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研吾及其作品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

THE END
“建筑界的品牌当然是需要的,品牌的生成方式有非常多的可能。作为20世纪
的建筑师,安藤的品牌制造形式是,他做出了一个样式之后,始终在不变地维持 这个品牌。但在21世纪之后,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地出现,在这个情 况下,如果一个建筑师品牌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话,他会很快地被人所抛弃。所以 我觉得现在的建筑师品牌已经不是建立在一个维持的状态下,而是建立在一个 “破坏”的基础上。就像是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它之所以不断地在做创新,其 实它是在展示一个不断破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越发被人记住。所以后 一种状态,它更接近于艺术。我觉得我的品牌形成过程,是更接近于21世纪的 这个破坏性形成的形式。
新 弥 生 派 代 表 隈 人 研
吾
个人简介
隈研吾(Kengo Kuma)
出生于 1954年 日本著名建筑师。 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 代表作品:Z58水/玻璃,那须历史探访馆, 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等
工作历程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
程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 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
三里屯SOHO
三里屯SOHO由SOHO中国有 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 侧,是一个功能混合、体量庞 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 程碑式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 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 公寓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 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 连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 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 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 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筑 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 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四方 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 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身体一 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 候,绝大部分建筑师都考虑的 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 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就被遗忘了, 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 筑室外的空间也会变得很有意 思。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 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 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 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这些铝板是与 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 年。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 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 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 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 建筑消失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 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 细形态相接近。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 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 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 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 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 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 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 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 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 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 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 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伊东丰雄
简介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 )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成长于日本。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任 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年,创办名为都市机 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 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2002年,获得了第八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这是建筑领域公认的终生成 就奖,用以“肯定他对材料、大自然有机形式的钻研”。
隈研吾三里屯SOHO

【日本】隈研吾作品——中国三里屯SOHO
三里屯SOHO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项目。
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筑手法。
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
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隈研吾新作:聚乙烯模块拼装的北京茶馆

博 物 馆 有 望 于 今 年 9月 投 入 使 用 。 新 建 成 的 足 球 博 物 馆
精神奖等。
为了完成这 个茶室项 目, 设 计 团 队使 用 了 4种 类 型 的 空 心 聚 乙烯 模块砖石 , 这 是 通 过 旋 转 式 结 合 形成 的 , 代 表 着 中 国城 市 的现 代 版 砌 筑
“ 中国第 一双子塔" 厦 门第一 高 楼 诞 生 A塔 封 顶
日前 , 号称“ 中国第一 双子塔 ” 的 世 茂海峡 大厦 ( A塔 ) 即 将 建 成 投 用 。 这 两 座 双子塔 高达 3 0 0 m, 是 目 前 厦 门 封 顶
楼 的 阳 台就 塌 了 , 石 板 有 的 掉 到 楼
i d + C
隈研吾新作 : 聚 乙烯模块 拼装的北京茶馆
隈 研 吾 建 筑 师事 务 所 在 北 京 设 计 茶 室 。 这 是 一 个 传 统 四合 院 改造 项 目 , 位 于 北京紫禁城东 大门的对面。隈研吾 , 日 本 著名 建筑 师 , 享 有极 高的国 际声誉 , 建 筑
山东临淄 打造全 国最大足球博物馆 于9 月 投入使用
临 淄 是 古 代 足 球 的 发 源
地 , 与 现 代 足 球 有 着 不 解 渊
源 。据 悉 , 投 资 近 2亿 元 、 坐 落 在 太 公 湖 畔 的 新 临 淄 足 球
融 合 古 典 与 现 代 风 格 为 ~ 体 。 曾获 得 国 际 石 造 建 筑 奖 、 自然 木 造 建筑
下, 有的砸在五楼。 ” 对 面 楼 一 位 老 人 说 , 根 本没 想到 阳台竟会 无端坍 塌。
易 威 登 基 金 会 去 年 正 式 落 成 。 作 为 路 易威 登基 金 会 “ 无疆 界艺 术 ” 项目, 本 次北京作 品特展是继去年 1 O月 巴 黎 路 易 威 登 基 金 会 开 幕 展 之 后 的首 次亮 相 。
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水玻璃 用途:宾馆 建筑面积:568.89㎡ 项目地点: tami, Shizuoka Prefecture 结构:钢筋混凝土 最大高度:13310㎜ 建筑设计: 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结构工程师: K.Nakata & Associate 机械工程师: Kawaguchi工程顾问
作品一——Z58水/玻璃
展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谢 谢!
