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 2220姓名:刘娟专业:教育技术学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i 及V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i: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V i (mV)Vi′(mV)Ri()V∞(V)V(V)R()调整 R P2测量VC(V)Ve(V)Vb(V)Vb1(V)[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或将R b1由100K Ω改为10K 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1M 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 c 、V B 、V b1和V O 。
电子技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3. 学习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量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符号、参数和检测方法。
2. 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根据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调试,使其达到预期功能。
3. 电路的测量与分析: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路实验箱2. 数字万用表3.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4. 实验用电子元器件四、实验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识别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常用电子元器件。
(2)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的正向导通电压等。
2. 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无短路、断路等现象。
(3)调试电路,使其达到预期功能。
3. 电路的测量与分析(1)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关键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2)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原理。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仪器设备,了解实验内容。
2.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观察元器件外形,识别其类型。
(2)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参数。
3. 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无短路、断路等现象。
(3)调试电路,使其达到预期功能。
4. 电路的测量与分析:(1)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关键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2)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原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成功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并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其参数。
2. 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成功搭建电路,并使其达到预期功能。
3. 电路的测量与分析:(1)测量电路关键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结果符合预期。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现代电子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智能手机到电脑,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电子技术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本报告中总结了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实验一:电路基础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我们了解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欧姆定律,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基本电路问题。
实验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模拟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放大器电路,我们掌握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电压波形,并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改变波形。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模拟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三:数字电子电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我们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真值表的编写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计数器和触发器来设计时序电路。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数字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独立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电路。
实验四: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通信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调制解调器电路,我们了解了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并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改变信号质量。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通信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通信电路问题。
实验五:微处理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处理器的原理和编程。
通过搭建微处理器实验板,我们了解了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指令集。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并通过下载程序到微处理器实验板上进行运行。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微处理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独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现代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子技术基础》逻辑测试笔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基础》逻辑测试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学会集成逻辑芯片的使用。
2、掌握逻辑与非门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
3、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电路的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4、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焊接工具:电烙铁、焊锡、斜口钳。
2、调试仪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
3、元器件:三、实验原理1、电路原理图:2、工作原理:当被测点为高电平时,D1导通,Q1发射极输出高电平,经U2B反相后,输出低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导通而发光。
此时,D2截止,U1A输出低电平,U3C 输出高电平。
使绿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
当被测点为低电平时,D2导通,从而使U1A输出高电平。
U3C输出低电平。
绿色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此时,D1截止,Q1发射极输出低电平,经U2B反相后,输出高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内容:1)熟悉有关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焊接技术;2)学习逻辑测试笔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方法;3)完成逻辑测试笔电路的制作。
2、实验步骤:1)识别器件,测试器件性能的好坏;2)对PCB板进行合理布局;3)焊接制作电路板;4)调试电路板;5)测试相关参数。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当测试点为高电平时,分别测试U1A、U2B、U3C输出端的电压值?U1A:0VU2B:0VU3C:5V2、当测试点为低电平时,分别测试U1A、U2B、U3C输出端的电压值?U1A:5VU2B:5VU3C:0V六、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当被测点为高电平时,红色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
