈代谢作用:防风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加快废物的排泄,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

它可以刺激消化腺分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六、保护肝脏作用:防风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

它可以抑制肝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丙二醛的生成,减轻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七、降血脂作用:防风还具有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防风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根据其药性,常用于风寒湿痹、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感冒等病症的治疗。

在方剂中常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如川芎防风汤、柴胡防风汤等。

此外,在外用药领域,防风也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药膏和贴剂中。

除了中医药领域,防风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领域。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应用
用法用量 *实验研究
寻骨风
功效
Xun Gu Fen

祛风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跌打损伤疼痛等。本品有祛风通络 止痛作用,浸酒或制成浸膏服。亦可与独活、羌活、威பைடு நூலகம்仙等祛 风湿药配用。此外,还可用于胃痛、牙痛。
独活Du Huo 微温
药性说明 功效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功近羌活,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 伏风头痛及腰膝部风湿痹痛。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1. 用于风寒湿痹痛。以其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凡风寒湿痹 皆可用。取其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 重者为宜。
应用
2.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表证。以其发汗解表、散风祛湿;多与 羌活、防风、荆芥等配用,如荆防败毒散。
用法用量
*实验研究
*附药
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块根。 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疼痛,有麻醉止痛的 作 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同川乌。
白花蛇(蓟蛇) Bai Hua She 温
伸筋草 温
功效
Shen Jin Cao
祛风湿,舒筋活络。 1.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伸屈不利,皮肤不仁等。本 品能祛风湿,舒筋络,常可单用煎服,或与虎杖、木瓜、络石藤 等同用。对于跌打损伤,取其舒筋活络,多与乳香、没药、桃仁、 红花等配伍。
煎服,10~25g。
伸筋草之孢子含脂肪油、甾醇、挥发油、糖类,茎含石松碱、石松宁碱、石松 毒碱和菸碱等。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石松碱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临床报道

祛风除湿治疗肩周炎

祛风除湿治疗肩周炎

祛风除湿治疗肩周炎发表时间:2012-11-20T15:22:44.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张起辉1 张海燕2 [导读] 肩周炎,中医称肩痹、肩凝症、冻结肩、露肩风等。

张起辉1 张海燕2 (1新疆奇台县中医院新疆奇台 831800; 2新疆奇台县妇幼保健院新疆奇台 831800)肩周炎,中医称肩痹、肩凝症、冻结肩、露肩风等。

故因体虚、劳损而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体痹病类疾病。

1 一般资料53例中男性21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8岁,以45—55岁之间发病率最多。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两年内未复发,36例,占67. 9010。

再配合针灸推拿治疗17例,占32. 1010。

总治愈率达到100%。

2 诊断依据2.1多见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

2.2肩部疼痛,渐进性增强,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甚者穿衣、梳头、洗脸活动受限。

2.3肩部肿胀不明显,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缔。

2.4X线无特殊发现,部分可见骨质疏松。

3 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难忍、甚则刀割样痛,升举旋转活动受限、日轻夜重,有时疼连肩部向下放射到手背、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紧为其诊断要点。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方药:薏仁30 g、苍术15g、防风12g、桂枝10-15g、麻黄7-10g、羌活10-15g、独活10g、制川乌4~6g、制草乌4~6g、威灵仙15g、细辛3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寒甚加附子9-15g、干姜10-15g,血虚加:当归10~15g、白芍15~30g,血淤加:川芎15~30g、醋姜黄10-15g。

病例1:刘××,男,汉族,51岁,干部。

2008年3月9日就诊,自述肩周疼痛三月余,时轻时重,曾服消炎止疼药,外用祛痛膏,药停即犯,疼痛不舒,影响工作。

槐桂花的功效与作用

槐桂花的功效与作用

槐桂花的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又称荷花、奴桂花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材,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槐桂花被认为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等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槐桂花的功效与作用。

1. 疏风解表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具有疏风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等风寒感冒症状。

