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茶艺(冲泡流程及茶艺表演详细)

合集下载

茶艺的流程

茶艺的流程

茶艺的流程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茶艺表演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茶具、茶叶、热水和陈设等。

1.1 准备茶具茶具是进行茶艺表演的必备工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确保所有的茶具都是干净整洁的。

1.2 准备茶叶选择高质量的新鲜茶叶,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口味选择合适的品种。

将茶叶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异味和潮湿。

1.3 准备热水热水是冲泡茶叶的关键,确保使用高质量的纯净水,并控制好水温。

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

1.4 准备陈设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可以摆放一些花卉、绿植或者艺术品等装饰物。

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吃或点心供客人品尝。

2. 茗道礼仪茶艺表演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传递出主人的热情和对客人的尊重。

2.1 迎宾当客人到达时,主人应站起身来迎接,并向客人问好。

可以使用传统的敬茶礼仪,为客人奉上一杯茶水,并引领客人入座。

2.2 茶道礼仪在进行茶艺表演时,主人需要遵循一定的茶道礼仪。

包括双手持盖杯端正、以右手递茶杯、左手托盖等动作。

同时,还需要注重眼神交流和微笑等细节。

2.3 倾听与分享在茶艺表演过程中,主人应倾听客人的需求和意见,并与客人分享有关茶叶的知识和故事。

这不仅可以增加互动性,还能够提升整个体验。

3. 茶艺表演步骤3.1 清洁器具在开始冲泡之前,先清洁所有使用到的器具。

用温水冲洗茶壶、茶杯等,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2 加入茶叶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口味,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

一般来说,每杯茶需要3-5克的茶叶。

3.3 预热器具将热水倒入茶壶中,然后轻轻摇晃茶壶,让热水均匀地接触到茶叶。

这样可以使茶叶更好地展开,并提高冲泡效果。

3.4 冲泡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口味,控制好水温和冲泡时间。

一般来说,绿茶需要80-85℃的水温,冲泡时间为1-2分钟;红茶需要90-95℃的水温,冲泡时间为2-3分钟;乌龙茶需要95-100℃的水温,冲泡时间为3-4分钟。

3.5 倒出并品尝在冲泡完成后,将茶水倒入盖杯中,并在每个客人面前放置一杯。

初级茶艺师茶艺表演(实操)流程(必备)

初级茶艺师茶艺表演(实操)流程(必备)

抽签分组——15分钟备考——入场考试自我介绍【不可以报自己的名字和培训机构,不然会扣分的】——讲解冲泡程序——烧水备具——冲泡演示——收具红色字体不用背白茶—(初级茶艺师)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茶艺师考试。

白茶属微发酵、发酵度10%,干茶是针形或长片形,嫩芽满身毫,呈条状、色白隐绿,茶汤浅淡,味清鲜爽、香气弱,性寒凉有退热祛署作用。

玻璃杯冲泡白茶的冲泡程序是:1.备具2.洁具 3赏茶 4.置茶5、温润 6.冲泡 7.奉茶 8。

收具玻璃杯冲泡白茶准备的茶具有:1:玻璃:(3个) 2:茶船(又称茶承):3:茶道组合(六君子)4:茶叶罐 5:茶荷 6:随手泡 7:水盂 8:茶巾 9:托盘紫砂壶冲泡黑茶(初级茶艺师)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茶艺师考试,请多多指教!今天展示紫砂壶冲泡黑茶,黑茶属后发酵,随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变化;采用大叶种茶树粗老梗或鲜叶经后发酵制成,干茶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具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性温和,可久存,耐泡耐煮。

紫砂壶冲泡普洱的冲泡程序:1、备具2、洁具3、赏茶4、置茶5、冲泡6、奉茶7、收具紫砂壶冲泡黑茶准备的茶具有:1:品茗杯:(3个)2:紫砂壶 3:公道杯(又称茶盅,茶海) 4:茶船(又称茶承):5:滤网 6:滤网架 7:茶道组合(六君子)8:茶叶罐 9:茶荷 10:随手泡 11:杯垫(又称杯托) 12:茶巾 13:托盘红茶—盖碗冲泡(初级茶艺师)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茶艺师考试,请多多指教!今天展示的是盖碗冲泡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100%,红茶原料有大叶、中叶、小叶,颜色为暗红色,麦芽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