用水创造人与自然的连接和融合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项目名称:根津美术馆 项目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 项目面积:4,014.08平方米 空间性质:艺术博物馆 设计: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客户:根津美术馆 位置:港区,东京 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工程:清水建设 设备:清水建设 照明计划:松下电器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Seifuen 设计时间:2004年-2007年 建设周期:2007年-2010年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美术馆就是一个整合城市与森林的装置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一个城市设计博物馆的实验。在Omotesando大街上,这里高端品牌的商店和精品店互相竞争,该建筑 起始于明治神宫的树林,终止于根津美术馆南面的大片绿色中。超过20,000㎡的场地过去曾是根津家族的私人住宅。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珍贵 的日本及东洋古董,同时还设置了日式花园及茶室,自从1914年开幕起美术馆一直享有盛誉。重建之际,我们试图设计一种哑铃形状的场馆 从而达到同时拥抱两端的两个树林的效果。老旧的仓库和展馆被新建筑所取代,这个“新”的建筑重建于1990年,是仓库和管理房屋的翻新 。 我们希望坐落于繁华商业区与树林之间的新美术馆能通过缓坡屋顶营造的阴影达到更自然的气氛。带着较低房檐的分层瓦片屋顶继承了 美术馆的原始样貌,并协调了新建筑与花园之间的关系。我们试图混合线性边缘于周围的树林中。圣像的末端是经过磷酸处理的极薄钢板, 以便其可以匹配美术馆中的优雅展示,并抹去主题公园般的虚幻感觉。磷酸的处理手法也同样运用于墙面的钢板(作为一种可以吸收阴影的 材料)。
隈研吾 负建筑 简介

隈研吾,1954年出生,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在建筑界被誉为“新弥生派”的代表人物,其设计有着日本艺术品般朴素优雅的形式美。
他曾受邀参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设计了竹屋。
一.书名解释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新作《负建筑》,一经出版,就在业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时间《负建筑》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里的畅销书目。
《负建筑》也是隈研吾的代表作。
可能大家会对这样的一个名字感到奇怪,负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负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胜建筑”的反义词。
建筑作为凸出来的超大物体,它打破了自然物理结构,一定程度破坏了生态平衡,割裂了与自然界的天然联系,与文化出现差异性。
高大的建筑,往往浪费资源巨大,加上,建筑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性,赋予了人类对征服自然的心理。
所以建筑,总是以“胜”的姿态的出现。
而负建筑,则表现的是,安静、与自然融为一体、还原建筑本身的建筑。
是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建筑。
该书的序言将负建筑,理解为适宜的建筑,我认为解释为“和谐的建筑”,或许更贴切一点。
这就是本书书名的定义。
二、内容介绍《负建筑》一书是隈研吾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的文集。
在第一节《分割、批判、形式》里,主要讲解了建筑存在,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形式?1.在隈研吾看来,建筑令人生厌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体积庞大,越建越大,越大越障眼,也越受到人们的厌恶。
二是对物资消耗巨大,地球资源有限,并开始枯竭,对资源浪费巨大的建筑没有理由不受到人们的厌恶。
三是不可逆转性——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拆除。
建筑的长寿,与人的生命相比,似乎是在嘲笑人类短暂的生命,由此可见,建筑物这种时刻张扬的不可逆转性实在令人生厌。
但反过来,由于以上三点,又是建筑长处,与其他事物相比,强者的建筑毕竟显的稀少,因此又能得到宽容。
2.论述经济、政策对房屋建设的影响。
从分析了欧洲的公共集体住宅和美国住房贷款抵押政策,重点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大建筑方案”的利弊。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 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 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 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 社——竹屋、“水/玻璃”。
11/15/2020
设计理念
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
偎研吾
—日本著名建筑师
11/15/2020
个人简介
姓名:隈研吾 性别:男 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工作单位: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
• 类型:博物馆 •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
【竹屋】隈研吾

竹屋——隈研吾:将环境的特质应用于建筑隈研吾是当今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正如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及其代表作三得利美术馆、莲屋、“水/玻璃”等。
这些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隈研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这对他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
他说,中国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
在这里,不仅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
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超越自身的多元性,这种力量在日本是没有的。
可以说,隈研吾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不但丰富了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也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从长城的礼俗中学习,我们时常受长城从未是孤立物体的事实吸引。
它绵延不断着波浪起伏山脊的特质是吸引我们性抩。
对我们而言它是对有在环境中自我孤立倾向的建筑常例型式的评伦。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企图将长城的此种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