槐桂花能够发散表邪,刺激人体的汗腺分泌,促使体内的湿气和寒气通过出汗排出体外,从而缓解感冒的症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 行气活血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富含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

槐桂花可以用于治疗痛经、经闭、腹痛等症状,还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的光泽度。

3. 祛风除湿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病症。

湿热是指寒湿与暑湿相结合,在体内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槐桂花具有辛散发散的特性,可以驱散寒湿和湿热,减轻湿气对于人体的损害,从而降低湿热引起的疾病。

4. 清热解毒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疾病。

槐桂花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炎症的发生,减轻病情,促进伤口的愈合。

槐桂花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痈疽疮疡等疾病。

5. 抗氧化功效与作用:槐桂花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综上所述,槐桂花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痛经、痈疽疮疡等疾病,同时还可以改善皮肤的光泽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然而,尽管槐桂花具有诸多的功效,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遵循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孕妇、儿童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鸟不踏(红老虎刺)_(祛风除湿活血行气)

鸟不踏(红老虎刺)_(祛风除湿活血行气)

鸟不踏(红老虎刺)_(祛风除湿活血行气)中药材鸟不踏又称作“红楤木”;也有地区称作:虎椒刺; 红鸟不踏刺; 红鸟不宿; 红老虎刺; 红毛刺桐; 红叶雨伞刺; 红叶大猫刺; 红刺筒; 红刺桐; 红刺党; 千枚针; 刺茎楤木; 中药红楤木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的根及根皮。

全年或秋,冬季挖取根部,或剥取根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鸟不踏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活血行气;解毒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胃脘胀痛;疝气;崩漏;骨髓炎;痈疽;蛇咬伤。

»查看“红楤木”详情中药材鸟不踏又称作“虎刺”;也有地区称作:黄鸡兰; 黄脚鸡; 鹅嘴花根; 高骨老虎刺; 顺茶风; 雀不踏; 钢针木; 针上叶; 蛇不过; 虎牙刺; 虎叶; 脚不踏; 老鼠枪; 老鼠刺; 老虎刺; 绣花针; 细花针; 红远志; 红老鼠刺; 白凤珠; 猫儿刺; 朝天刺; 小黄连; 小叶刺风; 寿星草; 寿庭木; 天针; 土鸡爪黄连; 千金刺; 千口针; 刺虎; 两面针; 中药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草或根。

全草及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鸟不踏的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痛风,风湿痹痛。

痰饮咳嗽,肺痈,水肿,痞块,黄疸,妇女经闭,小儿疳积,荨麻疹,跌打损伤。

《本草图经》:理一切肿痛风疾。

《植物名实图考》:补气血。

《浙江民间草药》:根及花:活血,利关节。

治风气。

《杭州药植志》:治风湿痛。

《广西药植名录》:根:止咳,补血气。

治肺病,内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尿消肿,活血散瘀。

治急慢性肝炎,脾脏肿大。

»查看“虎刺”详情中药材鸟不踏又称作“鸟不宿”;也有地区称作:鸟不停; 老虎草; 昏树; 刺根白皮; 中药鸟不宿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

鸟不踏的功效与作用:追风,行血。

治风湿痹痛,紫云风,胃痛。

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追风。

治紫云风,大麻风,筋骨疼痛。

《纲目拾遗》:追风定痛,有透骨之妙。

治风毒流注,风痹,跌打,劳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风除湿柳桂珍发表于2010年04月14日 17:58 阅读(0) 评论(0) 分类:医学权限:好友可见举报根据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中医把风湿寒性关节痛辨证分为五种类型。

(1)风重型关节痛主证: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其特点是每遇刮风则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由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但以风邪偏胜为主所致。

多因营卫不和,腠理开泄失常,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闭阻气血筋脉,故见关节疼痛。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疼痛呈游走性。

风性轻扬,其侵多在肌表,故脉浮,苔薄白。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秦艽10g,麻黄6g,羌活10g,独活10g,肉桂4g,当归10g,威灵仙10g,葛根10g ,茯苓10g,甘草9g,生姜5片。