性质温和,咖啡碱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盖碗冲泡红茶冲泡程序:盖碗泡红茶准备的茶具有:1:品茗杯:(3个)2:盖碗(又称三才碗) 3:公道杯(又称茶盅,茶海) 4:茶船(又称茶承):5:滤网 6:滤网架 7:茶道组合(六君子)8:茶叶罐 9:茶荷 10:随手泡 11:杯垫(又称杯托) 12:茶巾13:托盘黄茶-(初级茶艺师)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茶艺师考试,请老师多多指教!今天展示玻璃杯冲泡黄茶。

茶道表演流程解说

茶道表演流程解说

茶道表演流程解说品茶能养生,妙趣不可言。

其味其香,可以让人把心放在闲处。

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茶的内涵博大精深,茶的艺术流光溢彩。

茶艺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斗茶,而其乌龙茶艺又号称“功夫茶”。

其铁观音茶艺在功夫茶艺当中又具有示范性的表演。

今天的铁观音茶艺共分十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列器备具茶器又称茶具。

在我国古代茶器就有24种之多。

《茶经》中记载“器者茶之父也”。

今天借助这道程序,我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一下冲泡茗茶铁观音所需要的所有器具。

茶床又称茶盘,承载壶具之用。

紫砂壶又称母壶,古称孟臣罐,在古代乃茶房四宝之一。

公道杯承载茶汤、均匀茶汤、储备茶汤之用。

公道取意茶汤无浓淡之分,茶桌上无高低贵践之别。

闻香杯,高杯为闻香杯,闻香之用。

矮杯为品茗杯,品茶之用。

这对杯我们又将其称为龙凤杯,取珠联璧合之意。

茶道具组合:茶夹,夹杯烫杯之用。

茶针,疏通紫砂壶嘴堵塞之用。

茶斗又称茶漏,置于紫砂壶口防止茶叶外漏之用。

茶拨又称茶匙,拨取茶叶之用。

茶则,则是规则的则,在古代茶则是度量茶叶之用。

这一套我们又将其称之为茶道具组合。

第二道程序:大彬沐淋即为温杯洁具的过程。

我们用滚烫的开水将所有茶具烫洗一遍。

一为洁具,二为提高茶具温度,使其达到泡茶的最佳状态。

大彬是我国铸壶的能工巧匠,他所铸之壶贵如黄金,被后人视为至宝,叹为观止,因此后人常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第三道程序:观音入宫观音入宫即为投茶的过程。

茶乃神圣之物,它以高山秀水之势,以明月清风为伴,中山川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

因此我们常把茶比作是天赐的灵物,而把茶投入壶中的过程,我们又将其美称为观音入宫。

第四道程序:仪净承源悬壶高冲,向壶内注开水。

冲散并冲净茶叶表面的灰尘。

但愿为茶涤去的是茶梗、茶沫,可为各位拂去的是烦恼忧愁。

第五道程序:再注甘露即为二次注水,再次悬壶高冲,向壶内注开水,加盖后,再用开水浇淋壶的表面,使其内外温度一致,易于舒茶之香之味于妙不可言的茶之韵。

第六道程序:玉液离壶茶乃神圣之物,因此我们常把茶汤比作是玉液琼浆,而将紫砂壶中的茶汤注入公道杯中的过程,我们又将其美称为玉液离壶。

茶艺表演流程

茶艺表演流程

茶艺表演流程
茶艺表演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茶艺表演流程包括了茶具的准备、茶叶的选取、泡茶的步骤、茶艺师的动作和表情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茶艺师需要准备好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等。

茶具的选择要考虑到茶艺表演的主题和场合,以及茶艺师的个人喜好。

茶具的摆放也需要注意,要整齐、美观、大方。

茶艺师需要选取适合表演的茶叶。

茶叶的品质和种类对茶艺表演的成功至关重要。

茶叶的选取要考虑到茶叶的香气、口感、外形等多个方面,以及茶艺表演的主题和场合。

接下来,茶艺师开始泡茶。

泡茶的步骤包括洗茶、烫杯、注水、倒茶等。

茶艺师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泡茶的方法来掌握泡茶的时间和温度,以保证泡出的茶汤色泽清澈、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在泡茶的过程中,茶艺师需要展示出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茶艺师的动作要流畅、自然、优美,表情要丰富、自然、舒适。

茶艺师的动作和表情不仅能够增加表演的艺术感染力,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茶艺师需要向观众介绍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法、茶文化的历史和
传承等相关知识。