绿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
当被测点为低电平时,绿色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红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
七、结论数字电路是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3种,即与逻辑或逻辑和非逻辑,它们可由相应的与门,或门和非门来实现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
八、实验心得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一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撰写日期:目录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设备 (4)4 实验内容 (4)5 实验注意事项 (6)6 实验报告 (7)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9)1 实验目的 (9)2 实验原理 (9)3 实验设备 (9)4 实验内容 (9)5 实验注意事项 (13)6 实验报告 (14)实验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5)1 实验目的 (15)2 实验原理 (15)3 实验设备 (15)4 实验内容 (16)5 实验注意事项 (16)实验四戴维南定理........................ (17)1 实验目的 (17)2 实验原理 (17)3 实验设备 (17)4 实验内容 (17)5 实验注意事项 (19)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1.1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1.2实验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
即∑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即∑U=01.3实验设备(1)直流电压表(2)直流毫安表(3)稳压电源(4)可变电阻箱1.4实验内容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2、按原理的要求,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
3、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直流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记录电流值于下表。
5、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于下表。
被测量I1(mA ) I2(mA ) I3(mA )E1(V)E2 (V)UFA (V)UAB (V)UAD (V)UCD (V)UDE (V)计算值 1.93 5.99 7.92 6.00 12.00 0.98 -5.99 4.04 -1.97 0.98测量值 2.08 6.38 8.43 6.00 12.00 0.93 -6.24 4.02 -2.08 0.97相对误差7.77% 6.51% 6.43% 0% 0% -5.10%4.17% -0.50%-5.58%-1.02%2、实验箱实验内容(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果中的I1、I2、I3所示。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
一、实验台号: 5
二、实验设备
电子电工技术PLC综合实训台(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直流数显稳压电源)、电路基础实训(一)、导线、
三、实验内容
准备设备, 开启总开关, 启动综合实训台。
调节直流数显稳压电源到电路图指定电压(注意: 需使用指示切换调节电路图两个电源的电压), 关闭电源开关。
按照电路图连接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直流数显稳压电源、电路基础实训(一)。
电路基础实训(一)
中开关K1置于U1处、K2置于U2处、K3置于330Ω处。
连接电路正确后, 根据实验电路
图分别测I1.I2.I3.UFA.UAB.UED.UDC.UAD的数值写入表格。
然后按下电路基础实训(一)中的故障一按键, 测以上数据填入表中。
同理, 依次按下故障二、故障三, 测得数据写入表格。
四、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论
六、当电路存在故障时, 电路中处处电压值、电流值都有变化。
按下故障一时, I1 =0 ,
I2=I3, I3小于正常值UFA接近于电源电压, UED电压值为0, 所以电路开路, 在FA处开路。
按下故障二时, I1, I2, I3的电流均增大, 只有UAD为零, 其余U都增大。
所以AD短路。
按下故障三时, I2 =0, I1=I3, I3小于正常值UDC接近于电源电压, UAB=0 所以电路开路, 在DC处开路。
七、电路故障诊断
可能的故障源为: FA开路、AD短路、DC开路。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故障班级: 13级机械3班
小组成员: 宋瑞峰凌飞李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模拟电路的设计、分析与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本报告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讨论。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来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和元件是否齐全,并确保实验台面整洁。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电路图,将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连接起来。
注意正确连接元件的正负极性,避免短路或反接。
3. 调试电路: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参数,使得输出信号达到所需的放大倍数。
4. 测量数据: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总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向。
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和测量,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输入信号的幅度与输出信号的幅度成线性关系。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输出信号的相位滞后于输入信号,这与放大电路的特性相符合。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实验方法。
我们不仅学会了搭建放大电路并调试,还掌握了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测量和分析的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思考,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通信、控制、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子实验报告八差动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八《差动放大电路》一、实验环境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模拟电路实验箱二、实验原理图8-1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图8-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是一个直接耦合放大器,理想的差动放大器只对差模信号进行放大,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因而它具有抑制零点漂移、抗干扰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良好作用。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RW1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恒流源电路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RE=∞,RP在中心位置时,单端输出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uc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共模抑制比KCM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
三、实验内容与测量数据基本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按图8-1连接实验电路,跳线J1接上J2断开构成基本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节放大器零点接通±12V 直流电源,在Ui 为零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Uo ,调节调零电位器RW1,使Uo =0,即Uo1= Uo2。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2)测量静态工作点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4两端电压U4,并计算IC(mA)、IB(mA)、UCE(V),记入表5-1中。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已知值:Ω=K R 103 ; Ω=K R 102;V V CC 12=测量值:计算值:A k VV R V V I c C m 54862.0105138.61231cc =Ω-=-=AK VR U I R B μ32.01103201.022=Ω==7.1526V)63888.0(5138.6=--=-=V V V V V E C CE测量值)(1V V C)(1V V B )(1V V E)(2V V C)(2V V B )(2V V E6.5138 -0.03541 -0.63888 6.5258 -0.36210.64009计算值CIB ICEV0.54862mA 32.01μA 7.1661V表8-1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1)测量双端输入差模放大倍数Aud将输入信号Vi 接入图中Vi1和Vi2之间,便组成双端输入差模放大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 *************** 姓名:**专业:教育技术学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调整 R P2测量V C(V) Ve(V)Vb(V)Vb1(V)6.89 0.00 0.66 5.96●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0;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V i(mV)Vi′(mV) R i(Ω)V∞(V)V0(V)R0(Ω)6.89 10.8 1703.7 1.46 0.72 2055.5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阻值波形何种失真正常不失真R P2减小饱和失真R P2增大截止失真●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V b1(V)V C(V)V B(V)V O(V)7.31 2.54 0.67 0.87五、实验报告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
