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影评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的人生角色由一个农家少女到乡镇医生的妻子,再到子爵的舞伴,最后成了莱昂眼中的情人及罗道尔夫的情妇。
这一系列形象的转变,既展示了她一生,浪漫主义梦想的破灭过程,义有力证明了她所追求的是激情式的爱情,体现了女性的个性特征和本能需求,更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要求实现“双性同体”的表现。
10世纪9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些女性俱乐部,她们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主张两性充分平等。
包法利夫人身上的许多特质,包括对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诉求,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相对封闭的外省所接纳的。
只有在巴黎才可能呼吸到一些女性自由民主的空气。
爱玛不是位出嫁后洛守妇道、无欲无求的女人,相反,她倾心于享受奢华的生活,渴望激情、自由、梦想和传奇爱情的降临,并有勇气付诸行动,这使她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与周围的平庸人物真正地区别开来。
爱玛炽热大胆的追求,情感两极的跌宕起伏,充分说明了爱玛内心女性意识的觉醒。
爱玛内在的女性激情有着丰富的内容,即对现实的极度厌弃和绝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生命的挚爱。
她的激情透着女性理想的成分,对情人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理想的追求,因此,我们不能把她简一单地看作是一个只有性欲的女人。
爱玛不只是满足于感官的需求,她还有心灵的需要,她憧憬与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男人结合,实现那个将贞洁、温情、恩爱和义务融于一体的至高无上的幸福。
包法利夫人的真正悲剧,就在于她始终坚持以自己的价值窗口去洞察自身和整个世界。
她对粗郧现实不满,渴望通过自我努力和奋斗来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即使在平庸的环境里,她也从未放弃对梦想不懈地追求。
她的情人是她对失望婚姻的转嫁与寄托,也是在男权制统治社会中,女性为实现自身理想而不得不采取的依附男性的手段。
因此,要想女性得到解放,“女权革命的斗争还要继续,因为在妇女的成长中,她们还被阻止在远远没有发挥出她们
作为人的能力这一阶段下。
传统的观念和社会的舆论阻碍着女性自由的发展,她们要实现追寻理想的真正自由,必然将对男性社会的压制进行不倦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