这不仅能够增加观众的茶文化知识,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流程包括了茶具的准备、茶叶的选取、泡茶的步骤、茶艺师的动作和表情等多个方面。

茶艺表演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的重要方式。

12道茶艺表演程序

12道茶艺表演程序

12道茶艺表演程序
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列举了12道茶艺表演程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茶艺文化。

1. 洗茶器:将茶具放入茶盘中,用清水洗净并擦干。

2. 烫杯:将杯子放入茶盘中,用开水烫杯并倒掉水。

3. 取茶:将茶叶放入茶具中,将热水倒入茶具中,待茶叶发开后倒掉水。

4. 冲泡:将热水倒入茶具中,冲泡茶叶,待茶汤浓郁后倒入茶杯中。

5. 倒茶:将茶汤倒入茶杯中,直到七八分满。

6. 闻香:将茶杯放到鼻子下面,闻一闻茶香。

7. 品茶:将茶汤小口喝入口中,感受茶汤的滋味。

8. 赏色:观察茶汤的颜色和清澈度。

9. 赏形:观察茶叶的形态和大小。

10. 赏器:观察茶具的造型和材质。

11. 聊天:与朋友聊天,分享喝茶的心得体会。

12. 敬茶:向客人敬茶,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以上是12道茶艺表演程序,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才能够展现出茶艺的精髓。

茶艺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茶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茶艺表演流程

茶艺表演流程

茶艺表演流程茶艺表演流程茶艺是一门古老而优美的文化传承,其中的表演流程也是有着一定的规矩,让人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茶艺表演的流程。

一、准备阶段在茶艺表演前,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需要选用一些精美的茶具和茶叶,同时准备好您将要表演的茶艺节目。

二、仪式阶段茶艺表演的仪式是茶艺表演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表演员要经过三个过程,分别是净手、水壶和鼓掌。

1.净手:进入表演区域,表演员会先进行净手仪式。

在净手的过程中,他们会用手轻轻地洗一下手,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2.水壶:接下来,表演员会将水壶倒满水后,用一些动作来表示自己要倒一壶水,表演员会标志性地向外撒一些水珠,以表示自己已经将壶中的水倒出。

3.鼓掌:在仪式阶段的最后,所有人都会鼓掌,以表示欢迎表演员进入正式的表演阶段。

三、烹茶阶段在烹茶阶段,表演员会向观众展示如何烧开水、泡茶的技巧,其中细节非常重要。

1.烧水:表演员会首先向观众展示如何烧水,包括如何火候、如何用手掌测量水温等等。

烧水的过程需要表演员做出一些动作,以增强表演的魅力。

2.泡茶:在烧好水之后,表演员会向观众展示如何泡茶。

泡茶的过程包括放茶、倒水、洒水、冲泡、控制时间、倒茶等一系列细节。

表演员会用一些动作和技巧来使泡茶的过程更为精彩。

四、品茶阶段在泡好茶之后,表演员会进入品茶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因为表演员需要向观众展示如何品饮茶叶。

1.品味:表演员会将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然后让观众品尝。

他们会引导观众如何品尝,例如看色、闻香、品味、回味等等。

2.交流:品茶的过程中,表演员还会和观众进行交流,分享一些茶文化方面的知识,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茶文化和品茶技巧。

以上就是茶艺表演的流程,希望能为大家介绍清楚。

茶艺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艺术,通过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魅力与精髓。

茶艺表演流程稿(1)

茶艺表演流程稿(1)

茶艺表演流程稿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们是湖州师范学院的同学,很高兴今天能为大家演示铁观音茶艺表演的冲泡流。

茶艺主泡:助泡:解说:吴晗钰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的安溪县,早在唐朝安溪便已产茶。

铁观音始创则在清朝,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领略一下铁观音独有的观音韵。

①孔雀开屏。

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展示今天冲泡所用的精美茶具。

1、紫砂壶今天的主泡器具2、公道杯也称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以便茶艺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客人3、滤网,用于过滤茶汤,提高茶汤亮度4、品茗杯,品茗用的小杯5、闻香杯,用于闻取杯底留香6、茶荷,用于盛放干茶,便于观赏干茶外型7、随手泡,用于烧开泡茶用水8、茶道组又称茶道六君子,今天的辅泡器具茶则用于量取茶叶茶导用于拨取干茶茶夹用于夹取品茗杯与闻香杯茶漏用于扩大壶口面积,防止干茶外漏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便水流更加顺畅②叶嘉酬宾“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铁观音的外观形状。