这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
至于材料,既然它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我们仅可能使用竹子。
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决定放置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
长城在过去分隔了两个文化,但这竹子墙将不只分隔而且将会多方面地联合生活与文化,如此长城的一小部分。
------------------------------------------------------------------------------------------------------日本Ginzan公共浴场Ginzan是对当地居民和游客开放的公共浴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户外挑空空间内的玻璃材质的电梯井,犹如雕塑,构成空间内的小品景观,和水庭的 设计相映成趣。在面向这个水庭的建筑实体的立面上采用了条纹玻璃上滑水而过的设计 ,既让水庭的空间构成完整统一,又对建筑实体增加一道对喧闹街区的屏障。条纹玻璃 上滑水的形式,多少为水庭空间增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境。
梼原木桥博物馆
部地自然光创造一个体贴而半透明地氛围,同
时让顾客的视线被面板温柔捕获。为了精确地
吸收柔和的光线并且通过反射制造出一种柔和
的阴影,设计师仔细结合了材料与细节,希望
通过材料表现出光的气质。为此,设计师安装
上由增强安全玻璃制造地透明的百叶窗;在室
内运用了大面积的石质光墙,这些来自亚得里
亚海的光墙在被打磨成4毫米的薄片之后就拥有
► 类型:综合大楼 ► Z58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上海番禺路的繁华
地段为中泰照明公司设计的一栋综合大楼,集 展示、设计作业、办公及公司客户提供住宿等 功能为一体。
Z58综合大楼门牌 z58所展现的是一个“光的 现象的大教堂”,这很符合中泰照明的企业特 性。其实水庭空间的构成已足以展现出光世界 的丰富多彩。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 植物容器让自然光线如同栏栅般照射进水庭, 光线的移动和明亮的变幻,给水庭增添了自然 柔和、丰富多变的生动氛围。光线落到水庭水 面上,水波晃动的粼粼光点,让水庭内光线和 水相互交融
►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我在房子和河流 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 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 向河流对岸的森林。 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 组成。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 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 墙面 被设计为布满坑洞。我希望以厚重的材料,石 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 我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 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 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 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轻型多孔墙面的想法 来自于我之前在“石屋”(2000)中采用石制结 构的经验。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我得到了 更轻的材料。我希望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 的轻盈。
► 竹子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我们 仅可能使用竹子。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 供了各种不同 的空间分割。为了充分利用这些
特性,我们决定放置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 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长城在过去分隔
了两个文化,但这竹子墙将不只分隔而且将会 多方面地联合生活与文化,如此长城的一小部 分。
► 陶特特别注意到了桂离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构造:屋檐和竹制走廊。所 以,在我们的别墅里,温柔覆盖了建筑边缘的水 的缘侧(译者注:日式房 屋中介于室内外之间的走廊)相当于日向邸的竹廊。此外,铺水的不锈钢 天窗作为屋檐。水面蔓延出 去,连接到太平洋
► 一个玻璃盒子漂浮在衔接之处。通过重新定义 和重建日向邸哲学,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受 到了很多挑战,然而仍保持了它的本质。
►
多面形钻石切割工艺一直为蒂芙尼
引以为傲,这样的工艺能够让钻石闪烁
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现在,这个由著名
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他的设计公司
Kengo Kuma Associates进行设计的蒂凡
尼旗舰店也变成了这样一颗精工切割的
钻石,白天用反射地光芒突出银座的活
力,晚上则上演一场光的表演。
►
对于室内的营造,设计师意图通过引入外
► 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手法依旧延续着隈研吾独 特的微粒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与人体舒适度充分 的结合.
瑜舍酒店
► 类型:宾馆 ► 瑜舍酒店由Kengo Kuma & Associates公司设计
,酒店内共有99间客房,半数以上客房面积都 超过了70平米,客房面积之大在北京实属罕见 。房间设计非常简单,自然木质地板和中国风 格摆设让人耳目一新。
年建筑师较好的建筑教材。
► z58是和环境对话的建筑。建筑外观通过百页状 水平排列着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种植长春 藤,整个建筑立面新颖且绿意盎然。通过种植 柔韧植物的因人手法,让建筑表现出对周围环 境的认同与和谐,也是隈研吾一贯主张居住到 自然中去的很好体现。百页状水平排列着的镜 面不锈钢植物容器的内侧是玻璃墙体,从建筑 内部,透过玻璃,可以亲切感受到百页状植物 屏障的盎然生机,犹如置身于中式庭院当中。
► 隈研吾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最为我们所知的是长 城脚下的公社中的“竹屋”。如果说“竹屋”的设计 平台为建筑师提供较大的建筑理论空间,隈研
吾“反物体”基本概念通过“竹屋”得以淋漓尽致发 挥,那么通过z58的设计,建筑师所表现出更多 的则是建筑理论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体
现了“反物体”概念的实际建筑实践。这是当下 对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分离感到迷茫的中国青
计师还试图呈现品牌的一种现代气息,通过木制挂帘、空间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师的标
志性设计以及透明窗帘表现出来,休息区的打造最能看出设计师的这一意图。再这里
,轻柔地纱帘与略显厚重地幕帘出现在同一空间中,展现出色彩与质感的对比,蒂凡
尼的式样还被手工缝制到纱帘上,表现出品牌独特地烙印。空间的家具都是定制的,
表现的依然是一种优雅而现代的态度。
► 在内部空间的构造方面是更显优雅清静.
