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技术实验报告
泡菜的制作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提高食品加工技能。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蔬菜中的营养成分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同时产生独特的风味。
实验中,主要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使泡菜呈现出酸味。
三、实验材料1. 蔬菜:白菜、萝卜等。
2. 盐:粗盐或海盐。
3. 酱油、蒜、姜、辣椒等调味品。
4. 陶罐或玻璃瓶等容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条,备用。
2. 配制盐水:将粗盐或海盐溶解于水中,制成浓度约为10%的盐水。
3. 混合原料:将切好的蔬菜放入陶罐或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盐水,使蔬菜完全浸没在盐水中。
4. 添加调味品: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酱油、蒜、姜、辣椒等调味品。
5. 密封发酵:将容器密封,置于室温下发酵。
发酵时间根据温度和季节的不同,一般在7-15天左右。
6. 成品处理:发酵完成后,将泡菜取出,用清水冲洗掉多余的盐分,沥干水分。
7. 装瓶保存:将泡菜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泡菜的制作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味适中、口感鲜美的泡菜。
2. 分析:(1)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使泡菜呈现出酸味。
(2)添加适量的调味品,如酱油、蒜、姜、辣椒等,可增加泡菜的风味。
(3)密封发酵是泡菜制作的关键环节,保证发酵过程中氧气不足,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泡菜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制作泡菜,既可丰富餐桌,又可锻炼食品加工技能。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泡菜制作的基本技能。
3. 培养食品加工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报告_COD

重铭酸钾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CoD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2)掌握重珞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熟悉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COD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二、基本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K2Cr2O7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K2Cr2O7以试亚铁灵做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钱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反应式如下:Cr2O72 + 14H+ + 6e = 2Cr3+ + 7H2O(橙红色) (蓝绿色)Cr2O72 + 14H++6Fe2+= 6Fe3++ 2CΓ3++ 7H2O三、实验仪器1、50OmL全玻璃回流装置。
2、电炉3、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四、试剂(1)重锚酸钾标准溶液(G∕6KQO = 0.2500 W6?//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珞酸钾12.2580g溶于水中,移入IOOO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
(2)亚铁灵指示液:称取L485g邻啡啰咻(C12H8N2-H2O)、0.695g硫酸亚铁(FeS04 ∙ 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IOOmL,贮存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钱标准溶液(约O.lmol/L):称取39∙5g硫酸亚铁钱溶于水中,边搅拌近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IOoO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临用前用重铭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准确吸取10.0OmL重锯酸钾标准溶液于50OmL锥形瓶中,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混匀。
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约0.15mL),用硫酸亚铁核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按照下式计算硫酸亚铁镂的浓度:0.2500x10.00C = ------------------------V式中:C一硫酸亚铁铁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一硫酸亚铁钱标准溶液的用量(mL)。
平行测定3份。
(4)硫酸-硫酸银溶液:于50O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
储罐真空实验报告