铁观音条索卷曲,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叶表有白霜③大彬沐淋时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为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

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烧烫茶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的温度。

④茶王入宫把壶比作宫殿,茶王是铁观音。

我们把投茶称为茶王入宫。

⑤高山流水往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润茶的作用。

⑥春风拂面刮去茶沫,使茶汤更加清澈明亮⑦乌龙入海冲泡铁观音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头泡冲出的铁观音只有汤色而无茶味,我们一般不喝。

⑧重洗鲜艳“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注水⑨壶外增温⑩若琛听泉若琛是景德镇的制瓷能家。

他所制作的瓷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

若琛听泉即是滴尽品茗杯与闻香杯内热水凤凰点头当茶汤所剩不多时,这时,茶艺师的手势有节奏的一高一低,形象地称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客人行礼致敬祥龙行雨将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中,我们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善降甘霖”的吉祥之意龙凤呈祥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便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敬献佳茗现在我们的茶艺师将泡好的茶汤敬献给各位嘉宾下面请各位嘉宾与我们一同品饮这杯番茗三龙护鼎喜闻高香,冲泡好的铁观音香气如空谷幽兰,令人心旷神怡鉴赏汤色,冲泡后的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初品奇茗清代龙才子袁枚在品饮乌龙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之,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羞一朵一朵小兰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才能品出乌龙茶独特的韵味。

茉莉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茉莉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茉莉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美的程序。

今天为大家表演的花茶茶艺共有十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烫杯”我们称之为“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

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嘉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第二道程序“赏茶”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

赏茶也称为“目品”。

“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头一品,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主要是观察茶坯的品种、工艺、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今天请大家品的是特级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茶坯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合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干的色泽应白净明亮,这称之为“锦上添花”。

在用肉眼观察了茶坯之后,还要干闻花茶的香气。

通过上述鉴赏,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极富诗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程序“投茶”我们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杯里”。

“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

当我们用茶匙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第四道程序“冲水”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

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

冲泡特级茉莉花茶时,要用90℃左右的开水。

热水从壶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程序“闷茶”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

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间的茶杯代表“人”。

茶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

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温壶基本手法 • 操作时,茶艺师端坐在茶桌一侧。基本操 作程序如下: • 开盖 • 注汤 • 加盖 • 温壶 • 倒水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温公道杯及滤网基本手法 • 操作时,茶艺师端坐在茶桌一侧。基本操 作程序如下:
用开壶盖法揭开杯盖(无盖者省略),将滤网 置放在公道杯内,注开水及其余动作同温壶手 法。
茶壶的认识
第二专题
茶壶的分类 以把划分 侧提壶 提梁壶 飞天壶 握把壶