方解:方中用防风、秦艽、羌活、独活、麻黄、肉桂祛风散寒;当归、威灵仙、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姜和中调营。

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又兼能养血通络。

(2)湿重型关节痛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软骨磨擦),脉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

其特点是遇阴雨或接触冷水时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以湿邪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居处潮湿,涉水冒雨,食凉饮冷等致风寒湿邪侵入肌肤经络,留着不去,闭阻气血,故见关节痛。

因湿性重着,其性粘滞,故见局部沉重酸楚,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或缓,均为湿胜之征象。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莶草15g,防风10g,制川乌6g,麻黄6g,桂枝 6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生姜3片。

方解: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莶草祛风胜湿;川乌、桂枝、麻黄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甘草、生姜健脾和中。

全方共奏除湿健脾、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3)寒重型关节痛主证:患病局部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疼处有冷感,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

其特点是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寒邪偏胜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机体阳气不足,寒邪侵袭,寒凝气血,经脉不通,故见关节疼痛;寒性凝滞,故多呈挛缩,拘急剧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故皮肤发凉,病处有冷感;寒遇热则散,气血流畅,故得热病情好转。

脉弦紧,舌淡,苔白均为寒胜之象。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10g(加白蜜先煎),麻黄6g,芍药15g,黄芪15g,鸡血藤30g,乳香、没药各6g,甘草 10g。

方解:方中用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且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以牵制、缓和川乌、麻黄;用鸡血藤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以加强化瘀止痛之功。

诸药配伍,可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病邪去而又不伤正气。

(4)风湿型关节痛主证:肌肉、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

其特点是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风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

风湿侵袭关节经脉,气血瘀闭不通故见关节疼痛;风善行而数变,故有游走性窜痛感;湿性重着,故又有沉重感。

余均为风湿之征。

治则:祛风胜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防风6g,藁本6g,川芎6g,川萆15g,蔓荆子3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药,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防风、藁本为臣药,祛太阳经风湿,且止痛。

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川萆以加强祛湿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共成祛风胜湿之功,并微发其汗,使风湿尽去,其痛自止。

(5)寒湿型关节痛主证:患病局部发凉(出冷汗),固定性剧疼,且沉重发板,严重者活动困难,甚至呈瘫痪状态,失去劳动能力,脉沉缓或沉紧,舌质淡,苔滑或白腻。

其特点是遇冷或阴天下雨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寒湿相兼侵入人体所致。

寒凝骨节,湿阻脉道,故关节冷痛,局部发凉;湿邪滞浊,寒邪凝聚,流注关节,故疼有定处,且发沉重,活动困难。

余均为寒湿之征象。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益火散寒汤与海桐皮汤合并加减。

桂枝10g,肉桂4g,干姜6g,制川乌6g,羌活10g,海桐皮15g,苍术10g,防己10g,乌蛇10g ,丹参15g,陈皮10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桂枝、肉桂、干姜、川乌温经散寒;羌活、苍术、防己、海桐皮祛风除湿止痛;乌蛇、丹参通络活瘀止痛;陈皮、甘草理气和中。

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止痛之功。

二乌进骨酒[配方] 生州乌、生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祁艾叶、山奈各20克,西红花、桃仁、冰片(或樟脑)、细辛、桂校各10克,乳香40克,95%乙醇,25OO毫升。

[制法] 将前12昧各研为粗末,混匀,置容器中,加入95%乙醇,密封,经常摇动,浸泡15-30天后,过滤去渣,贮瓶备用。

[功用]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骨折延期愈合、踝、跟骨骨质增生、关节损伤后遗症、健膜炎及关节肿痛等症。

[用法] 外用。

每取药配20毫升,加开水冲成2000毫升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或用毛巾浸透热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或涂擦患处,每日涂擦数次。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本方系先租程羲盛百订经验方,已传四代,治验甚多,疗效显著岩龙风湿酒[药物组成] 岩陀17g 过山龙17g 五香血藤17g 透骨草13g 玉带草3g 大枣35g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