储罐真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储罐真空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使用真空泵对储罐进行抽气实验,测量和分析了罐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对抽气速度和泵的抽气效率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储罐内部逐渐形成真空,压强呈指数衰减,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得出了储罐真空度和抽气速率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
关键词:储罐真空、真空泵、压强、抽气速度、真空度1.引言储罐真空技术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气体和液体的抽取、混凝、干燥等操作。
储罐真空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真空泵对储罐内部进行抽气,降低内压,形成真空环境。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储罐真空的原理和应用。
2.实验原理P = P0 * e^(-kt)其中,P是储罐内压强,P0是初始压强,k是常数,t是时间。
3.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的实验装置包括真空泵、储罐、压力计、阀门等。
储罐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内部可以开启一定数量的进口和出口,通过阀门可以控制进出气体的流量。
压力计用于测量储罐内的压强。
4.实验步骤(1)打开真空泵,开始抽气。
(2)打开储罐的进气阀门,调节进气流量。
(3)开始计时,记录初始压强和不同时间点的压强值。
(4)持续抽气一段时间后,关闭进气阀门。
(5)分析记录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5.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储罐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根据公式P = P0 * e^(-kt),我们可以用实验数据拟合出合适的常数k值,从而得到压强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储罐真空度和抽气速率的理论值。
储罐真空度是指罐内的压强相对于大气压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抽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储罐内抽出的气体体积,通常用升/秒表示。
通过与实测值的比较,我们可以评估储罐真空技术的性能和效率。
腌蛋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腌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腌蛋的腌制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腌蛋,又称咸蛋,是将鲜蛋经过腌制、孵化等过程制作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腌制过程中,鲜蛋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转化,使蛋品口感独特、营养丰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鲜鸡蛋10个、食盐100g、白酒50ml、酱油50ml、香辛料适量。
2. 设备:腌制容器、温度计、计时器、刀具、量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鲜鸡蛋洗净,沥干水分;将食盐、白酒、酱油、香辛料按比例准备好。
2. 腌制:将鲜鸡蛋放入腌制容器中,倒入食盐、白酒、酱油和香辛料,使鸡蛋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用保鲜膜封好容器口,放入冰箱冷藏。
3.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天观察鸡蛋的腌制情况,记录温度、时间、鸡蛋变化等数据。
4. 孵化:腌制时间达到15天后,取出鸡蛋,放入孵化器中,温度控制在38℃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7天。
5. 成品检查:孵化结束后,取出鸡蛋,观察蛋壳、蛋黄、蛋白的变化,判断腌蛋是否成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15天的腌制和7天的孵化,鲜鸡蛋成功转化为腌蛋。
蛋壳颜色变深,蛋白凝固,蛋黄凝固,口感鲜美。
2. 实验分析:(1)腌制过程中,食盐、白酒、酱油和香辛料的比例对腌蛋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食盐可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鸡蛋变质;白酒有杀菌、防腐作用;酱油可增加腌蛋的鲜味;香辛料可去除鸡蛋的腥味,增加风味。
(2)腌制时间对腌蛋的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腌制时间过短,鸡蛋未能充分吸收调味料,口感不佳;腌制时间过长,鸡蛋可能发生酸败,影响口感。
(3)孵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对腌蛋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鸡蛋孵化失败;湿度过高,容易发生霉变;湿度过低,鸡蛋可能发生干燥。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腌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了腌蛋的腌制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了食品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无水乙醇制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水乙醇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无水乙醇的提纯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水乙醇的制备是通过乙醇与氧化钙(CaO)或无水硫酸铜(CuSO4)等干燥剂反应,生成无水乙醇。
