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壁画》讲课教案

课题:《天上人间—壁画》

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

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2.过程:(1).组织教学(2).欣赏导入(3).讲授新知(4).课堂小结(5).课后拓展(6).作业布置

3.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幻灯片、讨论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壁画的丰富遗存,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教学难点: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

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课件、作品展示柜等工具。

学具准备:8开纸、记号笔、筒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欣赏导入)

师问:请问一下同学们当代社会的绘画形式有哪些?

学答:(学生自由回答)

师问: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那么本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讲中国画中的一种壁画—古代壁画。

板书:天上人间——壁画

三、讲授新知识

1、师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学答:(学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壁画,是以绘画、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的墙壁上制作的画。壁画的发展对于中国绘画起到了先驱作用,为后面绘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壁画分类:

(1)墓室壁画:

汉代壁画——最早的壁画作品

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壁画的进一步发展

(2)宗教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

永乐宫元代壁画——妙绝动宫墙

3、墓室壁画:

(1)分布:豫、苏、皖、晋区等地区

(2)代表性墓室壁画:

河北望都东汉墓《辟车伍佰八人》

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水陆攻占图》

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

望都汉墓《门下小吏》

北齐娄墓《仪卫出行图》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

懿德太子墓室壁画

(3)墓室壁画的内容: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洋溢着激荡、轻快、热烈的气息,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人们现实生活

例如:墓图像,后来则画日月星辰、运气,还有代表四方神的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此来象征天界。

墓道和墓室中主要的位置画的是墓主人显赫的仕宦经历,特别是能够代表人物官爵的出行仪仗、车马、卫队等。有事还要画出他们的官舍、城池,以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场所。

(4)墓室壁画中出现的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5)、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

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4、宗教壁画:

提问:宗教壁画,同学们说说我国本土的宗教有哪些?

回答:道教和佛教。

(1)分布: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龙门石窟壁画、云冈石窟壁画、永乐宫壁画等。

(2)具有代表性的壁画:

中唐敦煌329窟飞天

北魏《九色鹿王本生故事》

中唐《伎乐图》反弹琵琶画像、

初唐敦煌71窟思维菩萨

《西方净土变》

敦煌249窟狩猎图

(3)宗教壁画的内容:反应的是当时社会人们对宗教佛教和道教神仙和佛人物所从事活动的表现,体现当时人们对神仙和佛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例如:

①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

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②、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松)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③、《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其部众的组合,有内

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四、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1、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

回答:色彩艳丽,人物外形魁梧,线条流畅,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生产。给人一种幻想的感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追求的体现。绘画技巧上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总结壁画特点,意在让学生了解壁画,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请同学们结合素描和色彩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古代壁画在表现手法上的进步?

回答:汉代、南北朝:比较幼稚,不会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和比例关系,主要运平列的表现手法;色彩比较单一。

唐代、元代时期:进一步成熟,用渲染等手法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色彩艳丽、细腻。

总结壁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六、课堂小结:

两类壁画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生产情景,还表现了思想、文化,技艺高超、风格独特,是艺术的精品。

七、布置课外思考:

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一、天上人间——壁画

二、分类:

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

宗教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龙门石窟壁画、云冈石窟壁画、永乐宫壁画

三、飞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