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动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理调节过程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
A.肾脏的排泄B.声音刺激引起听觉C.血液循环D.胃肠消化吸收【答案】B【解析】要使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平衡,ACD三项,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是反射活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
2.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是()。
A.Na+Ca+B.2C.AchD.神经递质【答案】BCa+才是将肌细胞动作电位转变成肌肉收缩的耦联因子。
当肌细胞兴奋【解析】只有2产生的动作电位沿横管传至三联管的终末池,可引起终末池中的2Ca +释放到肌浆中,2Ca+和肌钙蛋白结合,从而产生收缩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
因此,2Ca +是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
3.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前提条件是()。
A.心脏射血B.外周阻力C.循环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D.大动脉弹性【答案】C【解析】ABC 三项,均为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D 项,是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因此,只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才能使血量的容积满足心血管自然容积的需要,也才能使动脉扩张形成血压。
4.在微循环中,能使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物质是()。
A.组胺B.激肽C.血管加压素D.局部代谢产物【答案】D【解析】在微循环中,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本质是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在微循环中,没有神经调节,组织胺、激肽、血管加压素都是活性物质,它们对毛细血管的舒缩有调节作用,但是不能满足毛细血管的交替开放,只有通过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当局部细胞代谢产物堆积(包括舒血管物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代谢产物(包括舒血管物质)被稀释或运走→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恢复→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又促使局部细胞代谢产物再堆积(包括舒血管物质),往后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毛细血管交替开放,它的启动物质就是局部代谢产物。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圣才出品】

第7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单项选择题1.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C【解析】AD两项,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也可刺激产热,其特点是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B项,糖皮质激素对机体产热活动并无直接的调节作用。
C项,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其调节特点是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2.正常哺乳动物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顺序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答案】B【解析】体温是指身体深部(包括心脏、肺、腹腔器官和脑)的平均温度。
选项三个部位的温度在临床上常作为体温的代表,其中直肠温度最高,最接近真实体温,腋窝温度最低。
3.给高热病人用冰帽或冰袋的原理是()。
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蒸发散热D.增加对流散热【答案】B【解析】B项,给高热病人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很显然是将病人身上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同他接触的较冷物体,原理为增加传导散热。
4.下列条件不属于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是()。
A.空腹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C.环境温度18~25℃D.深睡状态【答案】D【解析】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包括:受试者在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禁食(空腹)12h以上,环境温度18~25℃条件下。
D项,深睡状态不在其内。
5.体温调定点存在的部位是()。
A.下丘脑B.大脑皮层C.下丘脑后部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D【解析】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此部位存在冷敏和热敏神经元,二者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
6.对于蒸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发分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B.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体热C.环境湿度越高,蒸发散热效率越高D.是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唯一的散热方式【答案】C【解析】ABD三项,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发散体热的一种方式,包括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和发汗(有感蒸发、显汗蒸发)两种形式。
全国研究生考试农学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神经系统)【圣才出品】

第9章神经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2014研]A.腱反射B.肌紧张反射C.屈肌反射D.对侧伸肌反射【答案】B【解析】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肌肉被拉长,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2.神经冲动引起轴突末梢释放递质所必需的内流离子是()。
[2013研]A.Ca2+B.Na+C.K+D.Cl-【答案】A【解析】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时,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促使突触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通过胞吐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产生EPSP或IPSP,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3.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家兔会出现()。
[2012研]A.伸肌和屈肌紧张性均降低B.伸肌和屈肌紧张性均增强C.伸肌紧张性降低D.伸肌紧张性增强【答案】D【解析】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这种现象叫做去大脑僵直。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