具体反应式如下:C2H5OH + CaO → C2H5OCa + H2OC2H5OH + CuSO4 → C2H5OCu + 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锥形瓶、蒸馏装置、干燥管、温度计、酒精灯、烧杯、漏斗、滤纸等。
2. 试剂:95%乙醇、无水硫酸铜、氧化钙、活性炭、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95%乙醇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铜或氧化钙,搅拌均匀。
2. 加热: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使乙醇沸腾。
注意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导致乙醇分解。
3. 冷凝:将冷凝管插入锥形瓶中,收集无水乙醇。
观察冷凝管出口处,确保无水乙醇滴入锥形瓶中。
4. 干燥:将收集到的无水乙醇倒入干燥管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
继续收集无水乙醇。
5. 过滤:将干燥后的无水乙醇倒入烧杯中,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等杂质。
6. 收集:将过滤后的无水乙醇收集在锥形瓶中,用温度计测量其沸点,确保无水乙醇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无水乙醇的制备: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出无水乙醇。
通过观察冷凝管出口处,无水乙醇滴入锥形瓶中的现象,证明实验成功。
2. 无水乙醇的纯度:通过测量无水乙醇的沸点,发现其沸点接近78.37℃,符合无水乙醇的沸点范围。
说明制备的无水乙醇纯度较高。
3.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乙醇沸腾,产生大量气泡。
冷却后,无水乙醇滴入锥形瓶中,形成无色透明液体。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
过高温度可能导致乙醇分解,影响无水乙醇的纯度。
2. 干燥剂的选择对无水乙醇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无水硫酸铜和氧化钙均能起到干燥作用,但无水硫酸铜更容易溶解,可能对无水乙醇的纯度产生一定影响。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报告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报告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真空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没有气体分子的状态。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真空的获得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真空的获得和测量方法,并介绍相关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一、真空的获得方法1. 抽气法抽气法是最常见的获得真空的方法之一。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真空泵,通过泵的作用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机械泵和分子泵的组合,以提高抽气速度和真空度。
2. 管道密封法管道密封法是指通过对容器进行密封,防止气体进入或逸出,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质量的密封材料,如橡胶密封圈和金属密封垫片,以确保容器的密封性。
二、真空的测量方法1. 粗真空测量粗真空是指真空度较低的状态,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或帕斯卡(Pa)来表示。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粗真空计来测量真空度。
粗真空计基于压力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来确定真空度。
2. 高真空测量高真空是指真空度非常高的状态,通常用帕斯卡(Pa)或托(Torr)来表示。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离子计和热导计来测量高真空。
离子计基于气体分子电离的原理,通过测量电离电流来确定真空度。
热导计则基于气体分子传导热量的原理,通过测量传导热量的变化来确定真空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粗真空和高真空环境,并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了真空度的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抽气法和管道密封法,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真空环境。
在粗真空测量中,我们使用了粗真空计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真空度随着抽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
这表明,通过抽气法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真空度,但无法达到高真空的状态。
在高真空测量中,我们使用了离子计和热导计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离子计和热导计的测量结果相近,并且真空度随着抽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这表明,通过抽气法和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我们可以获得较高的真空度。