提壶
以有无滤胆划分
以盖划分 压盖 嵌盖 截盖
以底划分
以形状划分 筋纹形 几何形 仿生形 书画形
捺底 钉足 加底
普通壶 滤壶
无把壶
飞 天 壶
握 把 壶
无把壶
压盖壶
嵌盖壶
截盖壶
捺底壶——壶底
钉足壶——壶底
加底壶
• • • • • • 基本礼仪 提壶 握杯 温壶、洗杯 温盖碗 茶叶量取与投放
第二模块——茶叶品质鉴别
目录
• • • •
• 绿茶 第一模块 • 红茶 第二模块 • 乌龙茶 第三模块 • 白茶 第四模块 • 黄茶 • 黑茶 • 花茶
第三模块——茶叶冲泡
• • • • • • •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黄茶 黑茶 花茶
第二专题
提壶操作规范
壶的类别 操作规范
提壶
侧提壶
1.净手并检查壶的规格和质量 2.大型侧提壶需要双手提 3.中性侧提壶的提拿应该单手操作 4.小型侧提壶在提壶时,应注意食指前伸呈弓形压住 壶盖的盖钮或其基部,然后单手提壶
飞天壶
握把壶 提梁壶 无把壶
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余四指勾握住壶把提壶
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或盖一侧,其余四指握壶把提壶 小型提梁壶用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偏右侧的提梁,中 指抵住壶盖提壶。大中型提梁壶用五指平握提梁部位 或托提 右手虎口分开,平稳握住茶壶口两侧外壁(食指亦可抵 住盖钮),提壶
第二专题 提壶
三、考核指南 内容
茶壶按照把分,都分为哪几种? 飞天壶的提拿要领是什么? 方式
口试与操作演练。
第三专题 握杯
学习目标 • 通过本专题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 1. 了解并认识各式茶杯。 • 2. 熟练掌握玻璃杯、公道杯、品茗杯握杯 的基本操作规范。
第三专题 握杯
一、基础知识 茶杯的认识 • 茶杯按照制作的材料一般可分为紫砂、瓷 质和玻璃等。茶杯的大小与所配套的茶壶、 浸泡的茶叶的种类有关。
第四模块——茶艺表演
• • • • • • • • • • 杭州西湖龙井 武夷正山小种 武夷大红袍 福建白毫银针 湖南君山银针 云南普洱茶 福州茉莉花茶 云南白族三道茶 福建安溪铁观音 宫廷三清茶
第一模块 基本操作
第一专题 第二专题 第三专题 第四专题 第五专题 第六专题 基本礼仪 提壶 握杯 温壶、洗杯 温盖碗 茶叶量取与投放
品茗杯 握法
无柄杯 握法 有柄杯握法 公道杯 拿法
1.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杯把 2.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搭,按住杯把,无名指、小拇指自然弯曲 3.右手自然握空心拳,拿起公道杯
1.右手虎口分开,拇指和其余四指平稳握住茶壶口两侧外壁(有盖公道杯要求食指 抵住盖钮) 2.拿杯 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与中指扣在杯身中间两侧,食指屈伸按在盖钮下凹处,无名 指及小指收拢,自然搭扶碗壁 双手将盖碗连杯托端起,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及小指可微外翘作兰花指状
第一专题
基本礼仪
学习目标 • 通过本专题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 1.了解茶艺基本礼仪规范。 • 2.掌握茶艺师站姿、行姿和坐姿的基本礼 仪规范。 • 3.熟练掌握最基础的茶艺礼仪动作。
第一专题
一、基础知识
基本礼仪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礼仪是表示尊敬的礼节与仪 式。习茶不主张繁文缛节,但是和谐和礼仪动作应始终贯 穿其中。一般不用动作幅度很大的礼仪动作,而采用含蓄、 温文尔雅、谦逊、诚挚的礼仪动作。习茶第一要静,尽量 用微笑、眼神、手势、姿势等示意,不主张用太多语言客 套。习茶还要求稳重,因此调息静气是关键。一个小小的 伸掌礼,动作轻柔而又表达清晰,观者并不觉有用力感。 行礼者必须掌握好用力分寸,气韵凝于手掌心,含而不露。 • 习茶目的在于自省修身,多采用含蓄、温文、谦逊、诚挚 的礼仪动作,不主张太夸张的动作及言语客套,尽量用微 笑、眼神、手势、姿势等示意。
第二专题
操作技能
提壶
所需物品
大型壶、中型壶、小型壶、飞天壶、无把壶。
提壶基本手法
• • • • • 侧提壶 飞天壶 握把壶 提梁壶 无把壶
第二专题
提壶
提壶基本要求 • 选择各式规格、种类的壶,且壶的质量、 大小合乎标准。 • 不同种类的壶需要不同的操作手法来提壶。 • 学习提壶时,壶中需注满热水。
无柄公道杯拿 法 男士盖碗握法
女士盖碗握法
第三专题 握杯
三、考核指南 内容 • 茶杯的分类有哪几种? • 盖碗如何握杯? 方式 口试与实践操作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了解温壶、洗杯的基本操作手法。 2. 熟练掌握温紫砂壶、洗玻璃杯的基本操作 规范。
大茶杯
筒形杯
圆底式
公道杯
把杯 有盖杯
简式公道杯
大茶碗
尖底大茶碗
加过滤式公道杯
圆底大茶碗
第三专题 握杯
二、操作技能
