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草字帖《赤壁赋》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课本中应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掌握扎实。

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的内容,供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原文】壬(rn)戌 (x...对于课本中应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掌握扎实。

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的内容,供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原文】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舻(l)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

哀吾生之须臾(y),羡长江之无穷。

挟(xi)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

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

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

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3《小楷归去来兮辞》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

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

《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

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

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

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应该说是勤奋最终成就了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文徵明的勤奋是有据可查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出版)和周道振先生编着的《文徵明书画简表》两本书收录文徵明传世书画作品有千余件之多.这个数量在我国古代书画家存世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且,其涉猎书画的门类相当广泛,绘画中的山水,花鸟,工笔与小写意,水墨和重彩;书法中的行书,草书,楷书无所不精,尤其是小楷书法更是不与凡同,九十岁的老人依然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小楷,的确让人景仰.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此评价文徵明当之无愧.从前人着录和现存的作品来看,文徵明一生的小楷书法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广博学习的时期,五十至六十岁融会贯通的时期,六十岁以后成熟和发展的高峰期.文徵明传世小楷书法作品年代分布表①、3岁以前31—4岁41—5岁51—6岁61—7岁71—8岁81—9岁总计作品191536494352205数量文徵明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据《明史》本传记载,在"郡学"念书时,同学们多背着老师玩乐,他却埋头临写《千字文》,每日多达十本之多.②、稍长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李应祯乃当时名士,对书学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文徵明的书法最得力于李氏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和严格要求.据文徵明自己说,一次李氏见他写字带有苏东坡的笔意,便大声斥责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118?之,只是他人书耳!"③、另有一次李氏对文徵明说:"吾学书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子起及目力壮之时为之."后文徵明在一题跋中记起此事说:"因极论书之要诀,累数百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小大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见《文待诏题跋?跋李少卿帖》)可见,李应祯的指导对文徵明书法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徵明早年楷书习字是很宽泛的,除临摹智永外,对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用功很深,同时受李应祯的影响宋元的笔法学习也很多.在他五十岁以前写的楷书里,主要是受欧阳询和赵孟烦的影响,字里行间偶或有颜真卿和倪瓒的面貌.④、从所见文徵明早年传世作品看,欧的面貌在这一时期是比较多的.这一时期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梁嵫说:"⑤、文衡山小楷初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可见,文徵明早年的小楷书法尚未确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臻善的个人书法风格.但其书法的定位是非常鲜明的,尽量不受时人的影响,学习历代优秀的法帖,走的完全是赵孟的学书之路,这于他崇拜赵孟烦的书艺有直接关系.⑥、下面这些小楷书法就是文徵明二十岁至五十岁时的作品.书《落花诗》清张培敦补,跋倪瓒《江南春》,跋张灵画《落花诗》,《落花诗》与画合卷,《甲子杂稿》,跋《江山初霁图》,书杜启撰《重修姑苏志后序》,跋《烟江叠嶂图》,跋《苏轼五帖?苏过一帖》,《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题王羲之《七月帖》,跋钱良佑书吴仲仁《春游图》,跋欧阳修《付书局帖》,《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圣主得贤臣颂》,跋《落木寒泉图》,《落花诗》并图,跋《湘君湘夫人图》,跋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书唐人绝诗扇面》②文徵明五十岁以后官翰林院待诏时,为适应职务上的要求,写比较工整的字.丰坊说他"书写亦是一种修持——兼说文徵明小楷书法孙稼阜任何一门技艺,达到极致时,都通于“道”,道是指一种普遍的规律,是可打破门类区别而对话的“语言”,所谓万事“理通”。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辞赋精选】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辞赋精选】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辞赋精选】前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前赤壁赋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盼,苏子与客泛舟神思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欢宴属于客,诵明月之诗,歌美艳之章。

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苏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无人知晓其其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关在周郎者乎?方其溃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云讷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为一叶之扁舟,握匏樽以杂言。

递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煞长江之无穷。

恃飞仙以浩瀚,抱著明月而长终。

言不容乎骤得,塞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苦笑,洗脸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自得枕藉乎舟中,无人知晓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无力。

挥舞酒杯向同伴酒宴,吟唱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颂扬美艳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飘扬,停留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纵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诗人大全】文征明简介_文征明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文征明简介_文征明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文征明简介_文征明的资料介绍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就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研习继沈周,但仍具备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够青绿,亦能够水墨,能够工笔,亦能够水墨。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文征明寒窑赋行书书法

文征明寒窑赋行书书法

文征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以其书法和绘画成就著称于世。

他的书法作品涵盖了多种书体,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尤其以行书和小楷最为人称道。

文征明的行书风格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致。

《寒窑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窑洞中读书的情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文征明的《寒窑赋》行书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笔法流畅:文征明的行书笔画连贯,转折自然,展现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2. 结构严谨:他的字形结构紧凑,笔画布局合理,既有力度又不失优雅。

3. 气韵生动: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即使在行书中也能感受到这种儒雅之气。

4. 法度谨严:尽管行书相对楷书更为自由,但文征明的行书依然遵循着严谨的书法规则,笔画清晰,结构稳定。

如果您对文征明的行书作品感兴趣,也可以查阅相关的书法集或艺术史资料,欣赏他的其他行书作品,如《前后赤壁赋》、《西苑诗》等,这些作品同样能够体现出文征明行书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课件49张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课件49张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的?
写景
议论
抒情
孟德遗诗
主 第问 三 段客

古人事迹
安在哉
孟德遗迹渔樵江渚源自现实人生平凡渺小 人生苦短
悲之 缘由
蜉蝣天地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 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 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 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 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 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 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赤 壁 赋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前赤壁赋全文

前赤壁赋全文

北宋苏轼行楷书。

素笺墨迹卷。

纵23.9公分,橫258公分。

字共六十六行。

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磯,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

本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賦”,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石渠宝笈》载:卷高七寸五分,横七尺二寸五分。

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

译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
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
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
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
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
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
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嘉靖丙辰春日间书征明时年八十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