空调补漏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空调补漏剂在空调系统中的修补效果,验证其对于细微漏洞的密封性能,以及对于空调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作用。
二、实验材料1. 空调补漏剂:品牌为XX,规格为500ml/瓶。
2. 空调系统:一台普通家用空调,型号为XX。
3. 测试工具:压力表、温度计、量筒、计时器、电子秤等。
4. 辅助材料: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环境:关闭空调系统,确保空调内部无异物,环境温度控制在室温范围内。
2. 漏洞制造:在空调系统内部制造细微漏洞,具体方法如下:a. 使用钻头在空调系统内部钻一个小孔,孔径约为1mm;b. 使用螺丝刀将孔洞扩大至2mm,形成细微漏洞。
3. 补漏剂添加:按照说明书要求,将空调补漏剂均匀涂抹在漏洞周围,确保补漏剂与漏洞充分接触。
4. 密封效果测试:a. 使用压力表检测空调系统内部压力,记录初始压力值;b. 关闭空调系统,等待补漏剂固化;c. 固化完成后,再次使用压力表检测空调系统内部压力,记录压力变化值。
5. 性能测试:a. 使用温度计检测空调系统制冷效果,记录制冷温度;b. 使用量筒测量空调系统冷媒流失量;c. 使用计时器记录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6. 数据分析:对比实验前后空调系统的性能变化,分析空调补漏剂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1. 密封效果测试结果:a. 实验前空调系统内部压力为1.0MPa;b. 补漏剂固化后,空调系统内部压力为1.2MPa;c. 压力变化值为0.2MPa,表明空调补漏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2. 性能测试结果:a. 实验前空调系统制冷温度为18℃,制冷效果良好;b. 实验后空调系统制冷温度为17℃,制冷效果略有提升;c. 实验前空调系统冷媒流失量为0.5ml/小时,实验后流失量为0.2ml/小时,冷媒流失量明显减少;d. 实验前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为6小时,实验后运行时间为7小时,系统运行时间略有延长。
五、实验结论1. 空调补漏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填补空调系统内部的细微漏洞,提高系统密封效果。
发泡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泡胶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2. 分析不同类型发泡胶的优缺点;3. 评估发泡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
二、实验材料1. 发泡胶样品:聚氨酯发泡胶、丙烯酸发泡胶、聚酯发泡胶、丁苯橡胶发泡胶;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老化试验箱、红外光谱仪等;3. 实验试剂:溶剂、清洗剂等。
三、实验方法1.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密度、硬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等;2. 化学性能测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成分鉴定等;3. 老化性能测试:在老化试验箱中进行,模拟实际使用环境;4. 应用性能测试: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1)密度:不同类型发泡胶的密度差异较大,聚氨酯发泡胶密度最高,丙烯酸发泡胶密度最低。
(2)硬度:聚氨酯发泡胶硬度较高,丙烯酸发泡胶硬度较低。
(3)拉伸强度:聚氨酯发泡胶拉伸强度较高,丙烯酸发泡胶拉伸强度较低。
(4)压缩强度:聚氨酯发泡胶压缩强度较高,丙烯酸发泡胶压缩强度较低。
2. 化学性能测试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聚氨酯发泡胶中含有异氰酸酯基团、聚醚基团等;丙烯酸发泡胶中含有丙烯酸基团、聚酯基团等;聚酯发泡胶中含有聚酯基团;丁苯橡胶发泡胶中含有丁苯橡胶基团。
3. 老化性能测试结果在老化试验箱中,不同类型发泡胶的耐老化性能存在差异。
聚氨酯发泡胶耐老化性能较好,丙烯酸发泡胶耐老化性能较差。
4. 应用性能测试结果在不同场景下,不同类型发泡胶的应用效果如下:(1)聚氨酯发泡胶:适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耐候性能和耐温性能。
(2)丙烯酸发泡胶:适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
(3)聚酯发泡胶: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粘接,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油性和耐溶剂性。
(4)丁苯橡胶发泡胶:适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酸碱性能。
五、结论1. 发泡胶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与其成分和配方密切相关;2. 聚氨酯发泡胶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应用性能方面表现较好;3. 丙烯酸发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4. 聚酯发泡胶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粘接;5. 丁苯橡胶发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酸碱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润滑与密封技术试验
为了让密封件得最终用户对产品持有高度的信赖,相信所提供的特定型号的
密封的性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每个密封或系统在投放市场之前,须由密封件制造商进行适当的试验。