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
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
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波形会出现饱和失真,即正半轴出现失真。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电路的调整方法。
2、熟悉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4-1所示:图4-1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如发现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1、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短线。
2、避免将输出信号的地引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级。
3、T1管cb间接30pF的电容。
4、分别使用测量仪器,避免互相干扰。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整静态工作点连接α、α’点,使放大器处于反馈工作状态。
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调整R P1、R P2(记录当前有效值),使V C1=( 6~7V )、V C2=(6~7V),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填入表4-1中。
断开电路测量并记录偏置电阻表4-1待测参数V C1V B1V E1V C2V B2V E2R A R B计算值2、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从信号源输出Vi频率为1KHz幅度小于2mV(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正弦波。
●输出端不接负载,分别测量电路在无反馈(α,α’断开)与有反馈工作时(α与α’连接)空载下的输出电压V o,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注意波形是否失真。
若失真,减少Vi并计算电路在无反馈与有反馈工作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V,记入表4-2中。
3、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
R L=5.1K,改变电源电压将Ec从12V变到10V。
分别测量电路在无反馈与有反馈工作状态时的输出电压,注意波形是否失真,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度。
记入表4-3中。
表4-34、观察负反馈对波形失真的影响●电路无反馈,Ec=12V, R L=5.1K,逐渐加大信号源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出现临界失真,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4-4中。
●电路接入反馈(a与a′连接),其它参数不变,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4-4中。
●逐渐加大信号源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出现临界失真,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4-4中。
5、*幅频特性测量(对带宽的影响)在上述实验基础上,不接负载、E C=12V,分别在有、无反馈的情况下调信号源使f改变(保持V i 不变)测量V o,且在0.707V O处多测几点,找出上、下限频率。
数据记入表4-5和表4-6中。
表4-5表4-6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并按要求进行计算。
2、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有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了,提高放大信号的稳定性,减小失真。
实验七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应用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测定它们的运算关系。
1、学会使用线性组件uA741。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说明运算放大器有三种连接方式:反相、同相和差动输入,本实验主要做比例运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零:按图7-1接线,接通电源后,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输出V o=0(小于±10mV),运放调零后,在后面的实验中均不用调零了。
图7-1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7-2所示,根据电路参数计算A v=V O/V i=?按表7-1给定的V i值计算和测量对应的V0值,把结果记入表7-1中。
图7-2反相比例运算表7-1V i(V)0.3 0.5 0.7 1.0 1.1 1.2 理论计算值 V0(V)-3.0 -5.0 -7.0 -10 -11 -12实际测量值 V0(V)-3.0-5.0 -7.1 失真失真失真实际放大倍数 A v10 10 10.1 临界失真值:0.86v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如7-3所示:图7-3根据电路参数,按给定的V i值计算和测量出对应不同V i值的V o值,把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填入表7-2中。
五、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2、分析各运算关系。
经过实际测量与运算,可知比例为10倍。
3、分析V i超过1.0V时,输出V o电压现象。
由于实验器材等的影响在Vi=0.86的时候失真。
Vi超过1.0时,V。
更是出现失真现象,示波器得到不规则的正弦图数字部分实验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2.验证半加器、全加器、半减器、全减器、奇偶校验器、原码/反码转换器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1.SAC-DS4数字逻辑实验箱1个2.万用表 1块3.74LS00 四二输入与非门 3片4.74LS86 四二输入异或门 1片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析半加器的逻辑功能(1)用两片74LS00(引脚见附录)按图4-1接线。
74LS00芯片14脚接+5V,7脚接地。
图4-1(2)写出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列真值表(1)按表4-1的要求改变A、B输入,观测相应的S、C值并填入表4-1中。
(2)比较表4-1与理论分析列出的真值表,验证半加器的逻辑功能。
表4-1输入输出A B S C0 0 0 00 1 1 01 0 1 01 1 0 02、分析全加器的逻辑功能1)用三片74LS00按图4-2接好线。
74LS00芯片14脚接 +5v,7脚接地.图4-22)析该线路,写出Sn、Cn的逻辑表达式,列出其真值表。
3)表4-2利用开关改变An、Bn、Cn-1的输入状态,借助指示灯或万用表观测Sn、Cn的值填入表4-2中。
4)表4-2的值与理论分析列出的真值表加以比较,验证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表4-2输入输出An Bn Cn-1Sn Cn0 0 0 0 00 0 1 1 00 1 0 1 00 1 1 0 11 0 0 1 01 0 1 0 11 1 0 0 11 1 1 1 13、分析半减器的逻辑功能(1)用两片74LS00按图4-3接好线。
74LS00芯片14脚接 +5v,7脚接地.图4-3(2)分析该线路,写出D、C的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
(3)按表4-3改变开关A、B状态,观测D、C的值并填入表4-3中。
(4)将表4-3与理论分析列出的真值表进行比较,验证半减器的逻辑功能。
表4-3输入输出A B D C0 0 0 00 1 1 11 0 1 01 1 0 04、分析全减器的逻辑功能图4-4(1)用一片74LS86和两片74LS00按图4-4接线。
各片的14脚接 +5V,7脚接地。
(2)分析该线路,写出Dn、Cn的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
(3)按表4-4改变An、Bn、Cn-1的开关状态,借助万用表或指示灯观测输出Dn、Cn的状态并填入表4-4中。
(4)对比表4-4和理论分析列出的真值表,验证全减器的逻辑功能。
输入输出An Bn Cn-1Dn Cn0 0 0 0 00 0 1 1 10 1 0 1 10 1 1 0 11 0 0 1 01 0 1 0 11 1 0 0 11 1 1 1 05、分析四位奇偶校验器的逻辑功能1)用74LS86按图4-5接好线。
74LS86芯片14脚接 +5v,7脚接地.图4-52)分析该线路,写出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
3) 按表4-5改变A、B、C、D开关状态,借助指示灯或万用表观测输出F状态,填入表4-5中。
4)对比表4-5与理论分析列出的真值表,验证奇偶校验器的逻辑功能。
表4-5输入输出A B C D Q0 0 0 0 00 0 0 1 1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10 1 0 1 00 1 1 0 00 1 1 1 11 0 0 0 11 0 0 1 01 0 1 0 01 0 1 1 11 1 0 0 01 1 0 1 11 1 1 0 11 1 1 1 0五、实验报告要求1、将各组合逻辑电路的观测结果认真填入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