每次10—50ml,每日二次,外擦,擦痛处。

[制备方法] 将上药捣碎,用白酒1000ml浸泡日,滤取浸液,药渣继续用白酒500ml浸泡五口,滤取浸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装瓶大风引酒【配方】制附子16g 枳实20g 泽泻20g 陈皮20g 茯苓20g 防风20g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水1000ml 米酒1000ml【功用】祛风利湿止痛。

【制法】1 将上述前6味药材一同捣细碎,装入绢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3 用米酒、水一同煮大豆;4 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用法】每日服1份,3份为1疗程。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

泽泻、茯苓:利湿健脾。

枳实、陈皮:理气化湿。

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此酒有祛风利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遍身胀满。

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三滕酒【配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功用】祛湿,舒筋,通络。

【制法】1 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用法】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络石藤:性味苦寒,善于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性微温,味苦辛,长于法风除湿,温通经络。

鸡血藤:性温,味苦而微温,专于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性温味苦辛,可祛风湿,强筋骨。

木瓜:性温味酸,舒畅活络,化湿和胃。

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十七味药酒【配方】白石英120g 酸枣仁30g 羚羊角30g 磁石120g 石斛90g黄芪30g 羌活30g 生地60g 牛膝90g 肉桂60g云苓60g 杜仲45g 酒3500ml【功用】祛风,利湿,补虚。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碎为细末,装入布袋内,悬挂在干净的坛子同内;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10日后开启。

【用法】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旋饮旋添酒,味薄止。

【药材功效解析】牛膝、白石英、草薢、防风、羌活:祛风湿,通经止痛。

制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丹参、山萸肉、黄芪、酸枣仁、生地、杜仲:补虚蠲痹,缓挛急,强腰脚。

石斛、磁石、羚羊角:补肾益精,聪耳明目,舒筋除痹。

云苓:健脾利水,以奠中土,为生化之基。

此酒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腰脚软弱无力,视听不明。

十味附子酒【配方】制附子30g 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参30g 续断30g牛膝30g 白术50g 生姜50g 细辛25g 肉桂25g清酒1500ml【功用】散寒逐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捣细如麻豆大,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瓷瓶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 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肉桂、细辛:温阳散寒止痛,启先天生发之机,扶正以祛邪,通经除痹弱。

五加皮、续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并可祛湿,以治腿足酸软等症。

丹参:通调血脉,养血舒筋,以疗挛急、萎枯。

白术、生姜:和胃化湿,以祛肿胀、呕吐之患。

桑白皮:开肺利水,以抑脚气之冲逆。

此酒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

主治因脚气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

天麻酒【配方】茄子根30g 大麻仁30g 骨碎补15g 制附子8g 晚蚕沙30g恶实根(切焙)10g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天麻15g松节(碎细)15g 败龟(醋炙)15g 龙骨10g 虎骨(酒炙)10g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羌活10g 独活10g 当归15g牛膝(酒浸切焙)10g 川芎15g 熟地15g 酒1500ml【功用】搜风祛邪,活血止痛,强筋壮骨。

【制法】1 将上述19味药材粗捣碎如麻豆,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用酒浸泡,密封; 3 春夏4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天麻、松节、恶实根、羌活、独活、茄子根、晚蚕沙;祛风湿,利关节,以治风痿之标。

骨碎补、龟板、龙骨、虎骨、乌蛇、白花蛇、制附子、牛膝:益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

当归、川芎、大麻仁、熟地:滋养阴血,养血柔筋。

此酒能祛风于内外,邪正两顾,燥润相济,主治肢体瘫痪,行动不利天麻石斛酒【配方】牛蒡子20g 制附子20g 乌蛇肉(微炒)20g 仙灵脾20g五加皮20g 虎胫骨(涂酥炙黄)32g 牛膝20g 草薢20g 桂心20g当归20g 杜仲20g 茵芋20g 狗脊20g 丹参20g 石斛20g川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出汗)25g 天麻20g 川芎20g 酒1500ml【功用】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细碎,放入瓮中;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