包括拆装试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运行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釜用双端面密封的拆装,了解双端面密封的结构。
2.了解机械密封水压试验的步骤。
3.了解机械密封气压试验的步骤。
4.了解机械密封运转试验的步骤和有关的判定方法。
通过以上4 个部分对API 682 规定的实验程序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
拆装试验:釜用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
水压试验:釜用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人工打压泵运行试验:连接电机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气源等。
气压试验:平衡储罐,阀门,压力表,单端面机械密封。
三、实验步骤
1)拆装试验
本次实验所用的是集装式釜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如图1 所示,分别为轴承座部分和双端面机械密封部分。
集装式的优点是在只要确定轴尺寸和釜的连接尺寸就可以在外面直接将机械密封组装好,省去了现场安装机械密封的麻烦。
图1
1.先看图纸分析拆卸次序,并将橡胶垫在地上铺好,以盛放零件
2.将轴承座与机封整体的连接螺钉拧下,然后将整个轴承座直接拿下来,整齐地放到橡胶垫上,在拿下轴承座的过程中要防止静环掉落。
3.拆除上面一组动静环和下动环以及弹簧、动静环、0型圈和挡圈,然后将固定
在轴套上的动环座上的顶丝拧下,拆下动环座。
过程中注意不要触碰密封面,并将密封面朝上摆放。
4.然后将下静环座上的静环用两个内六角拿出。
5.仔细用丝绵擦拭拆卸下的各个部件,并用酒精加擦镜纸擦拭动静环的密封面,在0型圈上涂抹硅脂。
6.全部擦拭好之后,先将动环座用顶丝固定到轴套上,然后安装上弹簧、动环、
0型圈和挡圈,并注意卡口位置对齐。
7.在地上将两块木板相间20cm左右竖放,在轴承座上的空螺栓孔内对称地插入两个拆下的长螺钉,然后将轴承座反转后放到竖立的木板上,过程中保证两根长
螺钉不从螺栓孔中掉出
8.在反转后的轴承座上放入对准防转转螺放入静环,然后将6步中组装好的轴套对准键装入。
过程中要保持整个设备竖直。
9•将下静环装入静环座,对照图纸摆正安装角度,将整个静环座倒扣在轴承座上,台阶嵌入后,从底部用两个长螺钉将静环座(基座)与轴承座把紧。
10.将整个装置反转回安装方向,将其他的长螺钉对角地拧紧即可。
2)水压试验
1•将打压泵中装满清水,注意水中应没有杂质,与密封连接,注意0型圈的使
用。
2•将水泵的单向阀拧紧后,向密封腔中注水,直到上侧泄漏口有水流出,将丝堵逆着拧入方向缠上生料带,拧入上出口,把紧后开始打压。
3.缓慢提升密封腔的压力,打压泵上的压力表数值升到时停止打压,观察压力的变化和泄漏情况,并等待15min后记录压力表的数值,为
4.将单向阀拧松,并将顶丝和打压管拧下,将水放完后用气管从下口深入,将内部吹干,防止锈蚀。
3)气压试验
图2
1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将管路接好,压力表装于管路中,由于压力早已充好,将平衡罐中压力缓慢降至;
2•将试验密封组装好,弹簧调至工作高度18mm(压缩量为37mr)i,密封腔入进气口与带压力
表和开关阀的平衡罐连接,记下当时室温T1;
3•打开管路开关阀门,将平衡罐中气体与密封腔连通,待压力稳定且降到()后开始计时,每隔5min后记下压力表读数P1= P2= P3=;
4.整理试验装置。
4)运行试验
图3
1.运行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从打压口中充满清水,然后将打压水管换成气源管。
2.从气源给定一定的压力,观察水的泄露情况和位置。
3.打开电机使转动,观察不同转速下泄露量的大小和泄露位置。
4.整理实验装置。
四、注意事项
1.密封端面已研磨好,要严格保护;
682标准中规定平衡罐的容积最大为28L,试验压力为,5min最大压降为。
本次试验平衡罐容积为,试验压力为,时间为5min,压降为与P1的差值。
根据
公式可以计算实际泄漏量。
若△ P v,则表示密封合格。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运行试验:实验中随运转速度的增加泄漏量增大,也可以通过泄漏速率的周期性变化判断密封端面不平,通过外壳泄漏的位置判断密封泄漏的位置。
2.气密性试验:P0= P1= P2= P3二,放置时间15min,容器体积V
根据《过程装备密封技术》
L$
T s <Pi - P?> V 273 (170000 - 160000 ) 7 * 10
.
=------------- =--------------------------------- =7 23 * 10 _ 6
TP s t 289.5 + 101325 * 15 + 60
m3/s
六、思考题
1•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水压试验的实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倍;做气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倍。
气密性试验是主要为了检验设备的严密性,特别是微小穿透性缺陷;而水压
试验侧重于设备的整体强度。
2•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能检测哪些内容
气压试验能检测设备的强度和密封性,主要检查泄漏。
水压试验也能检测设备的强度和密封性,主要检查强度。
3•通过水压试验测验和气压试验的密封就能保证密封是良好的吗
不一定,还和密封现场安装和实际工作的介质以及密封工作条件(温度、压
力)有关。
4•在气密性试验中具体哪些因素会影响泄漏
答:介质压力、温度,压紧力
5.为什么辅助密封和主密封都会泄漏
辅助密封:O型圈因老化而变形率不够,温度太高使O型圈软化,温度太低
使O型圈弹性下降从而密封能力下降。
主密封:密封端面磨损严重,压紧力不足,加工、安装精度不足,密封面有杂质。
6.为什么水压试验要放在气压试验之前
因为水压试验的安全性较高,先做水压试验确定设备强度达到要求,再做气密试验检查
有无微小泄漏,以防做气密性试验时设备发生爆炸等事故。
7.密封面上压力影响
压力太小密封能力不足,会发生泄漏。
压力太大会使摩擦力增大,磨损加剧。
因此要在密封面上采用适当的压力。
8. 影响机械密封端面密封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密封端面的材料属性,粗糙度,平面度,压紧
力,温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