• 所需物品 玻璃杯、有柄杯、盖碗、闻香杯、品茗杯、公道杯。 • 翻杯基本手法
操作时,茶艺师端坐在茶桌一侧。 无柄坏 有柄杯
• 握杯基本手法
大茶杯 闻香杯 品茗杯 盖碗 公道杯 无柄公道杯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洗杯基本手法 • 大茶杯 • 小茶杯一法 • 小茶杯二法 • 玻璃杯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温壶、洗杯基本要求
• 选择茶壶、茶杯的质量、大小合乎标准。 • 温壶、温杯时的操作手法应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 • 学习温壶、洗杯时,需注入热水进行操作。
第四专题
温壶操作规范
程序 操作规范
女士捧与端的手法之端法
男士捧与端的手法之捧法 男士捧与端的手法之端法
第一专题 基本礼仪
操作技能——操作手法基本要求 动作自然协调,切忌生硬与随便。讲究调 息静气,发乎内心,行礼轻柔而又表达清晰。
第一专题
三、考核指南 内容
基本礼仪
– 茶艺基础礼仪都有哪些? – 礼仪动作之寓意礼都有哪几种?各有什么样的 要求?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一、基础知识 • 在冲泡茶叶之前,把泡茶时所需的茶具温 烫一遍是茶艺表演、茶人品茶必不可少的 步骤。温壶、洗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洁, 其次,通过温壶、洗杯的步骤,会使茶具 的温度上升,从而使茶汤香气更浓,易于 散发。
第四专题 温壶、洗杯
二、操作技能 所需物品 随手泡(或开水壶)、紫砂壶、大茶杯、 小茶杯、公道杯、滤网、茶巾、水盂、茶 盘或茶船。
方式 • 口试与礼仪操作演练。
第二专题
• • • •
提壶
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 了解壶的分类知识。 2. 掌握各式壶的提拿方法。 3. 熟练掌握提梁壶和握把壶的提拿。
第二专题
提壶
一、基础知识 茶壶的认识 • 茶壶是在冲泡茶叶过程中最常使用、最基本的器 具,因此对茶壶的认识成为学习茶艺的人最基础 的常识。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 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 (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 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 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洗杯操作规范
项目 温公道杯及 滤网
操作规范
1.用开壶盖法揭开盅盖(无盖者省略) 2.将滤网置放在盅内,注开水及其余动作同温壶法
1.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内壁冲入 2.约总量的1/3后右手提腕断水 3.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复位 4.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双手协调令茶杯各部分与开 水充分接触 5.涤荡后将开水倒入水盂,放下茶杯 1.翻杯时即将茶杯相连排成一字或圆圈 2.右手提壶,用循回斟水法向各杯内注入开水,热水壶复位 3.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端起一只茶杯侧放到邻近一只杯中,用食指勾动杯身如“ 滚绣球”状拨动茶杯,令其旋转,使茶杯内外均受热 4.复位后取另一茶杯再洗 5.直到最后一只茶杯,杯中温水轻荡后将水倒去(通常在排水型双层茶盘上进行温杯 ,则将弃水直接倒入茶盘即可) 1.将小茶杯放入茶盂中,冲水入内 2.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 3.右手从茶道组中取茶夹 4.右手用茶夹夹住杯沿一侧,侧转茶杯在水中滚荡一圈 5.右手用茶夹反夹起小茶杯,倒去杯中水 6.右手旋转手腕顺提小茶杯置于茶盘上 1.单手或双手逆时针回旋冲水入杯 2.右手握杯,左手平托端杯;双手手腕逆时针回旋,先向内方向旋转,再向右方向旋 转,双手向右即反向搓动玻璃杯 3.双手反向搓动玻璃杯,再将杯中之水倒入水盂;双手将杯端起放回茶盘上
筋纹形壶
几何形壶
仿生形壶
书画形壶
第二专题
提壶
茶壶适用标准 • 一把茶壶是否适用,取决于用之置茶、泡茶、斟茶(倒 茶)、清洗、置放等方面操作的便利程度及茶水有无滴漏。 首先,纵观整体,一则壶嘴、壶口与壶把顶部应呈“三平” 或虽突破“三平”仍不失稳重,唯把顶略高;二则对侧把 壶而言,壶把提拿时重心垂直线所成角度应小于45度,易 于掌握重心;三则出水流畅,不漏水,壶嘴可断水,无余 水沿壶壁外流滴落。其次,细察各处,分别有以下标准: • 壶口 • 水孔 • 壶嘴 • 壶把 • 壶形
第三专题 握杯
小茶杯
翻口杯 敞口杯 直口杯 收口杯 把杯 盖杯 内上白釉杯 闻香杯
杯托
盘形
碗型
高脚形
翻 口 小 品 茗 杯
敞 口 小 品 茗 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