[2010研]A.动作电位B.阈电位C.静息电位D.局部电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ABCD四项的概念理解。
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膜在静息的基础上,接受适当的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消失,可触发其膜电位产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阈电位是指细胞接受阈上刺激后,使细胞膜上的Na+通道全部打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肌细胞的终板电位、感受器细胞的感受器电位等都是局部电位。
二、简答题1.简述动物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3研]答:(1)动物去大脑僵直现象:将动物的脑干暴露,在中脑的上、下(或前、后)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会出现伸肌的紧张性亢进,四肢伸直、脊柱后挺、昂头翘尾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现象。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呼吸【圣才出品】

第5章呼吸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增加肺的顺应性B.能增加肺的弹性阻力C.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答案】B【解析】ACD三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可以防止毛细血管滤出液体过多而引起的肺水肿,因而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可降低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B项,肺组织的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无关。
2.血液中下列因素的变化,可使呼吸运动增强的最重要因素是()。
A.Po2下降B.乳酸增多C.Pco2升高D.H+浓度增加【答案】C【解析】C项,P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为重要的体液因素。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很重要。
随着吸入气体中CO2的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可促进CO2的排出,以维持动脉血中Po2的正常水平。
ABD三项,Po2下降、乳酸增多和H+浓度增加也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但效果不如Pco2增加时的作用明显。
3.血液中运输CO2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碳酸氢盐C.二氧化碳血红蛋白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答案】B【解析】血液运输CO2有物理溶解方式和化学结合方式两种。
A项,以物理溶解形式被运输的量仅占血液运输CO2总量的5%。
BCD三项,以化学结合形式被运输量占了95%。
化学结合方式中,以碳酸氢盐形式结合的占88%,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结合的占7%。
因此碳酸氢盐形式是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
4.平静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是()。
A.肋间内肌与腹壁肌B.肋间外肌与腹壁肌C.肋间内肌与膈肌D.肋间外肌与膈肌【答案】D【解析】平静呼吸是指安静状态下的呼吸,主要吸气肌是肋间外肌和膈肌,呼气是被动的。
在用力呼吸的吸气时,除肋间外肌和膈肌加强收缩外,其他辅助吸气肌也参加收缩,呼气时呼气肌收缩,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5.下列各项中属于内呼吸的是()。
A.细胞内的气体交换B.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答案】D【解析】高等动物呼吸的全过程,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组成。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圣才出品】

第9章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单项选择题1.真核基因表达受下列哪个成分调控?()A.操纵基因B.非组蛋白C.组蛋白D.阻遏蛋白【答案】B【解析】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没有操纵子结构,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是指DNA中与转录启动和调控有关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受基因调节蛋白的调控,基因调节蛋白属于非组蛋白。
因此答案选B。
2.DNA半保留复制时,如果亲代DNA完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经过两轮复制所得到的4个DNA分子为()。
A.都带有放射性B.其中一半分子无放射性C.其中一半分子的每条链都有放射性D.都没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经两轮复制后,其中一半分子无放射性,有一半分子的一条链由放射性。
因此答案选B。
3.关于转录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mRNA是翻译的模板,转录只是指合成mRNA的过程B.转录需RNA聚合酶,是一种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C.逆转录也需要RNA聚合酶D.DNA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也是转录【答案】B【解析】A项,转录是指遗传信息由基因转移到RNA的过程,包括mRNA、tRNA、rRNA等;C项,参与逆转录的酶是逆转录酶,不需要RNA聚合酶;D项,DNA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不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因此答案选B。
4.下列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的是()。
A.结构基因B.启动子C.操纵基因D.阻遏物【答案】D【解析】ABC三项,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相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部位,控制部位是由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构成。
因此答案选D。
5.下列()参与打开DNA双螺旋结构。
A.引物酶B.端粒酶C.拓扑异构酶D.解螺旋酶【答案】D【解析】A项,引物酶是用来合成引物的;B项,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它催化端粒中重复单元的合成,用以维持端粒长度及功能;C型,拓扑异构酶是在超螺旋解旋和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因此答案选D。
6.下列()导致的DNA损伤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可能性最大。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7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动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是()。
A.Na+B.K+C.Cl-D.Ca2+【答案】B【解析】神经细胞可产生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细胞电位变化由Na+和K+共同决定。
在动作电位中,Na+起主导作用;在静息电位中,K+起主要作用。
2.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出现()。