静冈熱海市 水玻璃
► 类型:家庭旅馆 ► 这个别墅的设计受到“日向邸”很大影响,
那是布鲁诺·陶特在日本留下的唯一作品 。这个设计也吸收了陶特的哲学。他 ► 从 1933 年到 1936 年在日本,他一直在 称赞桂离宫。他称赞的原因在于桂离宫是 构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对的。
竹屋
► 类型:别墅 ►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从长城的礼俗中学习,我
们时常受长城从未是孤立物体的事实吸引。它 绵延不断着波浪起伏山脊的 特质是吸引我们性 抩。对我们而言它是对有在环境中自我孤立倾 向的建筑常例型式的评伦。所以我们的目的是 企图将长城 的此种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这 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
畏研吾及其作品.ppt
►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 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 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 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 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 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 有《十宅论》、《负建 筑》。
►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79年,他毕业于东京 大学工程学院。从1985 年至1986年,他在纽约的哥伦比亚 大学进修,并且在回到东京一年之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 室——即现在着名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隈研吾目前是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除了在 东京的办事处,隈研吾在巴黎有一个繁忙的建筑事务所,发 展在欧洲的建筑业务。
长崎花园露台
► 类型:宾馆 ► 酒店一大特色是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窗户
,塔、海洋更成为酒店景观的一部分, 每个房间都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观。 ► 长期地形宛如一个圆形剧场,将长崎港 广阔无垠的海面展现在舞台上。长崎县 立美术馆坐落于东南面。长崎花园露台 位于日本稻佐山半山腰处。两建筑相对 而立。
► 在酒店设计中,设计师必须用一个共同特征的 体积空间(包括一个大盒子、两个稍小的盒子 和一个线性空间)融合为一个整体。
► 分店在负一层还设有酒吧和餐厅,为顾客提供 贴心服务。
► 隈研吾先生曾经引用石榴这个物体来形容建筑 此类建筑的风格。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光滑 单纯的表面之下,却蕴含了众多颗粒,包含了 太多的可能性和文化内涵。
► 六角型的建筑构造特点之一就是不用柱子也能 够起到结构的作用。“我们的建筑的外观是一个 非常大的建筑,但我们希望它是由里面琐碎的 粒子构成,我希望能够表现这样的一个想法”
►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完成了50多个工程——包括枥木县那须市 的Bato-machi Hiroshige Museum博物馆、“高柳社区中心 ”(Takayanagi Community Center)、山口县“木佛博物馆 ”(Adobe Museum for Wooden Buddha)、北京“竹墙 ”(Bamboo Wall)和在东日本的“莲花房”(Lotus House)。
在品牌经典的缔造中,蒂芙尼更试图经由商品与传播渠道表达一种情感。作为爱与美、浪漫和梦 想的传递者,其充满官能的美和柔软纤细的质感能够满足了世界上所有女性对爱情、未来的幻想 和欲望。正如电影告诉我们的,蒂芙尼优雅精致的珠宝首饰、精心装横的高雅专卖店,决不单是 一个品牌符号,更成为具有情感象征的图腾,其闪烁地光芒不知照进了多少对情人的内心,见证 了多少完美的、凄美的爱情!
大阪lucien pellat-finet店
► 类型:零售 咖啡厅 ► 大阪lucien pellat-finet店在日本大阪,专门生产
开士米羊绒织物的品牌LucienPellat-finet刚开了 第三家分店。日本建筑师KengoKuma独具匠心 以蜂巢为主题进行店面设计。KengoKuma说: “我希望用一种有机模式传达出羊绒面料的柔软 感。”
► 隈研吾 微粒建筑 ► 很难描述隈研吾(Kengo Kuma)的建筑。他的精细建筑,并不好想要
约束他们成为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师试图表达的有强烈印象的和诗意的 形式。隈研吾的作品似乎溶化成既没有轮廓鲜明的边线,又没有突出焦 点的混合物。 ► 是的。例如,一道坚固沉重的墙,有力的界定了空间。这是限制的,并 且我不喜欢那种空间。我对非常不同的空间的出现变得敏感。 ► 我的朋友的混凝土住房更舒适。它们使我感到冷和压抑。我不能呼吸, 我的肌肉紧张,并且我希望尽快地出来。在我的住房我有一种自由的感 觉。 ► “脆弱的”的涉及到将材料破碎成微粒的主意。混凝土建筑是非常坚固的 ,对于人类的身体来说,他太坚固了。我认为人类的身体非常脆弱,所 以人在非常坚固的地方不能感到舒适。但如果建筑本身与人体一样脆弱 ,我们的感觉就舒服。”
了良好的透光性;来自四川的类似云母的抛光地
板能够很好地对光线进行反射与折射……每个元
素都旨在为顾客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