A.动作电位B.终板电位C.腺细胞分泌D.肌细胞收缩【答案】A【解析】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
因此,动作电位的出现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3.下列酶原中,可被肠激酶激活的是()。
A.胃蛋白酶原B.胰蛋白酶原C.糜蛋白酶原D.羧基肽酶原【答案】B【解析】胰蛋白酶原可由肠激酶单独激活,但是糜蛋白酶原需要由肠激酶与少量胰蛋白酶共同作用才可以激活。
因此答案选B。
4.下列因素中,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增大的是()。
A.红细胞比容增大B.红细胞比容减小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答案】D【解析】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血沉小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大,血沉大则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小。
血沉变化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促使红细胞发生叠连,使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红细胞沉降率增大。
5.草酸钾具有抗凝作用的起因是()。
A.增强抗凝血酶活性B.可与Ca2+形成络合物C.增强纤溶酶的活性D.可与Ca2+结合而沉淀【答案】D【解析】Ca2+参与凝血过程中多步反应,草酸钾中的草酸根离子和Ca2+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不能参与凝血过程,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6.心动周期中,心室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C.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D.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答案】A【解析】在心动周期中,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阶段,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压略高于心室压,房室瓣处于开启状态,血液由心房顺房-室压力梯度进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章节题库-动物生理学-第11章 生殖与泌乳【圣

动物生理学第11章 生殖与泌乳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性激素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卵巢才能分泌雌激素B.只有睾丸才能分泌雄激素C.肾上腺皮质能分泌雄激素D.前列腺能分泌雄激素【答案】C【解析】AB两项,性激素中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可由卵巢、睾丸和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只是量有所不同。
D项,前列腺不分泌雄激素。
2.精原细胞发育形成的精子主要贮存在()。
A.附睾B.精囊腺C.输精管D.曲精细管【答案】A【解析】A项,附睾是精子贮存的主要场所,特别是附睾尾,精子在附睾尾的数量大、存活时间长。
B项,精囊腺是雄性动物的副性腺之一。
C项,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重要通道。
D项,曲精细管是精子生成的场所。
3.属于自发排卵的动物是()。
A.牛和兔B.马和骆驼C.猫和犬D.羊和小鼠【答案】D【解析】自发排卵的动物在卵泡发育成熟后,不需要施加其他的促排卵刺激即可自行排卵,如马、牛、羊、犬、鼠类等动物。
而骆驼、兔、猫等动物在繁殖季节里,卵巢中已发育成熟的卵泡必须经过交配刺激(如兔、猫)或精液中的某种成分的作用(如骆驼)后才能排卵,属诱发性排卵动物。
4.下列有关雌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量雌激素能抑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促进黄体生成素的释放B.减少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和收缩频率C.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质化D.促进乳腺导管系统的发育【答案】B【解析】A项,大量雌激素能够通过负反馈抑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正反馈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达到高峰,使卵泡最终发育成熟并排卵。
C项,发情期雌激素作用于生殖器官,能够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质化,促进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收缩。
D项,在乳腺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对于乳腺导管系统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下列关于孕激素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促进乳腺腺泡发育B.减弱子宫肌收缩活动C.加强母体免疫排斥反应D.刺激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分泌【答案】C【解析】ABD三项,孕激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平滑肌,以适应受精卵的着床和维持妊娠,也可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整理)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农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农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能使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水平是A.局部电位B.阈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2.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跨膜转运方式属于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出胞作用D.入胞作用3.引起骨骼肌产生强直收缩的动作电位表现为A.可发生重叠B.不发生重叠C.可发生总和D.可发生融合4.血液中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的因素是A.CO2分压升高B.pH值升高C.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D.温度降低5.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分泌D.成分为二磷酸磷脂酰肌醇6.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延髓B.脑桥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D.大脑皮层7.安静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A.肝脏B.脾脏C.肾脏D.肺脏8.损毁哺乳动物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后,其尿液会发生的变化是A.尿量减少,尿稀释B.尿量增加,尿浓缩C.尿量增加,尿稀释D.尿量减少,尿浓缩9.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肾小球滤过率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0.关于肾小球滤过的描述,正确的是A.入球小动脉收缩,原尿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减少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增加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减少11.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且持续的收缩状态,这种现象产生的前提是A.交感神经的兴奋B.副交感神经的抑制C.慢波的存在D.壁内神经丛的抑制12.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A.胰高血糖素B.生长抑素C.胃泌素D.促胰液素13.调节摄食行为的基本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脑桥D.延髓14.下列选项中,属于睾丸支持细胞生理功能的是A.产生雄激素B.分泌促性腺激素C.产生精子D.形成血–睾屏障15.促进雌性动物初情期乳腺发育的主要激素是A.雌激素B.雄激素C.催乳素D.催产素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是()。
A.Na+
B.K+
C.Cl-
D.Ca2+
【答案】B
【解析】神经细胞可产生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细胞电位变化由Na+和K+共同决定。
在动作电位中,Na+起主导作用;在静息电位中,K+起主要作用。
2.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出现()。
A.动作电位
B.终板电位
C.腺细胞分泌
D.肌细胞收缩
【答案】A
【解析】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变化为动
作电位。
因此,动作电位的出现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3.下列酶原中,可被肠激酶激活的是()。
A.胃蛋白酶原
B.胰蛋白酶原
C.糜蛋白酶原
D.羧基肽酶原
【答案】B
【解析】胰蛋白酶原可由肠激酶单独激活,但是糜蛋白酶原需要由肠激酶与少量胰蛋白酶共同作用才可以激活。
因此答案选B。
4.下列因素中,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增大的是()。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血沉小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大,血沉大则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小。
血沉变化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促使红细胞发生叠连,使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红细胞沉降率增大。
5.草酸钾具有抗凝作用的起因是()。
A.增强抗凝血酶活性
B.可与Ca2+形成络合物
C.增强纤溶酶的活性
D.可与Ca2+结合而沉淀
【答案】D
【解析】Ca2+参与凝血过程中多步反应,草酸钾中的草酸根离子和Ca2+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不能参与凝血过程,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6.心动周期中,心室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C.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
D.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答案】A
【解析】在心动周期中,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阶段,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压略高于心室压,房室瓣处于开启状态,血液由心房顺房-室压力梯度进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7.肺总容量等于()。
A.余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肺活量
C.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D.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答案】A
【解析】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量,为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为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指肺能容纳的最大气量,是由肺活量和余气量共同组成的。
因此答案选A。
8.下列可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
A.主细胞
B.壁细胞
C.S细胞
D.G细胞
【答案】D
【解析】D项,胃黏膜中的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A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项,壁细胞分泌盐酸。
C项,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
9.促进幼龄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育最主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催乳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尤其对脑的
发育很重要。
在胚胎期,T4和T3可诱导神经因子的合成,促进神经元的分裂、突起的形成和胶质细胞以及髓鞘的生长。
甲状腺激素缺乏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会导致显著的脑发育障碍。
在幼龄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引发“呆小症”,即幼儿智力低下,生长停滞。
10.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体内氧化所消耗氧的体积
B.1g食物体外燃烧所消耗氧的体积
C.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D.食物氧化时消耗1mol氧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C
【解析】氧热价是推算机体能量代谢率的重要参照量,在能量代谢测定方面有重要意义。
氧热价是指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11.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主要是()。
A.血管紧张素
B.抗利尿激素
C.醛固酮
D.肾上腺素
【答案】B
【解析】B项,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激素,控制着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作用。
A项,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血管,使血管收缩。
C项,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保水。
D项,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代谢增强。
12.下列对儿茶酚胺类激素缩血管效应具有允许作用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盐皮质激素
D.糖皮质激素
【答案】D
【解析】激素间的作用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允许作用指某些激素对相关组织细胞无直接作用,但其存在却可以使其他激素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D项,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收缩作用,但只有存在糖皮质激素时,儿茶酚胺才能很好地调节心血管。
13.仅以脊髓作为神经中枢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
A.姿势反射
B.翻正反射
C.牵张反射
D.降压反射
【答案】C
【解析】A项,姿势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使肌肉发生舒缩带动骨骼关节的屈曲与位移,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形态的反射活动;B项,翻正反射是指由脑干整合而完成的姿势反射;D项,降压反射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C项,牵张反射很少受到意识影响,是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的牵拉时。